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考古报告
——以《安阳殷墟郭家庄商代墓葬1982-1992》为例

2021-09-09 08:15王小进
河北画报 2021年12期
关键词:通体足尖家庄

王小进

贵州民族大学民族学与历史学学院

一、发掘背景

郭家庄位于安阳市西北郊,北面为殷墟宫殿区小屯村,东北紧靠着高楼庄,西侧是苗圃林场,南为任家庄。郭家庄的发掘始于1982年,截至1992年,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考古队在河南安阳市郭家庄发掘,发掘点位于郭家庄西南,都是为配合基建工程进行的考古发掘,发掘遗址的总面积为4.7万平方米。此次发掘共发现商代墓葬及车马坑、马坑、羊坑192座,其中的183座为长方形竖穴墓,带墓道的墓有1座;另外,车马坑有4座,马坑2座,羊坑1座。其中M160未被盗且保存完整的商代贵族墓,是继1976年妇好墓发掘以来殷墟的又一重要发现。该遗址原为两部分,一部分在郭家庄西侧和南侧,另一部分在南约200米处,由于基建的不断扩大,最后合并在一起。在郭家庄清理的墓葬共有286座,属于商代的只有191座,其余几乎为唐、宋时代的墓葬。从地层关系看,墓葬的打破关系有两种:一种是唐宋墓打破商代墓,一种是商代墓打破商代墓。后面一种相对较少,只有6座。

二、发掘报告的体例与内容

体例:报告共分为五章:第一章:概说;第二章:墓葬综述;第三章:M160详述;第四章:陪葬坑;第五章:结束语。

内容:郭家庄墓葬是纯粹的墓葬区,在铲探的过程中虽然发现了一些文化层,但都不成片,即使曾经有人在此活动过,但没有形成居住址。大多数墓地都有二层台,一般放置陶器和青铜器,部分放有牛腿骨少数有殉人、殉狗。M160是发现殷墟妇好墓之后的又一重大收获,因此报告中做详细叙述,此墓于1990年发现此墓,位于郭家庄西部,发现随葬品353件,包括青铜器291件,玉器33件,石器6件,陶器16件,骨器4件,象牙器1件,竹器1件,漆器1件。大多数青铜礼器和乐器上都有族徽铭文,铭文为“亚址”,如分裆圆鼎、罍、大方尊、圆尊等均铸有此铭,M160出土罍的形制与北京琉璃河燕国墓地出土的罍相似,特别是琉璃河的罍M1043:1肩部和腹部的纹饰,与M160出土的这件罍最为相似。郭家庄M160是殷墟第三期墓中出土青铜器数量最多的墓,它的发现填补了殷墟第三期文化资料的空白,为研究铜器的纹饰、器型、铭文等提供了新资料。

陪葬坑也是郭家庄墓发现的重要遗迹,在郭家庄西南,共发掘7座。它们位于M160和M172的西南。分两次进行发掘,分别是1987年和1989年,几座坑内的人、马、羊的头向相同,方向也相同。郭家庄车马坑的发掘,发现了过去从未发现过车厢顶栏杆、曲衡、车马饰。这些车马制的发现在殷墟发掘中较为罕见,对其研究增添了新的研究资料。

三、郭家庄商代墓发掘的考古发现

本报告的发现主要为遗物,有陶器、青铜器、石器、玉器、骨器、蚌器等。下面简要介绍几种遗物,只包括183座墓中的随葬遗物,不包括带墓道的1座和7座陪葬坑。

(一)陶器

有鬲、觚、簋、豆、盘等20类。下面以鬲为例说明。

鬲出土共21件。多数为夹砂陶,少数为泥质陶。根据器型不同,分为五型,但有5件破碎严重,不能将其分型。鬲分型分式如表1所示。

表1 郭家庄商代墓葬出土鬲分型分式图

A型共三件,是殷墟中常见的鬲,体积相对较小。侈口,翻领,沿外呈台阶状,束颈,腹稍外鼓,都为夹砂灰陶。根据裆部变化,分为二式。Ⅰ式2件,裆稍高,乳头尖足,颈下通体饰绳纹,如M269:5。Ⅱ式1件,裆稍低一些,足尖微微露出,通体饰绳纹,如M291:3。

B型共2件,比A型大,大口,翻领,沿面内凹,束颈,腹鼓,都为夹砂灰陶。根据裆部变化,分为二式。Ⅰ式1件,裆稍高,乳头尖足,通体饰绳纹,如M209:4。Ⅱ式1件,裆稍低一些,袋足无足尖,通体饰绳纹,如M137:3。

C型共5件,为高领鬲。大口外侈,矮裆,袋足,足尖小。根据颈部的不同,可分为二式。Ⅰ式3件,颈稍微粗一些,除了颈部一周为凹弦纹外,通体饰细绳纹,为泥质灰陶,如M93:2Ⅱ式2件,颈部稍收束,纹饰和Ⅰ式一样,但为夹砂灰陶,如M209:9。

D型共4件,与A型相近,但领稍高,都为泥质灰陶,根据裆部变化,分为二式Ⅰ式2件,裆稍高,敛口,束颈,袋足有小足尖,颈下通体饰绳纹,如M209:2。Ⅱ式2件,比Ⅰ式稍小些,裆低一些,大口,翻领,袋足无足尖,通体饰绳纹,如M202:3。

E型共2件,连裆鬲,束颈,袋足有小足尖,都为泥质灰陶。根据裆部不同,分为二式Ⅰ式裆稍高,翻领,沿面内凹,凹弦纹饰三周,如M168:1。Ⅱ式裆比Ⅰ式稍高,侈口,颈饰凹弦纹三周,如M217:8。

(二)青铜器

青铜器出土数量众多,器类有鼎、爵、斝、戈、矛等。

鼎出土6件,器形上都饰有饕餮纹根据腹部、足部不同,可分为二型,如表2所示。A型共5件,柱足盆型鼎,根据腹部纹饰的不同分为二式。Ⅰ式只有1件,腹部饰有花纹,敛口,平沿且有供形立耳,深腹稍微外鼓,柱形足,口径18.9厘米。器高18.6厘米,通耳高22.6厘米,如M1:3。Ⅱ式有3件侈口,折沿,口上立耳方形,耳往外稍倾,柱形足中空,断面为半圆形,口径15.6厘米,器高14.3厘米,通耳高17.6厘米,如M50:12。B型1件,没有分式,为分裆鼎。束颈,口上供形立耳,柱形足上粗下细,断面呈梯形,口径12.3厘米,器高19.4厘米,通耳高22,4厘米,如M50:6。

表2 郭家庄商代墓葬出土鼎分型分式图

(三)玉器

玉器大部分为装饰品,有动物形象的,如牛、虎、兔等,还有戈、环、玦等。除了上述的器物外,商代郭家庄墓葬还出土有石器、骨器、蚌器。石器大约有201件,有壁、镰、璋等。骨器共36件,有镞、匕、骨料等。蚌器共11件,有贝、蚌镰、泡等。

在所发掘的184座墓中,随葬品数量最多的说陶觚和陶爵,不仅变化快且明显的规律。因此,将两种器型作为这些墓葬的分期标准,根据郭家庄西、南地墓中出土的随葬品与殷墟其他地区已经确定了分期的器物进行比较,可将这些墓葬分为殷墟二、三、四期。如表3所示

表3 郭家庄商代目的典型器分期图

陶觚的变化由高到矮,由粗到细,由大到小。陶爵的变化也是如此。陶盘由矮圈足到高圈足,颜色由浅到深。这些陶器的变化快且有规律可循,将其作为器物分期并无不妥。该发掘报告虽然没有地层学,但是类型学在此报告中运用充分。

四、发掘报告存在的错误

1、缺少图例,没有将郭家庄遗址图例标注。

2、报告中在介绍马车结构时,C为辕槽,但在图上并未标出C的位置具体在哪里。

五、我的思考

(一)为什么商代墓葬中要殉狗?

用狗殉葬,最早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中期。在安阳殷墟商代郭家庄墓中,许多墓腰坑中都有殉狗,有的墓则是在填土和二层台上,如M180在南二层台上有狗,大多数狗头朝向与墓主人头向相反。狗是我国古代重要的家畜,它在商代达到繁荣期,且在古人的生活中承担着重要的功能。狗在墓葬中的位置不同所承担的功能也不同,该报告中多是属于腰坑中的狗,学术界认为狗的功能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祭祀奠基,二是保卫墓主,三是具有宗教意义,四是宠物殉葬。不管是出于哪一种功能,都与墓主人的社会地位和财富的存在一定的关系。

(二)商代流行几何纹饰?

在商代郭家庄墓出土的遗物中,大多数都有几何纹饰,如三角形划纹饰、绳纹、凹弦纹等。纹饰是商代器物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尤其是青铜纹饰的研究。商代器物上的纹饰以几何纹为基础,再与其他纹饰排列组合,几何纹饰主要起辅助的作用。但打破了商代以前纹饰的单一模式,提升了纹饰审美艺术。

商代时期的纹饰制作多以手工为主,而几何纹是以点线面构成的,对于许多人而言,几何纹饰简单,不需要太多的技能,便可操作。如弦纹的纹样是划单一的线条,或者是许多平行的线条即可,是器物纹饰中最简单且易学的纹饰,再新石器时期出现,流行于商周。

六、结语

此书主要讲述安阳殷墟出土的商代郭家庄墓,虽然没有运用地层学的内容,但是对类型学运用很到位。由此可见,郭家庄墓的考古发掘重大发现,主要以遗物为主。该报告讲述详细,在墓葬综述一章中,将墓葬形制、葬具、葬式、殉人和殉牲、随葬品摆放的位置都娓娓道来,除此之外,还列举典型墓葬描述。读这篇发掘报告,让我对类型学有了更深的理解,令我感触最深的是在今后的学习中要学会运用地层学和类型学,学会带着问题读考古报告。

猜你喜欢
通体足尖家庄
通体结冰的球
纤纤足尖上 不尽伤和痛
一种通体连纹砖的制备工艺和装置及其通体连纹砖
聂家庄泥塑:老手艺塑出新年味儿
聂家庄泥塑:老手艺塑出新年味儿
一种通体大理石瓷砖的制作方法
跳跃足尖
足尖上的诱惑
天生我就“囧”
曹家庄完小开展教师基本功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