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肖斯塔科维奇《第一交响曲》第一乐章中的倒装再现

2021-09-10 07:22刘想想
音乐世界 2021年4期
关键词:曲式

〔摘 要〕肖斯塔科维奇是20世纪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第一交响曲》是他十九岁于大学毕业时候的作品,其音乐语言非常有个性,既有传统的影子又不乏一些新意。本文通过对《第一交响曲》的曲式结构以及配器方面分析来深入了解肖斯塔科维奇的作曲技法,探究他如何将传统作曲技法与现代音乐语言进行结合。

〔关键词〕肖斯塔科维奇;《第一交响曲》;曲式;倒装再现

肖斯塔科维奇(1906-1975)是20世纪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他的音乐语言个性非常鲜明,多以调性音乐为主。本文主要以对肖斯塔科维奇的《第一交响曲》进行分析,来探究作曲家在曲式结构、配器和声上的一些特点。肖斯塔科维奇大学毕业的时候完成了《第一交响曲》,尽管当时的他还不到二十岁,但整个曲子已显示出作曲家完全成熟的个性。《第一交响曲》并不像肖斯塔科维奇的《第五交响曲》《第八交响曲》那样受到关注,但它是一个有着传统特点的音乐作品,其中也有一些突破性的发展与创新。通过对《第一交响曲》的分析研究可以使我们充分学习如何在作品中运用传统作曲技法,如何将传统与现代作曲技法相结合。

肖斯塔科维奇的《第一交响曲》第一乐章是一首包括引子和尾声、倒装再现的奏鸣曲式,整体曲式结构图如下:

首先引子部分为第1-57小节,调性从#c小调开始,由加了弱音器的小号演奏出材料一附点二分音符和材料二(见例一),随后由大管奏出材料三(见例二),这是一连串的附点小音符,非常富有节奏感的乐句,这三个素材基本上贯穿了整个第一乐章,构成了主部主题和副部主题。第一部分为第1-23小节,是一个平行乐段。第一乐句为第1-8小节,双簧管演奏出了材料四(见例三),第二乐句为第10-23小节,以材料一开始,随后终止在B大调上。

第二部分为第24-49小节。第一乐句为第24-31小节,由第二小提琴奏出材料一,随后转由中提琴奏出旋律。第二乐句为第32-41小节,第一提琴同音八度演奏出材料一。第三乐句为第42-48小节,由第一提琴演奏出材料五(见例四),这是一个连续半音进行的素材。

第三部分为第49-57小节,调性转到了e小调上,由第一小提琴演奏出材料一,随后中提琴演奏出材料二。“整个引子部分结构比较自由但还是具有一定的回旋性,从性格上讲,它具有传统奏鸣曲式引子的一些特点,比如,片段的旋律、不稳定的和声等。尽管它的速度比传统的速度更活泼一些,但调性的不稳定性,使听众一直期待着呈示部(第58-144小节)的出现。”①整体的旋律材料都是比较片段性的且和声都不太稳定。

呈示部为第58-144小节,调性从f小调开始。主部主题为第58-87小节,第一部分为第58-73小节,主要结构是一个复乐段,一开始先由降B调的单簧管奏出主部主题,材料主要来源于引子材料三和材料二,分别是材料三的一个紧缩变形(见例五)和材料二的音型变形(节奏型不变)。随后在第66小节,主部主题由第一提琴和第一提琴八度演奏。

第二部分为第74-82小节,小号在第74小节吹出“号角音调”作为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的连接。第三部分为第83-87小节,由长笛和大管八度演奏出主题旋律,还是用的引子材料一和材料二(见例六)。随后由小号演奏出引子材料一进入到连接部。连接部为第87-93小节。

副部主题为第94-132小节,调性从bA大调开始。第一部分为第94-113小节,是一个平行乐段。同样副部的主题也是引用了引子的材料(见例七),由长笛独奏出这个主题。随后在第106小节变成了由单簧管独奏出副部主题。第二部分为第114-124小节,调性变成了D大调,副部主题由大提琴演奏。第三部分为第125-132小节,主题旋律由单簧管独奏出。

结束部为第133-144小节,调性又回到了bA大调。

展开部为第145-208小节。引入部分为第145-171小节,调性为G大调,弦乐队分部演奏,材料依然是运用了引子材料(见例八),由第一提琴演奏出。而在第164小节,旋律由第一提琴奏出,材料为副部材料。

第二部分为第172-192小节,调性为g小调。旋律主题由第一提琴奏出,材料为主部主题材料(見例九),在第176小节变成由大提琴奏出旋律主题。从第181小节开始,主部主题和副部主题被叠置在一起进行发展。铜管组演奏了主部主题,而弦乐组和木管组则是演奏了节奏变化的副部主题(见例十)。

第二部分为第193-200小节,调性从d小调开始,乐队齐奏,使用了引子材料。准备为第201-208小节,调性还是d小调,使用的材料为主部材料(见例十一)。

再现部为第209-288小节,这是一个倒装再现的再现部,副部主题在F大调上完整再现,而主部主题也在第259小节f小调上再现。

尾声为第289-311小节,调性为f小调。直接用了引子的材料,由单簧管演奏。大管演奏出引子材料二,而在第295小节,大提琴和低音提琴八度演奏引子材料五,整个尾声感觉像是引子的一个再现。

在第一乐章里,肖斯塔科维奇并没有让展开部的“引入部分”多使用结束部材料或主部主题材料,而是运用了前奏材料,以此来强调前奏部分在整首曲子里的作用。肖斯塔科维奇在第一乐章中运用到了很多类似于谐谑性、“玩笑式”的音乐语言,这种音调大量出现在第一乐章与第二乐章中,第四樂章主部主题也有此特征,但远远没有一二乐章中的明显。这种音调的特征体现在级进与跳进相结合的音型与“宽”和“窄”相结合的节奏型中,给人以不确定性与活泼好动的形象与情绪。②从一开始的前奏材料一中就能体现出来,从一个长音的二分附点音符开始,先半音阶向上,再跳进向下,呈现出一种调皮的音乐形象。“在句式结构方面,和古典样式讲究均衡对称与浪漫样式近乎铺张伸展都不同,勃拉姆斯作品的句式结构(尤其器乐作品)常常呈现一种不规则不匀称的状态。严格地说,是整体规则匀称中的局部不规则不匀称。”③而在一开始的前奏材料中,由加了弱音器的小号和大管演奏主题旋律也给听众带来一种谐谑感。整个乐章中比较特别的是肖斯塔科维奇在展开部分以及再现部分都运用到了主部与副部叠置的手法,例如在第266小节木管和弦乐演奏的是副部主题的变形,而铜管组演奏的则是主部主题。

整个第一乐章基本上可以看作是严谨的传统作曲结构特征和现代音乐语言的结合。在音乐结构上基本上还是有传统作曲的风格,但是在听觉上还是偏现代音乐一点。在配器方面大部分的旋律主题都由木管乐器奏出,“由于弦乐音色接近人声,肖斯塔科维奇在交响曲的创作中,巧妙地利用弦乐近似人声的音色来抒发情感。尤其是小提琴类似女声,细腻而伤感地在诉说心中的忧愁,例如,《第一交响曲》第一乐章呈示部主题。”④当然弦乐队也主要演奏伴奏织体。“《第一交响曲》的配器总体来讲倾向于室内乐化的小型乐队配器,在I、Ⅱ乐章尤为突出,木管乐器独奏、弦乐组伴奏的段落非常多,充分表现独奏乐器的个性,对重铜管的使用非常‘节俭’,只在第四乐章中大量用到。”⑤在织体方面,作曲家在呈示部主要用的是主调织体,在展开部用的则是复调织体。“18世纪中叶至19世纪初古典主义时期是功能和声体系成熟时期,形成以‘T-S-D-T’为基础模式的功能序进逻辑。”⑥肖斯塔科维奇在第一乐章除了用到基础和声模式的功能序进以外还运用了很多半音化和声进行以及大量的和弦外音。引子材料、主部副部材料的发展也是多运用了传统的手法:完全模进、变化模进、材料的分裂等。

参考文献

①钱仁平:《肖斯塔科维奇<第一交响曲>音乐分析——兼与相关分析比较》,《音乐探索》,1997年,第4期,第10页。

②齐雪峰:《对肖斯塔科维奇青年时期创作的探索——肖斯塔科维奇<第一交响曲>分析》,天津:天津音乐学院,2010年,第29页。

③韩钟恩:《在音乐中究竟能够听出怎么样的声音?——勃拉姆斯<第一交响曲>第三研究》,《中国音乐学》,2013年,第3期,第106页。

④米高慧:《肖斯塔科维奇音乐中的悲剧性——以其交响曲作品为例证》,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第5页。

⑤齐雪峰:《肖斯塔科维奇<第一交响曲>配器研究——关于主题音色的选择与处理》,《北方音乐》,2014年,第12期,第78页。

⑥魏扬:《金湘创作中“纯五度复合和声体系”探究》,《音乐研究》,2013年,第5期,第68页。

作者简介

刘想想,硕士研究生,上海师范大学。

猜你喜欢
曲式
该丘斯曲式学之乐句式研究
民歌《孟姜女》的同体变异研究
论音乐作品的曲式分析在演唱中的作用
第一乐章曲式分析及演奏法要点
音乐作品分析与钢琴演奏
贝多芬《“热情”奏鸣曲》第一乐章曲式及演奏分析
门德尔松《春之歌》分析
“共性写作”时期的非典型曲式中的典型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