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超级演说家》节目中话语空间建构

2021-09-10 07:22王野宁
今古文创 2021年19期

王野宁

【摘要】 《超级演说家》作为一档语言竞技真人秀节目旨在彰显语言的魅力,在节目中,主持人、嘉宾、选手共同构成了节目的话语体系。本文从导师话语角色、选手选择与竞演两方面对该节目的话语空间建构路径进行分析,从而发现其成功之处。

【关键词】 《超级演说家》;语言竞技真人秀节目;话语空间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19-0091-02

在歌舞类选秀综艺节目盛行的时代背景下,安徽卫视和北京能量影视传播股份有限公司于2013年8月联袂打造推出了我国第一档原创语言竞技真人秀节目——  《超级演说家》。该节目旨在“寻找中国最会说话的人”,选手们围绕亲情、友情、爱情、婚姻以及个人的感悟思考等等不同的层面的主题展开演说,在导师与导师之间、选手与选手之间的唇枪舌剑中,既让受众领略了语言表达的无限魅力,也引发了受众深刻的思考、给予了受众积极的影响。

《超级演说家》节目的成功播出,引发了一场“全民演说”的风潮,在年度电视综艺节目收视排行中也是表现抢眼。

安徽卫视《超级演说家》2013年各期收视走势 (所有调查城市) ①(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央视索福瑞(CSM46城市网收视情况)的数据显示,在2013年8月1日播出的第一期节目收视率高达1.095%,在晚间省级所有综艺节目收视率排行榜上位列第一,占据了3.43%的收视份额。纵观第一季的14期节目,其中七期节目位居榜首,四期节目位居第二,其余三期分别位列第三位、第五位和第六位。 在歌舞类选秀节目盛行时代下,这样一档原创语言竞技真人秀节目所引发的现象级收视景观,无疑为当时选秀类节目同质化现象严重的媒体和创制团队提供了新的思考方向,同时对行业也产生了积极正面影响。

一、导师的话语角色

该节目在导师设置上极具创新。在第一季《超级演说家》节目中,由“最会说话的女人”鲁豫,前央视著名综艺节目主持人、中国传媒大学教师李咏,性格色彩大师乐嘉,著名艺人、赛车手等不同身份的林志颖坐镇导师席位。四位导师在各自领域知名度颇高,加之他们自身的人格魅力和不俗的成就都再次吸引了广大受众。此外,在电视综艺节目中,他们四位以“导师”身份亮相均尚属首次,这样的身份转变,于广大受众而言新鲜感十足。四位导师分属不同领域,脾性不同,他们均有着迥异且丰富的社会阅历。正是这看似不会有交集的四位导师在节目中就某一话题唇枪舌剑、频频交锋,感性与理性对话,看点满满,精彩至极。

《超级演说家》是一档语言竞技真人秀节目,节目中融入了竞技的元素,从各行业筛选出来的佼佼者依次登台讲演,导师通过选手表现选择自己中意的选手,同时也接受着选手的选择。这样的导师角色定位与传统电视节目中各角色的定位有着较大差异,凸显了导师的角色地位。

在节目中,导师作为节目评委,对选手表现进行评判同时挑选出自己中意的选手纳入自己麾下组成战队,同时要结合队员的特质给予每位选手相应的、有针对性的专业的指导,再在后面的节目中两队PK对战。导师作为竞演领队,经过排兵布阵,挑选自己战队的队员与其他战队选手进行PK,优胜劣汰。这样一来,导师具有多重话语身份:评委、演讲指导、竞演领队、主持人等等。这样的话语角色共同构建了该节目的话语空间,使得节目环环相扣、层层推进。并且在节目进程中营造竞争氛围与戏剧冲突,让节目更加有“看头儿”的同时,让广大电视观众领略了说话的魅力,唤起了网络时代下移动终端键盘输入所造成的话语缺失的人们“说话”的意识。

(一)导师作为“评委”的话语角色

与传统的电视竞技节目的评委设置一样,在《超级演说家》节目当中,导师作为评委要根据选手的表现给予专业的评判。这是导师作为评委——专业“把关人”的主要职责之一。并且四位导师要据此选出自己中意的选手進入自己的战队。而在节目中往往因为选手表现优秀而出现“夺人大战”。此时的优秀选手具有了选择导师的权力。一方面导师的选人标准、“看人”眼光以及个人喜好都体现在了其选择与评判上来;另一方面,也体现出来现场竞技的不确定性,“翻转”的选手具有了选择权,于导师而言,他们成为了“被选择的对象”。这是导师的评判选择与被选择的话语角色。

(二)导师作为“演讲指导和竞演领队”的话语角色

在竞演的空档,每位导师要依据各自战队队员的情况给予有针对性的专业指导,从而帮助队员不断完善。简言之就是要对选手进行专业的“培训”。这一培训过程作为节目的有机组成部分,将选手竞演前的状态、准备情况完全呈现在受众眼前,让受众更加了解选手备战 的真实情况,看点十足。此外,导师依据“战况”将自己战队排兵布阵,“主动出击”或“积极应战”,将竞技真人秀节目中的对抗性、戏剧性得以显现,极大吸引了受众,也让节目更具张力。这是导师作为“演讲指导和竞演领队”对节目进程的积极影响。

(三)导师作为“主持人”的话语角色

在真人秀节目中,主持人“淡出”节目,或者在节目中“沦为”了广告播报员。本应充当导师与选手之间沟通中介的主持人的话语权被这种形式所弱化,此时,形成了导师与选手、导师与导师间的“正面交锋”。这真正体现了真人秀节目中“真实再现、主体凸显”的特征。在节目中,四位导师无形中充当了“主持人”的角色:提问、讨论、总结、“你说我听”的语言交锋,使得节目流程顺利进行,从而推进了节目进程。

二、选手选择与竞演

《超级演说家》节目的选手是在全国成千上万报名选手中筛选出的佼佼者。他们来自不同行业、不同领域,他们中有行业精英、平民草根、意见领袖……他们中还有流浪歌手、残疾人士,也有昔日的选秀歌手、知名辩手等等。他们面对导师、观众讲述自己的经历、感悟、思考,将自己对人生经历的感受和体悟幻化成凝聚着温暖、感动、拼搏、奋斗的充满力量的演说。他们的演说或暖心感人、或激情澎湃,演讲的话题也多反应民生百态,触碰时代的脉搏,极具现实意义。

每一位选手,通过自己的演说无不向受众传递着向上、向善的精神,传递着积极昂扬的社会正能量。节目的呈现和选手的竞演更加凸显了该节目选手们的差异化、优质化,整体节目效果抓人眼球。

三、《超级演说家》的成功之处

据央视索福瑞CSM46城市网收视情况的统计数据显示,在第一季的节目中,除了第八期和第十四期节目外,其余所有节目牢牢锁定晚间省级卫视所有综艺节目收视率排名的前三位,且大多数占据榜首。

(一)导师的“嬉笑怒骂”

四位导师都是各自行业的佼佼者。李咏作为央视的名嘴,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相当专业、出色。加之知名主持人与传媒大学教授的双重身份其本身也有一定的受众基础。鲁豫是知名访谈节目主持人,其知性、睿智的主持风格也受到了不少受众的喜爱。林志颖是知名演员、歌手、赛车手等,众多标签下的“不老男神”更是有着众多粉丝。乐嘉则是性格色彩大师,近年来在电视娱乐节目中频频露面,其犀利、幽默、真性情的风格也收获了众多粉丝。在节目中,四位风格迥异的导师在语言上交锋,为整个节目的推进增加了颇多看点。

(二)选手的演说情况

选手们结合各自的经历给广大受众带来了良多感动与震撼。在节目中观众看到了有着强大能量的北大学霸刘媛媛,用她的感悟、思考抛出了“no zuo no die on life”的句子,她作为一个90后,以自身的视角审视这个世界,表达着年轻一代勇敢向循规蹈矩、平平淡淡的人生大声“say no”的勇气,更传递着一种年轻的精神。也看到了先天性耳聋人曹青菀在妈妈的教导下,在自己的不懈奋斗中学会说话的勇敢和时刻心怀感恩的良善与美好。就像她说的:“即使活在无声的世界,也要面对困难,坦坦荡荡。”观众在感动之余更受到了极大鼓舞。选手们的心路历程幻化成一句句话深深叩击着受众心灵,新时代民众的心声的表达汇聚成了时代的之声,也实实在在让受众感受到了说话的魅力。

四、结语

在泛娱乐化的迷雾中,《超级演说家》这档专注“说话”的节目就像一股清流,注重引领,而不是一味迎合。正如这档节目的总导演说的:“大家一直在研究观众喜欢的是什么,我就做什么,这是个惯性的制作与传播的价值观。但我认为,做媒体、做点事更重要的是引领,而非单纯迎合。否则就会造成一个恶性循环,越迎合,越在传播价值上走低。”[1]

在这档节目中,极具创新的导师设置,个性十足、深谙表达技巧,同时又善于制造戏剧化的导师团队,外加差异化、优质化的选手使得节目充满了戏剧化,激发了观众观看的欲望。四位导师不同的个性、不同的人生經历、不同的价值追求、对于演讲不同的要求以及导师话语角色的多重性,为性格、风格、演讲方式、演讲主题各异的选手的演说以及整个节目营造了一个多元的话语空间,在把握节目节奏、推动节目进程等方面发挥了有效的作用。

注释:

①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

参考文献:

[1]王晴川,李晓涵,陈颖.坚持原创给观众多一种选择的可能——专访《超级演说家》制片人、总导演曹志雄[J].南方电视学刊,20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