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与龙有关的谚语看中日文化

2021-09-10 05:43白春露
红豆教育 2021年5期
关键词:异同谚语

白春露

【摘要】中国、日本是两个颇有渊源的邻国,在很久之前,两个国家之间便在文化、经济、政治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与学习。其中,“龙”在中日文化中占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龙最初“诞生”于中国封建社会时期,是人们的一种信仰,也是中华民族的“图腾”,后来,“龙”流传到日本国内,日本又将其文化元素与龙进行融合,龙的形态、内涵均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谚语是人们根据生活经验、工作总结等各方面内容而得出的一些富有一定哲理或者可以反映某一种现象的语言,是人们的一种智慧结晶。文化是上层建筑的真实反映。中日两国在地理、历史、经济等各个方面均存在一定的差异,谚语之中“龙”的含义也各不相同,基于此,我们就能够从研究意义与研究背景,对当前汉语与言语的研究进行论述。

【关键词】龙;谚语;中日文化;异同

1.引言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语言是人类交流、沟通过程之中的一个重要工具,其不但是一种载体,同时也可以充分展现出人们精神交流过程中的文化现象。所以,对于语言文化来讲,其充分体现了一个国家、国民的心理反应,从严格意义上来讲,对某个国家的语言进行剖析实质上就是对该国国民的心理状况、文化思想等内容进行剖析。与此同时,语言是在一些特殊条件之下而产生的一种工具,主要作用是进行沟通交流,谚语是一种在生活、工作过程之中广为流传的一种语言,也可以更加全面、深入的展现出人民的文化心理以及生活状况等,虽然谚语在文化方面是一个极其微小的构成部分,但是其可以全面、深入的展现出中日两国在宗教、历史、地理等多个方面所存在的差异。

1.2相关文献综述

1.2.1关于汉语谚语的研究

研究汉语谚语的学者很多,中国学者的人数超过百分之八十。对于中国学者来讲,其对宗教信仰、民族文化等方面的了解更为深刻,所以在汉语谚语方面的研究具有先天优势。

通过对国内学者的诸多研究成果进行深入分析可以发现,由武占坤、马国凡共同编写的《谚语》以及由温端政编写的《谚语》是比较典型的代表作品,武占坤、马国凡(1976)在研究分析的过程之中,围绕谚语定义、概念等方面进行了详细化定义,并且从不同层面、不同维度对对谚语的结构、形成原因、修辞方式等进行了详细化论述。同时,把谚语细化为多种类型,并且针对不同类型的谚语均进行了深入化探析,此书之中所涵盖的谚语量在国内所有谚语总数之中的占比达到了80%左右,由此可见,此研究成果相对比较丰富。

温端政(1985)在研究分析的过程之中明确指出,一般是从两个不同的方式对谚语、其它语汇进行分析以及辨别,即内容、结构,尤其是内部,具备决定性作用。该书主要研究的就是谚语的内容、结构以及内在的规律,从而能够对研究的内容有整体上的把握。同时,作者还明确指出,谚语所蕴含的意义并非单一化的,其所涵盖的内容十分广泛,如实际意义、字面意义、延伸意义等。

除此之外,国内诸多学者还针对汉语言语方面开展了大量的研究与分析,发表了诸多学术性文章。

1.2.2关于日语谚语的研究

目前还没有关于日语谚语的专门著作。但诸多日本学者围绕日语展开深入化、全面化探析的过程之中,有一些章节的内容关于日语谚语展开了深入化探析,比如由金田一春彦所撰写的《日本の語特》,对日文化化、汉语对世界各国的影响等进行了全面化、详细化的论述,而在此种时代环境之下,日语也因此而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另外,还著作之中还针对谚语特点、形式、含义等一系列内容进行了剖析,但纵观全本著作,日语谚语方面的内容非常稀少,占比也相对较低。

除此之外,一些日本学者在研究分析的过程之中,还专门针对日语谚语内容发表了一些学术期刊,一般是围绕日语谚语的基本定义、含义、结构等内容进行分析,关于日语谚语进行深入化探析的内容非常少。

2.中日文化中龙的特征与含义

2.1中国龙的特征与含义

中国龙是中华民族融合发展过程之中的重要见证者,在凝聚中国精神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与此同时,龙也是水神,在管理水、治理水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所以,龙的精神实质上就是为人们谋福利的一种精神,步入到现代化社会之后,龙也开始成为一种寄托美好情感与愿望的吉祥物,蕴含着诸多积极向上的意义。

人们通过祭祀祈祷就能够充分了解龙的形象以及龙所代表的文化象征;利用舞蹈、歌曲等多种形式,为龙赋予更加神秘的精神,充分彰显出浩然乾坤的民族大气。

2.2日本龙的特征与含义

日本龙虽然也被称之为龙,但从严格意义上来讲,其并不是有日本人自己而設计创造,其实质上是在东汉时期,由中国流传于日本。在日本人眼中,龙与蛇的区别很小。它也具有天人合一的思想,而不仅仅只是繁衍进化的生物。

在中国文化的严重影响之下,日本龙文化与中国文化就有诸多相似之处,在日本,龙主要被分为三种。一为出现在空中、喷云吐雾的龙;二是“水中龙”,其整体形象与蛇高度相似。三是在陆地上的龙,这种龙在陆地上会变成小蛇的形状。尽管这三种龙均源于中国国内,但是并不是指日本龙便是中国龙,其添加了诸多与日本文化相关的元素,蕴含着相对比较丰富的日本文化特色,日本龙的形象得到了极大的创新。

2.3中日龙的特征与含义上的异同

2.3.1特征异同

中国龙可以分为青、赤、白、黑、黄五种颜色。其中,青龙主要表现龙的凶猛、威严;赤色传说为神仙所乘,而这些神仙在中日龙的形象中甚为明显;白色主要是指西游记之中的小白龙,其象征着纯洁、正义的含义;黑色则给人以邪恶的感觉,一般来说是反面人物的形象代表;黄色主要象征着皇家的内涵,代表着权力。

在日本国内,龙也包括若干种颜色,但是不同颜色的龙所代表的含义与中国龙存在较大差异。日本人一般喜欢白色,而白色给人的感觉是干净与纯洁;由于日本人并不喜爱一些相对比较鲜艳、绚丽的颜色,因此日本的龙颜色多为蓝色、红色、粉色等。而在着力显示或者表现反面人物的形象则可以选用较深的颜色。

2.3.2含义上异同

中国龙是中华民族大融合的参与者和见证物。在上古传说之中,龙曾经帮助过皇帝出征,并且龙实质上也是在多种动物进行综合性融合之后而得到,因此龙本身便蕴含着团结的意义。在神话传说之中,大禹实质上是从父亲的肚子之中蹦出,是一条蛟龙,其在治水方面发挥着了重要作用,因此龙精神实质上也蕴含着为人类谋福利的精神内核。龙实质上也是水神,无论在天上飞,还是地上跑,均需要时刻保持精神抖擞的状态,象征着永远向前的精神,不屈不挠,勇往直前。

而在日本国内,龙最初来源于深山大泽,实质上是一条专门对水源进行管理的蛇,其会在土中进行冬眠,并且还会渐渐蜕皮,其所代表的含义则是死亡与新生。依照中国阴阳五行的观点,将蛇、龙进行深度融合,并为其赋予一些神道思想,进而创造出极具日本文化特色的龙神,其与农民的日常生活存在直接管理,帮助人们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向人类释放了诸多善意,与人类友好相处。但是其仍然具备蛇的基本特征,也会为整体人类带来巨大灾害。

3.中日谚语中的龙文化特征

3.1中国谚语中的龙文化

龙是中国文化中的神灵。就好比论语在中国的地位一样,龙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如何更好地融入谚语教学的课程中。比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可以对之前学过的《谚语》等国学经典进行补充和延伸,可以通过开展以《谚语》为主题相关的知识讲座,因为在谚语中可以加入对龙文化的描述,因为这一形象是人们所熟悉的,而且能够被更多人所认可的,因此对于中国谚语中的龙文化,如何才能够获得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就是当前中国谚语研究者需要思考的问题。比如:

“龙少涝,龙多旱。”“龙多不治水,鸡多不下蛋。”此处所代指的龙主要是指可以控制云、雨的神灵,同时还通过龙的文化进行比喻,详细来讲,对于大部分谚语来讲,均是直接将龙作为喻体,通多其来充分阐明某一种道理。比如:

(1)把社会中对行业或领域有着突出贡献的人比作“龙”

“不是强龙不过江。”

(2)把德行优秀的人比作“龙”

“是龙不跟蛇斗,是人不跟狗斗。”

(3)把深沉的人物,言行难以捉摸的人比作“龙”

“神龙见首不见尾。”

3.2日语中的龙文化

在中国、日本国内,龙的本源实质上是基本相似的,从中国流传到日本之后,日本又将本国文化元素添于其中,经过多次演变,便形成了极具日本文化特色的日本龙。中国龙也是一种气势宏伟的英雄代表,具体来说用“臥竜,来形容一个人出类拔萃;驪竜の玉:稀世珍宝;龙文化故事中渗透传统文化,利用教学导入作为辅助,将传统文化引入到教学的具体过程之中,那么中国的教学中通过塑造文化教学氛围,就能够帮助大众感受到课堂的文化气息,竜は一寸にして昇天の気あり:蛟龙自小便拥有十分远大的抱负,通常用其来表示一个人志向很远大;竜吟ずれば雲起る:英雄豪杰准备行动;竜の鬚を蟻がねがう:对于蚂蚁来讲,其力量还没有龙的一根胡须大,通常用来表示弱小者、强大者之间的强力对抗。类似的谚语还很多,比如:

画竜点睛(がりょぅてんせぃ)现在一般是比喻在关键的地方点明要意,能够在一段文章或者一段话之中能够简明扼要,突出主题,让看本段文字的人都能够感受到文段的主旨以及内涵。活竜活現(かつりょぅかつげん),主要表示对人或者事物进行模仿,给人一种身临其境、亲眼目睹之感。

尽管对龙的理解相对模糊,并且龙的概念在中国与日本却具有显著的区别。

3.3中日龙谚语在语言理解方面的差异

中国谚语有“龙蛇混杂”的字眼。字典将其解释为隐喻坏人和坏人的隐喻。这个词来自唐代诗人张志和的《和渔夫词·十三》。“风搅长空浪搅风,鱼龙混杂一川中”。当前存在一部分的人在谚语故事的欣赏过程中,具体结合教学目标与课程要求,单纯只是对阅读内容进行分析讲解,而在本案例中,所选的龙蛇混杂虽然与其他部分的内容并未形成其关联,而当前教材阅读节选的部分片段可能与作品的所表达的主旨有着紧密的关系,因此在欣赏者会对中日龙的谚语呈现出语言方面的误区,从而就会导致一部分的欣赏者对于中日龙的谚语有所误解。这里的乌龟和龙实际上很常见。但是,在在日本人眼中,这条龙始终象征着吉祥和尊贵。在单词之中,并没有关于龙方面的贬义词。

在类似的用法中,有“攀龙附凤”一词。在中文中,这个词的一般概念是指依附于皇帝以取得功绩或获得声望。而这个词原本的移速就是指一些势利小人攀附权势,最终走向一条不归之路的人的代名词。在日语中,这个词写为冰壁蛇そぇる凤,而在中文中,写为附着在风中的壁蛇。在日语中,这个词也是贬义词。但是从此处而观之,这一词语在中日两国都代表着消极的意思,而中国有句俗话:“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鼠子会打洞”。使用时,这句话经常被贬义使用。这意味着父母的不当行为和孩子的行为存在行为的共同点。而当前在日本的谚语中也有类似的依据。写成青蛙の子は蛙。中文的字面翻译意味着青蛙只能生出青蛙。这两句的相似之处就是意思子女对父母的行为有一种天生的模仿,好的影响与坏的影响都会被保留下来。

上述词汇只是对中日的谚语中最为出名的作以介绍。当与日本人进行沟通时,如果遇到该类词语,那么应当尊重与理解其文化,尽量避免触及日语禁忌之处。只有充分尊重对方的语言和文化表达,才能够实现中国与日本之间的跨文化的交流与沟通,而当前我们需要真正认识到中国与日本的文化差异,才能够明确当前跨文化管理的重点内容,把握跨文化交流的具体原则,实现中日文化的友好交流,避免文化冲突。

4.结语

通过以上分析与论述,本文在研究分析的过程之中,将中日两国与龙存在关联的谚语作为具体分析对象,然后以谚语的类别切入,通过对比的方式找出两者之间的异同点,为了详细说明两种文化中龙和谚语的异同,本篇文章以具体的例子作为说明,并在列举这些例子之后,对这些例子进行解释与说明,从而能够从例子中突出展示中日两国文化的差异,突出中国与日本的文化特点。但是对于中日两国来讲,其在宗教、历史、文化等多个方面均存在十分显著的差异,所以谚语之中所涵盖的文化含义可以从更深层次、更广层面展现出国家以及民族的喜爱、文化等,这将有助于更好的学习、理解终日文化之间所存在的差异。

参考文献:

[1]尹胜男,鲁轩廷.中日谚语及其文化异同研究——以"雪"为例[J].传播力研究,2019,003(034):P.35-36.

[2]张春丽.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看日語猫谚的翻译——以归化与异化翻译策略为中心[J].日语学习与研究,2019,No.203(04):122-129.

(辽宁师范大学海华学院 外语系 辽宁大连 116400)

猜你喜欢
异同谚语
社会新闻报道与民生新闻报道的异同
论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专业文化建设的校企文化融合
从中日民间故事窥探中日文化差异
大陆和港澳台初中历史课标在中国文化史方面的异同
简论谢灵运与柳宗元山水诗思想内容之异同
谚语趣画
谚语趣画
谚语趣画(一)
谚语趣画(二)
24节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