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故中肋骨骨折的伤残鉴定分析

2021-09-10 07:22张海磊
医学前沿 2021年6期
关键词:肋骨骨折交通事故

张海磊

摘要:目的:分析交通事故中肋骨骨折的伤残鉴定。方法:对50件交通事故中肋骨骨折案例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病情特点及并发症予以分析,并对伤残鉴定结果进行总结。结果:从肋骨骨折部位(包括重复计算)分析,50件交通事故中肋骨骨折案例中,46件为第4-7肋骨骨折,占比为92.0%,15件为第1-3肋骨骨折,占比为30.0%,14件为第8-10肋骨骨折,占比为28.0%,4件为第11-12肋骨骨折,占比为8.0%,第4-7肋骨骨折占比最高。从并发症分析,50件交通事故中肋骨骨折案例中,16件发生呼吸困难症状,占比为32.0%,4件发生血胸症状,占比为8.0%,2件发生气胸症状,占比为4.0%,呼吸困难症状发生率最高。从伤残鉴定结果来看,12肋以上骨折18件被鉴定为九级伤残,6肋骨折32件被鉴定为十级伤残。结论:对于交通事故中肋骨骨折的伤残鉴定,可以以骨折数目为依据,并结合并发症进行,确保鉴定结果的准确性。

关键词:交通事故;肋骨骨折;伤残鉴定

现阶段,随着经济水平发展,加上交通事业发展,这也使得交通事故发生率呈现出递增趋势[1]。在交通事故中,胸部损伤属于常见损伤,而在胸部损伤中,肋骨骨折最为常见,对交通事故中肋骨骨折进行伤残鉴定也是常见问题,这不仅关系着责任划分,同时也关系着赔偿问题,因此需要予以重视[2]。本次研究分析交通事故中肋骨骨折的伤残鉴定,报告见下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50件交通事故中肋骨骨折案例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均选自2018年1月至2020年8月,其中男女比例为34:16,年龄最大77岁,最小22岁,均值(59.13±7.78)岁,其中30例年龄超过60岁,20例年龄在60岁以下。

1.2方法

回顾性分析所选病案例的骨折部位及并发症等情况,根据《法医学人体伤残检验规范》中相关标准进行伤残鉴定。

1.3观察指标

对病情特点及并发症予以分析,并对伤残鉴定结果进行总结。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所涉及到的数据信息均通过SPSS17.0(统计学软件)予以分析,其中包括两种资料信息,一种是计量,另一种为计数,前者按照(x±s)方式展示,并利用t值检验,后者则按照(n/%)方式展示,检验方式为X2,以检验结果是否<0.05为准判定是否有意义,若<0.05则有意义,反之则无意义。

2结果

2.1肋骨骨折部位(包括重复计算)分析

从肋骨骨折部位(包括重复计算)分析,50件交通事故中肋骨骨折案例中,46件为第4-7肋骨骨折,占比为92.0%,15件为第1-3肋骨骨折,占比为30.0%,14件为第8-10肋骨骨折,占比为28.0%,4件为第11-12肋骨骨折,占比为8.0%,第4-7肋骨骨折占比最高。

2.2并发症分析

从并发症分析,50件交通事故中肋骨骨折案例中,16件发生呼吸困难症状,占比为32.0%,4件发生血胸症状,占比为8.0%,2件发生气胸症状,占比为4.0%,呼吸困难症状发生率最高。

2.3伤残鉴定结果分析

从伤残鉴定结果来看,12肋以上骨折18件被鉴定为九级伤残,6肋骨折32件被鉴定为十级伤残。

3讨论

肋骨属于扁骨,呈长条形,无骨髓腔,构成包括肋软骨和肋骨,正常成年人有12对肋骨,其中第1-7肋骨又被称为胸骨肋,利用软骨与胸骨相連,称为真肋;第8-10肋又被称为弓肋,未连接胸骨,称为假肋,其前方利用软骨与上位肋骨依次连接;第11-12肋被称为浮肋,在腹壁肌层中,前端处于游离状态。按照所在位置可以将肋骨分为四类,一是颈段,即肋头至肋结节;二是后段,即肋结节至腋后线,三是腋段,即腋后线至腋前线,四是前段,即胸前线至肋前端[3]。从大体上来看,胸廓呈圆锥形,上窄下宽、前后扁,为斜行走行,后上前下,前段、后段与冠状面接近,走行相对水平,腋段与矢状面接近,走行较陡。平静呼吸状态下,膈面约平,第10后肋或第6前肋端处于水平状态;深呼吸状态下,膈面上下移动,幅度为1-3个肋骨,通常在3-6cm左右[4]。在呼吸运动过程中,肋横突关节、肋头关节连线形成运动轴,前肋将提高,后肋则相对固定,肋体向外伸展。

据相关研究指出,在交通事故损伤中,肋骨骨折发生率在7%左右,而在胸部损伤中占比在40-60%左右[5]。本次研究显示,发生肋骨骨折的案例中,男性占比高于女性,这与男性交通活动参与度高有关,因此更容易发生交通事故。同时中老年人群发生率比青年高,这与其骨质疏松、骨脆性增加、强度减小有关,因年龄增长,骨对外力的抵抗作用减弱,增加了骨脆性,因此更容易发生交通事故。本次研究显示,从肋骨骨折部位来看,第4-7肋骨骨折占比最高,第1-3肋骨骨折次之,这主要是因为第4-7肋骨较长且位置固定,因此容易发生骨折现象,而第1-3肋骨相对较短,而且可以受到肌肉、肩胛骨以及锁骨保护,因此骨折发生率较低。虽然第8-10肋骨较长,但不直接连接胸骨,而与肋弓连接,可以起到弹性缓冲效果,因此骨折率较低。另外第11-12肋骨前段游离,具有较大的活动度,因此可降低骨折率。在肋骨骨折伤残鉴定中,可以以病史资料、影像学检查资料为依据,综合分析诊疗过程,特别是法医读片,除需要对每根肋骨走行、形状、密度予以观察之外,还需要通过法医学手段,与骨折部位、并发症等相关,对肋骨损伤进行分析,再分析其与交通事故之间的联系,进而做出准确判定。

综上所述,对于交通事故中肋骨骨折的伤残鉴定,可以以骨折数目为依据,并结合并发症进行,确保鉴定结果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1]张运楼,刘青青.肋骨骨折伤残等级重新评定4例[J].法医学杂志,2015,01(06):493-494.

[2]林辉.浅论肋骨骨折伤残鉴定案例分析[J].健康必读,2018,01(26):241.

[3]樊晓丽,高运申.肋骨骨折伤残鉴定一例[J].法制博览,2018,02(05):113,112.

[4]韩懿岚,周成亮.法医学鉴定与肋骨骨折漏诊的关系分析[J].饮食保健,2017,04(15):101.

[5]彭俊震,陈辉斌.法医学检验鉴定中肋骨骨折的伤病关系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01(35):154.

(山东省胜利油田中心医院 山东东营 257000)

猜你喜欢
肋骨骨折交通事故
预防交通事故
基于元胞自动机下的交通事故路段仿真
基于元胞自动机下的交通事故路段仿真
月圆之夜车祸致死率高
胸部外伤肋骨骨折手术入路研究与临床126例分析
肋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重症胸外伤的效果观察
临床护理路径在肋骨骨折42例患者中的应用
基于肋骨骨折的多排螺旋CT诊断优势探析
愉快的购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