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明代书法教育对当下书法教育的借鉴意义

2021-09-10 07:22陈雨晨郭苇刘亦恒
科教创新与实践 2021年6期
关键词:借鉴意义书法教育

陈雨晨 郭苇 刘亦恒

摘要:明代书法传刻十分活跃。在明代,写有文字的物品常常拥有一种力量,庞大的官僚系统通过巨大文书所堆成的纸山运作,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文字帝国,这个帝国比古代以及当时世界上任何地区都更广泛地触及社会各个部分中的生命,例如通关文碟、任命文书、交易田契、书法艺术等。书法在明代具有崇高地位,但是,若把“书写”限定在“书法”的框架之中,而不是把“书法”视为“书写”和文字呈现的诸多方式之一,其有效性就颇值得怀疑。

关键词:明代书法;书法教育;借鉴意义

引言

在传统文化之风越发盛行的今日,书法作为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代表性国粹艺术,在大众中所受的关注程度也愈发提高。伴随着书法相关知识的普及程度提升,以及各类书法惠民活动降低了书法艺术的准入门槛,让更多的老百姓更好地接触书法并逐渐喜爱上书法,从而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走近书法,尝试学习书法,进而使得书法教育的地位日益提升。

1 明代书法概述

出自皇帝之手的书写尤为具有声望,是有关统治权的礼物系统中的关键组成部分。嘉靖十年七月壬子朔,原任兴府引礼舍人傅贞进睿宗献皇帝所制《阳春台赋》,上命礼部并前《春陧台诗》以镌石楚之岵山。(《世宗实录》卷128)文字作为一种权力的象征由上至下贯穿于整个明代社会。嘉靖十二年十月壬申,先是吏部尚书夏言以学士进讲,上制《闻讲篇》赐之。其后,上御重华殿作《过睹民庙有感》诗一首以素笺书赐言,辛西苑迎翠殿作《选求翰林诗》及《秋日书怀》各一首以龙笺书赐言,言皆恭和奏之。至是,幕御笔于石以进,诏留览。(《世宗实录》卷155)以皇帝的一篇手迹作为赏赐是那些从未读过其中文字或无法认识其中文字的人都能透彻理解的行为。万历九年正月丙戌,上命翰林侍直诸臣不拘诗词歌颂,每员各撰一首以进。(《神宗实录》卷103)1581年,万历皇帝年纪尚幼也不爱学习,但他仍然懂得在主持国家祭祀仪式的时候亲手题写两句诗(不排除代笔的行为),由此可知皇帝懂得如何通过书写以示权威。至其執政末期,仍然坚持书法,不管其对于书法热爱与否,不可辩驳的是,他一定懂得御笔手书意味着什么。明天启皇帝书法造诣不高,还喜欢为自己宠臣题字,然因为其地位尊崇,自然有人为其捧场,阿谀奉承。天启元年正月己亥,中学时列一燝等言:“文书官康宁捧到御字一幅,奉势端严,笔法遒劲,昔人所称心正笔正之论。臣等恭视不胜欢服。”(《熹宗实录》卷5)天启的宠臣王安本人有一个庞大的赞助网络,王安本人也在官僚圈中为熟识者题写扇面,排除其书法的审美价值,不可辩驳的是——至少对于获得王安扇面的一些人来说,他们知道拥有这些大人物保护力量的书法意味着什么。

2通过历史文化背景讲解创建情境教学模式

书法在中国有着几千年的发展历史,在每一个朝代都有者不同的风格特征,如“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元、明尚态”。书法在一定程度上会受到当时朝代的政治与贵族审美风尚的影响,许多书家流传下来的作品就能很好地体现这一点。观摩书家的作品能够帮助学生欣赏和理解作品表达的内容与情感。在小学书法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书法作品的历史背景,通过语言讲解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与欣赏书法作品,学习书写技法。教师也要合理设计教学内容,指导学生自觉参与到教学中,不仅要提升学生对书法理论和技法的掌握水平,而且要充实他们的历史文化知识。情境教学模式引起了学生更大的兴趣,让学生能够结合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更深入地理解书法。由此,学生在学习书法技法的同时,会逐步建立起自己的审美观念,最终拥有创造美的能力。书法课程应当体现出书法承载的审美文化价值,并将这种价值传承下去。理想的书法教育应该是让学生了解中国历史和书法家的生活,了解艺术与自然、人之间和而不同的关系。书法必须与书法家的道德和行为一起被传授,这有助于学生形成优良的道德品行。

3让学生真正走进书法、深入了解书法

在青少年关于书法学习的基础教育中,比较重要的一个成果是要使他们真正走进书法、深入了解书法。书法艺术作为历史悠久的中华传统文化之一,最早起源时间可以追溯到殷商时期,距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可谓是源远流长。而书法作为中华国粹艺术的经典代表,其发展的程度高低及发展进程的急缓在一定程度上是与同时代历史发展保持高度一致的,即时代兴而书学兴,二者具有较强的关联性。同时,书法艺术涉猎广泛,相关门类众多,其不仅仅是一项单纯以笔墨进行书写的视觉表现艺术,更是与中国古代文字学、古典诗词歌赋等联系十分紧密的综合类艺术。书法艺术作为一种文字书写的载体,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方式对于中国历代汉字演变的历程都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同时也是一种个性表现力极强的艺术承载方式,为中国历代文人墨客进行诗词创作以及抒发内心情感的最佳表现途径。可以说,了解中国书法艺术,也就是一个深入了解中华民族历史文化发展的过程。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加强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与了解正是十分重要的一项使命。因此,通过对于书法艺术的系统学习之后,进而加深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也是当下青少年进行书法学习的重要成果体现之一。笔者认为,关于青少年的书法学习成果体现,应该是与其日常学习生活相结合而产生的。对于中学生而言,书法学习应当起到一个为其他科目学习提升效果的作用,而其中最显著的一个学习成果标准便是学生在通过一段时间的书法学习后,其硬笔书法书写能力得到一定的提升。当然,这里的硬笔书法书写能力绝非单独在书写硬笔书法作品时候,经过认真准备、甚至在牺牲书写速度的同时所展现出来的样子,而是能够渗透到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中,如在记录课堂笔记、完成课后作业以及在书写考试答卷的时候,都能展现出一个良好的书写效果与书写速度。可以说,将书法学习融入生活,使其学以致用,便是对于书法学习效果最好的展现之一。

结语

任何艺术必须和人相关联,其作品更应以人为本。即便抽象的书法艺术,我们都能从字里行间捕捉到书写者的精神意味,价值取向。因此,当我们欣赏书法作品的时候,不仅要看到作品所呈现的表现形式,更重要的是要透过其艺术作品的内涵去体察书写者的精神境界,去体悟作者在书写时的情绪、状态、修养、气质,只有把艺术作品和人作如是共赏时,作品才能更立体、更完整,才能从真正意义上诠释古人讲的“字如其人”。作为新时代的书法人,我们更要牢记使命,不忘初心,努力汲取书法文化传承中的精华部分,与时代精神相融合,助力我国书法教育不断繁荣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Z],2020-10-15.

[2]王镇远.中国书法理论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9.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Z],2013-1-25.

临沂大学美术学院 山东 临沂 276000

猜你喜欢
借鉴意义书法教育
探究宋代翻异别勘制度的现代司法借鉴
基于素质教育背景下高校书法教学作用探析
试论初中语文教学中书法教育实施的现状及对策
珠三角中小学生书法教育现状及分析
克拉克财富分配理论对中国财富分配现状的借鉴意义
墨香满园
邓小平的农村改革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基于中小学书法教育实施背景下的师资建设研究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唐代官吏考课制度对现行公务员绩效考核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