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视角下的东海岛人龙舞现代传承途径

2021-09-10 07:22吴梓铭林诗婷何泳欣
今古文创 2021年4期
关键词:融合

吴梓铭 林诗婷 何泳欣

【摘要】 东海岛人龙舞作为一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时代更迭中逐渐被遗忘。被誉为“东方一绝”的东海岛人龙舞具有极其重要的文化价值、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且对其传承保护也是迫在眉睫。本文对东海岛人龙舞的已有传承方式进行总结,再结合当下流行,从多维视角出发,探讨了东海岛人龙舞可行的传承新方式。

【关键词】 东海岛人龙舞;传承方式;融合;多手段

【中图分类号】J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04-0071-02

基金项目:本文为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S201910566118)广东海洋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 (CXXL2019113)研究成果。

湛江人龙舞起源于明末清初,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海康县续志·地理志风俗》:“舞龙者一人为龙头,后为龙尾,次一人直卧和抱前者,脚夹后者,挨次递抬,向街直走,则念曰:骑龙头,龙头落下水,骑龙尾,龙尾竖上天。”[1]东海岛人龙舞是湛江人龙舞的一种,遗憾的是,在当地走访调查中发现:东海岛人龙舞文化已处于半消亡状态。人龙舞经历了从过去每逢重大喜事皆用于表演庆祝到如今鲜有出现,甚至被醒狮替代用以助兴。东海岛人龙舞面临着后继无人的危机,如何保护与传承人龙舞、使其焕发生机是对时代的巨大考验。

一、东海岛人龙舞已有的传承方式

传承的本质是文化的延续。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精神传承的价值,是历史的财富。人龙舞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就其现状而言,传承及延续方面的问题亟待解决。查找“人龙舞传承”的资料的过程中,发现并总结出已有的几种主要传承方式:

(一)继承和创新并进

人龙舞的传承具体表现为人龙舞练习者通过口传、心授、身体示范等方式进行有关人龙舞技艺的体验、感受、经验等的传递与发展。最初的人龙舞演绎不需要任何的道具,且均为男性参加,如今,个别地方开始使用简单道具,也出现了由女性演绎人龙舞的情况;其次人龙舞在舞步、舞姿、节奏等方面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改进和完善。

(二)学校传承

为加大“人龙舞”知识的宣传、普及和教育力度,湛江市政府曾把人龙舞列入试验区中小学校乡土教材;湛江市中考语文模拟试卷中也曾出现过人龙舞的相关知识;人龙舞形象也成了当地小学生练习本封面的首选;湛江市特殊学校在湛江市艺术馆的指导下还成立了第一支聋人人龙舞表演队。

(三)社会传承

社会传承的关键在于营造良好且浓厚的文化氛围,使文化走进群众的生活。目前,关于湛江市的各种旅游画册中出现了以人龙舞为重点推荐的旅游项目,这也是《湛江非物质文化遗产》一书中的主要内容。此外,东海人龙舞曾多次应邀参加国内外大型展演及比赛,如上海世博会的“广东周展演”、新加坡妆艺大巡游等。同时还登上了《出彩中国人》的舞台,播出后让更多海内外华人了解人龙舞的起源和精神,极大地提高了這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名度。近年来,每年的国庆湛江都会举行东海岛人龙舞旅游节,更是进一步推动了人龙舞的传承工作。

二、多维视角下的东海岛人龙舞的传承路径

尽管当地政府及社会各界积极采取多种传承方式,东海岛人龙舞仍然无法改变走向消亡的大趋势,可见,人龙舞的传承极其迫切。为了进一步保护和传承人龙舞文化,现提出一些新的传承方式:

(一)发展人龙舞传承与教育工作相结合

文化的传承需要年轻一代去积极继承,加深年轻一代对人龙舞的了解尤为关键。学校是每一个人的必经阶段,结合学校工作开展人龙舞传播活动是推广人龙舞文化走向青年一代的必经之路。

首先,湛江教育部门可以通过设置地方课程的方式,让人龙舞文化教材常态化。“人龙舞”的文化传承必须要有乡土的教材和“人龙舞”知识普及的教材,更需要有校地合作的专门教材,可以是本土的民俗教材也可以是本土的特色教材,更可以成为独具一格的民族民间舞教材。[2]

第二,创立人龙舞兴趣班并定期开展人龙舞表演比赛,以赛促学。在学校和社区设立专人教学的人龙舞兴趣班,一来是可以弘扬优秀文化,二来为想要学习人龙舞的民众提供了场地、教师,使人龙舞的教学工作一步到位。目前,熟悉人龙舞的民众仍然可寻一二,但熟悉人龙舞文化的群众却不多,搭建人龙舞“教”与“学”的桥梁,是传承人龙舞文化的关键—— “教”方面:聘请专业的人龙舞艺术家定点教学,并给予足够的支持;“学”方面:奖励参与人龙舞学习的群众,提高群众学习积极性。同时,定期举办人龙舞表演大赛,以比赛推动人龙舞走进人民群众的生活,唤起老百姓对传统人龙舞文化的兴趣。

第三,人龙舞既是一种文化,也是一类体育运动,人龙舞与体育运动相结合,是传承人龙舞的有效途径。 “人龙舞”是岛民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民俗盛事,也是当地人们强身健体的体育运动,它丰富和调节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给人们以精神激励和感官享受。[3]当代年轻人越来越重视健康,运动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以人龙舞专家为带头人、以科学为指导、以强健身体为目的,对人龙舞的舞步进行改良,使其成为一种实践性强、可操作性高的一项体育运动,结合当代“广场舞”热潮,推动人龙舞走向人民百姓。

(二)促进旅游业发展与民俗文化宣传相结合

民俗文化旅游是在一定的民俗基础上开展的旅游活动,具有鲜明的独特性和民族性,鼓励旅客积极地参与进来,使人们在旅游中感悟文化、在文化中体验旅游。

当地旅游局可把人龙舞作为重点旅游推荐项目,推动人龙舞表演团队与旅游业合作。组织、引导旅客观赏并参与人龙舞的表演,是最生动的宣传形式。人龙舞表演配合导游的引导与讲解,以其极强的观赏性吸引大多数游客驻足欣赏;其次表演过程中,导游应注重提供个性化服务,增强导游和旅客关于人龙舞文化的互动交流,加强旅游者的记忆,提高人龙舞文化的传播效果;最后人龙舞表演结束时,可赠送或售卖人龙舞文化标志性产品,给游客留下纪念,延长宣传时效。

政府可倡导餐馆、民宿的外观设计融入人龙舞文化。利用环境全方位展现并大力弘扬人龙舞文化,可让旅游者直接感知其内涵,并融入这其中的文化中,使游客对人龙舞文化产生好奇。

(三)保留文化核心,推动人龙舞职业化

目前,东海岛地区掌握人龙舞表演技能的人已然不多,所以推动人龙舞职业化,是保留人龙舞文化的关键。就人龙舞的现状而言,认为,政府有责任为保留这一优秀传统文化出一份力。

观念上,政府应当呼吁群众关注人龙舞文化,唤醒大众保护人龙舞文化的意識;政策上,积极鼓励人们参与人龙舞的表演并给予一定实质性奖励。其次,将教与学的参与者组织起来,组成人龙舞表演专业队,安排其在当地的旅游景点排期演出,收取一定的演出费用,再将人龙舞带来的景区收益投入到队伍的培养中,形成良性的、可持续的循环。

(四)与现代科技手段相融合,谋求生存新方式

科技是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和条件,现代科技是传统文化有效传承的载体和主要手段。将现代科技作为人龙舞文化传承的支撑,使二者有机结合,开创出人龙舞文化传承的新方式。政府可倡导各表演艺术团在记录人龙舞表演的数字片段,鼓励市民制作人龙舞文化的小型纪录片,这是对外宣传的重要手段。更重要的是,文化是动态的,保留人龙舞表演的数字片段,能够为后世的人龙舞文化研究者提供宝贵的一手资料。

结合当下流行的游戏文化,以人龙舞文化为核心背景制作游戏是可行的。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游戏的受众越来越广,游戏中的世界观也在游戏过程中被玩家接受。如“守望先锋”各个英雄的背景故事,“王者荣耀”对历史人物的重设,“阴阳师”中等日本妖怪的背景故事等,游戏需要故事以增强玩家的代入感,而玩家在游戏过程中接受游戏的背景设定。通过以人龙舞为主题制作一款游戏,构建人龙舞的知识框架及游戏世界观,让玩家通过游戏深入了解人龙舞。游戏设计可以参考阴阳师,江南百景图等放置类游戏,玩家通过寻找人龙舞的服装部件,寻找NPC提升“舞龙”技能,增加团队玩法提供社交,并设置对战系统增加游戏本身趣味性。人龙舞的知识可融入道具中,现实中人龙舞的各个部位服饰可作为道具的背景介绍,而舞龙技能则由现实中舞龙时的技巧转换而来。游戏的背景知识可宣传人龙舞,而游戏的反馈更新机制则利于人龙舞革新。玩家游戏过后为策划提供反馈,这些反馈经过筛选修改后进入到游戏中且成为游戏的一部分。游戏与现实互相借鉴,最终达成推陈出新的传承。

三、结语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湛江人龙舞,原有的祭祀、祈愿等功能已经弱化,更多的是用于娱乐表演,仅作欣赏之用;加之西方文化的入侵,原有的社会基础早已不复存在,因此,作为湛江传统文化一部分的人龙舞要传承与发展下去,就需要革新以适应新的生态环境的发展需求[4]。从内部对人龙舞进行革新,在保留文化内核的前提下重新定位其功能并融入时代元素,让其顺应时代的发展。同时,要推动人龙舞加大“走出去”,通过各种方式进行宣传,鼓励群众主动走进人龙舞文化。当下快速发展的社会是东海岛人龙舞走向未来的挑战,也是其重焕生机、再现辉煌的机遇。

参考文献:

[1]邓碧泉主编.湛江民间艺术志[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6.

[2]朱培科.非物质文化遗产“人龙舞”的传承[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9,(03):58-61.

[3]朱培科.“人龙舞”的文化传承与建构[J].艺术评论,2014,(10):112-115.

[4]刘舟.文化生态学视野下湛江人龙舞传承研究[J].搏击(武术科学),2015,12(11):85-87.

作者简介:

吴梓铭,男,汉族,广东湛江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汉语国际教育。通讯作者:黄珊珊,列炜珊。

猜你喜欢
融合
美劳与共融合绽放
“五学”融合:实现学习迁移
融合创新 协同发展
刚柔并济
多彩融合
信息技术与高中政治教学深度融合的实践与反思——以《价格变动的影响》“融合课”为例
公益广告
破次元
阅读理解
融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