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热爱融入生命

2021-09-10 07:22罗洁
乐器 2021年6期
关键词:练琴琵琶音乐

罗洁

杨婧钟情于琵琶,缘于父母在新婚蜜月时,欣赏到了敦煌莫高窟壁画《伎乐图》中“反弹琵琶”的绝美画面。于是,当杨婧还在母亲腹中孕育时,她就成为了被赋予众望的“小树苗”,学习琵琶的培养计划也已在父母的脑海中勾勒出了蓝图……

母亲的心愿

孩子的紧箍咒

杨婧5岁,开始了学琴之路。

“除了练琴,童年几乎没有其他的记忆。只有当琴艺得到赞美时,才会收获一份小小的开心。但是等到下一次上课、练琴的时候,又会觉得自己是一只被关在笼子里的小鸟,满脑子想的都是如何摆脱和逃离。‘琵琶’二字几乎成为我幼儿时代的魔咒,青年时代的紧箍咒。” 杨婧回忆道。

“一扇斑驳的黄色木门,里外都有弹簧。老师一手拉着我,我拉着母亲,我们一起从这扇门走进去。”可想而知,那个时期对于杨婧来说,学习琵琶是无奈之中暗藏着些许的甜蜜,甜蜜之中又充斥着难言的“苦涩”。

时光交替,岁月更迭,随着年龄的增长,杨婧品味到了音乐的真谛,也体恤了当初妈妈 “不近人情”的教育方式。她懵懂觉得这些应该是琵琶带给她的,更多的是对音乐的领略、对艺术的理解,以及对审美的独特把握。经过大学生活的历练,她逐渐明白了自己所背负的希望和所肩负的责任:“对于音乐,我必须要做好。”

感恩一路明师

将爱一脉相承

在成长的道路上,杨婧最感谢一路陪伴她的老师们:杨靖老师、宫亦木老师和任宏老师。老师们不仅向她传授音乐的各种本领和技术,还在言传身教她许多做人的道理,用爱的方式教育了她很多年。而这些经历,让杨婧从小就很向往教师这份职业,她希望以后能够像自己的老师一样,用专业知识和技能去帮助他人,传播音乐,传承乐器艺术。

2008年,还在大学校园的杨婧有了她人生中的第一位学生,她品尝到了当老师的不易。她坚信学习音乐没有捷径,必须培养、历练坚韧的优秀的品质。在教学过程中杨婧发现,虽然优秀的学生不在少数,但对音乐敏感、善于把控节奏的学生并不是太多。可见,对音乐的通晓、对韵律的感知、对艺术的修养等并非是仅靠天赋就能理解和掌握的,还必须依靠坚韧的意志品质,坚持的精神和不懈的努力,方能有所成就。

现在的杨婧,已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下至4岁的小童,上至七八十岁的老者她都教过,面对不同年龄学生的学习,她都有一套教学的方法,将因材施教的理念活学活用在实际的教学中。面对广大的琵琶学习者,通过音乐的方式与他们进行内心的交流,在音乐中认识对方,理解对方的思想与情感。在琵琶专业教学领域,杨靖这些年教过不少学生,也遇到不少困难和挫折,但始终没有打败她对音乐的那份热爱和对事业的坚持。

技术不是一切

音乐传递情感

除了讲述一些教学方式,杨婧谈的最多的还是音乐与人的关系。在教学中她遇到很多学生和家长,总是有这样活着那样的沟通方面的问题。其实,只要把情绪调整好、心态摆端正,无论是童孩还是成人都会在音乐中有所收获,获得幸福与快乐。父母如何与孩子相处,如何陪伴孩子的成长?只要耐心聆听,就能在音乐中找到答案。

“要学会与自然相处、与社会相处、与自己相处、与周围的一切相处。”这是杨婧在音乐生活中得到的感悟,她称音乐是她保持青春活力的秘诀。音乐最重要的就是传递人的情感,就像对大师的定义,不只是弹得快、弹得熟就是大师,真正的大师是能够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到音乐中并准确、完美的表达出来,或是把众多人的情感通过音乐中体现出来,并让所有人都感受得到。优雅、浪漫的音乐传达的是内心的清雅宁静、永恒的梦想;跌宕、起伏的音乐宣泄的是内心的焦躁不安、惶恐胆怯;落寞、伤感的音乐透露的是内心的无奈苦涩、命运悲戚。相同的音乐,不同的情绪,杨婧都能一耳听出。

师父领路徒弟学

内在因素最重要

在谈到专业的孩子和业余的孩子在培养上有什么区别时,她称这个问题过于宽泛,二者在起初阶段的培养并无很大差距。起初阶段都是按兴趣爱好来培养,等到考中学的时候才逐渐划分开来,有的孩子由于课业压力,无暇顾及音乐学习,最终不得不放弃;有的孩子精识乐理,义无反顾地选择走专业的道路。一些选择专业之路的孩子,需要在学习等各个方面有更强的能力,以及抗压能力,来应付超负荷的专业备考和竞争激烈的入学考试。

杨婧认为,在学生学琴初期,老师悉心教学占百分之五十,孩子认真练琴占百分之三十,孩子的天赋和父母的督促各占百分之十。在这个阶段,遵循"勤能补拙"的原则是至关重要的。但在学生考上音乐学院的后期,天赋就会占更大的比重。因此,在练琴的方法上就显得很重要。一个好的老师,会运用科学的方法缩短练琴的时间,提升练琴的效率,并且让学生自信倍增。当学生遇到困难无法再继续演奏下去的时候,老师不是让学生自己一遍一遍地练,而是告诉学生为什么出问题,教会学生改正这个问题的方法,告诉学生再练多少遍就可以达到熟练的程度。她希望学生要进行有变化的练习,练一年两年都没有什么变化,不是方法出现问题,就是学习缺乏主动性了。当学生看到一个目标,比如老师弹琴弹得好,就要鼓励她有一天一定会成为杨老师那样的人。学习考验的是主动性,培养注重的是针对性。杨婧说:希望脱离老师之后,学生能用同样的方法应对和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任何问题。

很多老师也经常和杨婧探讨如何处理好与家长之间的关系问题。因为老师的技术不过硬、不够自信,以及在精神层面没有引导好家长,老师就无法在孩子学琴的路上有话语权。有不少老师教不了孩子是因为家长比较难以沟通。做为一个专业的琵琶老师,杨婧要求必须按老师要求的去做。要么你跟我走,要么你选择离开,在这一点上绝对不能将就学生和家长。她认为教学生不是教出多么有能力的学生,而是让多少有能力的学生跟着你学。对于杨婧来说,每一个来学琴的孩子就像孵化的鱼子一样。每当有的孩子在中途遇到课业负担比较重,或是因上课距离太远等客观原因放弃学习,她都会落寞很长一段时间。她说:这种感觉就像自己孵化出来的鱼子坏掉了,会让自己心疼不已。

琵琶融入人生

把热爱融入生命

杨婧在这些年都会主动帮助一些残疾儿童学习音乐并分文不取,让这些生来不幸的孩子,能因为音乐变得有幸福感。为了不让孩子承受费用的负担,杨婧自掏腰包给孩子们买琴,并亲自教学。

杨婧已经拥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但她仍然注意不断开阔自己的眼界和视野,学习不同时期的音乐,了解不同时期音乐人背后的生活,她认为只有这样,自己演奏的每個音符才会充满生命力,每个乐章才能嵌入自己的生活。在琵琶的事业中,她也从不知疲倦。

杨婧把自己融入进了琵琶。她说:“我把专业干成事业,把热爱融入生命”,这是一种人生态度,也是一种观点;“热爱不求回报,音乐缺一不可”,这是一种生活理想,也是一种坚定信念。

今年的8月14日晚,杨婧将会带着她的爱徒们,在中央民族乐团的民族音乐厅用琴声娓娓道出她的心路历程,向观众展示她的教学成果。

从杨婧身上,可以看到激情,看到坚持,也能够充分感受到她从少到长将艺术、音乐和琵琶融入骨子里的那种热爱。世俗于她,已为浮云,可堪回首,自相难忘;音乐于她,珍贵无价,一路向前,满载朝阳。

猜你喜欢
练琴琵琶音乐
我和我的琵琶
乐乐姐姐热线
练琴
音乐
挤时间练琴,家长的必修课
练琴
“琵琶”和“枇杷”
音乐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