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育探析

2021-09-10 07:22钟高斌
科教创新与实践 2021年6期
关键词:高中历史培养

钟高斌

摘要:家国情怀是高中历史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中历史教学活动中,注重学生家国情怀素 养培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此本文主要介绍了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目的,并提出了高中历 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策略。

关键词:高中历史;家国情怀素养;培养

高中历史核心素养包含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几个方面。家国情怀是历史核心素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在中华民族的文化认知里,国是一个人长久立足与发展的根基,家是国的缩小反映,是国的构成单位。同时,家国情怀还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本反映。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素养,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还能培养学生的历史担当,引领学生成为情感态度积极、价值观端正的人才。为此,高中历史教师应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一、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重要性

(一)传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论述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是家国情怀的具体追求。当今的高中历史教学中所提及的家国情怀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国家发展中, 家国情怀在团结全民族的精神意志上始终发挥着重要作用。高中历史教学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能够增强学生对国家和民族的认同感, 在悠久的历史和民族文化中找到民族自信,不仅有利于传承和弘扬民族的美德和文化内涵,还有助于促进国家统一和民族的大团结的局面的形成。

(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家国情怀深植于我国深厚的传统文化当中, 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践行。培养高中的家国情怀,为学生创造更多的机会去了解和认识我国的历史发展和精神内涵, 有助于学生在高中的重要的成长与发展阶段自身的人生观、 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建立。通过家国情怀的培养,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家庭观念和社会发展观念,能够促进学生的品德修养、文化内涵等整体能力的提升。有助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二、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原则

(一)时代发展需要原则

如今, 青年人在中国各个行业的发展中扮演中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新时代的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越来越全面。 新时期的家国情怀的内容:第一,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 乃为中华民族传统之美德。 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家庭美德,为下一代的健康成长和老一代人的幸福晚年奠定基础。另外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中国人对家庭的依恋和重视程度相当高,无论对个人、集体,还是整个社会,家庭都起着不可替代的基石作用。

(二)以学生为中心原则

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也要重视在实际教育中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学生的发展需要,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教师的教学设计从学生的发展需要出发, 培养学生欠缺的内容和精神。 重视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在高中的历史教学中,发挥教师的教学指导作用,利用历史教学的内容,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采用协作式、个别化的教学形式,将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融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内在动力的形成。 在高中的教育中学生的自律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逐渐增强,对事物的认知能力也有一定的判断基础。

(三)依照教材内容原则

教材是教师教学的依据,也是学生学习的重要载体,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主要还是对教材内容进行学习和研究,挖掘教材资料中的家国情怀的内容,并将其融合到实际的教学中,真正发挥教材的教学作用。历史教材中有很多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促進学生的精神文明的建设与发展有重要的作用。 教师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依照教材的内容,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将家国情怀的培养融入到教学的过程中,在潜移默化之中渗透相关的内容,使学生感受不到刻意而为之的强迫感, 进而促进学生的家国情怀意识的逐渐形成

三、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路径

(一)联系实际及社会热点让学生关注历史

2020 年新冠肺炎疫情成为全球的共同面对的大挑战,在此期间也充分体现了家国情怀, 生活中和学生身边的真实事件都是生动的教学案例。 在历史的教学中结合教学的内容与实际的社会热点让学生关注历史,从历史的发展中获得力量,在实际的生活中应用历史学习中的知识和精神养料, 促进学生的知识的应用能力的提升, 也使学生的思考能力和新时期的家国情怀得到有效培养。

(二)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发展的内在动力, 在高中的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家国情怀教育内容的渗透,使学生能够更加积极地去理解和感受教师要传达的内容, 提高教学的效率。在这一过程中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从角色扮演体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三)结合教材实际内容培养学生家国情怀

与其他的学科内容和形式相比, 高中的历史学科在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爱国主义精神方面有更多的优势。教材中的历史资料,人文事迹等内容都是学生学习的榜样,鲜活的历史事件都是生动的教学案例。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如果能够深入挖掘教材,合理运用其中的内容,在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方面将会取得更多意想不到的效果。

综上所述,家国情怀素养作为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对高中生的成长意义是无可替代的。历史教师应采取积极的教学措施,激发高中生的学习兴趣,体会历史人物的成长足迹,感受他们的家国情怀,从而带动学生形成积极的家国情怀。

总结:

总而言之,在高中历史 教学中,注重学生家国情怀培养, 对于学生综合发展有极大帮助。 所以在实践中,高中历史教师应 该对现有的教学模式进行优化调 整,依托教材,实现家国情怀培 养;同时教师还可以为学生创设 情境,引入丰富多样的资源,促进 学生家国情怀提升,为学生今后 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曹曦予.高中历史课程对学生“家 国情怀素养”的培养研究[J].教书育人:教 师新概念,2020(3):45.

[2]钟荣华.浅谈核心素养背景下“家 国情怀”在高中历史课堂中的培养[J].考 试周刊,201 9(42):1 52.

[3]李艳娥.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与家国 情怀素养的培养[J].高考,201 9(5):234.

深圳市坪山高级中学 518018

猜你喜欢
高中历史培养
高中历史“问题+”课堂模式构建的实践探究
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策略
遵循记忆规律 提升高中历史学习效率
学科哲学导向的高中历史教学重构
浅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体系的新变化
武术搏击训练的运动反应能力探讨
浅析加强物理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