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课如何传承长征精神

2021-09-10 07:22吴又存
湖北教育·中小学党建 2021年3期
关键词:长征红军精神

吴又存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共产党100年的披荆斩棘、栉风沐雨的奋斗史就是一部精神发展史。“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中国共产党的红色精神,在不同的时代赋予了不同的内容。其中,伟大的长征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红色基因和精神族谱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滋养,成为鼓舞和激励中国人民不断攻坚克难、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

那么,在思政课教学过程中,该如何有效实现长征精神的传承呢?笔者结合教育教学实践,探究思政课上长征精神传承的基本途径。

诵长征诗词,培育学生坚定理想信念

诵长征诗词,为传承长征精神、培育学生理想信念打开了一扇窗。

在讲授“民族精神”这一主题时,笔者与学生一起深情吟诵1935年10月毛泽东写的《七律·长征》,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攻克腊子口、爬雪山、过草地……一幅幅惊天动地而又雄伟壮丽的历史画卷展现在学生面前。我适时发问:“读了这首诗,你能说说红军战士为什么能够一次次绝处逢生、最后取得长征的胜利?”引导学生逐渐领悟到,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红军正是凭着坚不可摧的革命理想和信念,支撑着他们一路向前,从而焕发出钢铁般的意志,历尽苦难而淬火成钢,最终取得了长征的伟大胜利。

在授課过程中,教师可以多吟诵《忆秦娥·娄山关》《清平乐·六盘山》等大气磅礴、凝聚着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精神的长征诗词,推动长征精神等红色基因融入学生血脉,帮助学生筑牢信仰的基座,同时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培根铸魂,引导学生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

看长征视频,培养学生不怕牺牲精神

以电影、电视剧和纪录片等形式生动再现波澜壮阔的长征历史,能惟妙惟肖地描绘惊心动魄的战斗场面,从而培养学生在困难面前不惧艰险的英雄气概,在危急关头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

课堂上,教师可以用多媒体播放《血战湘江》《长征》等影视作品,让学生回到那炮火硝烟的峥嵘岁月。在学生心潮澎湃之际,教师不失时机地点拨:“广大红军将士与数倍于我们的敌人进行了撼天动地的生死搏斗,不怕牺牲,尤其在枫树脚保卫战中,为掩护红军大部队通过湘江,我红六师18团全体指战员壮烈牺牲,我红34师3个团一直打到弹尽粮绝,陈树湘师长为了不当俘虏,用手从腹部伤口处绞断了肠子,展现了人民军队为国为民而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

在教学中,教师还可以提起黄群、黄文秀等“闪亮的名字”,用视频播放的方式再现这些“新红军”的英雄事迹:面对台风和巨浪,为保护试验平台,共产党员黄群挺身而出,不幸被巨浪卷入海中壮烈牺牲;百坭村党组织第一书记黄文秀,在脱贫攻坚第一线倾情投入,在返回驻村途中突遇暴雨洪流不幸遇难,用美好青春谱写了新时代的青春之歌……这些为国捐躯的英雄堪称新时代长征精神的鲜活教材,他们的事迹和精神都是激励我们前行的强大力量。教师要引导学生努力学习,培养这种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前赴后继的长征精神。

讲长征故事,树立学生患难与共情怀

天边不如身边,道理不如故事。故事能够载道,会讲故事也是重要的软实力。教师要讲好长征等红色故事,当好红色故事的“主讲人”。

譬如,教师在讲到“中国力量”“党的领导”等主题时,不妨抛出这个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长征胜利的密码吗?”教师不要急于给出答案,而是与学生分享“半条棉被”的故事:在湖南汝城县沙洲村,3名女红军借宿徐解秀老人家中,临走时,硬是把自己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给老人留下了。老人说,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在学生探究的基础上,教师进行归纳:“长征路上处处都有红军的亲人,同人民患难与共,这正是长征胜利的密码。”

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体人民,紧紧依靠人民,舍生忘死、同舟共济、患难与共,打赢了这场气吞山河的抗疫阻击战,不正是伟大长征精神在新时代的生动演绎吗?我们秉承着“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执政理念,始终把人民生命健康放在第一位,从出生仅30个小时的婴儿至100多岁的老人,不惜一切代价抢救生命,在大战大考中交出了人民满意的答卷,成为全球抗疫成功的典范。

因此,教师要多讲授一些长征故事,传承红色文化基因,用扣人心弦的长征故事描画出戎马倥偬的奋斗征程,可以结合时政热点让长征故事赋予新的时代内容,让学生感同身受、沉浸其中,引导广大学生树立患难与共的人民情怀,不断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做“长征作业”,积淀学生求真务实品质

所谓“长征作业”,是指教师布置给学生课内外完成的,以长征为主题的书面练习、问题探究、社会实践等作业。

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互联网、图书馆查阅长征史料,采用记录、访谈等方式,与历史、语文等相关学科结合起来,尝试布置跨学科、探究性作业:请同学们课后收集、整理描写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有关歌曲或诗词,并试着加以吟唱或朗诵。有条件的地方,教师可以布置实践性作业:沿着境内当年红军的足迹,重走长征路,重温红军长征的光辉岁月,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实地感受长征的艰苦卓绝和伟大长征精神,从而倍加珍惜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幸福生活。条件不具备的地方,可以在学校附近的公园景区,沿途设置“遵义会议”“四渡赤水”“飞夺泸定桥”等解说点和打卡点,最后到“吴起镇”胜利“大会师”,感受红军战士前仆后继、百折不挠的长征精神,以发奋学习的实际行动致敬先锋、告慰先烈。

学生做“长征作业”,绝不是为了作业而作业,结果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做作业的过程。学生在做作业的探究和实践过程中,逐渐思考并认识到,只有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中国革命才能从胜利走向胜利。因此,做“长征作业”的过程,就是涵养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积淀追求真理、求真务实良好品质的过程,也是润泽坚强意志和为国为民深厚情感的心灵旅程。

总之,思政课教师承担着铸魂育人的重任,在新的长征路上,还有许多“雪山”“草地”需要跨越,还有许多“娄山关”“腊子口”需要征服,我们仍要大力弘扬伟大长征精神,发愤图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努力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位的“大先生”,肩负起培养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历史使命。

责任编辑/王娜娜

猜你喜欢
长征红军精神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李红军美术作品欣赏
红军不怕远征难
红军长征起止于何时?
智珠二则
智珠
拿出精神
十送红军
二则(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