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传统文化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2021-09-10 07:22张芸
南北桥 2021年3期
关键词:渗透策略中学语文传统文化

张芸

【摘    要】素质教育要求培养全面发展的现代化人才,语文属于中学的基础科目,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升学生的文化底蕴。本文探讨了传统文化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意义,并提出了一些传统文化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策略,希望可以为教学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传统文化  中学语文  渗透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1.03.016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这些文化的继承与发展需要依靠祖国的青年一代。语文作为一项文学性的课程,是传播传统文化的主要途径。中学时期是学生学习压力较大的时期,由于长期以来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把学习成绩的提高作为教学的主要任务,而传统文化的渗透在语文教学中常常是被忽视的。为了适应新时代的要求,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革新教学方式,将传统文化渗透在语文教学中,促进中华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一、传统文化滲透于语文教学的重要意义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拥有着五千年的文明,这些文明中有很多优秀的传统文化对于今天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继承与发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与责任。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了传统文化渗透于语文教学的意义。

1.促进中华文化的继承与发展。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即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逐步提高,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度也越来越高。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语文作为一项文学性的课程,是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途径,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可以推动中华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但是调查发现,目前大部分的中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是忽视传统文化的,学校对于传统文化的宣传也缺乏足够的重视,因此,只有转变教学观念,才能为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开辟道路。

2.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语文教学涉及古诗词、文言文、现代文等内容,这些内容繁复复杂,涉及面较广,学生学习起来较为吃力。如果教师可以将传统文化渗透于语文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还可以培养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大部分古诗词、文言文都是诗人为了表达自身的情感而写的,都存在着一定的时代背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先为学生讲解这些文学背景与文化,再向学生讲解知识,这便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如此,文学背景本身就是语文学习的一项重要内容,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3.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中国传统文化中包含着许多伟大人物的故事与事件,这些优秀文化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首先,学生通过传统文化的学习,可以明确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祖祖辈辈用血肉换来的,在这些文化的感染下,学生可以明确自身的使命和职责,树立远大的理想与抱负。其次,学生通过传统文化的学习,可以接受其中优秀道德品质的熏陶,从而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促进自身的发展。第三,学生还可以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古人的智慧与境界,从而不断明确自己的理想目标,激发学习的动力。

二、传统文化渗透于中学语文教学的策略

传统文化渗透于语文教学意义重大,是目前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的重点任务,教师要适应新时代的要求,改革教学方式,将传统文化巧妙地渗透在语文教学中。根据目前中学语文的教学现状,本文提出了以下教学策略。

1.充分挖掘教材中的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是非常丰富的,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的精髓,并以此来指导学生。中学语文课本中的课文都是经过多重专家审核而挑选出来的优秀文章,每篇文章都包含着丰富的知识与情感,其中也包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知识,教师在为学生讲解课本知识的时候,要逐步引导学生挖掘其中所包含的传统文化,以此来丰富学生的文学素养。比如,当教师讲解《论语》时,可以带领学生深入剖析儒家思想的精髓,并通过这些文化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出中华文化的价值。

2.采用多样化的渗透方法。教师的教学方式是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关键所在,教师在语文教学时,要采用多样化的方式渗透传统文化。首先,教师可以采用氛围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氛围。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画板报、粘贴标语等方式来创造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其次,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前朗读有关中华文化的知识。在每节语文课前,教师可以抽出五到十分钟来让学生朗读有关传统文化的知识,比如一些古诗词、名人故事等。这些内容可以由教师提供,也可以由学生自主选择,但要保证这些知识的正确性与实用性。第三,教师可以抽出几节语文课来,为学生举办有关传统文化的活动,如传统文化朗读比赛、传统文化知识竞赛等。第四,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化手段,以各种音视频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比如在上课前,教师可以以古典音乐作为课堂的开始。在上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观看一些百家讲堂等视频。在课后,教师还可以让学生积累有关传统文化的素材,并将这些素材运用到写作中。

3. 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根本保障。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把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作为教学的重点任务,当学生在足够的兴趣驱使下进行学习时,效率便是非常高的。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从以下方面来激发。首先,教师要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涵养。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教师担负着教书育人的责任,教师的知识涵养直接决定着学生的学习态度。当教师拥有渊博的知识时,学生便会对教师产生尊重与崇拜,配合教师的教学工作。因此,教师要适应时代的需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积极学习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并将这些知识以自信的状态传授给学生。其次,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孟母三迁的故事告诉了我们环境对人的发展的重要性,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也可以为学生创设情境,以传统文化作为切入点,以此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对于青少年的发展来说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语文作为一项文学性的课程,担负着继承与发展传统文化的任务,教师要将传统文化的传播与语文教学结合起来,在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同时不断丰富学生的知识涵养。

参考文献

[1]袁世伟.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J].试题与研究,2020 (17):68.

[2]田玲.如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J].学周刊,2020 (16):71-72.

猜你喜欢
渗透策略中学语文传统文化
中学音乐教学中德育的渗透策略探析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如何让现代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活”起来
对中学语文情趣化学习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