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马海村古法造纸术” 的保护与传承

2021-09-10 07:22马夏怡
今古文创 2021年19期
关键词:市场需求非物质文化遗产优化

【摘要】 市场需求减少导致众多文化消失在人们的生活中,非物质文化遗产逐渐淡出我们的视野,我国地大物博,拥有悠久历史,数千年来中华民族创造了各式各样令人惊叹的文化遗产,应该做到的是保护与传承而不是选择性遗忘,同时国家各个机构组织应充分认识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当代的重要性,以及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紧迫性,本文将对古法造纸实地考察出现的问题列举,并提出优化建议,助力非物质文化遺产的保护与传承。

【关键词】 市场需求;非物质文化遗产;优化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19-0063-02

一、考察背景

本次实地考察选取了桂林周边龙胜县,对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更深入的认识和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说是五千年文明的见证者,也可以说是华夏民族独特风格的展现。随着我国现代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进步,非物质文化遗产衰落、被丢弃等现象也越来越多,在这样的情况下,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当代青少年中的普及与传承工作应该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古法造纸”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至今虽然具有千年的历史,但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与发展,传统的造纸由于制作技艺生产工序较多、费用较长、工作量大而逐步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大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迅速衰落与消亡,非遗的保护与继承已经逐步成为亟待解决的社会议题。

二、目的及意义

通过对桂林龙胜区进行了实地考察,更加直观地认识和了解桂林各类地域传统文化、少数民族风俗、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各个方面的历史和发展现状,通过实地考察体验各类传统文化的设计和流程,了解各类地域文化的传承因素,同时也通过对相关博物馆进行考察,了解各类地域文化的发展趋势,加深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并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展调研,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提出保护传承方法,此次考察的“古法造纸”面对日益加剧的生态破坏,可以考虑适度让手工生产回归,传统造纸自然环保,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起到延续作用。

三、考察内容

针对广西桂林周边龙胜地区进行调研,学习传统文化、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并着重以马海村“古法造纸”保护和应用研究为主,分为以下几部分:1.记录考察过程,整理考察中探索的文化价值;2.总结马海村古法造纸术的现状、工艺制作方法及保护的价值和意义;3.寻找和发现马海村古法造纸术承传和保护存在的问题;4.提出解决存在问题的方法,展望未来保护传承与开发应用的发展方向。

四、考察方法

(一)观察法: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和记录了解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二)文献资料法:查阅研读相关资料,了解国内传承情况,熟悉国内外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政策和法规。(三)调查法:与村民交谈,和技艺传承人交流。(四)实地调查法:对龙胜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民居环境的现有状况进行实地调研,整理资料。

五、古法造纸背景

西汉时期的纸大多数都是以麻类为主要原料,东汉时期也以麻类为主,到了蔡伦时代,又开始利用植物树皮制作造纸,此后,各式各样的树皮纸纷纷问世。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使用竹纸造纸,唐中叶出现了竹纸。竹浆制纸技术可以说已经成为现代木浆制纸技术的先锋。造竹纸的工艺流程大致分为五大环节,即新竹漂塘、碱液水泥蒸煮、打浆抄造、覆帘式压纸、透火焙干。古法造纸不但生产速度慢,产量低,而且从工业上生产的纸张还不得被广泛地应用,大多只能当作宣纸,用于印刷书画。现代印刷纸机制纸时,我们可以直接通过在纸上添加各类化学原材料,并对其进行后续涂布、压光整捺等,生产出各种高品质的纸张,满足不同使用场合的需要。

六、古法造纸工艺

1.竹笋长成竹子脱落后、开叉三到四枝为最佳砍伐时间;2.断节整齐剥去青皮,用钩刀破成蔴片,每百斤竹蔴用生石灰10斤,撒均入圹浸泡碱液。60天以后用手工清洗竹蔴除去灰渣在入圹,用清水浸泡;3.需漂去三到四趟清水竹蔴开始腐软,百日后即可采集。用脚反复踩细入槽打融成为操纸浆;4.混入润滑药料,用特制纸蔴手工操作,堆成纸垛用木杠压榨一个半小时,即成半干纸张,起脚处理;5.纸张分为晒晾、火焙,晾晒的称火纸,火焙的称湘纸适合书画写字用,但造价约增加一倍。

七、古法造纸术的价值

马海村所在之处的特殊地理气候环境、自然资源条件,为古法造纸这种传统手艺提供了独特的原料和生产环境。马海村古法造纸工艺是古代造纸术在现实社会的生动再现,是中国古法造纸的“活化石”。

古法造纸在制作流程中并没有任何高新科技的协助,全部采用天然材料,不对其使用任何机器驱动,木制机械完全依赖于水力和人为推动,较为完整地传承和保存了古代造纸技术的精髓,通过大量的实践进行制纸,其中所蕴含着的当地性知识也都被内化到马海村民族当地人的传统文化认同中。

古法造纸也蕴含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是对广大人民群众科学创新精神教育的生动教材。

八、古法造纸术现存问题

(一)劳动量大,生产效率低。经过在我在实地的考察,发现传统的古法造纸制作过程在操作上工序烦琐琐碎,技巧等方面极其讲究,几乎都是纯手工制作,制作过程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以及大量人力,且操作上需要长时间练习,并不能够简单上手。

(二)无法投入到机械化生产。因为这种纸的独特性质,无法将纸与高效的机械化生产紧密地结合在一起,难以进行延伸式加工,若充分运用机械就可能会严重破坏纸的结构和纤维,从而使得纸张的品质受到影响,不仅如此,投入到机械化生产中会给生态造成一定污染。

(三)生产成本高,经济效益低。人力物力在古法造纸工艺中占据重要地位,在造纸过程因为自然原因中有许多的不方便,例如天气的不稳定,会带来诸多不便,南方地区下雨多,就严重影响了造纸的日常晒制,原材料则需要上山采摘以及直接运用马、骡子进行运输,由于传统的造纸具有明显的竹帘纹、纸质疏松,色泽暗黄,延展性差,由于普及率过低,性价比也不高,使用人群减少,导致古法造纸的经济效益低下。据了解,销售的渠道也主要是村民和个体经销商通过电话联系,销售的渠道简单,没有广阔的市场。

(四)缺少年轻传承人。随着现代社会高新技术的发展,造纸愈发简单,对使用古法造纸技术的需求越来越少,越来越少的人掌握古法造纸技艺,由于手工制作辛苦,工作十分复杂枯燥乏味,年轻人往往到外地学习、打工。越来越多的城乡村民不强求自己的儿女能夠持续继承这门手艺,同时认为造纸没有太多发展空间,导致手艺传承者年龄普遍偏大,掌握传统古法造纸的年轻人屈指可数,更少有年轻人主动到村里实地学习、参观和宣传,古法造纸术正处于濒危状态。

(五)知名度不高。目前我国古法造纸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功能单一、知名度不高、市场占有率低等诸多问题,暂无人员加入使其创新,没有把古法造纸和现代人民日常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以便能够满足现代人们较为复杂的生产方式,这样就注定了我国古法造纸工艺的消失和灭绝。

(六)机器造纸导致市场缺失。新世纪科技与机械取代纯手工艺,需求的增大导致手工跟不上生产速度,现代造纸术的发展迅速,一众造纸企业出现在市场上,尽管古法造纸存在独特的制作工艺,但市场狭小,且市场竞争力低,在众多企业大力生产纸张的情况下,古法造纸几乎没有立足之地。

(七)跟不上社会需求。现代社会纸张的种类越来越多,且不仅仅将纸张用于书写,古法造纸造出的纸张主要用于简单书写,方便生活使用,但现在日益增长的需求量以及生活质量的提高,需要纸张的种类变多,古法造纸有一定的局限,并且资源有限,很难进行开拓创新。

九、古法造纸术可持续发展建议

(一)拓展纸品应用领域。古法造纸的实际用途在市场没有普及,局限性强,主要用于书画创作、书画修复与装饰,对市场的利用还非常有限,非物质文化遗产要发挥自身优势,利用经济规律,顺应市场、了解市场,以市场为导向来提供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产品和服务,从而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真正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从而有效推动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真正成为经济社会增长点,可以有效扩大我国古法造纸应用覆盖范围。

(二)与旅游业相结合。龙脊地区的旅游资源丰富,有不少少数民族风情气息,文化和旅游资源能够在旅游经历、旅行产品研发等各个方面取得突破。首先需要进一步创造体验式的旅游模式,可以打造传统文化的体验园,其次就是旅游新型产品的研究与开发,可以充分地结合传统古法造纸技术与特点作为基本要素,制作出各种形式的旅游新型产品,以伴手礼的形式和姿态去吸引游客的消费。

(三)实行品牌化发展。古法造纸品牌的保护和推广工作,应在充分保护马海村非物质文化遗产性质不变的条件下进行,只有在继承了古法造纸的传统优势和特色基础上,才能够实现古法造纸的保护与发展,同时还需要政府获得相应的扶持,获得一定经济的支撑。

(四)运用网络营销。借助互联网对古法造纸进行宣传,现如今网络营销已经成为一种“新常态”,利用媒体与互联网传播古法造纸以及相关非物质文化遗产,开设官方网站,进行有效推广。

(五)与学校方合作。学校是我国传播教育最迅速的地方,加强和高等教育院校之间的合作,对于我国古法造纸业的可持续性发展而言十分重要。可以在学校宣传,吸引学生学习手艺,并以学生为媒介向外传播,院校本身就是一个潜在而稳定的“市场”,更可以此为基础“进军”更加广阔的学习、书画市场。

十、总结

本次实地考察的意义不仅仅在于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殊性,更多地应该认真思考我们所看到的事情和东西,以及想要向世界传达的精神,本次考察着重于对古法造纸术的研究,在走进古法造纸文化后,发现了古法造纸在保护与传承这方面还有很多欠缺,思考后对其提出优化建议,古法造纸被认为是中国古法造纸工艺无法替代的一部分,作为传统和现代文化的瑰宝,应该加以保护和传承。传统手工艺既是弥足珍贵的科学遗产,又是传承科学技术和历史文化遗产基因的重要载体,需充分依托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优势资源促进推动人类日常生活和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作者简介:

马夏怡 , 女,汉族,四川成都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文化创意研究。

猜你喜欢
市场需求非物质文化遗产优化
营商环境五方面持续优化
A Private Practice
优化英语课堂教学策略的探索
促进学生认识发展 优化初中化学复习
2018年一季度中国理财市场需求潜力地区排名
面向市场需求的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独立学院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