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翻转课堂”模式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教学探讨

2021-09-08 09:21叶海英兰兴妞曾丽萍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1年21期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认可度独生子女

叶海英,兰兴妞,曾丽萍

(贺州学院,广西贺州 542899)

1 文献综述与研究目的

随着教学模式的不断探索、深化改革,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近年来在我国得到了推广[1]。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一种混合式的学习方式。 它的设计受到了社会建构主义的启发, 社会建构主义强调学习者积极参与学习过程的重要性,此外,在教学内容中还增加了在线模块(视频、在线练习系统、视觉实现等),这有利于学生的表现[2]。它还将基于记忆的学习方式转变为协作型和应用型的学习方式。

在此教学模式中的学生, 在课前按照自己学习进度学习,教师则帮助学生巩固,而不是通过讲课来学习; 在课堂上将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在各种活动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通过学习获得了积极的体验[3],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分析能力、沟通能力和合作工作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此教学模式还可以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需要什么,并立即提供反馈。教师也有更多的自主权和灵活性来选择教材, 增加教学深度[4]。一项关于翻转课堂在高等教育应用探索中的结果表明, 翻转教学模式和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学生均显示出较高的课堂投入度; 翻转课堂教学有效地降低了学生在情绪、 自我概念和人际关系方面的非理性信念,并降低了学生的负性情绪[5]。 在健康教育研究中, 最近有一项关于翻转课堂有效性的元分析得出结论:与传统的教学相比,该方法在统计上显著提高了学习者的学习成绩[6]。 然而,也有一些研究表明,几次翻转课堂不会改变学习模式,不会对学生的思维方式产生很大的影响[7]。 此外,在翻转课堂中对自主性和灵活性的最佳水平研究甚少[8]。

目前, 翻转课堂已在国外的许多高校得到了应用,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我国心理教育,其本身发展较晚, 采用翻转课程教学模式更是一个教学改革的进步。 从发展规模上可知我国高校开展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翻转课程的学校也非常少,在所有的高校中比例不超过10%,大部分仍然采用的是传统的授课类教育方式[9]。 所以,该次研究目的是将微课“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尝试应用于我国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并尝试对其进行修改,使其更好地适应教学体系,并提出建议。

2 研究设计与数据分析结果

为了更好地对微课“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模式的探讨,我们先编制信度较高的教学模式认可度量表; 之后检测人口统计学变量(包括学生的生源地、性别、是否独生子女等)是否对微课“翻转课堂”进行模式有影响;最后检测新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对学生学习效果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

2.1 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贺州学院新生, 采取微课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有效数据200 份;采取传统教学模式的有效数据90 份。

2.2 研究工具

该研究的教学模式认可度量表, 是在田莉莉等人所制作的教学模式认可度量表的基础上进行修订[10],一共10 道题目。其教学模式认可度项目是:该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该教学模式有助于理解课程内容、 该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该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该教学模式能促进学习,增强信心并提高效率、该教学模式能营造课堂氛围并增加互动、 该教学模式能提高沟通与合作能力、 该教学模式能加强心理学理论知识与心理预防干预方法的结合、 学生喜欢这样的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希望能应用于其他课程。该量表采取四点量表评分1=非常同意;2=同意;3=中立;4=不同意。 量表内在一致性系数为0.951 (α>0.9), 这说明该教学模式认可度量表的信度质量很高,可以用来进一步分析。

2.3 学生的性别、是否独生子女、生源地与新教学模式存在显著性差异

为了了解学生的性别、民族、是否独生子女与新教学模式存在显著性差异, 首先以学生的性别、民族、是否独生子女为自变量,以新教学(微课“翻转课堂”)模式的满意度为因变量进行差异分析。 由表1所呈现的统计结果可知:不同性别之间、是否独生子女在新教学(微课“翻转课堂”)模式中存在显著性差异;而是否少数民族在新教学(微课“翻转课堂”)模式中并无显著性差异。

表1 以性别、民族、是否独生子女为分组变量进行独立样本t 检验

为了分析学生的生源地和学生的专业在新教学(微课“翻转课堂”)模式上是否存在差异性,我们将采取单变量方差分析方法分析, 分析结果如表2 数据所示: 不同生源地学生在新教学模式中存在显著性差异; 而不同专业学生在新教学模式中并无显著性差异。从表2 中可知学生生源地有统计学意义,但是我们并未知生源地是城市的学生、 生源地是城镇或农村的学生,哪两者对微课“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因此,我们在表2 的基础上继续进行多个比较分析后发现: 生源地是城市的学生与生源地是城镇或农村的学生存在显著性差异,统计结果未在此展示。

表2 单变量方差分析主体间效应检验

2.4 新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对学生学习效果存在显著性差异

为进一步探究新教学(微课“翻转课堂”)模式对学生的影响, 首先我们随机抽样新生n=200 使用新教学模式, 随机抽样新生n=90 使用传统教学模式,完成本课程七周的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如下:大学生心理健康导论、大学生的自我认识、学习心理调适、塑造健全的人格、人际关系与社会适应、情绪情感与心理健康、生命教育心理危机干预。

在该课程结束后进行教学模式认可度调查。 最后,数据回收率100%,可利用率100%。 因教学模式认可度有10 个项目,满意度有4 个水平,教学模式有两种模式,现采取多元方差分析方法分析。其结果如表3 所示: 教学模式认可度项目和满意度在教学模式因素上都有差别, 即新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对学生学习效果存在显著性差异。

表3 多元方差分析主体间效应检验

3 总结、讨论与展望

基于上述的统计分析结果,可总结如下。

第一,学生的性别、是否独生子女、生源地与新教学模式存在显著性差异。 男生与女生对新教学模式的差异, 也许是由于男女生在生理与心理上的差异性所引起。是否独生子女的学生,及在农村、城镇、城市出生的学生对教师所采用的新教学模式的差异, 这也许是由于受到学生自身的家庭教养方式等原因所致。但是学生的专业、是否少数民族对新教学模式不显著,也许是因为不同专业、同一民族当中都含有来自农村、城镇和城市的男女生;也许是因为少数民族的样本量是由多种不同民族的样本量组合而成,从而导致在对新教学模式的认可度中,汉族与少数民族无显著性差异。但是,阎光才学者在传统与现代教学方式的研究结果中发现: 男女两者之间不存在差异的显著性,而在不同的学科大类之间,如社会科学与人文学科、 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大类之间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01)[11]。 对于这些实验研究结果也许还需要进一步扩大样本量来进行验证, 这些种种猜测还需我们进一步研究设计实验探究。

第二, 新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对学生学习效果存在显著性差异。 从表3 分析结果可看出教学模式认可度项目和满意度在教学模式因素上都有差别。有相关研究发现,师生互动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存在显著影响[12]。 该研究认为新教学模式也能活跃课堂气氛、增加师生互动,这也与李玲教师在科技信息检索课中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时, 所达到的教学效果一致;有助于学生理解课程内容,加强心理学理论知识与心理预防干预方法的结合,及增强自信心;可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效率,可提高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科学思维能力和沟通合作能力;他们希望该教学模式也能尝试应用于其他课程。

微课“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它可赋予教育者更大的灵活性,可以覆盖更广的范围和更深的材料, 也可以为学生提供及时的反馈和监督; 它可作为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教学的重要途径,是提升该课程教学质量的突破口。该文期望通过研究发现, 建构有效心理健康课堂教学模式, 以促进学生培养积极心理品质及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猜你喜欢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认可度独生子女
图说
独生子女可以直接继承房产吗?
关于家长对幼儿园体育活动的认可度和支持度的调查研究
提升职业院校毕业生对母校的推荐度
护理学基础教学中高仿真模拟人技能训练系统的有效运用分析
浅析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模式及建议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新趋势
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手段的实施途径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变式实践与启示
独生子女的心理问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