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阅读与写作相契合的策略探究

2021-09-10 07:24王晓娟
红豆教育 2021年7期
关键词:写作策略阅读理解高中语文

【摘要】为了探寻高中语文阅读与写作相契合的策略,本文从高中语文阅读与写作的相互影响入手,旨在弄清二者之间的联系,以便让高中生在阅读中实现写作水平的快速提升,在写作中实现阅读的理解升华,从而提升语文成绩以及学习能力。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理解;写作策略

在高中语文课程中,阅读和写作无疑是占比最大的两部分。仅仅其中一项就使许多学生招架不住,不得要领。其实如果辩证的来看待阅读和写作的关系,二者是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的。阅读是作者向读者输出信息,写作则是学生把信息输出给读者,在此过程中,知识信息交流融合,互为补充。诚然,读和写是不可分割的,若将高中阅读与写作进行有效结合,将会事半功倍。

一、阅读在写作中的重要性

阅读是学生体味生活、感悟人生的绝佳帮手。高中生往往由于繁重的课业压力以及生活阅历的不足使其在阅读过程中只知其字,不知其意。正所谓老话说“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文学艺术也不能例外,优秀的文学作品是来源于作者对生活的观察体验,以及进行思考之后的一些所感所得,从而表达自己对世界,对生命,对周遭事物的看法与希望。高中时期,往往是学生求知欲最强,对世界充满好奇的时候。那么如何正确地引导高中生进行阅读,就显得颇为重要了。从长远来看,在此时期,如果能够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将对学生以后的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如果着眼于当下,养成良好阅读习惯无疑对写作有着极大裨益。高中生面临着最大的挑戰与机遇就是高考,高考语文写作占的分值直接影响着语文成绩的高低,而语文成绩的高低直接影响着高考的成败。毋庸置疑,阅读是提升写作能力的利器,原因如下:

(一)阅读是写作的基础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纵观古今中外一些成绩卓著的优秀作家和一些著名人物,往往不一定有着多高的学历、多丰富的阅历,但一定是喜爱阅读,有丰富阅读量的,他们从阅读中汲取营养,又回赠予生活。前苏联作家高尔基,他对于书的喜爱,简直可以用“沉迷读书,无法自拔”来形容。儿时生活困苦,却仍未放弃读书,对于他来说,读书是一种信念,一种力量,支撑他走向更远的地方。正是因为他的坚持,才有了著名三部曲及一系列影响世界的作品出现。同样,中国历史上也有这样的人物,毛泽东出身于农民家庭,却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了著名的军事家、革命家、同时也是著名的文学家,这在中国历史上是极为少见的。而他取得如此成就,必然离不开阅读。毛泽东曾说过,他这一生最大的爱好就是读书,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却不可一日不读。毛泽东一生喜爱读书,广泛涉猎政治、历史、地理、军事、哲学、诗词、小说等各方面书籍。正是基于大量的阅读,使其有着深厚的文学底蕴,厚积薄发,写出的作品才能成为经典流传下去,被后人津津乐道,使人回味无穷。

苏轼曾说:“劳于读书,逸于写作。”杜甫也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古人强调读书“三到”中的手到就是写,把自己读书的心得及时记下来。叶圣陶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联系。”阅读与写作如同人的呼吸:一个人不可能只呼不吸,也不可能只吸不呼;呼吸均匀生命才有活力。写作水平要提高,我们应当尽可能提高阅读水平、尽可能拓展阅读面。有了足够的阅读积累,写作时才能文思泉涌。

所以,阅读是培养写作能力最根本、最实际的途径,即使有捷径,也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上的。但凡和文字打过几天交道的人都会有感觉:当我们读到好的作品、好的句子往往令我们赞叹不已、感到美妙无比,在我们的心里激荡起感情的涟漪,引起心灵的共鸣,产生一种也想倾诉和表达的愿望。而我们坐在教室里听人讲了半天写作的规则很可能仍然无动于衷。“情感只能为情感所了解”,写作也最好从阅读优秀的作品中学习。

(二)有效阅读的正确方法步骤

有效阅读是指通过浏览文本信息,快速精准获得自己多需要的内容。阅读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配合阅读正常进行可以用到以下几个方法:朗读、默读、背诵、精读、速读以及设疑、讨论、点拨。

1.发现问题

发现问题,必须建立在熟悉文本,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后,在朗诵、默读的基础上去发现问题。朗诵是用声音语调领会作品思想内容的阅读方法。朗读可以增强学生对课文的感知、理解和鉴赏,还可以激发思考、引发联想。默读顾名思义就是不出声的阅读,与朗读相比,把外露的情感内化于心,这一环节不仅可以节省阅读时间,更是聚焦精神,更好理解文章脉络,发现问题的关键时机。快节奏的现代社会,默读便成了扩大阅读量、广泛搜集信息的首选。并且在这一过程中,要思考作者所要表达的主旨及思想感情是什么,如此更利于读者发现自己问题何在,从而为提出问题奠定基础。

2.提出问题

正所谓“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疑者,觉悟之机也。”在阅读过程中,由于自身阅历经验,知识水平的限制,对作品中一些难以理解的点就会自然而然产生疑问。这一过程就是打破自身局限,提出问题的重要步骤。设疑既可以是学生,也可以是教师,它促进学生和作品展开对话和交流,完善学生思维方式,以便更好地掌握文章的写作技巧的

在这一阶段用到的方法包括以上两种,更多的是背诵和精读。背诵并不单单是靠记忆阅读的,而是对作品进行深入理解之后的记忆升级,是阅读的高级形式。精读就是精细深入地阅读。书读百遍,其意自现。这两项环节可以让读者在深入了解作品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之上,明白自己与作者产生的思想碰撞原因如何,这一过程也就是提出问题的过程。

3.解决问题

速读是在泛读基础上快速浏览吸收自己所需信息的过程。是有明确目的的阅读,主要为了获取客观事实和观点,捕捉有用的信息,从而解决问题。这种阅读方式目标性强,所以阅读速度快,实用性强,可以广泛地搜集材料,极大地拓展认识的领域,可以使学习和生活的空间以及主体的视界都得到延伸。讨论是解决问题的很好的学习方法,个体因其知识文化水平的限制,对问题的思考不尽如人意,所以交流讨论是取长补短,互相激励,解决问题的重要方法。它激发学生的思考,思考过程中需要教师及时进行点拨,给与思维支持,防止出现思考偏差,并促使思考的深入并形成结果。

这思考结果将会从另一方面推动写作的形成,在脑海中构建写作框架,继而进行填充,一篇完整的作品就轻松地诞生了。而反过来,写作的过程会使你不自觉的联系到阅读过的作品,然后下意识进行比较,取长补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阅读中实现“扬弃”,从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阅读推动写作水平提升

阅读是指大脑接受外界,包括文字、图表、公示等各种信息,并通过大脑进行吸收加工以理解符号所代表意思的过程。我们阅读文字内容,用主观经验去理解文本,而每一个客体都有着不同的主体经历,这种经验未必与作者所经历所想表达的内容一致,这就是为什么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了。阅读的过程,在某种程度上来讲,可以说是一个“写作的过程”,或共情,惑不解,都会用自己的经验加以理解,变成每个人独一无二的心得。这就是“被动写作”,在不知不觉中潜移默化地完成阅读与写作的交融体验。

(一)从阅读中构建写作框架

光说不练假把式。实践永远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也是最好标准。有了一定的阅读基础,就可以更好的下笔了。在写作中遇到的问题,便可以回阅读中找到答案所在。正如做阅读理解,如何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和主旨意义,都是有其常规套路的。这时就要回到提出问题的那一句话,那一段落。再找到本段中心句,看是否与首尾段的主旨句相呼应,从而用自己语言概括,标准高分答案便跃然纸上。从阅读答题技巧我们可以归纳总结出写作技巧。比如说先提出一个问题,也就是我们写作要想的第一件事:要写什么。确定了主题再研究下一步:怎么写。假设自己是出卷老师,那就得有主旨句,即论点,再逐一用论据支撑,从而向受众表达出自己的思想感情。

文章写得好不好,当然要看能不能掌握基本的写作技巧,但从根本上看,起决定作用的是一个人具有什么样的知识水平,思想境界,实践经验和敬业精神。所以我们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的学习思考及实践审美能力,其一是搜集素材,通过各种渠道,如听课,读书,旅游来拓宽自己的眼界,丰富自己的阅历。写文章就是写材料,把材料收集齐了,可以从容动笔,否则就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其二是要写前四问,一问写这篇稿子有什么目的,要解决什么问题?二问用什么素材,表现什么内容?三问属于什么文体,应该突出什么特点?四问受众是谁,讲给谁听的?这些问题想清楚了,写文章自然就做到心中有底了。其三要勤于钻研,研究的目的在于理清思路,明确措施,要从研究文字向研究学习工作转变。明确写作要求,从自身实际出发,搜集相关素材资料,可以与有实践经验的人沟通请教,如若时间允许,还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力求做到学有所思,学有所获。其四是要善于模仿,先有模仿,后有创造。需要写什么样的文章,需要写什么方面的文章,先找出范围来研究,反复阅读反复揣摩,借鉴他人的思想高度,写作形式,谋篇布局,成功经验等,以便最快知道什么样的文章才是合格的。其五是要归纳提炼。总结自身以及他人经验技巧,为自己的写作添砖加瓦。其六便是修改完善,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二)閱读理解中的写作教学优化策略

写作不仅是语言思维的建构过程,更是表达思想感情的运用过程,阅读在写作教学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为进一步提高阅读在写作教学中的运用质量,笔者从高中语文阅读对写作的影响方面提出了相应的优化策略。

1.注重语言材料的积累,增大学生的阅读量

作文的材料来源于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阅读量的增加会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间接经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积累语言素材,坚持摘抄书报资料,坚持记读书笔记,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课外阅读方法,对名著中的精彩片段进行赏析。精读和较大课外阅读量的无缝隙配合,使得学生较为规范的语言表述浏览量上升,有效文字阅读比重增大。进而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文章写作中的语言表述和语言运用。

2.引导学生主动摘抄积累

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词语积累兴趣较弱,基本是在老师的要求下才会进行。因此,提升学生的语料积累兴趣才是进行写作的前提条件,教师在讲课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积累兴趣,可以采用比拼式、分享式、交流式的积累活动,促进学生主动积累,厚积薄发,从长远角度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积跬步至千里,积小流成江海,积少成多,聚沙成塔,集腋成裘,通过点滴积累,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语言建构,在写作中有话可说。

3.激发语言创新的行为

善于联想和想象,开阔学生作文思路。想象是对原有的记忆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刘勰在《文心雕龙·神思》篇中指出了想象的特点及其作用:“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通过想象,学生在选材构思、语言建构、内容表达方面思路都更加开阔,所塑造的人物形象也更加丰满。

三、结语

阅读是沉淀自己,获取知识的最佳途径,用自己几天的时间就可以轻松得到他人数年的阅历见识,是一笔极划算的买卖。写作之于阅读,不仅是与他人做一场心灵对话的过程,更是沉淀自己,提升自己的过程。阅读之于写作,是可以了解作者的内心世界,去品味作者的追求提升自身文学素养与写作能力的最佳方式。高中语文阅读写作相契合的策略探究,将会帮助学生将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获得高效的学习体验与能力提升。

参考文献:

[1]赵俊辉,《“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书与写作”专题调查报告》2011年版

[2]王荣生.语文科课程论基础:第2版[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

[3]史娟红,《身心和谐是大学生阅读的本质》,2016年3月《当代青年研究》

[4]杨忠慧《审美直觉与整体感知阅读》,《安师大文学院教育硕士成果专栏》《学语文》2003年第五期

[5]余晓莉《大学语文教学目标与教学方法的革新》,20年6月

[6]方智范,《课程·教材·教法》2001年第8期共六页

[7]陈弦章,《文学教育论证的分析与思考——语文素质教育论之一》龙岩师专学报,2000年十二月第18卷第四期

[8]陈卷忠,《仿写——提高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2017年6月

[9]秦小静,《新课标下高中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策略研究》,2016年

[10]魏泉明,《浅谈高中阅读与写作相结合的教学策略》,2017年

[11]杨帆,《高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有效结合的策略研究》

[12]李昌煜,《实现高中语文阅读与写作相互促进的策略》,《广西教育》,2018年

作者简介:王晓娟,生于1980年3月12日,系内蒙古乌兰浩特第一中学中级语文教师,现攻读东北师范大学在职研究生,教育硕士。

猜你喜欢
写作策略阅读理解高中语文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浅析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
微课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导学探究
谈语文记叙文写作教学策略
刍议英语阅读理解讲评课
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应对策略
高中议论文写作指要
基于读者意识的农村初中写作教学策略与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