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书诲人,爱是灵魂

2021-09-10 07:22毕朝晖
湖北教育·中小学党建 2021年3期
关键词:教书育人师德学校

毕朝晖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青少年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师德修养在教师素质中居于核心地位。在师德师风塑造中,爱,是师德之魂、是师德之源、是师德之核心,也是师德之主体。学生生命的成长,需要教育者爱心的付出与智慧的引领,并通过自身的生命实践和榜样力量发挥真实感召的作用,要让广大教师带着激情和深情去对待工作和学生,把师爱渗透在教育教学全过程。

爱,是一个教师的灵魂,是一个合格教师应有的样子,每一位教师都应具备“爱职业、爱岗位、爱学校、爱学生、爱课堂、爱学习”的综合素养。

爱职业。爱上教师职业,就要树立正确的教师职业理想。要志存高远、爱岗敬业、忠于职守、乐于奉献,自觉地履行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以高尚的情操引导学生全面发展。教师首要的是增强教师职业认同感,爱上教师职业,有职业操守。

2020年12月11日,中宣部授予云南省丽江市华坪女子高中党支部书记、校长张桂梅“时代楷模”称号。她用“捧著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奉献精神,以“爱满天下”的博爱精神,改变了大山脚下女孩的命运,改变了众多家庭的命运。张桂梅是真正的人民教师,值得每一个教师学习。

爱岗位。北京师范大学公民与道德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班建武说,“教书育人是一个具有鲜明道德属性的社会实践。教书育人如果剥离了道德属性,那么它也就失去了其存在的根本。”教书育人是新时代教师的重要道德使命,师德养成是提高教书育人本领的第一要务。

爱岗位就是要珍惜自己的工作岗位,服从组织安排,具体体现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无私奉献、开拓进取、精益求精。很多教师在工作中容易产生职业倦怠,进而对工作缺乏敬畏,凡事草率应付或行动不力。因此,正确认识教师职业倦怠、辨别工作压力来源、建立对自身角色的合理期望以及恰当处置,是教师自身能力建设任务之一。客观来看,从根本上激发教师爱岗敬业,是化解教师职业倦怠,加强师德建设的重要途径。

爱学校。每个教师皆是学校大家庭的成员,都有义务维护和爱惜这个“家”,爱学校也是爱自己的体现。同时,也有责任和义务为学校贡献力量和智慧。爱学校,就要敢于担当,自觉维护学校形象,勇于与损坏学校利益的行为作斗争;爱学校,就要把学校当作自己的家,为学校添砖加瓦,奉献自己的力量和才智;爱学校,就要为学校作贡献,自觉为学校分担困难、解决实际问题;爱学校,就要与同事团结合作,经常与他人交流和分享经验;爱学校,就要时刻带头示范、不计较个人得失。只有每一个教师都来关心爱护学校,才会有力推动学校实现跨越式发展。

爱学生。教育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关爱学生的艺术,爱要讲究艺术。古今中外大多数成功的教师和教育家,都把热爱学生、甘为人梯作为自己的座右铭。著名教师斯霞主张对学生给予“母爱”;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把教师热爱学生作为“教育的奥秘”,他的座右铭是“把整个慷慨献给孩子们”。

其实,教书育人、提升教学质量,“爱孩子”是教师应具备的素养中起决定作用的一种,是教育艺术的基础,也就是说没有爱就没有完美的教育。关爱学生,需要掌握一系列技巧、方法、策略和路径。怎么爱?我们要从教育学生的方式、方法入手,要在言语、行动等方面着手,关心学生的学习、心理、健康;杜绝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杜绝使用“暴力语言”,关注每一个学生,教好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得到发展和提升。

英山县实验小学胡见山老师发在百度APP上的一则短文感人至深,故事的主人公是英山县实验小学莲花校区的郑新村老师:

淅淅沥沥的小雨下个不停,一名学生头发淋湿了。郑老师看到后,迅速返回学校附近的家,拿来电吹风,给孩子吹干头发,免得孩子感冒了。短短两句话的后面是四幅图片,原来这一幕被同事徐丹老师无意中“撞见”。

看到这段文字后,我脑海中自动浮现出一句话,“爱,才是教师的样子。”教育学生就是唤醒每一个学生原本具有的美好和潜能,充分彰显人性的光辉,并导之以正,努力成就每一个学生圆满幸福的人生。

爱课堂。2020年9月9日,在第36个教师节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发表教师节重要寄语,他期望,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要积极探索新时代教育教学方法,不断提升教书育人本领。这是因为,教师教书育人的主要阵地在课堂,要向课堂45分钟要质效。这就决定教师要爱上课堂,锻炼教学技能,提升课堂效果。

被誉为美国“最有趣、最有影响力的教师”雷夫,近40年来一直坚守在洛杉矶市霍伯特小学第56号教室,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教育成就。雷夫的人生主要聚焦在教室即课堂上,他视课堂为第二生命,对学生充满信任,“致力于培植一种互相信任的平等关系——当孩子们认为可以向老师交心的时候,教育才会变得真实而高效。”他立志做一名公正的老师,他常说“我的职责是给学生机会,让他们挽救自己的灵魂。”他的课堂充满幽默和智慧,注重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把艺术教育带进课堂,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接受适合自己的教育。从雷夫的教育故事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课堂是每一个教师的舞台,只有认真钻研教育教学艺术,变课堂为学堂,变灌输为引导,变教室为乐室,课堂才会真正成为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习的场域。

爱学习。《尚书·说命》有言,“惟学学半,念终始典于学,厥德修罔觉。”意思是说,教人是学习的一半,观念和观点的终和始取法于学习,道德的增长就会不知不觉了。全国统编语文教材主编温儒敏说,读书可以养性、可以练脑、这不仅是能力,也是涵养,是素质,是一种高雅的生活方式。阅读可以拓宽视野,可以接触人类的智慧,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可以让人在精神气质上超越庸常的环境。可见,教师的继续教育学习十分重要。

终身学习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教师的职业特征所决定的。我们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必须认认真真读书学习,学习教育政策、法律法规,学习教育理论著作,学习教育方法论和教学论,积极拓宽知识视野,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掌握现代化教学技能和手段。教师还须具备一定教研教改能力,对教育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精心组织分析、诊断、研判,并科学地、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成功地塑造了教师的形象和践行科学的施教手段。他爱学生,“有教无类”;他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他立志高远,奋斗不息;他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他平等对待学生,鼓励学生向老师质疑问难。他的师德堪称典范,流芳百世,对后世的影响十分深远。新时代新教师新要求,师德养成是每个教师教书育人的基本职业要求。

爱,才是教师的样子!让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成为社会认同、家长满意、学生喜欢的好老师!

责任编辑/杨亮亮

猜你喜欢
教书育人师德学校
致良知与师德
2019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推选活动启动
师德沦丧者不配为师
吕狂飙:师德建设需警惕从崇高师德简单转向底线师德
《教书育人》编辑部公示
学校推介
2015年度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推选活动启事
师德“红线”持续发力还需多方努力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