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梅”在枝头歌唱

2021-09-10 02:18鲁兆周
教师博览·中旬刊 2021年6期
关键词:话梅小豆和田

鲁兆周

今天,小豆又做了件“奇葩”的事。

语文作业上有一道看拼音写词语的填空题,空白处填上“画眉”后的句子是“画眉在枝头歌唱”。小豆张冠李戴,把“画眉”写成“话梅”,气得我在她的作业上奋笔疾书:“你是不是上课一边写作业,一边吃话梅啊?”我把问号写得很大,就像小豆那薄薄的耳朵。如果真的是她的耳朵,我真想狠狠地拧一下,让这个“马大哈”长点记性。

我的猜测很快得到印证——下课了,小豆被班主任田老师“请”到办公室。小豆上课偷吃零食,吃的就是“话梅”!小豆这次的错误绝不能姑息。我和田老师从校纪班规、身体健康、食品安全和做人的道理等方面对她“狂轰滥炸”。小豆翻了翻白眼,嘟哝了一句:“老师,我饿了。”

我和田老师面面相觑。上课铃响了,这节课是田老师的数学课,我们只好让小豆先回教室上课。唉,为了教育学生,我们拼尽全力,可是,许多学生对老师的一片苦心充耳不闻、视而不见。老师们经常感叹,许多成绩优秀的学生走出校门,对曾经的老师态度冷淡,反而是那些成绩一般或较差的学生对老师热情有加。问题出在哪里呢?教师和很多父母一样,对优秀学生寄予过多的关爱和期待,会尽一切可能避免他们出现不良情绪。过于保护学生,自以为给予他们一个幸福的童年,却在不经意间剥夺了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幸福体验。这或许就是“过度保护剥夺幸福感”吧。

四年前的秋天,小豆成了我的学生。她的妈妈是我同事的学生。同事告诉我,小豆爱读书,已经读了很多绘本。我喜欢爱读书的孩子。开学第一天,小豆由妈妈和外公外婆陪着来报名,她个头矮小,又黑又瘦,扑闪着的大眼睛左顾右盼。“哟,怎么来了只丑小鸭?”我笑着调侃道。小豆不高兴了,躲在外公身后,瞪着我。我连忙改口道:“丑小鸭好啊,六年后就会成为白天鹅!”小豆望着我,羞怯地笑了。我心想,这是个有灵性的孩子。

后来我才知道,小豆是个不幸的孩子。她的爸爸是医生,妈妈是护士。她两岁那年,爸爸不幸罹患重病去世了。从此,一家人便把所有的关爱倾注在了她的身上,尤其是外婆,对她关怀备至、呵护有加。小豆妈妈说,小豆学走路被石头绊倒,还没来得及哭,外婆便会飞奔过去,抱起小豆,一边自责,一边不停地安慰她。每次小豆外出,一家人便会前呼后拥地充当她的“保镖”。

这话不假,我经常在校门口看到他们一家人接送小豆上学放学。我很困惑,孩子的成长与植物的生长一样,需要阳光雨露,需要经历雨雪风霜。如果不让孩子体验生活的挫折,给他们一点儿时间,让他们品味挫折中的痛楚;以后他们在生活中遇到麻烦时,就不知道该如何应对。就拿摔跤来说吧,如果不让他先适应摔跤的挫折感,并且试图自己爬起來,他就不会知道难受是什么感觉。

田老师和小豆妈妈年纪相仿,我将自己的想法告诉田老师,试图让她来改变小豆妈妈的教育观念。田老师告诉我,小豆妈妈崇尚的是“快乐教育”和“幸福教育”。她认为,只要孩子拥有一个幸福的童年,长大了就会成为充满幸福感的人。

有一次,我和田老师到小豆家家访。小豆妈妈刚陪着小豆参加完一次公益演出——小豆是架子鼓手,节假日经常到市里参加演出。她一惊一乍地告诉我们,演出会场人山人海,她不敢离开小豆半步,生怕把小豆弄丢了。

我问小豆:“如果你和妈妈走散了,怎么办?”小豆说:“自己打车回家呗。”我又问:“如果身上没带钱呢?”小豆答:“找警察叔叔打电话给妈妈呀。妈妈就像个长不大的孩子,怕这怕那。暑假我想报名参加北京夏令营,她死活不同意。真讨厌!”

教师在和家长沟通的过程中,说话要真诚,才能打动他们,才有亲和力,才能让家长感觉到你就是孩子成长道路上的“重要他人”,感觉到你对他们的信任和尊重、对孩子的爱与期望。这样家长才会敞开心扉,才会与你真诚交流,才会悦纳你的观点和建议。我对小豆妈妈说:“一个孩子应该体验正常的焦虑,才会有社会适应性。如果我们希望孩子长大后更加独立,就应该每天为他们将来的离开做好准备。”

没想到小豆妈妈破天荒地接受了我的建议。这年暑假,小豆,写第一次走出家门,由外公领着到丽江玩了半个月。开学了,晒得黑不溜秋的小豆的作文里便多了些山光水色。

屋漏偏逢连夜雨。小豆上三年级的那年秋天,外婆又患上不治之症,缠绵病榻,不久就去世了。小豆妈妈悲痛欲绝,不想把这个噩耗告诉小豆,为此,征求我和田老师的意见。

一般情况下,家长很少和教师谈及与孩子教育无关的家庭琐事,如果有所涉及,完全是出于对教师的信任。况且,就目前中国孩子在家庭中所处的地位而言,还有什么家庭琐事与子女教育无关呢?教师应珍惜这份信任,认真倾听家长的心声,怀着一颗真诚的心与家长沟通交流,这样一定会唤醒那些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装睡”或“沉睡”的家长。

我说:“纸包不住火。小豆和外婆感情那么深,她会每天打听外婆的消息,该怎么办?人死不能复生。你之所以选择欺瞒小豆,是因为你自己不肯承认母亲离世的现实,不能走出这个阴影。试想,如果小豆知道了你在欺骗她,失去外婆的悲痛和妈妈的欺骗会让她承受双重打击,她会怎么想?你还不如告诉她,妈妈失去了妈妈,需要得到她的帮助才能坚持下去……”

田老师也劝她,不能这样做,要相信小豆可以承受悲伤,要让她相信妈妈会在一旁帮助她渡过难关。

小豆妈妈接受了我们的建议。后来,她告诉我们,小豆并没有被悲痛击倒,只是问了很多有关“死亡”的话题。

我说:“你对小豆的信任,会让她反过来更加信任你,并最终让她有了安全感。”

这件事后,我和田老师也赢得了小豆妈妈的信任。只是没想到,这种信任也让小豆妈妈干了一件非常“出格”的事——她居然和校长“干了一仗”。

去年“六一”儿童节,有位企业界成功人士要资助家庭贫困生。我和田老师商量,把班上的指标给了小豆。田老师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小豆妈妈。

小豆妈妈很高兴,在电话里问了一句:“不会让小豆上台接受捐赠吧?不会把贫困生接受捐赠的画面拍成照片,发到学校微信公众号上吧?我不能为了500元的资助款让小豆的心灵受到伤害。”

我和田老师都说她杞人忧天,都什么年代了,教育工作者还不知道保护学生的隐私?小豆妈妈不放心,还是拨通了校长的电话。校长很恼火,话说得有点偏激。小豆妈妈是个自尊心极强的人,当即就放弃了这个指标,还把校长狠狠数落了一顿。

我暗自庆幸。“六一”儿童节那天,当我看到几十个家庭贫困生站在主席台上接过捐赠者递过来的信封时,我不得不佩服小豆妈妈的理智和勇气。我始终认为,这种慰问贫困儿童的方式,看似富有人道主义关怀,其实蕴藏着一种不人道的伤害。有哪个孩子愿意从小被贴上“贫困生”的标签,暴露在全校同学面前?从心理学的角度讲,这样的刺激,对于当事人来说,不外乎有两种结果:一是导致他们极度敏感和自卑;二是导致他们对生活产生不满情绪,甚至是仇视心理。

我心里很不安。后来小豆妈妈找到我和田老师,真诚地向我们道歉。

我说:“你做得对。该道歉的是我们,工作没做细,差点伤害了小豆。”

我们的交谈并不回避小豆,我们就是要让她感受到妈妈和老师们是多么爱她。这份爱是实实在在的,她的内心一定会充满快乐和幸福。

這就是“家校合作”的力量。

下课铃响了,田老师回到办公室,身后跟着灰头土脸的小豆。“老师,我错了,今后绝不带零食到学校!”我说:“既然你对话梅情有独钟,就罚你以‘话梅’为主题写一篇作文,采用‘一事一议’的写法,把事情的来龙去脉和对这件事的认识写清楚。”小豆乐呵呵地离开了办公室。

田老师大惑不解:“就这样饶了她?”我说:“想得美!这段时间,我们都不要搭理她,故意冷落她。当然,如果小豆妈妈能和我们形成‘统一战线’就更好了。”田老师听懂了我的话,连忙掏出手机给小豆妈妈打电话。

接下来的日子里,小豆被彻底冷落了,我甚至都不用正眼瞧她。她似乎察觉到形势不妙,拼命表现自己:抢着擦黑板,抢着帮值日生打扫卫生,抢着举手发言,作业也做得极其认真。小豆妈妈悄悄打电话告诉我们,小豆整天无精打采,一副失落的模样。她还说自己忍着不搭理小豆,有时还故意冲她翻白眼。

这天,我忍不住在课堂上表扬了小豆。下课了,我找来小豆,问她:“被人冷落的滋味不好受吧?”

小豆说:“老师,我真的知错了。我做错了事,老师和妈妈批评我,是为我好,我不该把好心当作驴肝肺,更不该冲你们翻白眼。老师,这是我写的作文。”

我接过小豆递上来的作文本,打开,作文的题目是《“话梅”在枝头歌唱》。我舒心地笑了。

(作者单位:安徽省当涂县团结街小学)

猜你喜欢
话梅小豆和田
话梅如吻
为什么不买台相机
话梅姜蜜饮
两款家常菜梅子蒸排骨
李小豆之死
极品小豆丁
怪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