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科学教学中融入科学史

2021-09-10 19:46周方园
科教创新与实践 2021年6期
关键词:科学史浅谈科学素养

周方园

摘要:从选择科学史资源、利用科学史开展探究学习、将科学史资源“化繁为简”、等七个方面浅谈如何在小学科学教学中融入科学史,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关键词:科学教学;科学史

提高每一个学生的科学素养是科学课程的科学理念。为此,小学科学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立足学生发展、引导学生逐步认识科学的本质,体现科学探究的精神、反映当代科学成果。其中,引导学生逐步认识科学的本质,体现科学探究精神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在课堂教学中加入科学技术史的学习。

《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在总体上将科学课程划分为四大部分,包括物质科学领域、生命科学领域、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技术与工程领域。学习科学史,不仅能使学生获得知识,还能体验科学的探究过程,加深学生对科学过程、方法、概念、原理的理解,更能培养为获得真知锲而不舍、百折不挠对探索精神和科学态度。可是如何在教学中运用好科学史的素材是一个关键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针对相应的教学内容,根据教学目标以及学生学校的实际情况,适当的选取并处理相关的科学技术史。选取的科学史不应作为新的知识点来考核,而是作为学生学习科学的一种技术手段,教学效果应根据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来体现[1]。

一、有效选择科学史资源

把科学技术史有机地融入科学课程,是当今世界各国科学教育界所大力提倡地,但在实施过程中遇到很多困难,所以需要强调科学技术史融入科学课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1]。要达到有效性,必须选择科学史中的精华部分,去除糟粕。通过“去除糟粕,取其精华”补充这些科学史不仅没有增加学生的学生负担,反而可以使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丰富了课堂教学。

二、利用科学史开展探究学习

在科学教学中,可将已有的科学史素材作为学生的科学探究对象,体验科学家进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发现问题到提出问题,再到建立假设,再到设计实验方案收集事实证据,最后检验假设与交流,学生切身体会到科学家是如何发现问题,考虑问题的解决方案,以此养成探究的态度,即感受到了科学探究精神,又提高了科学探究能力,感受科学发现的不易。

三、采用多媒体手段将科学史资源“化繁为简”

教学资源每天都在更新,在课堂中使用多媒体变得非常的方便,视频、动画、音乐应有尽有,但学生对于一些介绍性的知识,教师用嘴巴传述和使用多媒体呈现,他们会更倾向于后者,有几次在课中播放教学视频时几个爬在桌上,睡意朦胧的学生都被视频吸引,开始认真听讲起来,所以教师应该顺应学生的心向,适当的增加一些多媒体资源,积极筛选优质的多媒体资源,化繁为简呈现给学生。

四、利用科学史应还原科学发现的本真过程

应用科学史开展教学时,可多借助有趣的史实还原科学发现的本真过程,增加课堂趣味性。但是要注意避免对科学传奇故事的过分渲染甚至误传,如阿基米德发现浮体的故事中他的浴盆;牛顿发现万有引力,苹果落地的故事,可能真有其事,也可能是虚构的,即使是真有其事,它也只是一个伟大发现的标志而已,要向学生明确绝不能说牛顿是因为看到一个苹果落地才想到万有引力的定律,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是在许多前人开普勒、哥白尼、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上,加上牛顿自身多方面的研究基础上取得的成果;伽利略做自由落体实验的斜塔,其实伽利略在1591年出版的《论运动》中,多次提到了做过物体从塔下落下的实验,并且对物体的同时落地有自己的解释,但他并没有说明他做实验的塔就是比萨斜塔。这些故事虽然能够使学习变得有趣,但是对于学生正确的理解科学的探究过程有一定的坏处,这些耳熟能详的故事过分强调的科学发现的偶然性,忽略了科学发展的必然性,许多的科学发现是具有继承性的,是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加上自己的努力探究总结得出的。

五、利用科学史培养科学思维

思维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过程。有的教师只注重结果,而忽略了思维过程。问题一提出,就马上要求学生发言,不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只要学生说出正确答案,教师就心满意足[2],这容易限制学生思维的发展。学习科学史可以帮助学生锻炼科学思维,体验科学探究过程,还可以启发学生的思维,加深学生对科学过程、方法、概念、原理的解释,帮助他们实现科学知识的建构,形成正确的科学观点[1]。

六、利用科学史体味科学知识的发展

科学一个开放的系统,不仅在广度和深度上不断的发展,而且已有的科学结论也有可能被修正,从托勒密的地心说,到哥白尼的日心说;从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到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的原因,这些都说明了科学知识是在不断发展和修正的。

七、利用科学史培养科学探究精神,感受人文精神

在科学教学中渗透科学史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感受人文精神。在科学家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强烈的求知欲、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坚持真理的奉献精神、敢于向传统挑战的质疑精神,都是值得每一个学生学习的。在本课的教学中,人们对地球形狀的认识的科学史学习,使学生领悟到科学发现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几代科学家长时间的实验、观察才能总结出来的。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初中科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P45~47.

[2]郭青瑛.浅谈初中科学教学中科学史资源高效实施的策略[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4(03):192-193.

[3]李嫣昉.渗透科学历史培养科学素养——浅谈科学史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J].教学月刊小学版(综合),2012(12):31-33.

浙江省兰溪市城北中心小学 321000

猜你喜欢
科学史浅谈科学素养
论科学史与情景创设的探究式教学
让学生的科学素养在学科的交叉渗透教学中得到提高
如何培养学生真实记录的科学素养
关注实验数据 提升学生科学素养
浅谈虚拟语气
浅谈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浅谈命题
浅谈科学史在初中科学生物教学中的作用
科学教学中挖掘科学史的有效途径
“时尚&建筑”的浅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