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斗于苏南的太湖游击队

2021-09-09 08:46张秋平
世纪风采 2021年9期
关键词:苏西武工队游击队

张秋平

薛永辉(1911-1997)

近代以来,苏南地区一直是全省政治核心区和经济发达区,沪宁铁路称作“京沪线”,为当时的统治命脉。尤其是太湖沿岸的无锡南部和吴县(今属苏州)西部,时称“锡南苏西地区”,山河壮美,地广人稀,物产丰饶,居民富庶,又因太湖渔船出入而得交通之利,因此日伪当局将之作为“和平区”,国民党反动派将之划为“模范区”,临之以悍将重兵,并部署了密集的情报网,企图将活动于其间的革命力量一网打尽。

然而,1939年至1949年的十余年间,一直有一支共产党领导的红色队伍出没于山泽之间,隐现于村社棚屋,同侵略者和反动派作艰辛而伟大的斗争。这支被后人统称为“太湖游击队”的革命军队,非但是战斗员,还是宣言书,更是播种机。据统计,游击队培养、锻炼了2000多名干部,输送到苏北解放区,为抗战胜利和全国解放作出了贡献。在保家卫国和迎接解放的历次战斗中,游击队共有200多名同志牺牲。如解放前夕张振东率领的苏西武工队,总共不到30人,而烈士超过了一半。

七八十年前,游击队得到了太湖沿岸普通百姓的衷心支持。这些农民、渔民和家庭妇女,有的是交通员,有的是堡垒户,有的是情报网中的一份子,他们用智慧、勇气、家产乃至生命,十年如一日,保卫着游击队员的日常安全和活动顺利。

坐落于苏州市吴中区光福镇冲山村的新四军太湖游击队纪念馆

薛永辉和太湖游击队

1940年春,谭震林建立新四军东路军政委员会,并到达江苏常熟,根据中共中央关于“不受国民党的限制,独立自主地扩大军队,建立政权,扩大控制区”的指示精神,将原新四军留在阳澄湖畔农村养伤的干部战士(即《沙家浜》的人物原型)组织起来,设江南抗日救国军东路指挥部(即“新江抗”)负责军事斗争。在东路军政委员会的领导下,在“新江抗”的指导下,中共太湖县委与来太湖东岸活动的新四军五十二团二营着力收编地方武装。第二年深秋,主力部队转移,二营政委薛永辉带一班战士及10余名伤病员留在苏西,组建番号为苏锡人民抗日自卫军的抗日地方武装。其队伍的名称几经改换,但民间始终称之为新四军太湖游击队。抗战胜利后,游击队主力北撤,留守人员由薛永辉领导组成武工队,在苏西、锡南一带开展武装斗争,坚持到江南解放。当地百姓只知有“薛司令”而不称其名,威望之高可见一斑。

薛永辉,原名张其楠,江苏无锡洛社人,出身于富裕的农民家庭。他少年时期就倾向革命,探索为国家民族振兴的奋斗之路。1926年秋,未满16岁就加入共青团,一年后,在大革命失败的白色恐怖笼罩下,他毅然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为人类最壮丽的事业——共产主义事业奋斗了整整70年。

1937年淞沪会战爆发,无锡沦陷,才出国民党监狱的张其楠带领几个同乡进步青年投奔革命圣地延安。他在抗大四期学习期满后,被中央派遣到新四军茅山根据地工作,1939年后历任几支江南部队的政治指导员、无锡游击队司令、江抗四支队教导员、新四军营政委等职。在组建太湖游击队后,他又兼任中共太滆特(地)委领导下的苏西县委书记、太湖县委书记等职。为方便地下工作,化名薛永辉。抗战胜利后,新四军北撤,薛永辉任新四军太湖留守处主任,负责苏西、锡南两地武工队的部署活动。

太湖游击队在险恶的自然环境和严酷的军事环境中生存、发展、壮大,背靠人民群众而越战越强,无论敌人是日伪军警、国民党反动派,还是湖匪黑帮,都机智勇敢,前仆后继,像一枚坚强的钉子牢牢扎根在太湖岸边。游击队最艰难的一战,是“冲山突围”。1944年初秋,苏西县委在太湖冲山岛举办民兵骨干训练班,由书记薛永辉主持,50多名县区干部和民兵骨干集中于此。由于叛徒告密,日军重兵突袭,在岛上进行梳篦式的搜查,薛永辉和严月落、张云、王坚、李兴根等4位干部民兵结成一个小组,在群众的掩护下,一次又一次机智地躲过敌人的搜捕。

一年前,也就是1943年中秋节,游击队也曾遭遇如此险境。那一天,太滆地委书记陈立平正好在马山岛听取党政工作汇报。马山岛又称马迹山,当时属于武进县,方圆30平方公里,是太湖第二大岛。由于地理位置优越,在张振东领导下,成为中心交通站,许多重要干部往来于此。不料,当一支新四军连队从冲山来交通站休整的时候被日军密探跟踪,马山岛遂遭到18艘日军舰艇包围,2000名日伪军登陆“扫荡”。战斗结果相当惨烈,新四军正副连长、正副指导员等三四十名指战员牺牲,陈立平等32名党员干部被俘。

马山“扫荡”维持了3天,薛永辉原以为“扫荡”冲山的日伪军也会在3天后撤离。但这次日寇有明确的情报,“薛司令”就在岛上,花再大的时间精力也要将其抓捕。所以日伪非但没有撤离,还从太湖各据点调兵增援。天渐渐冷了,下起了雨,最初这5人匍匐在芦苇荡中,喝太湖水度日,到第八天,饿得头昏眼花站不起来,只能在泥水里爬行。终于,严月落发现了一片塘田。靠吃刚刚灌浆的籼稻生谷子,人才有了精神,沿着湖边的荆棘丛游走,躲避敌人的搜捕。后我地下党放出假消息,说薛永辉已经安然脱险,日寇才悻悻然撤离。经历这场长达20天的围困追杀而不死,“薛司令”遂成为苏南地区最著名的红色英雄。

游击队的烈士们

耄耋之年的张振东是这样评价薛永辉的:“在与他相处的十余年间,使我最难忘的是他那历尽磨难、矢志不移的崇高的党性原则和组织观念。在敌后斗争中,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安危,他经常受命于危难之中。如在反‘清乡’时,很多同志都撤到外线比较安全的地区,他却奉命原地留守,在极其困难的环境中创造了坚持斗争的奇迹。在抗日战争胜利后,党中央决定苏南解放区主力部队北移,他奉命把地方武装交给党组织,自己仅带一支十多人的武工队留守锡南、苏西,在敌人心脏地区和白色恐怖笼罩的形势下,与数十倍于我的敌人周旋,扰得蒋介石反动派坐卧不得安定,并取得了最后胜利。”薛永辉作为长期在敌后进行武装斗争的传奇英雄,他的艰苦奋斗的故事,凝结着太湖游击队员所有同志百战归来的九死一生。

在汪伪和国民党统治时期,南京是“首都”,上海是远东第一都市,苏锡恰好在连接二者中心点上。汪伪时期苏州还是江苏“省会”,因此根据地频繁遭致日军“清乡”。解放战争时期,敌人对苏西、锡南地区更是重兵布防。沪宁线上,每个小站都有军统特务以“交警总队”名义严密盘查,对任何旅客一旦起疑即搜身盘问;以大特务毛森为“第一绥区无锡指挥所参谋长”,坐镇锡城,统合苏南地区“剿共”情报工作;苏州城防司令部以所谓“青年军”为驻军,这些官兵冥顽不灵,反共坚决,是国民党反动派残暴的爪牙和打手。面对如此强大的政治压力、军事压力和情报压力,太湖游击队在薛永辉、张振东等同志领导下,坚守理想,愈战愈勇,不怕牺牲,对党忠诚,付出了鲜血和生命的代价。

周志敏烈士遗物

今天的苏州高新区通安镇太湖沿岸的金墅老街上,仍有秦大刚烈士的故居,而他牺牲的地方,就在不远处的金湾村。1946年夏,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后,太湖游击队的敌后斗争即以抗丁、抗粮、抗捐的“三抗”斗争为主。由于秦大刚的家乡金墅是苏西地区最重要的稻米产区,薛永辉就派他回乡发动反抗大地主逼租的农民运动。随着斗争的深入,国民党的军粮征收被迫全面叫停,这也使得反动当局如临大敌,设立前线指挥所,增加兵力“清剿”秦大刚。1947年春,特务收到当地地主告密,得知秦大刚等三位武工队员在南西金湾村宿营,就伙同保安队分两路包抄。秦大刚隐蔽在小桥下的河水中,还是被敌人发现。后来他的战友王道伟回忆道:“秦大刚过去曾经讲过,他无论如何不当俘虏。他就用最后一颗子弹朝自己头部打。秦大刚牺牲了。”另外两位武工队员王祥元、秦水根也牺牲了。

游击队牺牲的另一位重要干部是周志敏,他是吴县光福镇的窑上村人。那是1948年旧历年初,薛永辉、张振东约周志敏在西华镇(今苏州高新区镇湖街道)寺桥头一名群众秦招根家里开会。开完会已经是半夜,周志敏就带领两位武工队员苏水兴、孙水土到附近中庄村的孙小呆家休息。八年前新四军刚到苏南,周志敏就加入革命工作,不到三十岁,却已经是老党员了,由于他是苏西武工队负责人,国民党当局对其重金悬赏。孙小呆见财起意,向特务吴子麟告密,吴便带着200余名敌军于清晨包围了孙家,根据地下的烟头,判断3名武工队员藏在地下密室里。后来,周志敏的战友许道逵回忆道:“领队的军统特务吴子麟先行揭起地下室入口上面的稻草,揭开盖板时被地下室内的游击队同志开枪打死。周志敏和另外两个同志跳出地下室向敌军顽强抗击,终因寡不敌众,全部牺牲。”

根基血脉在人民

在谈及“军民鱼水情深”时,薛永辉这样回忆道:“在艰苦卓绝的战争年代,新四军游击队能够立足太湖地区,每时每刻离不开群众的赤忱支持。袭击敌人据点,伏击‘扫荡’之敌,都有群众为我们带路向导;在锄奸肃特斗争中,武工队都是在民兵的配合下进行的;我们宿营地的群众,更是冒着生命危险掩护我们。”

此言诚然。1946年9月,太湖游击队在锡南地区征收秋茧税款,人手不够,苏西地区的秦大刚等干部也来帮忙。但他们的行动引起了特务的跟踪。中秋节晚上,八九位武工队员结束工作后借宿在无锡新安孙甲里女民兵秦伟的家中,被县保安大队包围。秦伟让武工队员从西墙翻窗,泅水渡河,而为吸引敌人注意力,自己从大门口冲了出去。同志们安全脱险。敌人只抓到秦伟一人,恼羞成怒之下,在黎明的大雨中将她绑在华庄杨室里北面茭白塘边的树上,乱枪射杀,扬长而去。幸运的是子弹没有击中要害,反而打断了捆扎的绳索。秦伟不久被冷雨浇醒,挣扎着躲起来养伤,痊愈后,于1947年初春被游击队安排在西华镇太湖沿岸调度渔船,负责地下交通站,直到解放。

薛永辉、严月落等游击队干部的回忆录多次提及“阿凤娘”黄球娣,她和女儿阿凤都是为人正直善良,革命意志坚定的赤色堡垒户,被干部战士亲切地称作“老寄娘”(即吴语“老干妈”)。黄球娣是苏州光福镇潭西村人,武工队因携带长枪活动不便,于是将这批枪械藏在她家里。1948年春末,因叛徒告密,敌人逮捕了黄球娣,将其严刑拷打,让她交出枪支。她却说:“我只是个老百姓,任何人来都不敢亏待,这批长枪早就被武工队拿走了。”敌人没有搜查到枪支所在,无计可施,只能将她放了,但因多次抄掠,黄球娣倾家荡产。不久后,这批长枪回到了武工队手里。

与此同时,也是因为叛徒告密,敌人包围了西华镇西泾村。他们只知道薛永辉在村子里,但不知道具体哪一家。当晚薛永辉和张振东及六七位武工队员借宿在陈阿忠家,听到敌人进村搜索,就翻上屋顶,匍匐在瓦片上观察下面的动静。陈阿忠的妻子敏捷沉稳,对来搜查的特务倒茶让座,热情接待,分散其注意力。特务们发现了厨房里淘好的半饭箩白米,这原本是准备着给游击队员们烧早饭的。陈妻机警地随口说了句,这是明早请罱河泥的人吃的,轻松应付了过去。等早上9点钟敌人转而搜索另一个村庄时,薛永辉、张振东立即撤离下湖。暮春的太湖风急浪高,但接应他们的渔民还是冒着翻船的危险强行启航,将这些武工队员送出封锁线。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像上面提到的群众秦招根的母亲,也是如此谨慎稳妥。游击队员到她家宿营,如果有多余的米饭,她会立即处理掉,因为平时家境贫寒,不可能总有一大盆白米饭,这会引起串门邻居的怀疑。她为武工队员买猪肉,总要多走二三十里路,去另一个集镇采购,也是怕引起乡人疑惑。敌军来“扫荡”,她把游击队员安排在家里,索性当着敌人面从外面关门落锁,提着篮子去山上割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发动群众、组织群众,进而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任何反动派都将淹没在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中,这是人民革命战争和人民解放事业得以成功的必然保证。

新四军太湖游击队纪念馆前雕塑

猜你喜欢
苏西武工队游击队
咖啡旅行
断眉
大舅的抗战
第八章 超声游击队 ——声能
《世说新语 档案百年》第四十集 敌后武工队
消极认同到积极认同
送信钻地道
爱是一抹蓝
真实的“武工队”都干啥
指挥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