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探究性教学浅析

2021-09-10 23:13陈新
科教创新与实践 2021年8期
关键词:探究性教学小学科学研究

陈新

摘要:小学科学教学要求学生具有极高的抽象思维能力,就需要学生能对各种科学知识进行探究,因此探究性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探究性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情感认识与价值观,端正学习态度,提升科学教学质量。本文阐述了小学科学采用探究性教学的意义,对如何开展探究性教学实践进行探究。

关键词:小学科学;探究性教学;研究

从现实来看,人类所有科技发明均源自于对某种现象与事物进行探究。只有探究才能够让学生对知识进行质疑,才能够不断靠近真理。在新课改明确要求,小学科学学习应该以探究作为核心,通过探究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导地位,激发学生探究精神,提高学生综合科学素养。但是怎样才能够实现这些要求,是小学科学教师探究的重要课题。

一、在小学科学教学中采用探究性教学的意义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采用探究性教学能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供教学效率和学习质量。其教学意义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提高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对学生而言,小学生属于低年龄阶段,动手能力强、想象力丰富,在这个阶段给予正确指导,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因科学中很多知识比较空洞,学生极难理解相关知识,因此小学科学教师就要改变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应用探究性教学,鼓励学生质疑知识,提出相关问题,从中挖掘学生的个性,培养创新意识。只有通过这种教学,才能够让学生从学习中发现问题,并有效解决问题。(2)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小学科学采用探究式教学,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传统教育模式中,常常出现高分低能的现象,学生虽然提高了考试成绩但是却没有自己的学习方式与能力,死记硬背,被动接受知识。通过探究式教学,不但能够发挥学生自主学习,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3)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大多比较重视传授理论、注重教材教学及检查学习效果,属于一种典型的应试教育。通过探究式教学,将学生回归到课堂主体,经过教师合理引导,学生经过讨论分析,从学习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这种教学模式,能够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提高学习的自主性,还能够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小学科学探究性教学措施

在小学科学采用探究性教學,能够提高教学效率和学习质量。但是究竟怎么样开展探究性教学,是小学科学教师探究的重要课题。笔者结合自身工作体会,对开展探究性教学对策提出个人建议。

1.创设探究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在科学教学中就必须要激活课堂氛围,通过营造探究氛围激发学生探究性,让学生主动学习和主动探究科学知识。(1)科学演示,引发探究;在小学科学教材中,有一些教学内容可通过课堂实验开展教学,这种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比较,更能够吸引小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可通过科学现象给学生提出问题,从而导入新课,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与探索欲望,为学习新课奠定基础。(2)精彩导入,引发探究;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导入课堂对小学科学课程非常关键;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一半。如果在一堂课教学时,教师就采用良好的导入引发学生想象,引导学生探究,就能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全身心投入到科学新课的探索与学习中,为有效开展课堂教学奠定情感基础。在科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高度重视语言的艺术性,在引导时教师就应该巧妙引思,引发学生探究。

2.通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探究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许多章节内容基本上都会涉及实验,因实验过程和方法存在差异,导致许多数据存在偏差,面对这些数据差异,教师不能够不解释或敷衍而过,应该从实事求是态度引导小学生积极探究,从中寻求科学真理。以苏教版小学科学教材为例,在《物体的运动》(四年级下册)“摆”内容上,教师可组织学生开展“摆线长短和摆的快慢”对比试验,在所有条件恒定不变情况下,变化摆线的长短,分别以长度10cm、20cm及30cm进行试验。通过分组探究时,有个小组当完成前两次试验后,见所剩时间不足,无法按时完成最后的实验,于是通过主管臆断,然后经过探究后就猜想出最后的实验数据,并且凭借探究后的猜想得出结论:摆动快慢和摆绳的长度相关,短则快,长则慢。据此教师就要引导学生优化教材中的实验记录,设计适合小学生探究能力,有利于整理实验数据的记录表。要求学生从几个方面进行探究,先研究摆重及摆长相同,而摆角不同,在相同时间内摆动的次数是不是相同;再研究摆角、摆长相同,而摆重不同,相同时间内摆动的次数是不是相同;最后改变摆线的长短,研究其摆动快慢是不是相同。

3.少些重复设问,多些有效追问

在科学探究性教学中,当小学生思维因难度而不得不停止时,就会出现一种“趋向性”,因此就需要教师设计出一些有价值、有意义的设问来重构探究的框架与路径,同时要给学生拓展思维的舞台与空间。比如在开展苏教版小学科学教材《热的传递》教学时,可在开展新课教学前设计课件:要求大家想一想将金属棒浸入到热水中,但是另一端为什么会变热呢?为什么要这样猜测?通过这些问题设计,就将课堂引入到一个高潮阶段,通过这种问题呈现、师生对话碰撞暴露出学生原有的想法,这样经过一环紧扣一环,很自然开展科学教学环节。当学生完成第一个活动后,让学生用燃烧的酒精去烧牙签,让学生仔细观察,距离火焰近的先掉落,而距离火焰最远的后掉落,要求学生经过探究得出什么结论?结果许多学生将思维停留在:热是从火焰这一端传递到另一端;教师就要给学生设问:真的是你们想的这样吗?引导学生能够“钻进去”也能够“跳出来”:距离火焰较近的一段温度怎样呢?距离火焰距离远的那端呢?通过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探究,就能够得出:热是从较热一端朝着较冷一端传递的。总而言之,学习科学与学生探究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因此在科学教学中,教师就必须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创设良好的探究氛围,引导学生不断探究,通过探究追求科学知识的真理,逐渐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尹梦东.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J].学周刊.

[2]郭瑞清.小学科学教学现状及对策[J].教育现代化.

福州市麦顶小学 福建 福州 350007

猜你喜欢
探究性教学小学科学研究
谁说小孩不能做研究?
Applications of Deep Mixing to Earthquake Disaster Mitigation
A Thought:What have We Learned from Natural Disasters? Five Years after the Great East Japan Earthquake
对周期函数最小正周期判定法的研究与应用
高中化学探究教学的实践体会
优化教学策略,保障初中化学高效课堂教学的实施
探究性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加强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谈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简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