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话原型角色在国产动画电影中的价值观重塑研究

2021-09-10 00:48沈艾雯
艺术科技 2021年14期
关键词:角色塑造姜子牙价值观

摘要:随着媒体的创新发展,艺术门类的多元融合,神话原型角色以多种呈现方式进入人类的视野。借助神话题材的强大基因,结合不同时代艺术表现形式及思想价值层面的演变,艺术作品的表现张力得以增强。本文以国产动画电影《姜子牙》为例,通过对比原著中的姜子牙、申公豹、元始天尊、十二金仙形象,剖析其在影片中的表现形式及价值观重塑方式,开辟神话原型角色在国产动画电影中塑造的新形式,以期在延续传统文本的同时,赋予角色契合时代语境的新内涵,讲好中国故事,弘扬民族特色,助推国产动画电影转型发展。

关键词:神话原型;角色塑造;价值观;《姜子牙》

神话原型角色是人类在长期社会实践中塑造出的思维产物,根植于思想观念,承载着对原始的崇拜、地域的认知以及对美好祈愿的诉求,与生俱来有着多种被形塑的可能[1]。随着时代的演变,人类价值观念发生变化,对角色的理解与认知也在不同程度上发展转变,呈现出契合时代特征的新面貌。近年来,艺术创作多元发展,传统文化分层创新,神话原型角色借助原始神话的母题触及人心,国产动画电影《姜子牙》取材明代神魔历史题材小说,切合时代语境对原著中的神话原型角色进行重塑,重构叙事蓝本,革新价值观念,赋予文艺作品新生。

1 神话原著价值观基础

国产动画电影《姜子牙》创作灵感源于明代神魔历史题材小说《封神演义》。原著由书场宣讲的口传故事为蓝本,后经文学话本改编得以形成。以商灭周兴、武王伐纣为故事背景,结合明代反对理学、追求人性解放的思潮,融入儒教、道教和佛教思想,书中宣扬“三教合一,道教为尊”[2](书中提及的阐教与截教同属道家,阐教为正统,截教为旁门左道。世俗社会意识形态固守儒教思想,佛教属西方教)。原著披着神魔的外衣,揭示在重大变革和新旧更替中善恶、正邪、天亲的选择,融合战争、志怪、情感元素,揭露劫难定数、因果报应,警醒世人切勿行恶纵欲[3]。弘扬中华丰富的神传文化,文以载道,教化人心。

2 神话原型角色在原著中的价值观呈现

2.1 鞠躬尽瘁的姜子牙

《封神演义》中的姜子牙性情温厚、忠心耿耿。初入昆仑修行,根基尚浅,不得大道,后奉元始天尊之命,下山辅佐西岐,主持封神榜。忠于师命,携众仙家给周武王灌输“天命不可违”“顺天应人”等道家观念。原著中姜子牙形象的塑造有意识地淡化其自我意识,强化尊师、忠厚、心善的性格特质,以其助推不义的封神之战,更能聚集情感力量,推进剧情发展。

2.2 善恶不分的申公豹

原著中的申公豹同为昆仑山修行之士,拜于阐教元始天尊门下,作为同门师弟,他认为姜子牙道术远不及他,却能封神,心生嫉妒,随后戏弄姜子牙,挑拨截、阐两教间的矛盾,致使诸多修行者死于商周之战。自身也因发毒誓,违誓言,最终被填北海眼。原著中申公豹形象的塑造旨在警醒修行者应革除妒忌心,教诲世人反思自身因嫉妒做过的错事,应善恶分明,心胸开阔,以礼待人。

2.3 垂怜众生的元始天尊

元始天尊在原著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属道教尊奉最高神“三清”之一,掌管阐教。其开世创教更多的是反映一种抽象的、形而上的思维意识,表现一种不卑不亢,无悲无喜的精神境界。其知晓世间万物,能够预料未来,倡导天命不可强违,应各安其命的无为思想,是道教“天命观”的主要倡导者,同时讲求严苛的等级秩序和绝对权威的臣服,構建出一套以“天尊”为至高权力的等级制度。作为“主持天界之祖”的元始天尊,在原著中命姜子牙携众仙家下山结束纣王的残暴统治,剿灭妖妃妲己,还众生安宁,可见其是受众神敬仰的领袖角色,属正义的化身。

2.4 各显神通的十二金仙

《封神演义》中诸仙形象大多套用道教仙话中的仙人形象。十二金仙是指原著中的“十二代上仙”,是阐教元始天尊门下的十二位弟子,均出自华夏各名山仙府,他们法力高深,悟性、根行极高,性格迥异,拥有不同的灵兽法宝,战功卓著,在原著中十二金仙的角色形象代表了道家神仙可学、天尊可成的思想理念(见下表)。

3 神话原型角色在国产动画电影中的价值观重塑方式及作用

传统文本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及传播活性,文本中的原型角色更是诠释了中国独有的文化内涵与精神特质。基于新时代语境的商业模式和市场规律,仅对角色的装扮、表情、动作进行润色,已不再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诉求。杰出的原型角色重塑应尊重当代人的内心情感与现代主流价值观,在传承经典的同时,使角色能够聚集情感的力量,拉近与受众的距离。

3.1 颠覆式重塑——姜子牙

国产动画电影《姜子牙》对主人公姜子牙的英雄角色设计可谓别出心裁,区别于美国个人至上的英雄主义,姜子牙心系苍生,兼济天下;区别于日本平民化的英雄设定,姜子牙贵为众神之长,仙风道骨;区别于中国年轻热血的英雄形象(沉香、哪吒),姜子牙更似一位隐忍且慈悲的长者,一生信奉与追寻天道,追求众生平等。

该角色形象颠覆式的重塑,摒弃了原著中对于神权的绝对渴求,融入了自我意识与质疑精神。从起初对小九的恻隐,直至后来拯救“一人”与“苍生”的顿悟,逐步揭露匡扶正义的封神之战背后所隐匿的伪善与虚假。

通过创新性的重塑,姜子牙这一角色被塑造为反权威、反体制、心怀悲悯、尊重个体价值、弘扬个性意识的典型形象[4]。最终的归位也不再是功德圆满、回归天界,而是斩断天梯、自我放逐,是一种为了远离权力而进行的主动选择。

3.2 求真式重塑——申公豹

国产动画电影《姜子牙》中的申公豹褪去了原著中心胸狭隘、善恶不分的反派特征,以嘴狠心软、不畏牺牲寻求真相的形象出现于银幕之上。为了陪伴心中的英雄,他放弃昆仑修行;面对北海众人对姜子牙的冷嘲热讽,他以耳环换粮供给两人的餐食;明知越过结界触犯天规,但他仍义无反顾地追随;宁可自毁修行,也要为姜子牙争取降下天梯的机会。虽也曾质疑师兄所见的“心魔”,但当得知并非幻术时,他奋不顾身拦截妖狐,甘愿牺牲自己也要保全姜子牙和小九,给世间一个交代。

重塑后的申公豹角色形象是英雄的追随者,起初他羡慕姜子牙受师尊器重、万人敬仰,随后他羡慕的原因发生转变,究其根本是姜子牙有敢于挑战权威、追寻自主选择权利的胆识与决心。因此最终面对强大的狐妖力量,申公豹效仿心中的英雄,自愿选择牺牲自我,助力姜子牙寻求真相,揭开“我们到底该信什么”的谜团。

影片通过解构、重塑申公豹的原型角色,唤醒世人应觉醒意识、寻求真知,就算现阶段掌握真知的一方属于少数派,也应奋进伟力,砥砺前行,助力真理力量的充分释放。

3.3 利己式重塑——元始天尊

元始天尊在国产动画电影《姜子牙》中仍是权威、体制的倡导者,但影片在重塑该角色时,打破了固有观念中“神仙不可能犯错”“神仙不可能骗人”的极端思维,在元始天尊形象中融入人性的私欲与执念,使原本概念式的角色呈现出立体化特征。他用宿命锁将人类与狐妖联结,在制约狐族的同时,派九尾附身妲己蛊惑纣王,导致商朝溃败,再命姜子牙讨伐救世,借机一统三界;欺骗姜子牙转世方可拯救小九,而姜子牙至归墟后,得知该地是关押被诛杀狐族后代之所,小九并未重生,而是堕入另一个阴狱[5]。面对心怀悲悯的姜子牙,元始天尊以庇佑苍生为名,命其斩断善念,并告知这是神的宿命。俨然一个为达一己私欲,掩盖罪行、迫害无辜、道貌岸然的伪君子形象。

该角色形象利己式的重塑是对传统观念中“神”概念的质疑。在中国传统宗教文化中,神无善恶之念,“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6]。作为至高无上的神,本应斩断私欲、不执不住、悲悯苍生,而重塑后的元始天尊角色具有人性的渴求,一改传统定义中“神”的形象特质,使观者重新思考和厘定“神”与“人”的区别。影片中,心存善念的姜子牙不忍斩善,最终以“人的方式”成为“神”,耐人深思。

同时,该角色的重塑在一定程度上也与新时代党风廉政建设与反腐败斗争精神相契合,抨击社会中存在的不思民生、不顾百姓、贪图名利的腐败官员行为,倡导政治生态清明的社会风气。

3.4 群体式重塑——十二金尊

十二金尊(原型为原著中的十二金仙,十二金尊为动画作品中的角色名称)角色形象在国产动画电影《姜子牙》中隐去了个性化差异,服饰装扮统一,头戴无表情面具,嗓音深沉,均匀站立。纵观全像,仅发髻及头饰花卉略有不同[7](见下图)。他们是天界秩序的执行者,全力拥护并臣服于元始天尊,没有个体的主张与意愿,盲从权威及体制的指引,虽人数众多却可视为一体,这种群体式的设计,凸显了天界的森严等级与绝对制度。

该角色形象的重塑在一定程度上隐喻盲从绝对势力的执行者,警醒世人应形成自我观念,切勿被绝对力量蒙蔽双目。同时,该角色的重塑也较好地呼应了影片“一”对“多”的思考:小九是一人,三界是苍生。十二金尊是十二个个体,但却因缺乏个体意识,终沦为面目模糊的统一体。

国产动画电影《姜子牙》的成功,在极大程度上源于对神话原型角色的解构与重塑。其紧跟时代的步伐,迎合当下的市场规律与大众思想观念,强调原著中“天下者,非一人之天下也,乃天下人之天下也”[8]的价值观,通过塑造个体意识觉醒的姜子牙、英勇求真的申公豹、道貌岸然的元始天尊、臣服绝对制度的十二金尊,为影片搭建全新的故事架构,塑造新形态。

4 神话原型角色在国产动画电影中的价值观重塑效用

4.1 延续传统文本,演绎时代精神

神话原型角色取材自传统文本,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随着时代的发展,传播方式的转变,优秀的传统文本与现代动画技术完美融合,创制全新的艺术作品,要在满足低龄化儿童需求基础上,迎合全年龄段国人的审美喜好。以当下主流的传播方式传承经典文化,传递大国精神[9]。

对传统文本中的原型角色进行重塑,能够革新陈旧的价值观念,打破国人的惯性思维,引发对普适性“真理”的思考。同时神魔角色的设定,游离在真实与虚幻间,更具艺术表现力,结合时代语境与国家背景,更易演绎出具有生命活性的立体角色形象。

4.2 讲好中国故事,弘扬民族特色

卓越辉煌的中华文化拥有千年的历史,中国传统神话元素的魅力一度惊艳四方,甚至引发诸多国外创作者的借鉴与效仿,例如动画作品《功夫熊猫》《龙珠》《Achoo》等均不同程度地汲取和吸收了中国神话元素。作为本土文化,国内的动画创作者们唯有领悟传统文本的内核,洞悉文本背后神话形象塑造的真正目的,才能掌握作品实质,将文本的精神完美地演绎出来,用动画的形式讲好中国故事。要让国人观影后能够产生共鸣,激起民族自豪感与认同感,外籍人士观影后能够对中国传统文化及民族精神有更进一步的了解与认知,助力国产动画在行业领域保持独树一帜的品牌形象。

5 结语

未来国产动画电影在立足于挖掘传统文本的基础上,也应遵循新时代语境下的市场规律及大众观念,演绎时代精神,弘扬民族特色。在注重作品结构与叙事方式的同时,对原型角色的转化与重构进行斟酌考量,赋予角色新生,在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同时,创造独具东方神韵的中国式动画形象。

参考文献:

[1] 刘晓希.中国神话题材电影的原型批评[J].艺术百家,2020,36(05):131-135.

[2] 宋凯.叙事重构:近年我国传统IP动画电影探究[J].当代电影,2021(01):160-164.

[3] 刘丝雨.解构主义视阈下《姜子牙》对《封神演义》的改编[J].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34(03):53-57.

[4] 丁家珍.《姜子牙》中的英雄塑造与隐喻艺术[J].电影文学,2021(04):114-116.

[5]李勇,李青梅.电影《姜子牙》的美学价值[J].电影文学,2021(04):117-119.

[6] 王弼.老子道德经注[M].北京:中华书局,2011:15.

[7] 檀秋文.神仙題材·英雄之旅·后启示录——论《姜子牙》的创新突破及摇摆虚焦[J].电影新作,2020(05):81-85.

[8] [明]陈仲琳.封神演义[M].西安:三秦出版社,2018:727.

[9] 宋书利.谈影视动画的价值观呈现[J].电影文学,2015(17):112-114.

作者简介:沈艾雯(1993—),女,江苏南京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动画与数字媒体艺术。

猜你喜欢
角色塑造姜子牙价值观
《姜子牙》中的历史
姜子牙(动漫电影《姜子牙》主题曲)
DEITY DEFYING
走下神坛的姜子牙
舞蹈表演中的角色塑造元素探讨
浅谈戏曲演员的角色塑造
戏剧演员自身与角色塑造的共生关系解读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