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护理在老年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的应用效果

2021-09-08 18:10刘秀鹃
中华养生保健 2021年8期
关键词:气管切开护理

刘秀鹃

摘  要:目的  探讨颅脑损伤老年病患经气管切开术治疗后配合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抽选2019年11月~2020年11月枣庄市薛城区人民医院行接受气管切开术治疗的95例颅脑损伤老年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组,对照组47例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48例采取综合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的概率,评估各组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结果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颅脑损伤老年患者接受气管切开术治疗后配合综合护理干预可减低并发症总发生率,并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老年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护理

颅脑损伤属于临床神经外科常见病之一,多因直接外力或间接外力作用所致,对患者的健康甚至生命安全均产生损害。目前,临床多通过气管切开术辅助治疗,帮助患者保持呼吸道畅通,但对于老年患者来讲,因体质较差,身体免疫机能薄弱,术后患者容易出现感染等并发症,影响治疗及预后质量[1]。因此需配合护理干预促进患者康复。综合护理是近几年临床常用护理模式之一,其对护理措施予以细化与改进,保证为患者提供更全面服务。本文以85例颅脑损伤老年病患为研究对象,简述综合护理的方法与效果,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选2019年11月~2020年11月枣庄市薛城区人民医院行接受气管切开术治疗的95例颅脑损伤老年患者。以随机数表法分组,对照组47例,男25例,女22例;年龄范围61~86歲,平均年龄(74.81±1.47)岁。观察组48例,男26例,女22例;年龄范围60~88岁,平均年龄(74.94±1.59)岁。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排标准

纳入标准:年龄均超过60岁;均同意参与并配合研究。

排除标准:凝血功能障碍患者;抵触配合研究者。

1.3  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接受气管切开手术治疗。

对照组术后予以常规护理,包括生命体征监测、对症处理等。

观察组术后予以综合护理,具体为:(1)病情监测。在手术开始前对患者颅脑损伤程度进行准确评估,需结合影像、血检、尿检、常规检查等多项结果开展。单独评估患者的呼吸功能,要求护理人员采集患者呼吸道分泌物和痰液样本,转送至病理科室实施细菌培养,判断患者是否存在呼吸道或肺部感染症状。(2)制订护理方案。在手术前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制定后续护理方案,要求护理计划拟定后与患者家属沟通,在其签署知情同意书后方可实施。同时,在手术结束后检查患者各项生理指标,并与手术前进行对比,根据变化情况对护理方案细节进行修改,以确保其满足术后恢复需求。(3)术后呼吸道护理。在手术结束后应定时对患者口腔进行检查,确认口腔、上呼吸道内是否存在过多分泌物,并使用无菌一次性棉签进行清理。如患者存在呼吸功能障碍或合并气道感染,则发生痰液阻塞的概率增加,需使用吸痰管配合化痰药物雾化吸入干预。吸痰管置管过程中要注意动作轻柔,上呼吸道可直接插入,但在达到支气管分支处时,应采用向上旋转的方式将吸痰管送入支气管内。吸痰过程中需时刻关注患者血氧饱和度指标变化,当数据下降超过5%时必须停止操作,通过增加氧气浓度的方式调节,但稳定后方可继续吸痰。(4)气管湿化护理。为预防呼吸道和肺部感染,应采取持续性气管内雾化吸入治疗方式,以确保气道内保持足够的湿润。如吸痰操作时获得的痰液内含有瘀血或血丝,则需在雾化制剂中添加地塞米松、庆大霉素等药物;如痰液中含有脓液,则需选择庆大霉素、糜蛋白酶联合雾化吸入治疗方式。(5)拔管护理。在确认患者可拔管时,需先将原硅塑材质套管更换为金属套管,以避免直径过大的硅塑套管直接拔除造成气道梗阻或痉挛。且拔管过程中需将床头角度适当抬高,确保气道的通畅性。气管拔出后需清洗切开部位和周围皮肤,并叮嘱患者后续恢复阶段不要大声说话,也需尽量控制颈部活动,以免影响切口的恢复速度。(6)血压控制护理。护理人员需在手术结束后对患者的血压、心率等指标实施监测和调控,使其稳定在可控范围内。如发生伤口处大量渗血的情况,需使用浸泡在凡士林溶液中的纱布进行填塞,并配合压迫包扎包括纱布。同时禁止为患者提供降压类药物干预,以确保其血液处于稳定状态下。(7)体位护理。手术结束后应定时帮助患者调整体位,根据其身体状态选择侧卧位幅度,要求尽量减轻对胸腔的压迫。在平卧位修养时需适当抬高床头角度,以降低重力对肺部和胸腔内其他组织的影响。体位护理过程中需始终保持其呼吸道畅通,应先对气道插管予以充分固定,且变更体位后需再次检查是否存在挤压、扭转等情况。更换体位后需对前一阶段受压迫皮肤给予按揉,必要时可擦拭爽身粉等,以减轻皮肤与床面产生的摩擦。(8)切口护理。护理人员需加强对患者切口周围皮肤变化的观察,并在每次巡房时记录皮肤变化情况,包括皮肤颜色、温度、敷料渗出情况等。一旦发现切口和周围皮肤出现红肿、温度升高、触痛感等情况,则可考虑为局部感染,若此时记录敷料渗液量也显著增加,则需立即通知主治医生,快速对敷料进行更换,并给予切口皮肤清洁,按照医嘱注射抗菌类药物。

1.4  观察指标

观察且记录各组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情况,统计总发生率。采用生活质量量表(SF-36)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予以评估,总分100分,得分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5.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护理前后生活质量对比

观察组术后生活质量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颅脑损伤属于较为严重的损伤类型,实际护理操作时必须注意整体性,应在手术开始前即对患者各项生理指标进行检查,并制订相应的护理方案。待患者颅脑手术完成后,应再次检查,根据手术前后指标的对比评估患者病情的改善情况,依据实际情况对护理方案细节给予相应的调整,使其更加满足于术后患者的恢复需求[2-3]。针对呼吸道开展护理时需定时对口腔进行检查,对过多的分泌物可使用无菌棉签清理,降低病菌滋生概率,也可避免分泌物阻塞呼吸道并诱发感染的情况[4]。同时需为患者提供持续性雾化吸入治疗,通过雾化制剂保持呼吸道黏膜的湿润程度,也可进一步软化痰液,使其可以顺利排出,制剂包括庆大霉素、地塞米松等,也可发挥抗炎抗感染的效果。排痰时需借助吸痰管人工排出,插管时要注意动作轻柔,且当血氧饱和度下降范围超过5%时需立即停止人工吸痰,并加大通氧浓度以调整患者呼吸状态[5]。拔管时需先行更换硅塑材质的套管,以降低拔管操作中对黏膜产生的刺激,也可缩减套管直径。拔管后需对颈部切口给予清洗和消毒,覆盖敷贴和包扎后叮嘱患者日常交流时应降低音量,且减少颈部活动范围,以免牵拉切口延误愈合时间。进一步加强对切口周围皮肤状态的观察,因痰液中含有大量的细菌,很容易导致切口感染。护理人员在每次巡房时观察切口皮肤的状态,包括颜色、温度,询问患者是否存在主观疼痛感。如发现局部皮肤红肿,且伴有温度升高和明显疼痛感,则可认定为发生切口感染,需立即通知主治医生处理。护理人员也需尽快更换切口周围敷料,清洁皮肤表面,保持相对干燥度,破坏病菌的滋生环境。

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后观察組评分结果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颅脑损伤老年患者接受气管切开术治疗后配合综合护理干预可显著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颅脑损伤老年患者接受气管切开术治疗后配合综合护理干预可减低并发症发生,提高生活治疗。

参考文献

[1]杨玲.老年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护理干预措施分析[J].长寿,2020,41(3):232.

[2]杨艳朵,魏凯强,张娜.重症老年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的护理观察[J].健康大视野,2020,28(14):153.

[3]王彬彬.针对性护理在老年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的应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9,11(13):180-182.

[4]王璐苹.重症老年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的护理方法研究[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8,26(17):141,172.

[5]郭杨.分析综合护理在老年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的临床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30):275-276.

猜你喜欢
气管切开护理
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的探讨
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的探讨
个体化护理在感染科中的护理应用
妊高症护理中优质护理的应用
舒适护理在肝癌介入护理中的应用
气道护理在脑外科气管切开中的应用效果
气管切开致皮下气肿的抢救配合
重症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后胃管置入法的比较及护理
颅脑外伤行气管切开术后胃肠外营养护理体会
舒适护理在神经内科护理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