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动画教学中实践类课程考核方式改革

2021-09-10 07:22宋秋霖
红豆教育 2021年7期
关键词:课程考核

宋秋霖

【摘要】实践类动画课程真正发挥出实践教学的效果,锻炼学生在实践中合理应用理论知识的能力,培养出高质量的动画人才。

【关键词】动画教学;实践类;课程考核

一、高校动画教学实践类课程考核的现状

第一,考核方式单一、形式化。当前实践类动画课程的考核方式较为单一而且形式化,众多高校往往通过期末闭卷理论考试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考核,无法实际验证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有的高校对于实践课程的最终考核依据是学生期末上交的实践作品,但仅仅依靠老师进行评分,无法检验学生平时的积累,学生容易出现临时抱佛脚的行为。无论是考试还是上交作品,实践类动画课程在教学结束后很难形成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进一步互动交流,考核结果难以体现学生是否具备实践应用的能力。

第二,考核内容与社会需求脱轨。高校对于学生动画实践能力的培养缺乏重视,往往仅将最基础的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更关注学生作品中展示的理论理解能力,对于学生作品的市场认可程度和应用价值缺乏关注,整体的考核内容与市场需求脱轨。这也导致通过高校实践类动画课程教学考核的学生,进入社会后依然需要重新学习相关的理论规范和知识技能,无法直接将所学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导致高校的教学失去了意义。

第三,实践类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的支持力度不够。实践类动画课程教学的考核方式与教师、学生以及学校这三方都有一定的关联,因此考核方式的改革不仅需要吸取学生和教师的建议,更重要的要得到学校的支持。缺乏学校重视和支持的考核改革是难以落到实处的。部分高校已经习惯于传统的教学考核模式,对于需要消耗大量人力、物力和资金的考核改革缺乏认可,导致改革工作缺乏足够的支持。

二、高校动画教学实践类课程考核改革的目的与应用前景

高校实践类动画课程的考核改革在于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提升其进入企业后的适应能力。对考核进行改革可以更准确地反馈阶段内学生对于动画理论知识及其应用的掌握情况。通过整合现有的资源条件鼓励师生参与到实践类动画课程的考核改革中,可以构建更加专业、实用的教学模式,为社会培养更多动画专业人才。

三、高校动画教学实践类课程考核的改革路径

(一)进行丰富多样化的考核方式

实践类动画课程的考核方式应该更加多样化,从学生的自学能力、软件操作能力以及实践应用能力这三个方面来对学生的能力进行考核。针对自学能力的考核,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课程开始之前在网络上自学相关的技能操作和理论知识,并在后续的课堂中要求学生直接进行相应作品的设计,根据学生的作品进行考核评价。针对学生操作能力的考核,教师可以向学生演示软件的操作方式,在课堂向学生教授各类专业技能。针对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考核,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作品的基础上附加相关的理论、技术说明,分析作品的市场价值,然后结合作品效果和学生的讲解进行考核。

(二)考核内容要与市场需求相结合

首先,学校可以通过与动画行业相关人士进行沟通,将实践类动画课程的考核方式与行业动态相结合,利用动画行业中的某个项目来验证学生的实践能力。在进行实践考核时也需要注意考核的难度,尽可能地选择入门级的项目进行考核,通过让学生初步接触基础的行业标准,实现对学生能力的锻炼和考核。其次,为了避免学生的学习内容与市场需求脱轨,学校可以要求行业专业人员为学生进行讲解,必要时可以在实际动画项目案例的基础上让学生了解动画制作的各类注意事项,帮助学生更快地理解动画的实践应用流程。最后,教师可以通过实际的动画行业案例,锻炼学生对于市场需求的理解。

(三)考核内容要与理论相结合并运用于实际的项目中

实践类动画课程还需要对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以及专业综合能力进行考核。高校可以对原有的上交作品的期末考核方式进行一定的改革,将作品的制作难度加大,把动画行业的实际项目交由学生去完成。这期间学生可以自由组成团队,通过合理的分工完成工作量较大的动画项目,从而实现对学生合作能力、专业素养以及抗压能力的考核。

四、改革后的具体考核方式

(一)理论考核方式

在实践类动画课程教学过程中,高校需要综合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思辨能力、合作能力以及实践能力等,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掌握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理论考核的过程中,高校可以将课程的关键知识点作为考核的重点,要求学生以口头报告的方式阐述自身对于课程重点内容的理解,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则需要实时结合学生的回答进行进一步的提问。这种类似于面试的理论考核方式可以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在有效核查学生理论掌握能力的同时也可以督促学生提升自身的言语表达能力以及临场反应能力,对学生后续的职业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二)实践考核方式

实践考核的关键是学生需要完成教师基于课程内容布置的考核作业,其往往需要学生以独立或团队协作的方式完成。其中,针对需要学生独立完成的实践类考核作业,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提交作业的同时提交体现自身创作过程的草图、方案等内容,避免出现抄袭等影响考核公正性的情況,并安排三位左右的教师对学生进行提问和评价。学生在答辩过程中的表现情况也可以真实地反映学生对动画制作相关内容的掌握情况。这种考核方式可以促使学生不断提升自身的能力,为后续的职业创作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团队协作完成的实践类考核作业通常比较复杂,需要由多个学生共同完成,这种考核方式与传统的教学考核方式存在较大的差距,但是可以进一步提高实践类动画课程考核的效果。

高校需要直面传统实践类动画课程考核方式中存在的形式单一、与市场脱轨、缺乏改革支持等问题,针对问题积极地寻求变革,重点培养学生将理论应用到实践中的能力,为动画行业培养更多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时娟.互联网+时代下高校动画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1):203-204.

猜你喜欢
课程考核
浅谈我校“计算机组装与维修”课程的教学
高职计算机应用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基于灰色聚类的课程能力评价模型研究
英语词汇学教学之初探
形成性评价在高校生物技术专业课程考核中的应用策略
物流设施与设备课程的考核模式因素分析研究
财务管理本科专业课程考核与应用型人才培养问题研究
基于慕课平台的公共数学课程考核方式初探
面向卓越工程师培养的课程考核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