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性戏剧对新时代共青团青少年的艺术素养提升及应用性研究

2021-09-10 07:22蔡雨桐
今古文创 2021年4期
关键词:艺术素养

【摘要】 本文主要针对创造性戏剧对新时代共青团青少年的艺术素养提升及应用性研究展开全面探索与研究。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讲道:“青少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少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创造性戏剧,恰恰能给予青少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相结合的时空和领域,让其更加自由、畅快地在感悟和创造的生态中学习,提升自身的艺术素养。艺术素养是衡量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人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准,因此对于青少年的艺术素养的培养已成为了青少年成长培育的必要途径之一。

【关键词】 创造性戏剧;艺术素养;新时代共青团

【中图分类号】J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04-0093-02

基金项目:2020年度吉林省青少年发展研究计划《创造性戏剧教育对新时代共青团青少年的艺术素养提升及应用性研究》的核心研究成果,编号2020jqy-023。

一、引言

“戏润童心”,在孩提时代,需要戏剧的滋养和启发。创造性戏剧是引导青少年把握世界、提升认识自我的主要途径之一,可以全方位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及学习热情,在传递创造性戏剧的过程中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使青少年能够更积极有效地在活泼生动的戏剧环境中完善人格、塑造个性,培养学生人文主义精神,不断地提升青少年人文素养,完善青少年的艺术修养。将青少年培养成具有人文主义精神优秀青年。2016年新华社就曾报道:“观察近几年北京中小学艺术培训课程,戏剧表演专业课程火爆的现象引人注目。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组织排演儿童剧《红军爸爸回来了》。目的是希望孩子们在排练中感知革命先烈的不屈精神以及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为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养成起到积极健康影响。”

创造性戏剧能使青少年在表演的过程中表达喜怒哀乐、演绎对生活的理解,学演戏、学做人,体会团队的力量,开展对青少年的创造性思维培养模式,实现属于青少年的共享、共创、共融。

二、创造性戏剧国内外现状分析

万方曾说:“我国青少年创造性戏剧的发展落后于发达国家,目前的教育体制对青少年创造、审美和沟通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青少年缺乏对中华优秀文化和人文精神的深刻理解和追求。”

在2016年,吉林省长春团市委通过政府招投标方式已经启动“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项目”,因此共青团青少年已经成为我市的重点研究和保护对象。创造性戏剧为家庭教育和课堂教育注入生命力和活力,激发青少年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全面提升青少年的个人道德修养和沟通合作能力,对青少年从小树立良好的生活观,价值观,社会观具有深远的意义。但是在国内对创造性戏剧的认知还不够,并且尚未得到大力推广和广泛运用。

在20世纪20年代,美国的儿童戏剧学者提出了“创造性戏剧”的概念,希望通过儿童“做戏剧”,实现促进儿童发展的教育目的。它是一种即兴的、非演出的、以过程为中心的戏剧形式,参与者在引导者的指导下想象、表演和反思人类真实的或想象的经验。

如今,在欧美国家创造性戏剧已经发展成为一种非常重要的培养学生全面素质和能力的有效手段。而目前,我国的创造性戏剧还处于起步阶段,因此推动创造性戏剧成为众多希望激发学生兴趣的教育工作者做出的积极尝试。

从国际上讲,人们对于创造性戏剧的关注点主要在艺术人文與教育领域。随着西方戏剧理论的成熟,学术界的专家一致认为戏剧应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开展教学活动,通过创造性戏剧课来培养青少年的创造力和表现力,以及一切成长道路上社会所需的综合素质。

因此,创造性戏剧对新时代共青团青少年的艺术素养提升及应用性研究应以人才培养为前提,根据共青团提出的青少年培养的理念和宗旨,大力拓展创造性戏剧课程,积极贯彻落实于青少年的培养训练课程中。

截至目前,学界关于“创造性戏剧对新时代共青团青少年的艺术素养提升及应用性研究”的研究一般性描述居多,深入剖析尚显不足。

三、创造性戏剧对新时代共青团青少年的艺术素养提升

在当下,具有积极向上的成长环境正是青少年人格成长的重要因素之一。

创造性戏剧正像其他艺术教育一样,在儿童生理、心理成长过程中,对人格养成具有重要作用。创造性戏剧是综合艺术,综合了各门类艺术教育特点,通过使青少年在一定的戏剧情境中进行角色扮演、即兴表演,重演社会生活来培养他们的独立人格和团队协作的能力。

在新时代共青团的带领下的青少年,拥有最先进的学习资源和平台,因此,创造性戏剧的引导作用使青少年获得潜移默化的熏陶,使青少年的审美标准自然地发展起来,拥有正确的世界观和较高的审美能力。

中华儿童文化艺术促进会副秘书长崔云争曾说:“戏剧教育以其独特的教学方法,成为艺术教育中最易被儿童接受、最受欢迎的门类,对儿童的艺术审美、语言表达、肢体动作、逻辑思维等能力的全面提升有明显作用。”

我国对于青少年创造性戏剧正处于快速发展推广阶段,并有诸多艺术类高校、剧团也加入其中。

2019年吉林艺术学院申报的国家艺术基金项目儿童剧《小英雄雨来》获得广泛关注,这也是第一次高校对于儿童剧排演的初探和实践,本剧是将小学课本《小英雄雨来》改编为儿童话剧,将一个少年的英雄故事登上话剧舞台,本剧分别在吉林艺术学院、中国儿童艺术剧院、吉林大学上演,获得各界一致的好评,并通过这部话剧把积极向上的正能量传播给青少年。

另外,中国儿童艺术剧院多年来也利用自身资源优势,将《长征》《将军胡同》《董存瑞》等书籍改编成《小红军》《将军胡同》《董存瑞》三部儿童剧。通过戏剧作品,帮助更多青少年了解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背景,体会新中国的成立的艰难困苦,充分感受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创造性戏剧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戏剧技巧培训,而是通过创造性戏剧的表现形式激发当代青少年的创作能量。

在普通教育中,过多的表演技巧培训不利于在青少年想象力的提升。而创造性戏剧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创作条件,能让他们拥有丰富而敏锐的感受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充分发挥特长和兴趣,学会与别人相处、沟通,帮助性格塑造。

近年来,有更多学者致力于开展新时代共青团青少年成长的戏剧课程体系,通过对创造性戏剧教育的开发与研究,将其有效地运用于新时代共青团青少年成长建设中。

创造性戏剧被更直观、更鲜明地作用于人的道德观、价值观的养成。对于青少年而言,创造性戏剧能成为改变人、提高人、塑造人的道德观、价值观的艺术。

青少年在戏剧实践中,能领略、选择、欣赏某种向往的生活,在模拟的世界中以无拘束的方式表现现实。借助于这种想象性的经验和强烈而直接的方式,能影响和塑造青少年的道德观、价值观,增添了青少年学习课程中的趣味性和互动性,构建一个全新的教学模式。

四、结论

苏格拉底曾说过:“教育的目的是使人成为他想成为的自己。快乐幸福比知识积累或财富积累更重要。”快乐地成长是符合人性的,是对人心灵的关照和表达。

创造性戏剧是一种有别于常规化的戏剧方式,融合肢体语言、有声语言、感知训练、团队建立等诸多种功能性训练方式为一体,更适用于青少年的戏剧表现手段。运用游戏、表演元素、角色扮演、创编故事、演示事件、结构场景等一系列的体验方式,帮助青少年完善人格,提升人文素養,建立良好的创造性思维与团队协作能力。注重个体与集体的关系并尝试在不同的规定情境中解决青少年各阶段性成长问题。创造性戏剧对于青少年的专注力、意志力的培养也具有相当有效的方法。

艺术应服务于人,帮助人们转换一种思维方式,用不同的眼光来看待生活,接纳世界。而在众多的艺术门类中,应产生一种独特的、新奇的且适用于新时代青少年成长的艺术形态,而创造性戏剧刚好具备此功效。

希望能够巧妙运用新时代共青团的引领,弘扬和发展青少年创新性戏剧的推广和持续性发展。在共青团的带领下,以“双领”为指导,深入推进“青少年服务教育1+1”模式,始终坚持青少年的思想政治引领和价值引领的思路。培养青少年的人文修养,健康积极的艺术追求。使青少年深刻感受到创造性戏剧的魅力所在,通过新时代共青团的支持,为祖国培养下一代做出应有的贡献。

作者简介:

蔡雨桐,女,汉族,吉林长春人,硕士,副教授,吉林艺术学院,研究方向:戏剧表演。

猜你喜欢
艺术素养
高校声乐教学模式之管窥
浅析高校服装表演专业学生必备的艺术素养及其培养方式
分析素描训练与大学生艺术素养的养成
科艺结合视角下的幼儿艺术素养培养研究
提高学生艺术素养的重要途径
民间美术对幼儿艺术素养的培养研究
情理交融夯实绘画基础研究
大学生艺术素养教育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美育:重构中学校园生活的核心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