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向降准政策对商业银行信贷投向的影响

2021-09-09 11:57
市场周刊 2021年8期
关键词:定向信贷三农

王 寅

(南京财经大学,江苏 南京210023)

一、引言

2014年,为引导商业银行提高配置到“三农”和小微企业的贷款比例,改善经济结构性失衡局面,中央银行首次对符合特定条件的商业银行适当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到2019年底,定向降准政策共实施了15轮(见表1)。定向降准的货币政策针对不同银行的特点,实施不同的准备金率,并且不断拓宽考核口径,以期有针对性地释放流动性,促进信贷结构的调整。从定向降准的实施对象来看,还是以农商行和城商行为主,商业银行配置给“三农”企业的贷款小微贷款只要达到一定比例,即可享受定向降准优惠。定向降准是否精准落地,就是要看定向降准释放的资金是否如期流向薄弱行业,缓解“三农”企业和小微企业的融资约束。因此本文主要从银行信贷投向变化尤其是商业银行的小微企业贷款和“三农”企业贷款变化的角度探讨定向降准政策的实施效果。

表1 定向降准政策时间表

续表

续表

二、文献综述

现有的关于定向降准方面的研究,主要包括定性分析和定量的实证分析,对于定向降准政策的效果学者们持不同观点。部分学者肯定了定向降准的有效性。彭俞超和方意认为我国以定向降准为代表的结构性货币政策能够促进产业升级。张景智认为定向降准政策引导信贷流向的效果明显。王粲和林朝颖发现定向降准政策的实施缩窄了农业融资缺口,使定向企业的融资缺口得到缓解。刘琦、董斌基于2010~2018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和新三板挂牌企业数据,研究发现定向支持企业的信贷可得性明显高于非定向支持企业,融资成本低于非定向支持企业。

部分学者对定向降准政策的有效性持不同观点,认为定向降准的政策效果有待商榷。林朝颖等利用定向降准政策实施前后农业上市公司数据,发现单纯的定向降准政策作用明显,提高了农业企业的信贷可得性,但与全面降准同时实施时,政策效果会大打折扣。黎齐发现定向降准政策释放的流动性外溢到其他行业,没有通过银行信贷渠道实现政策预期效果。陈书涵等发现定向降准提高了政策扶持企业的短期信贷可得性,但长期贷款变化不明显。

现有文献,学者们观点不一,但总体上还是肯定定向降准的政策效果。从分析角度看,大部分学者主要从企业端角度出发,但基于银行角度分析定向降准政策效应以及定向降准银行信贷渠道传导机制的文献相对较少,因此本文从定向降准对商业银行信贷投向影响角度出发,探讨定向降准政策的政策效果。

三、定向降准的传导机制

传统的存款准备金制度主要是货币当局通过投放基础货币的方式,达到向整个社会提供流动性的目的,商业银行在这个过程中担当了重要的角色,通过信贷供给,向非金融部门提供资金流动性,所以银行信贷渠道是存款准备金制度的一个重要的传导方式。定向降准政策是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的创新,其传导途径与传统存款准备金制度相似,不同点在于,定向降准政策是对达到一定要求的商业银行实施的准备金率的优惠,主要目的是扶持小微企业、涉农企业的发展,其传导路径如图1所示。

图1 定向降准政策的传导机制

定向降准政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信贷规模,二是信贷结构。首先,定向降准政策会使银行信贷规模扩大。银行享受了准备金优惠,其在央行存放的准备金减少,可贷资金就会增加,由于银行信贷投放的乘数效应,整个银行体系的贷款总量就会增加,市场就得到了更多的资金流动性。整体资金规模扩大,那么流向定向扶持企业的资金也会增加。其次,定向降准政策影响银行的信贷结构。商业银行出于自身经营利润最大化的需求,可以通过选择是否向定向扶持企业发放贷款、发放贷款的比例决定是否享受准备金优惠。如果定向降准政策给予银行的准备金优惠不足以弥补银行向小微企业、农业企业放贷的风险,那么商业银行可能放弃定向降准的优惠,将资金投向其他风险收益更加可观的行业。如果央行给予的准备金优惠力度较大,有利可图,那么商业银行将会调整信贷结构,将资金更多地投向政策扶持行业。由于定向降准政策对象是动态调整的,所以银行每年都会面临调整信贷结构的选择。政策范围内的银行可以改变信贷结构,减少小微企业贷款、涉农贷款,放弃新一轮定向降准优惠,也可以维持信贷结构满足政策要求,继续享受定向降准优惠。政策范围外的银行则相反,可以改变信贷结构,增加小微企业贷款、涉农贷款,在新一轮定向降准政策中享受政策优惠,也可以维持原有信贷结构,放弃准备金优惠。

四、定向降准政策的效果及原因分析

(一)商业银行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增加

2011年我国出台了小微企业划分标准,小微企业数据从2015年才开始统计,2015年之前的小微企业贷款使用小型企业及个体工商户贷款来代替。2018年,央行用“普惠金融领域贷款”代替“小微企业贷款”数据,小微企业数据出现了很大断层,为了不影响分析,因此选用数据截止到2018年的第一季度。

从图2可以看出,商业银行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波动幅度较小,总体呈现平稳增长,这与我国一贯推行的稳健的货币政策基调相一致。小微企业贷款余额的变动在图中体现得不明显,但总体也是呈现一个增长的趋势。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长率变动相对较大,2014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相较于2014年第一季度有所下滑,但到了2014年第四季度和2015年第一季度就有了明显提高,2015年第二季度有一点下滑,之后的两年左右时间小微贷款增长率保持平稳上升的态势。直到2017年的第三季度,小微贷款增长率下滑明显,这种下滑态势一直持续到了2018年的第一季度。

图2 人民币各项贷款和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及增长率

结合定向降准的实施情况来看,定向降准在2014年第二季度首次实施,但2014年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相较于2014年第一季度增长率反而有所下滑,一直到第四季度后才开始上升,一是由于政策传导的时滞性,二是推行新政策,大部分银行起初持观望态度。2015年至2016年上半年,随着定向降准的操作频率上升,力度加大,商业银行拥有了更多的可贷资金,所以之后的两年内小微企业贷款增长率也保持了平稳增长的水平。可以看出定向降准政策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商业银行对小微企业贷款的投放,对引导商业银行信贷资源流向扶持企业有正面影响。2016年2月实施定向降准后,一直到2018年2月,央行都没有进行定向降准操作,但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增长率在2017年第三季度之后才持续下滑,2018年2月定向降准操作也没有立刻使小微企业贷款增长率上升,这也表明了定向降准政策的传导存在一定的时滞性。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商业银行的小微企业贷款增长基本与央行的定向降准政策滞后2~3期,但定向降准政策确实对商业银行信贷投向起到引导作用,促使商业银行将资金更多地投向小微企业,缓解小微企业融资约束,促进小微企业的发展。

(二)商业银行对涉农贷款的投放相对谨慎

我国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到2018年才开始统计,为了保持数据的连续性,选用2013年第一季度到2019年第四季度的数据进行分析,用“三农”贷款余额进行分析,数据来源于中国人民银行和中经网。

从图3可知,“三农”贷款余额增长平稳,逐年递增。农户贷款余额同比增长率在2013年第一季度至2015年第一季度波动较大,此后增长率相对稳定,而农业和农村贷款余额同比增长率的变动趋势较为接近,从2014年第二季度到2016年第四季度增长率呈逐渐下降的趋势,但2016年第四季度开始到2017年第三季度出现了明显的提高,随后到2018年第四季度又有所下降且一直持续到2019年第四季度。结合定向降准的实施来看,“三农”贷款同比增长率的变化与定向降准政策实施并不一致,存在一定的时滞效应,比如2016年第四季度“三农”贷款的增加可能就是前面定向降准政策实施的滞后效应,也可能是受到2016年国家对三农领域政策的影响,如“三农”领域固定资产和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增加。总体来看,定向降准政策对商业银行“三农”贷款的刺激并不如小微企业那么有力,并且存在一定的时滞效应。

图3 “三农”贷款余额及其增长率

(三)定向降准政策效果的原因分析

一方面,与定向降准政策的扶持企业自身特点有关。小微企业分布行业广泛,具有规模小、经营调整周期短、经营策略灵活、成长性高的特点。而我国农业产业虽然规模大,但存在很多不足,如基础设施落后、经营周期长、农产品价格较低、农民增收困难、质量效益低等问题,大而不强。所以,同为定向降准的扶持对象,小微企业由于其自身特点,相比于农业企业更容易获得信贷资源,缓解融资约束。

另一方面,是商业银行基于自身经营收益和风险的考量的结果。银行经营有三大原则:安全性、营利性、流动性,所以银行为了降低流动性风险和不良贷款率,在选择借款对象时会谨慎评估借款对象的经营风险和偿债能力。对于经营风险小、偿债能力强的企业,银行愿意为其提供更多的贷款;而对于经营风险大、偿债能力弱的企业,商业银行就会谨慎对待,减少对这些企业的贷款额度,所以,商业银行对“三农”和小微企业贷款供给抱有谨慎态度。定向降准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确实引导了商业银行信贷投向薄弱行业,但是从小微企业和农业企业的经营风险和偿债方面来看,商业银行更倾向给小微企业更多的信贷资源。

五、结论与政策建议

通过对商业银行小微企业贷款和“三农”贷款余额及增速的变化分析,发现定向降准确实能够引导商业银行将信贷更多地发放给小微企业和“三农”企业,但是由于小微企业和三农企业自身的行业特点和银行经营的收益与风险考量,商业银行更倾向于把信贷投向小微企业,定向降准政策对小微企业的扶持效果明显。基于以上理论分析和描述性分析的结果,本文提出以下两条政策建议。

第一,政策强度影响商业银行信贷结构调整的选择。因此可从政策强度入手,采用差别定向降准政策。一方面,对不同性质的银行采用差别定向降准政策。由于各类银行的性质、特征、服务定位不同,其风险收益也存在较大不同,定向降准政策对不同银行的冲击不同。针对不同性质的银行实施不同的降准强度,就可以扩大定向降准政策对所有银行的激励作用。另一方面,银行每年可以动态调整信贷结构选择是否享受定向降准优惠,因此,可以给予连续符合定向降准政策审核要求的银行更大的降准力度,以激励商业银行更多地将信贷资源投向定向企业,促进“三农”企业和小微企业的发展。

第二,调整定向降准政策的审核的要求,使其更加精细化和具体化。商业银行只需在小微和“三农”贷款比例要求中满足其一,就可以享受准备金优惠。这就给予了商业银行选择的空间,考虑到贷款的质量、风险以及其他政策因素,各个商业银行的选择会逐渐趋同。如本文分析发现,商业银行更倾向把信贷资源投向小微企业。2018年的定向降准政策又提出了“普惠金融贷款”,“三农”贷款和小微企业贷款一同被划入其中,笼统的划分标准只会给商业银行趋利避害的机会,使其更倾向于把贷款投入某一领域,达不到对所有政策扶持企业的扶持效果。因此,要想定向降准能够更好地将信贷资源引向目标行业和企业,应该更加精细化定向降准政策的要求,将标准精细到不同贷款主体,不同比例要求,削弱商业银行信贷投向的倾向性,达到更好地扶持目标企业和目标行业的政策效果。

猜你喜欢
定向信贷三农
定向运动的迁移价值研究
盘点2021“三农”十大事件
数说2021“三农”新变化
稳字当头谋“三农”发展之道
小班定向式军事游戏的开展
中班定向式军事游戏的开展
大班定向式军事游戏的开展
40年,时光轴下的“三农”演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