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金融发展的市场机制研究

2021-09-10 23:13宁棋
科教创新与实践 2021年8期
关键词:市场机制供应链金融发展模式

宁棋

摘要: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趋势下,供应链金融的发展正逐步推进,但在发展过程中,供应链金融暴露出了诸多问题。为推动供应链金融体系进一步完善,政府应对供应链金融多层次,多方位发展提供支持,加强供应链金融的信息化建设,建设相应平台,完善风险控制体系,支持各金融企业出台合理合规的新型金融产品。因此,本文将传统金融模式与供应链金融新模式进行区别比较,分析二者存在的不同及供应链金融市场现阶段出现的问题,并提出完善的策略,希望为相关研究及行业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供应链金融;发展模式;市场机制;传统金融模式

随着国家相关政策的不断出台,我国经济将进一步向高质量阶段发展。在政策导向下,我国实体经济发展模式发生了极大变化。与此同时,大规模的资金需求使得许多金融机构的不良贷款率与日俱增。这也导致银行放贷条件上升,贷款难度大,金融行业融资难等问题的出现。供应链金融理念为核心大企业融资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使资金利用效率大大提高[1]。通过提高资金利用效率,可有效缓解各种规模企业当前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随着经济体量的不断变大,供应链金融也获得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及前景。但在发展过程中,供应链金融也存在诸多风险及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

1 供应链金融市场机制存在的问题

1.1 供应链管理不成熟

从供应链金融体系出现到如今已经历经了一系列的完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供应链管理的范围逐步扩大,供应链上下游各企业间信息流通度也得到了显著提高,传统企业内部信息流占主体的地位已逐渐丧失。信息的沟通也代表着利益的流动,随着信息上下游交换,利益从产业链内部逐渐向相关产业扩散。但现阶段供应链金融所服务的领域仍较少,大多集中于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加上供应链金融服务意识不足,管理意识淡薄,对于链条上下游各成员间的界限不明确,各企业间地位不对等,常由核心企业对中小型企业形成支配关系,这些问题极大地影响了中小企业交易活动[2]。在此情形下,我国供应链金融机构推出的服务大多针对国内市场,对国际贸易提供的供应链金融产品较为稀缺。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背景下,这种发展模式对供应链金融市场发展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

1.2 缺乏足够的技术支持

供应链金融市场的重要支柱之一便是信息化,供应链金融依托计算机技术、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各种现代化技术的情况下才能取得更长远的发展。这一点通过研究近些年西方发展成功的案例便可得出,但在我國,供应链金融与先进技术融合仍不紧密。部分金融机构在收付款,记账单据办理等业务进行时仍采用传统人工记录上传等各种操作,这既降低了金融机构运行效率,又容易造成业务错误的出现,不利于我国供应链金融企业发展。

1.3 风控体系不够完善

供应链金融从初始规则上自带风险低、自偿性的特征。但在供应链金融融资过程中,同样具有环节众多,服务参与者多元的情况,这就导致了供应链金融风险的加大。在服务规模与风险成正比的情况下,多数供应链金融从业者不愿扩大市场规模,造成整个金融体系发展停滞不前[3]。因此,有关部门及供应链内部要构建科学合理的财务风险控制体制,以制度保障供应链金融市场发展。在金融机构广泛出现的今天,相应的金融信用评价体系却没有建立并完善,多数的金融服务机构仍保持着专业化程度低,信息化水平不高的特征,对服务人员及企业的信息收集、信用分析活动比较落后,并且对供应链各企业及物流环节的监督管理不到位,导致许多金融风险的出现,这对供应链金融市场发展产生了极大阻碍。

1.4 产品服务模式不够丰富

供应链金融产品服务模式是最吸引顾客的部分,目前供应链金融服务模式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是商业金融机构结构化经贸融资,这种融资模式覆盖面积较大,对于各大型企业及产业链整体具有服务功能。第二种是商业金融企业与物流企业合作融资,这种针对第三方小公司,融资规模一般较小。现阶段针对各大型头部企业及P2P融资公司的供应链金融发展较为缓慢,针对这些公司进行融资服务时,机构必须了解担保财产及各种文件的真实情况,以规避各种风险及隐患[4]。但这一工作使金融机构从业人员工作量陡增,加大了人力财力的耗费,导致金融机构工作效率下降。

2 供应链金融发展的市场机制完善对策

2.1 鼓励多元发展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互联网逐渐融入了各行各业的发展当中,金融行业也不例外。在该发展模式下政府结合当前金融领域的发展现状,进行了相关政策的制定,很大程度上推动了供应链金融相关产业的发展。因此,要想推动供应链金融行业的发展,需要转变以往的发展模式,提高金融市场的氛围,从而促进该行业的不断发展。此外,需要根据电子网络平台发展的特点,和多方渠道展开合作,避免由于市场环境的变化,给金融市场带来波动,形成多元化发展模式。

2.2 加强电子化信息平台建设

供应链的上下游往往由金融机构、企业及物流运输等各个环节相组成。在新形势下,金融机构可与上下游各企业机构组成信息共享平台,及时分享上下游数据,在信息透明度提升的同时,提高金融供应处理效率。与此同时,该平台应及时对接税务局官方网站及各银行信用信息系统。通过对上下游企业信用状况进行监控,最大限度降低金融机构经营风险,通过信息化水平提升金融机构实力。借助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可以有效监控实时数据[5]。此外,通过数据模型分析各种商业模式特性,在风险到来之前提出预警,在有效服务上下游企业的同时,及时降低自身风险系数,加强金融链条的信用功能性及信息及时性,从而促进供应链金融发展。

2.3 加强风险控制

供应链金融并不是国家金融体系垄断的行业,为持续发展供应链金融,保障市场资金流动性,为产业链各上下游企业提供充分资金流转,相关政府部门应在加大监管力度的同时制定相关激励政策,推动供应链金融企业的发展。与此同时,对于业务规范流程的完善及信用信息体系发展也有利于保护我国金融体系的稳定及金融机构自身风险降低[6]。为进一步降低金融企业风险,稳定金融链条秩序,政府应出台相关监管措施,对资金借贷发放及各种业务流程进行动态监管。重点监控不诚信行为及失信个人资金借贷行为,对失信个人的案例进行定期公开,使供应链金融上下游企业信用体系得到稳定、透明金融服务,使市场秩序更加稳定,减少金融企业风险系数。

2.4 合理设计产品

随着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信息化使得金融机构产品创新速度加快。各机构快速出现的一系列金融服务,对于供应链金融行业整体活力有促进作用,但在高产量的同时也存在许多不规范的地方。其中,违法之处也在所难免,这种潜在的风险会给用户及企业造成重大损失。在互联网掩映下,客户难以筛选可靠的金融服务,一定程度上不利于供应链金融产业发展,同时也破坏了金融市场发展环境。因此,为解决这一问题,供应链金融平台应限制每笔融资投资金额数值,减少各方风险,做好供应链金融双方的良好发展。

结语

综上所述,在互联网迅速发展的今天,供应链金融与信息平台的融合越来越深入,供应链金融链条不断延长,金融行业的爆发力不断增强。作为上下游企业提供资金活力的关键环节,供应链金融应完善市场机制,规范自身金融行为,并制定合理经营策略及融资风控体系,使自身风险降低,促使供应链金融行业长远发展,从而带动我国实体经济平稳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心悦.我国碳金融市场发展问题与对策[J].中国林业经济,2021(01):71-75.

[2]杜婕.基于B2B电商供应链金融发展与绩效评价研究[J].电子商务,2020(12):65-66.

[3]王曙光,郭凯.供应链金融发展:市场机制局限与政府—市场机制构建[J].新视野,2020(05):49-55.

[4]钱声勇.银行推进绿色供应链金融发展的思考与建议[J].现代金融导刊,2020(04):43-48.

[5]刘宝磊.农业互联网金融发展模式探讨[J].广东蚕业,2020,54(05):97-98.

[6]张飒.绿色供应链金融的国内外实践与思考[J].金融纵横,2019(10):81-87.

辽宁对外经贸学院

猜你喜欢
市场机制供应链金融发展模式
逆向供应链信息共享平台作用下 城市垃圾治理系统仿真
面向供应链金融支付清算系统建设的探讨
基于logistic模型的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评估
我国微型金融发展中的问题与思路
基于山东生态农业的绿色供应链管理研究分析
高职院校创客文化的发展模式
金投手抢滩湖南银联移动端,打造“供应链金融”生态
韩国高校校企合作模式新发展
现代陶艺教学特点研究
国企改革与市场经济体制下微观主体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