两起境外金融风险事件引发的警示

2021-09-06 19:34李楠
银行家 2021年8期
关键词:金融机构收益融资

李楠

金融创新产品或工具通常具有概念新、收益高、监管弱的特征。金融创新为逐利的金融机构创造了高额利润,同时为冒险的金融家们带来了高收入,因此成为了他们竞相追捧的“神灯”。然而,高收益和弱监管往往对应着高风险。缺乏必要的监督管制和有效的风险防控,现在的金融创新可能会演变成未来的“火药桶”。近期,Greensill资本有限公司倒闭和Archegos资本管理有限合伙公司爆仓便是例子,其间的教训引人深思。

两起风险事件的背景

供应链融资是一项传统的融资业务。该类业务一般期限短、利差薄,商业银行倾向为大型客户提供涵盖该业务的一揽子金融服务,以赚取综合收益。中小企业业务规模小、信用风险高,因而较难获得(或以合适的价格获得)此项融资。Greensill资本有限公司(以下简称“Greensill”)从中嗅到了商机,将这项传统融资业务与互联网金融进行了整合,为数量众多、资质尚弱的中小供应链企业搭建了融资便捷的互联网平台。通过业务形式的创新,Greensill打开了一片蓝海市场,赢得了资本市场和金融机构的青睐。

家族式财富管理公司是一类新型的投资主体。Archegos资本管理有限合伙公司(以下简称“Archegos”)将这类投资主体与金融机构的金融衍生品——“总收益互换”相融合,达到了间接控盘股票的目的,同时规避了监管当局的信息披露要求。从本质上看,Archegos是一家高杠杆的股票多头型对冲基金。

无论是Greensill陈酒换新瓶式的金融创新,还是Archegos鸡尾酒式的金融创新,都为金融机构带来了新的业务增长点和利润增长极,然而其中的风险也随踵而至。

两起事件中的突出问题

Greensill和Archegos两起风险事件均牵涉某欧洲知名金融机构,其中Archegos事件更是涉及全球多家金融巨头。这些金融机构具备成熟的风险管理体系和完善的内部控制架构,如今陷入泥潭,令人不解。揭开问题的盖子,可以看到,涉事金融机构在基本的风险管控环节上犯了错误,最终栽了跟头。

集中度管理缺失。Archegos集中投资于数家在美上市公司的股票,在金融机构提供的金融衍生品推波助澜下,Archegos放大了投资规模,部分公司的持股比例达到25%。随着重仓持股的几家公司接连曝出重大负面消息,Archegos的投资出现大幅折损。此时,金融衍生品再度“发威”,开启了股票价值不足→强行平仓→股价加速下跌→继续平仓的恶性循环,直至Archegos资不抵债。这其中,金融机构并不单向客户提供了融资,更是间接参与了客户的投资行为。然而,金融机构只热衷于提供资金并收取融资费用,安枕于抵押股票的市值保护,却并未意识到自身已深陷投资集中度的危局,更未考虑到客户可能在其他多家金融机构进行同类交易。实质大于形式,提供融资并间接参与投资的金融机构应当将客户投资纳入自身的风险管理体系,依据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设定适当的集中度上限。同时,金融机构还需要通盘考虑多个投资标的间的国别、行业及其他共通属性,设置多维度的集中度限额指标。

融资杠杆率过高。高集中度加高杠杆率是Archegos过往取得辉煌业绩的利器。股价上扬时,高集中和高杠杆放大了收益。同集中度一样,杠杆率也是一把双刃剑。股价下跌时,高集中与高杠杆便加速损失。高杠杆率促使Archegos清盘,涉事金融机构更是引火烧身,承担消化客户余下损失的恶果。对此,金融机构一方面需要应用风险管理工具,实时定量估算融资杠杆率及其潜在损失,动态调整给予客户的最大融资杠杆率,避免一刀切的固定比率;另一方面,金融机构还需要权衡融资收益和杠杆风险,达到收益与风险的匹配,切勿只重收益、轻视风险。

滥用金融衍生品。总收益互换是协议双方交换共同约定并各自持有资产对应收益的金融衍生品。通常,合约的一方由于无法直接(或以低成本)获得某类资产,利用总收益互换借由另一方持有,从而间接获取该类资产的收益,同时付出相应成本。事实上,Archegos本身没有购入股票的障碍。涉事金融机构采用总收益互换,以自己的身份代为持有股票,客观上帮助Archegos匿名操控上市公司股票,规避了美国监管当局关于上市公司控制人的信息披露要求。此外,总收益互换作为表外业务,不占用金融机构自身的资产和负债规模,同时节省了资本占用。由此看来,双方通过金融衍生品的包装实现了共赢。然而,总收益互换的净额结算机制将股票市值风险巨幅缩减为交换资产间收益差额的敞口风险,致使实际风险规模只显露出冰山一角。Archegos事件中,滥用金融衍生品最终导致了双输的结局。

脱离业务本质。现今全球金融业,数字化金融大行其道。Greensill正是运用数字化技术将中小供应链企业繁多的纸质票据转化为电子数据,从而显著提升了单据审核、融资处理等效率。运作高效和规模效应是Greensill大受欢迎的重要原因。然而,为了追求更高收益和更快增长,Greensill并未将资金贷予中小供应链企业,而是输送给个别回收周期长的钢铁、飞机租赁等公司,致使内在流动性风险和信用风险急剧攀升。

风险事件追根溯源

表象上看,风险爆发是特定事件触发所致。究其本源,则是唯利润论的经营导向埋下的祸根。

激进的企业文化是滋生风险事件的外部环境。利润至上,狼性文化,可以最大程度地激发一家金融机构的谋利动力。然而,激进的企业文化下,金融家们常常对抑制业务增长的风险提示天然抵触,更不愿意投入大量风险管理成本来自我遏制,从而为风险滋生提供了成长的土壤。Greensill事发前,涉事金融机构的风险人员已发现并向管理层报告了潜在风险。由此可见,金融机构并不缺少发现问题的眼睛,只是缺乏正视风险的环境。

负激励不足是引发生风险事件的深层次诱因。风险事件发生后,金融机构较为常用的处罚措施有辞退相关责任人,或降职降级,或停发当年奖金等。不过,相关人员在前期展业中已牟取了巨额奖励。奖惩制度存在严重的不对称性,类似买入看涨期权一般,预期损失有限,而潜在收益無穷;再加上缺乏行之有效的追责机制,金融机构最终沦为个别投机金融家的牟利工具。

风险管控策略

金融的固有风险和创新所伴生的风险并不会自然消亡,而是会躲藏在隐秘的角落伺机爆发。因此,金融机构不得不采取非常规的风险管控措施。当然,这也意味着金融机构需要投入更多的风险管理资源成本。

设定风险底线。风险限额是金融机构给予客户的最高授信额度,也是金融机构承受的潜在最大损失。金融机构应尽可能全图景地掌握客户的投/融资和现金流情况,结合市场风险在险价值(Market VAR)等风险计量方法实时监控客户的风险状况,并依据客户的风险变化,动态调整其风险限额。设定风险底线是金融机构规避风险扩散的止损策略。倘若默许底线被突破,心存事态逆转的侥幸,则无异于赌徒心态,其结果可想而知,Archegos事件就是鲜活的例子。

定期压力测试。对客户进行压力测试是事前风险管理的措施。宏观政策、监管规章、行业趋势或个体事件都可能对客户的资产或投资产生重大影响。Archegos爆仓的导火索便是某家重仓公司宣布股票增发计划,近期我国相关主管部门宣告整顿校外培训机构和对电子烟加强监管,以及美国证监会发布了外国上市公司监管政策。针对特定外部事件对客户的相关资产或负债、投资或融资进行全面检视,金融机构可以主动透视客户的最新风险状况。结合情景假设的方法,根据预期重大事件或设定风险场景对客户的流动性等展开压力测试,将有助于金融机构前瞻地了解客户的风险抵御能力。此外,向客户分享压力测试结果,不仅有利于提升测试结果的可靠性,而且作为增值服务还有利于增强客户黏性。

核实关键信息。一方面,深入核查增信措施的有效性。提供抵押物、第三方担保或保证、保险合同是增加业务资信、降低固有风险的重要手段。Greensill获得外部资金的核心基础是某日保险公司提供的保险增信。然而,该保险公司在合约到期时不再续约,Greensill也找不到第二家承保机构,致使Greensill的融资基础发生坍塌,继而引发资金断裂、公司破产。金融机构此中暴露的问题:一是未意识到Greensill严重依赖单一增信来源,而该增信措施决定着公司的存亡;二是未能在合约到期前及时采取行动。金融机构在实务中,首先应当对关键环节保持风险意识;其次应对重要法律文件或合同进行专业审核;再次应对增信措施的有效性开展深入核查,不能只看重佐证材料或文件的表面真实性;最后应对各参与方的资信实施彻底调查,切勿仅倚重第三方数据或公开信息。此外,一旦发现风险隐患,须迅速启动应对方案,防微杜渐。另一方面,重点查实核心业务的真实性。Greensill将资金输送给非中小供应链企业,脱离业务本质,改变了风险实质,是保险公司终止保险续约的重要原因之一。金融机构需要重点查实客户核心业务的真实性,具体包括:一是客户与其主要客户之间的业务往来是否符合业务实质,如借款用途、资金流向、业务期限等;二是重大业务相关合同或发票的原件是否真实、有效。

结语

两起境外金融风险事件为我国金融机构敲响了警钟。当前,我国金融业正逐步与全球金融系统深度融合,并不断借鉴境外金融机构的最新实践,尤其是我国金融机构的境外分支机构和业务已身临其境。全面看清金融创新的本质,适度追求经营投资的回报,准确把握风险管理的要义,是金融机构绝缘业务风险的根本。在看待金融风险的问题上,金融机构需要保持客观,不走极端。一味排斥创新、拒绝风险,的确掐断了风险的源头,但同时也停止了前进的步伐。金融的本质不仅是金融服务,而且是经营风险。具备管控风险的能力和实现扣减风险相关成本后的收益是金融机构提供金融服务、开展金融创新的前提条件。

(作者單位:交通银行纽约分行)

猜你喜欢
金融机构收益融资
9月重要融资事件
7月重要融资事件
一季度境内金融机构对外直接投资17.79亿美元
5月重要融资事件
勵駿首季收3.5億跌3.7%
4件重要融资事件
建设银行利增6.1% 日赚6.2亿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