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护理干预对心肺复苏后患者康复的临床效果及患者心理影响分析

2021-09-10 13:43韦晶
健康护理 2021年8期
关键词:临床效果

韦晶

摘要:目的探讨急诊护理干预对心肺复苏后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于我院接受心肺复苏的3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普通组与急诊护理组,每组190例,普通组施常规护理干预,急诊护理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急诊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生活质量、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CO2)、负性情绪、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急诊护理组血氧分压高于普通组,二氧化碳分压低于普通组(P<0.05);急诊护理组物质功能评分、心理功能评分、社会功能评分、躯体功能评分显著高于普通组(P<0.05);急诊护理组SAS评分、SDS评分、NIHSS评分显著低于普通组(P<0.05)。结论在实施心肺复苏的患者中应用急诊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其血氧分压,降低抑郁、焦虑情绪,促进其神经功能的恢复。

关键词:急诊护理干预;心肺复苏后患者;临床效果

引言

心肺复苏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上心脏骤停患者的抢救中,随着急诊医学的迅猛发展,心肺复苏抢救的成功率明显升高。因为担忧自身病情的严重程度和疾病的恢复情况,加上心肺复苏患者在患病期间神经系统会出现异常的表现,其容易产生焦虑、低落、易怒和烦躁等不良情绪,而这对心肺复苏患者的身心健康和日常生活产生了极为严重的影响,因而探讨一种有效的方式对心肺复苏患者实施护理是十分关键的。本研究主要分析了急诊护理干预对心肺复苏后患者血气指标和心理情况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于我院接受心肺复苏的3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普通组与急诊护理组,每组190例。普通组男性100例,女性90例,平均(59.64±5.17)岁。急诊护理组男性102例,女性88例,平均(59.87±5.06)岁。所有病患均对此次研究知情。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知悉后批准开展。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以医嘱为主要依据,在患者治疗中予以护理配合,以便及时发现体征异常变化,联系医生,帮助患者有效解决所面临的问题,其护理目标以保障治疗安全为主。观察组则在其基础上全面开展急诊护理,护理内容如下。①针对心肺复苏抢救工作加强护理:开展心肺复苏的同时,重点观察和评估患者的意识清醒状态,若患者意识尚未完全丧失,则需要对其面部进行连续性地轻拍,给予其一定刺激,从而让意识始终处于相对清醒状态,此外,还需要通过语言不断地为患者加油鼓励,让其感受到周围人对他的关心和鼓励,从而增强意志力。有条件的情况下,在急救中可安排一名家属陪同,并指导其在急救开展的同时,与护士一起配合为患者鼓励加油,刺激其生存毅力。②保护气道:气管插管属于心肺复苏后的常规操作,护理中必须强调对气道畅通性的维护。第一,插管时要求操作者手卫生合格,且全程处于无菌环境下完成;第二,插管后需针对管道固定情况加强管理,避免发生移动情况;第三,为避免气道损伤问题发生,需要结合患者具体情况采取湿化手段,同时还要结合其呼吸状态对低压气囊放气频次进行适当调整,避免胃内容物或咽喉分泌物被气管误吸,导致窒息或剧烈咳嗽等问题;第四,护理中发现患者存在痰液黏稠或过多的情况,需要及时给予负压吸痰加上适当拍背辅助排痰,注意操作前需先给予3min纯氧吸入。③脑护理:心脏停搏以及心肺复苏操作之后的血液再灌注现象,均对患者脑部具有一定创伤性,对此,护士可在其面颈部位利用冷毛巾予以擦拭,有助于抑制脑部氧代谢,从而使血液灌注量得到降低,可有效减弱再灌注损伤。④急救环境护理:加强救护车环境管理,确保车内干净、整洁、无异味,从而减少或避免救护车环境对患者病情产生的刺激作用,此外,若急救时气温较高,可将患者抬上救护车后,以酒精等液体进行擦拭降温,避免高温对心肺的刺激。⑤心理护理:心脏停搏产生的濒死感觉,以及经过心肺复苏之后仍然遗留的创伤性问题,都会对患者的心理造成严重刺激,使其产生恐惧、焦躁、失落、抑郁等负性情绪,一方面在这些情绪的影响下,患者容易产生悲观的想法,进而出现情绪波动过大的情况,甚至出现心理应激导致其病症恶化;另一方面,这些恐惧心理还会持续影响其康复,主要表现为对治疗丧失信心、不愿意配合治疗等。

2、结果

2.1、两组护理后的PaO2、PCO2比较

护理后,急诊护理组PaO2、PCO2分别为(95.28±6.17)mmHg、(31.57±4.17)mmHg,普通组PaO2、PCO2分别为(86.79±5.17)mmHg、(40.69±4.31)mmHg。急诊护理组PaO2显著高于普通组(t=14.538,P=0.001),PCO2显著低于普通组(t=20.962,P=0.001)。

2.2、两组护理后的SAS、SDS、NIHSS评分比较

护理后,急诊护理组SAS、SDS、NIHSS评分分别为(30.28±3.69)、(31.47±3.74)分(0.32±0.09)分,普通组SAS、SDS、NIHSS评分分别为(42.59±6.39)、(41.78±5.97)、(0.89±0.13)分。急诊护理组SAS、SDS、NIHSS评分均显著低于普通组(t=22.996,P=0.001;t=19.214,P=0.001;t=49.691,P=0.001)。

3、讨论

一般情况下,急诊科会采取心肺复苏法抢救治疗心搏骤停患者,其临床目的在于对患者的脑细胞进行挽救,防止患者的脑细胞发生缺氧性坏死[4]。临床上通过对危重症患者及时进行心肺复苏可以降低致残率以及致死率,确保患者的安全。急诊科心肺复苏患者的心理往往比较复杂,在面对疾病疼痛的刺激时,易出现严重的心理異常,因此护理人员要重视心肺复苏患者的心理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心肺复苏后患者容易出现恐惧、紧张、焦虑、抗拒治疗以及情绪低落等不良心理。

综上所述,在实施心肺复苏的患者中应用急诊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其血氧分压,降低抑郁、焦虑情绪,促进其神经功能的恢复。

参考文献:

[1]杨伟霞.急诊护理干预对心肺复苏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研究[J].现代医药卫生,2020,36(14):2261-2263.

[2]崔丽珍.急诊护理对心肺复苏后患者的作用[J].心理月刊,2020,15(16):165.

[3]于倩.分析急诊护理干预对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后康复情况[J].中国农村卫生,2020,12(13):71+73.

猜你喜欢
临床效果
紧急宫颈环扎术治疗宫颈机能不全致宫颈扩张临床分析
小柴胡汤加减治疗中风后眩晕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临床效果初步评定
关于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增生病38例临床观察
早期应用大剂量美托洛尔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观察
白眉蛇毒血凝酶与泮托拉唑联合应用于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评价
观察奥曲肽治疗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
兰索拉唑联合抗生素三联疗法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观察
替米沙坦不同给药时间治疗高血压的疗效分析研究
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