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体育课堂惰性的成因及改善机制分析

2021-09-10 07:22杨梅
启迪·上 2021年4期
关键词:学习效率初中生

摘要:体育课堂惰性是在实践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本研究主要以南海外国语学校初中生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资料法、个案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等分析初中生体育课堂惰性的产生主要分为内部(动机不强、缺乏自信等)和外部两大类(教学内容枯燥等)原因,并提出改善机制进行分析。

关键词:初中生;体育课堂惰性;学习效率

背景

初中是九年义务教育的中学阶段,是学生面对升学压力的一个重要门槛,是青少年心智由不成熟到趋向成熟的过程,是家校普遍关注孩子学业的重要时期之一。据教学经验来看,初中生一般年龄在12-15岁,是培养学生习惯、学习和开发思维的黄金时期。而体育锻炼就具有促进学生心智、增进健康的作用。

21世纪的青少年心智发展水平、受教育的条件、视野格局的覆盖面都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但是优越的成长环境和家庭背景,为学生提供生活保障的同时,也导致学生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甚至有的学生讨厌运动过程中身体出汗排泄,这在学生教育培养方面并不是个好现象。除此之外,长久以来的应试教育遗留了对文化课偏重的问题仍在延续。可见,体育运动观念的重视度不高,也是造成初中生参与体育课堂积极性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有研究表明,体育课中惰性心理的产生原因主要是学生对完成所学动作缺乏自信心,对所学动作不感兴趣,甚至对所学动作产生畏惧心理[1]。在实践教育教学中,田径项目及体能素质练习是初中生参与体育课堂积极性不高表现最明显的运动,主要原因是初中生存在一定的心理惰性及抵触运动带来的不适感。因此,本研究期望结合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初中生体育课堂惰性心理,提高上课效率,为初三体育中考打下坚实的基础。

1概念界定

惰性就是做事拖拖拉拉,会对生活学习带来负面影响[2]。体育课堂惰性是教师和学生一方或双方在体育课堂中由内在原因或者外在原因导致的一种负面的心理状态和外在动作行为,可表现为上课状态精神萎靡、做事拖拖拉拉、学习任务不能按时完成,影响上课进度和效率。

2研究对象

本研究主要是以南海外国语学校初中生为研究对象,结合教学实践和经验,探究学生惰性归因和策略分析。

3研究方法

3.1文献资料法

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证明所需研究对象的方法。例如对于学生惰性的研究,通过查询资料文献,了解学生群体的心理动态、惰性的形成特点等规律。

3.2个案研究法

所谓个案研究法,也称个案调查。是对某一特定个体、单位、现象或主题的研究。例如:调查某个学生对于体育教学的模式适应性问题的研究。

3.3行动研究法

是指在自然、真实的教育环境中,教育实际工作者按照一定的操作程序,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技术与方法,以解决教育实际问題为首要目标的一种研究方法。例如:对于学生课堂积极性改善的切实研究,综合分析、实践模拟。

3.4经验总结法

通过对实践活动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和归纳,使之系统化、理论化并逐渐上升为一种经验的方法。例如:分析学生的心理特征、根据以往的经验,总结出导致学生心理特征的原因,在此基础上归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4初中学生体育课堂惰性的成因

4.1内在环境

4.1.1学生身心发展特点

初中阶段是初一到初三的过程,这三年学生的心智变化比较大,也是从不成熟到趋向成熟的过程。心理学家皮亚杰曾提出,儿童成长到12岁左右,其智力发展进入形式运算阶段,儿童可以利用语言文字,在头脑中想象和思维,重建事物和过程来解决问题 [3]。可见,一般说来,达到12岁左右的青少年,已经具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基于初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一部分学生体育课堂表现怕苦、怕累、怕脏导致的懒惰,一部分学生自身条件(肥胖等)比较差,害怕被批评、嘲笑导致的焦虑和反抗。

4.1.2学生缺乏积极地学习动机和思想意识

学生对体育的认识程度不高,缺乏锻炼意识,自我角度的错误认识“体育课就是玩”导致学生上课目的性不强,缺乏积极地学习动机和思想意识。

4.2外在环境

4.2.1对于体育课堂来说,初中生存在自由和自律的选择困境

经过长期的研究后发现,保护性机制以及心理障碍这两方面是造成运动惰性产生的首要因素[4]。初中学生这一特殊的阶段,正是个性形成的关键时期,倡导自由,难以约束自己,有一定的活跃度,特别是在自己感兴趣的运动项目上,难以遵守课堂纪律,严重影响体育课堂效率。如:球类。而学生对于自由和自律“度”的把握并不理想,而教师作为体育课堂管理者和主导者,对课堂纪律要有适当的把控度,关注和督促学生完成课堂任务及计划,鼓励和引导学生端正态度、规范动作、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和身体素质,为体育中考做铺垫的同时,学生也会出现反感情绪,诱发体育课堂惰性心理问题。

4.2.2初中生对长跑项目具有一定挫败感

客观的讲,长跑项目对于学生的速度、耐力是有一定的要求的,而且还要求学生有坚强的勇气和锲而不舍的精神。但是很多学生因为某些方面的不足,比如,心肺耐力较差等身体素质因素或态度问题,对长跑活动有一定的抵触情绪。特别是学生运动成绩低于自己期望值或者远落后于其他同学时,更不愿意参加体育活动(例如,以生病、脚伤等原因逃避运动活动),有一定的挫败感,心理及行为惰性表现突出。

4.2.3初中生思维惰性具有一定的传染力

长期对于某些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不高造成一定的思维惰性,且将之固化。这种集体之间思维惰性相互感染,造成群体性、普遍性的抵触心理。这种现象称之为“惰性传染”,也是引起学生体育课堂惰性的主要成因之一。体育课堂本身就是整体之间的教育教学,不良风气的传播也会因为个别同学,产生一定的传染力,在思维上已经形成“跑慢点”“不愿去跑”的思维惰性,严重影响课堂效率。

4.2.4学校体育课程体验的快乐与痛苦的两元并存的关系问题

体育课堂活动类型和教师执教风格是决定学生是否形成惰性的关键。体育课堂在进行舒适的活动、游戏及球类等活动时,学生对于低强度、娱乐性、竞技性的运动比较感兴趣,处于快乐的运动体验状态;但是为提高某项运动技能而进行一定强度的练习,或者因运动长跑项目导致身体疲惫时,学生的积极性明显下降,形成痛苦的体验效果。这也是学校体育课程体验的快乐与痛苦的两元并存状态。

4.2.5体育课堂效果和成绩回报满意度欠佳

一堂好的体育课堂,需要教师和学生的默契配合。在实践教学中,课堂纪律是维持体育课堂效果的前提。体育课堂的教育教学方法,比如:游戏法、比赛法、情景导入等都是促进体育课堂效果的润滑剂。而在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拖沓、多说少做、精神状态不佳、时间观念不强等原因,导致体育课堂效果不佳,会严重影响学生练习的时间和进度,成绩满意度也必然有所下降。因此,体育课堂效果不佳,会严重影响学生学习效率,影响学生积极性,从而导致体育课堂学生产生一定的惰性。

5体育惰性改善机制

根据前期对学生心智发展的认识了解,关注初中生的个体差异,探究初中学生体育惰性生成的机制。“惰性心理 ”的产生机制,也许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因为我们可以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去研究理解它,如“保护性抑制”、“衰竭学说”、“堵塞学说”、“内环境稳定性失调”、“心理障碍 ”等等[5]。初中生惰性心理的产生受各种复杂因素的影响。教师和学生是体育课堂的重要角色,教师的授课内容、授课风格等直接作用学生,学生在接受知识技能的同时会受内在和外在原因的干扰导致惰性的产生,而学校大环境下,特别是教学氛围、体育器材等原因也会诱发学生枯燥的学习氛围,家长和学校对体育的重视程度也会决定学生是否有积极运动的习惯和兴趣。通过以上分析,提出以下策略,第一,对于初中生体育课堂惰性,特别是长跑的恐惧心理,可进行思想教育,鼓励和激发学生运动潜力。第二,游戏,是趣味的关键。合理开发新游戏,打开学生新思维,让学生体验到快乐。第三,多元性教学,打破传统千篇一律的教学模式,可增设各种器材,多元化教学。第四,体育成绩,也是学生关注的重点,合理突出体育成绩也会激发学生积极性,达到一定的练习效果。第五,班风建设是班级学习氛围的关键。领导干部的带头作用也能起到积极参与活动的效果。

6.初中生体育课堂惰性改善策略分析

通过关注体育实践教学学生课堂表现和查找大量文献,从而为营造高效课堂献计献策。从体育课堂的角度来说,如何把控初中生趣、学、练、赛,是改善学生惰性的有效方法。

6.1改变教学的切入点,增强课堂趣味性

体育课堂教学一定要抓住学生的“心”学生的体育兴趣是学生力求认识某种体育活动,并积极参加某种体育活动的倾向[6] 。通过改变教学切入点,如:健身操、音乐导入、情景设置等等,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避免千篇一律。

6.2 转换学生学习方式,体现课堂多元性

惰性心理是人的一种心理活动,具有不稳定性、可控制性和可转换性等特点,常常随情境的变化而不断变化[7] 。教师是课程教学的设计者、组织者和实施者,在实践教学中,转换学生学习方式,可进行室内和室外双重教学,理论结合实践,分组学生,用学生引导学生学习,也可发挥班级领导干部的良好助力和标杆作用,以优带差。

6.3调整课堂教学结构,优化教学的过程

深研教材,科学合理安排每节课的教学内容、组织和教学方法,最大化地给学生发展表现的空间,提升学生的学习锻炼兴趣,进一步让不断变化中的学生享受到不断更新的教学形式[8]。调整教材内容结构,使课堂教学更开放。教师要不断学习研究,紧跟时代潮流 ,不断优化教学过程,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的同时,也适度给学生一定的放松和娱乐时间,发展体育课堂的学、练、赛。

【注:本文系广东教育学会教育科研规划小课题“关于初中生体育课堂惰性的成因及改善机制分析——以南海外国语学校为例”成果(课题编号:GDXKT19895)】

参考文献

[1]吴昊.惰性心理对高校公共体育教学的危害及产生原因分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17):196-197.

[2]李强.惰性对体育课堂教学的影响及策略研究[J].运动,2011(01):93+28.

[3]鄭甲平.浅析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J].报刊荟萃,2017(09):54-56.

[4]于长虹,王运武.智慧校园建设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教学与管理,2015(321):49-51.

[5]张广斌.体育教学学生惰性心理的克服及调控[J].科技致富向导,2011(12):29.

[6]张士华.体育后进生克服“运动惰性”的有效策略[J].考试(教研),2010(11):79+19.

[7]吴昊.惰性心理对高校公共体育教学的危害及产生原因分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17):196-197.

[8]李强.惰性对体育课堂教学的影响及策略研究[J].运动,2011(01):93+28.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外国语学校 杨梅

猜你喜欢
学习效率初中生
巧用地图培养初中生史料实证意识——以《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为例
省考背景下初中生地理识记能力提高的策略探讨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识
建立中职课堂规则,提高学习投入效率
基于二维码技术的多媒体学习效率分析研究
《线性代数》计算机辅助教学初探
浅谈如何有效地学习初中语文
探究初中生数感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