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本领: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探析

2021-09-10 14:46李凯
魅力中国 2021年26期
关键词:本领所学导向

李凯

(北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吉林 吉林 132013)

一、当代大学生的本领现状分析

(一)当代大学生本领的现状

当下,有一部分大学生不注重培养自己的本领,对自己的专业没有深刻的认识,对于自己的过去认知不清楚,对于自己现在的状态认知不清醒,对于未来的发展规划不清晰,没有形成自己的一技之长:一方面是在校时懒散,另一方面是求职时的“四顾心茫然”;在校谈起未来职业规划时泛泛而谈,“什么都能干”,而在求职时没有一技之长“什么都干不了”。一方面是大学生在校为分散的课业和行政事务,另一方面,在求职时发现所学与所用相关性不大——因此,较早的培养大学生的本领,对于大学生的职业规划乃至人生规划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大学生本领差的成因

1.大学生自身的因素。

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探析大学生的本领差要从大学生群体本身入手。第一,大学生在年龄段上属于青年的初期,在实践上缺乏社会经验,在认识习惯上属于自发的、感性认识,缺乏自我约束、自我反思和自我认知,相比于长远的人生规划,踏实奋斗、努力带来的成功喜悦,网络游戏、肥皂剧、综艺节目等暂时性享乐活动更能直接地拨动他们的神经,长期地将时间和精力用在娱乐上,则导致了“草盛豆苗稀”的后果。思想是行为的先导,缺乏核心竞争意识、明确的人生规划、理性的自我认知、充实的生活安排、高瞻远瞩的发展视域和优胜劣汰的竞争意识是导致本领不强的主要原因。第二,缺乏实践锻炼,大学生的校内学习以理论为主,工作实践相对缺乏,他们不了解自己将要面对的工作环境。

2.教育机制的原因。

首先,部分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大学校内课程偏向类型多样化,但是,这种出于好意的安排并未取得良好的效果,这使得学生在精力有限的情况下学习很多门课程,很容易造成注意力分散,导致了“多而不精”的后果。其次,一些落后于当下实践的理论课程没有被及时革新,理论脱离了实际。一些通识课程占据了总学时的相当大的比重,与学生专业相关性不高,实用性不强,但是却被安排在培养计划之内,这使得学生为了修满够学分毕业而上课,造成了精力的分散,往往会与最初的教育目标背道而驰。盲目地追求数量广度而不讲质量深度,忽视学生的需求和理解接受能力,不仅导致了学生精力和时间的极大消耗,也造成了对教育资源的浪费。第三,教育理论与现实脱钩。照本宣科的就理论而讲理论已经不能吸引学生,不注重学生的理解和需要。

3.校内行政事务所造成的时间、精力分散。

学生在各种行政事务中分散了精力,一方面要完成学业,另一方面要完成各种来自校园行政系统的各种事物,分散了注意力。首先,行政事务更多的将学生的活动范围锁定在了校园之内,将学生的注意力锁定在了校内事务之上,将学生的视域局限在了眼下。第二,琐碎的行政事务,分散了学生的整体时间,不利于学生集中精力进行学习和规划安排。与此同时,过多的、繁重的校内行政事务在校内形成了一种相对闭塞的环境,减少了学生与社会的联系,使他们的视域颇受局限,使他们不能及时了解社会上的需求,不能及时接受新鲜事物,从长远来讲,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4.媒体所传播的不良风气。

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损害了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作风,给大学生群体造成了不良的影响和价值导向。例如,抖音上一些无良的自媒体为了博人眼球的虚荣或在资本驱使下的广告效应,所进行的各种炫富;偶像剧里“丑小鸭”通过偶然结识上了富家公子,不依靠个人努力轻而易举地完成了人生的华丽蜕变;碌碌无为的小人物通过获得“超能力”一下子成为了大英雄……这些不现实违背规律的臆想却很容易使涉世未深、缺乏判断力的大学生沉溺其中,满心幻想而不思进取,不踏踏实实的奋斗而总想“走捷径”,这样的价值观不利于大学生自立自强的本领的养成,不利于高校大学生树立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培养大学生本领的重要性

(一)本领是培养大学生劳动能力的必然要求

自强自立是大学生群体走向强大的必然要求。长期以来,应试教育之下的我国教育一直注重理论学习,而忽视劳动能力和生存能力教育,一旦走向社会,面临独立的生活,缺乏独立生存能力的他们顿感无所适从,只偏向于理论的学习,忽视劳动实践能力的培养,后果是学生严重缺乏劳动能力、实践技能和独立生活能力,逐渐地形成了“等、靠、要”的惰性思维,对于本领和进取心是极大的损害——在这样的背景下,掌握一门生存技能显得尤为重要。为此,《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中指出:“近年来一些青少年中出现了不珍惜劳动成果、不想劳动、不会劳动的现象,劳动的独特与人价值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视,劳动教育正在被淡化、弱化。”

(二)本领是大学生认识自己、认识现状的必然要求

培养大学生的本领,使大学生清楚认识到自己的现状,认识到自己的发展方向,从而激发进取心和发展进步的源动力。通过本领的培养,可以使学生将主要精力放在自己的专业上,培养自身的专业能力、劳动能力、职业素养,培养好自己的本领,为培养独立生存能力,为自己的未来步入社会打好打好基础,另一方面,本领有助于学生认识到自身现状与社会要求的差距,从而坚持问题导向,及早规划更正。

(三)本领是增强教育针对性的必然要求

“仗怎么打,兵就怎么练”,也为大学生就业发展提供了指导思想。当代大学生,要有针对性的培养自己的职业能力,集中精力,专心致志培养自己的专业能力和本领,做好所学与所用的衔接。否则,认知上的模糊不清,势必会造成备战发力不准,无头苍蝇般的乱撞,不仅造成精力上的浪费,也是对青年大好时光的虚度。

三、大学生本领的提升路径探析

(一)坚持问题导向,提升本领

1.“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要坚持问题导向,承认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高校在人才培养上,及时进行自我检查,及时发现关于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安排等教育机制问题。同时,高校还要善于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培养他们正视自身问题的态度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因此,高校要以就业为导向,增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将 “在校所学”与“社会所需”相挂钩,积极引导、鼓励学生参加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等活动,在社会实践中培养学生的本领,应用所学理论,检验所学本领。

2.“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针对大学生思想上懈怠、行为上散漫、精神上缺乏斗志等问题,要着重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立德树人作用,培养大学生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精神,通过“双创”协同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培养大学生的良好精神品格,充实大学生的在校生活和精神世界。同时,警惕西方泛娱乐化思潮和腐朽文化对我国大学生思想的腐化和侵蚀。尊重学生、理解学生、鼓舞学生,使学生们保持崇高的理想信念、昂扬的斗志、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态和对生活的热情。

(二)增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

1.增强理论教育的针对性。

“理论在一个国家的实现程度,总是取决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程度。”高校在人才培养方案上,要增强理论的针对性和教育的实效性。要坚持需求导向与问题导向相结合的原则:

首先,坚持需求导向,把握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方向,了解学生所需所虑,将社会所需、学生所需与学校所教有机结合,从而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及时更新优化学校教育的内容,淘汰过剩的教育产能,让所学与“所用”始终同频共振;高校的课程安排只有把握住时代的脉搏和学生的脉搏,才能吸引学生。要了解学生所需,有针对性加以扶持帮助和人文关怀,加大专业培训力度,加深学生对自己专业的认识,促进学生本领的形成。

第二,坚持问题导向。“问题是时代的声音。问题是创新的起点,也是创新的动力源。只有聆听时代的声音,回应时代的呼唤,认真研究解决重大而紧迫的问题,才能真正把握住历史脉络、找到发展规律,形成科学理论。学校教育要经常开展自查自检,及时发现现存的教学机制当中的问题并及时改正,确保教育机制始终服务于学生的本领培养,并防止其成为本领培养的阻碍;针对学生所提出的问题,要及时考察、回应和解决。

2.培养学生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能力。

“社会科学研究专从书本子里面讨生活是危险的。”高校的理论课程设置,要符合、服务于学生的现实需求,以学生的现实需求为导向,进行能力的培养。正所谓“人伦日用”,在生活实践中应用专业理论,在正确的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生活实践。把第一课堂的理论传授与第二课堂课外活动、第三课堂社会实践以及第四课堂的网络信息教学结合在一起。使学生不断地将所学运用到生活中的各个方面,让学生们在生活中实践所学的理论,在生活中时刻紧扣时代的脉搏,在生活中紧跟时代的步伐,在生活中培养本领。同时,也要培养学生将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认知。

猜你喜欢
本领所学导向
小透明,大本领
“偏向”不是好导向
基于需求导向的航天青年成长建议与实践
非所学
谁的本领最大
非所学
谁的本领大
犬只导向炮
坚持两个导向 顺势而为谋发展
提高复习教学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