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州木里县屋脚乡彝族口传经典资源库的建设研究

2021-09-10 12:10王成平沈紫阳孙某姑
文学天地 2021年4期
关键词:资源库彝族

王成平 沈紫阳 孙某姑

摘要:论文研究首先在文献整理、田野调查等基础上完成了凉山州木里县屋脚乡彝族民歌、故事、克智等口头经典的文本与语音收集,其次参考语言信息处理、多媒体、数据库等技术路线开展语料素材的整理与建库,最后借助网页编程与语料库技术,完成木里县屋脚乡彝族口传经典资源库的建设,以在线资源库的形式展现彝族口传经典,为保护、展示、弘扬民族语言传统口传文化的研究与创新提供了新的途径与实践探索。

关键词:木里县屋脚乡;彝族;口传经典;资源库

一、前言

口传经典作为民族传统经典的精髓,借助民俗活动的平台,以口耳相传的形式传播和传承下来,是传统民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完整保存优秀传统经典,具有深远意义。彝族口传经典具有较高的文学研究价值,能够全面系统地展现彝族人民在生产生活中创造的民族传统经典文化;200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了《保护与促进经典表现形式多样性公约》,受其推动,21世纪初,我国实施了“非物质经典遗产保护工程”,中国社会科学院成立“口承传统研究中心”,积极开展对少数民族口传经典遗产现状和发展态势的调查、鉴别、研究、保护和宣传。

彝族民间的口传经典大致由民俗与宗教经典(如:毕摩经等)、民间口传文学(如:故事、谚语等)、思想教育(如:玛木特依等)、民歌民谣(如:婚嫁歌、山歌等)等四部分组成,这些口传经典是国内外众多学者研究彝族文学艺术、文化民俗、历史发展的重要文献与素材。

彝族口传经典语库就是“将彝族的零星散落在民间的彝族口传经典收集并转换成文本资料后,按照语料库存储结构的要求建立存储以及管理口传经典资料,以便于查阅及使用的仓库”,在研究内容上:通过收集和整理彝族口传经典资料,可以探寻彝族经典在这多民族聚居区域的历史传承,探究民族经典的异同和相融等;在实现手段上:利用网页编程与语料库技术展示彝族口传经典文化,主要分为信息采集和语料库的建设两部分,前期以信息采集为主,整理、记录生活中朴实、纯正的口传经典;后期以语言的研究和语料库的建设为主,利用信息技术来建立包含民歌、克智等文本语料,采用语料库、多媒体等多维展现口传经典资源库,论文研究思路结构如图1所示:

二、屋脚乡彝族口传经典资源库语料的收集整理

(一)屋脚乡及其彝族口传经典概况

屋脚蒙古族乡位于凉山州木里藏族自治县境内南部边缘地带,1984年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屋脚蒙古族乡,其辖内面积约307平方公里,辖内2个行政村,是木里的五个民族乡之一;“屋脚”系蒙古语音譯,意为“有牛的地方”,藏语称“仁江”,居住着蒙古族、彝族、藏族、汉族、纳西等5个少数民族,还原汁原味的留存着神秘而伟大的母系氏族文化,这里的母系氏族文化被美誉为“最后神奇的母系村落”;彝语北部方言圣乍话目前广泛应用于屋脚乡片区彝族同胞的日常交流和生活生产当中,当地的藏族、蒙古族同胞中绝大多数都会简单的彝语交流。

屋脚乡彝族口传经典主要是以彝语北部方言所属区域下的彝族史诗、民间故事(ꀉꁌꁮꅉ)、妞妞(ꑘꀕ)、克智(ꈍꎞ)等经典传承为主,主要靠展演与吟诵的模式来表现出来,口传经典多为民俗活动、婚丧嫁娶、节庆聚会中所运用到的 “妞妞哄”(ꑘꀕꉙ)、“克智”(ꈍꎞ)和“阿依阿支”(ꀊꑳꀈꎓ)等,除所传承的彝族民俗经典(包括婚俗、宗教信仰、丧俗、食俗、服饰经典等)基本上与凉山其他地方大同小异,在迁徙和传承时在民俗经典活动中所表达出的口传经典有部分创新和演变。

(二)口传经典文本语料的选取

屋脚蒙古族乡的彝族口传经典具有浓厚的多民族色彩以及地域特征,因此既要考虑当地口传经典传承人的民族和语言使用情况,而且还要考虑其在当地的居住时间等综合因素进行筛选发音人。

屋脚乡彝族口传经典资源库是由选取的彝文文本、汉语翻译、彝语拼音三部分内容构成的:第一个部分涉及到彝文字3000个句子涵盖33000个字符;第二部分是对以上彝文字的汉语翻译,包括3000个句子涵盖42900个字符;第三个部分是对彝文字的国际音标标注,涵盖彝文国际音标15733个涵盖33000个字符数据量,合计完成10万多个字符数据规模语料的整理。

(三)口传经典调查与数据采集

口传经典调查内容,主要包括调查人员、调查时间、调查地点、调查内容等,2017年11月3日,调查人员一行4人从成都出发,最终于11月5日上午10点到达调查点屋脚蒙古族乡,11月4日至11日开展了为期7天的彝族口传经典的实地调研与语料采集。

传承人的选定主要遵从以下几个原则,首先选择的对象是土生土长的当地人,对当地的自然和人文环境相当熟悉,能够以地道的当地民族语言进行说和唱;其次特别是对当地的彝族口传经典有浓厚的感情,可以有效还原口传经典的真实和原生态。最后发音传承人需口齿伶俐、思维清晰,具备胜任口传经典表述,符合口传经典采集工作开展的相关规范和要求。

彝族口传经典收集、整理的主要内容为:流传在屋脚蒙古族乡的民歌、故事和克智;调研主体是藏族自治县下蒙古族乡流传的彝族口传经典,从音频、图像、视频等多维角度开展语料数据采集,做到有图、有音有画面,完成90段音频资料的录制,存储量达到7.97GB,时长500分钟;音频资料基本呈现出:杂音少、音质清晰的特征;视频资料方面,共拍摄16段视频,原视频存储量达到106.95GB,时长320分钟;拍摄、整理照片资源2000余张。

(四)语料数据标注与整理

语料数据标注整理主要从语料文本提取、文本翻译、归纳整理等三个方面来开展。

文本提取上获取信息主要是音频资料中摄取内容,然后将音频逐字逐句进行提取转化文本;文本翻译上文本的翻译有两个过程,通过文字性的翻译,文字性翻译是将彝语口传经典的音频资料经过翻译成汉语之后,以彝文和汉字的形式出现;归纳整理上将提取出来的彝语文本进行归纳,具体分为民歌、故事和克智三个模块。

文本标注内容包括彝文拼音标注、汉文翻译,标注采用“汉语(译文)+彝语+彝语拼音”的方案模式,通过标注,完成语料库进行文本内容的展示,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高“辨识度”的语料展示,如下表所示:

三、屋脚蒙古族乡彝族口传经典资源库的建设

(一)资源库结构

资源库设计主要是对选取文本、制作音频文件、视频文件、图片材料等资料的设计。在语料结构上,内容层次分明、布局合理,表现出当地口经典面貌。

资源库内部结构,主要通过研究和发掘,挖掘出针对文本、图像、语音、视频等各个构成成分的分析和展示,主要围绕着:在收集第一手资料时,选择的具有代表性的语料进行采集;语料数据库的研究和用于表现的方面主要体现在彝语口传经典经典上面,目标是实现以交互式多媒体的形式展现语料,通过分析屋脚乡当前留存的彝族口传经典的种类、数量、规模、演变和使用人群等,旨在研究当地口传经典语料的特色性,丰富的彝族语言及文化资源资源库。

资源库具有存储信息量大、表现形式多样化、实时存取和多路并发等特点,在建设进程中,采用层次模型、网状模型(超文本)、关系模型及对象模型来进行组织。

研究成果为涵盖文本、音频、视频、图像的交互式的多媒体语料库,通过人工的标注和机器语言结合的方式,有助于使用者快捷方便检索浏览语料库,通过资源库可以直观的查询和探访到需要研究查看到屋脚乡彝族经典口传内容的多维度展示。

(二)资源库文本音频模块

资源库的文本音频语料即为文本资料结合音频文件,用以同步展示文本、语音介质的语料集合,实现对屋脚乡彝族口传经典的文本、语音材料的运用和展示。

论文研究主要运用JS脚本语言实现对资源库的拓展运用。在JS语言中主要运用Json和Ajax、Jquery技术功能相结合,实现资源库文本表格的查询功能,即为分类检索查询功能;通过JS语言的连续的代码运用,即用ajax语句的get指令来获取数据,获的语料库data数据资料,然后通过目标地址的调取,功能上实现对资源库的数据内容的提取查询和检索的功能。其中,根据语料语料的呈现方式,将语料通过表格的模式分成独立的多个单句,从而在检索查询中,以独立的词条形式整条的进行、查询,如图3所示:

资源库中的语料是以单独的篇章为个体进行划分,如图3所示,资源库以彝族口传经典阿依阿支进行检索、查询、展示,语料库数据表将以单句进行编号进行条目的划分,通过片段的分类方式,可便捷的进行查询,完成编号、汉译、彝文、拼音等内容的整齐对应的内容展示,如图4所示:

资源库综合运用jquery、json、ajax等技术方案,并融合多种内容提取方式,通过多次实验获得了一种简便又快速的检索查询方法,具有实用性和便捷性的特點,方便语料检索与查询;语音播放模块,用该模块可以实现对语音模块的播放控制,可实现在线操作。

(三)资源库视频模块

资源库视频语料主要是运用网页技术实现对彝族口传经典的视频材料的播放和展示,主要通过外链式视频播放模块管控播放功能,直接实现对资源库视频的在线播放与管理,如图5所示:

图5界面功能可直观便捷的找到需要播放的视频文件,通过滑动图像的风格,附加视频文件外部实现彝汉双语的标注,可便捷、快速实现视频的查找,并可直观实现播放、暂停、音量加减、视频进度拖动乃至全屏播放等功能;同时资源库还具有语料信息生成数据表功能,这是资源库的一个特色亮点,通过该功能可以方便进行有效的下载和修改校对等操作,具体实现的步骤:首先安插JS插件;其次,将静态网页的table标签的编号设置为classical_table;最后给按钮赋予点击事件指令,导出为Excel格式文件,如图6所示:

(四)资源库图像模块

资源库的图像模块主要是运用网页技术将统一图像格式为.jpg进行归类、在线查询与展示,丰富了口传经典语料库的内容,用该模块可以实现对图像模块的预览控制,通过分类的管理模式,运用<div>分类化技术实现对图片的单独整理和查询预览,如图7所示:

四、结语

传承和保护民族传统经典是世界非物质经典遗产保护的重要部分,语言与文化资源库的实现为民族口传经典的数字化建设、为民族文化的多元性展示,为民族文化传承的多维度创新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论文研究运用现代的信息处理技术收集散落在民间的传统与口传经典,参考语言信息处理、多媒体、数据库等技术路线开展语料素材的整理与建库,借助网页编程与语料库技术,完成10万多字符数据量的木里县屋脚乡彝族口传经典资源库的建设,实现了以在线资源库的形式来展现彝族口传经典,为信息化、数字化时代民族语言与传统文化的传播、发展与创新研究提供了新的实践探索。

参考文献:

[1]沙马打各.论口传文学书面化过程中经典要素的遗失——兼谈彝族克智的收集与整理[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8(08):45-48.

[2]杨正文.经典遗产保护的关联话语意义解析[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7).

[3]王美英.凉山彝族口传经典保护发展困境与对策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5,36(12):51-57.

[4]苏连科.彝族有声语言与口传经典保护和传承的数字化方法及其基础理论研究[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15,31(01):18-22.

[5]王成平.彝语言语料语料数据库的设计与共享的实现[J].中文信息学报,2016,30(01):129-132+139.

[6]那书琦.彝族经典在彝区城镇化过程中的传承与保护研究[D].成都:西华大学,2016.

[7]黄行.中国语言语料多样性及其创新与保护规划[J].语言学研究,2017(01):17-24.

[9]曹志耘.跨越鸿沟——寻找语保最有效的方式[J].语言文字应用,2017(2).

[9]丁石庆.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语料资源的质量、价值和效用——以少数民族语言材料为例[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

项目名称: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17YJA740051;西南民族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项目编号:2016NGJPY07;民族语言文字信

息处理重点实验室建设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资源库彝族
幼儿园课程资源库建设之浅见
从“达体舞”浅谈彝族舞蹈时代发展
彝族民歌在地方高校艺术教育中的传承
彝族传统服饰与现代创新设计
A Review of Studies since the 1980’s on the Tieto-urman Song of the White Wolf
高职高专护理教学资源库建设浅谈
构建可持续化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的若干思考①
十只金鸡(彝族民间故事)
数控加工专业资源库建设中存在问题及对策
高职水工专业教学资源库应用推广模式的研究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