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我国古代“忠”文化

2021-09-10 07:22陈薇
快乐学习报·教育周刊 2021年25期
关键词:忠臣忠信涵义

忠文化起源时间早于春秋时期,并且应是在夏代就己经存在“忠”观念的萌芽。

忠便是“尽心”。“忠,敬也。从心,中声。” 东汉著名的文字学家许慎在《说文解字》一书中如此对“忠”做出解释,他认为“忠”在文字学上的意义就是发自内心的恭敬。

“忠”观念一定是早于“忠”字产生的。

虽然目前还没有直接的文字记载证明夏代己有“忠”,但是根据后世对夏代史事的记载和研究,也能够得到一些夏代已有“忠”观念的证据。

记载先秦史实的《尚书》中有一篇记录了夏末商初,汤的辅相仲虺在汤征伐夏桀回朝后做了一篇赞颂之文,称汤“佑贤辅德,显忠遂良,兼弱攻昧,取乱侮亡。”这是仲虺对汤伐夏行为的赞扬,称汤这种驱逐无能夏君主、匡辅贤德之人的行为是顺遂他本人和民众内心本意的,是彰显了忠良品德的。

被称为历史上“死谏第一人”的夏代著名大臣关龙逄的事迹则更可以表明夏代已经存在了“忠”的观念,他的事迹也符合后世对“忠臣”的定义。关龙逄,夏末大臣,生性善良正义,夏君主发在位时被选为大夫,彼时边界稳固内乱停息。待架弑父篡位,暴政横行,忠臣良将被杀,苟待残害黎民。关龙逄信息朝政,体恤黎民,数次直言进谏,引得架极度不满。《韩诗外传》记载,某日“关龙逄进谏曰:‘古人之君,身行礼义,爱民节财,故国安而身寿。今君用财若无穷,杀人若恐弗胜,君若弗革,天映必降,而诛必至矣。君其革之。’立而不去朝,桀囚而杀之。”关龙逄是有史料记载的第一位因忠谏而遭杀身之祸的忠臣,后世将他和商朝忠臣比干相提并论,并建“双忠祠”以示纪念。按照后人对“忠”观念的涵义所做出的连释,关龙逄的言行无疑是由其所具有的“忠”观念的发出的。

忠作为一种鲜明的观念已经在夏代出现了。

“忠”在三代仅作为一种观念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之中,并没有被总结提炼出一个明确的概念。忠文化真正的走上发挥重要作用的思想道德舞台,是在百家争鸣的春秋战国时期,这一时期对“忠”的涵义洽释的丰富程度如同当时繁多的思想流派,而忠文化被确立为国家统治者重要的统治工具则是在大一统国家建立之后,这时期的忠文化已经逐渐被禁锢在了“忠君”的范围内。

第一,忠信。

从忠文化产生之日起,忠与信就无法分开。根据《孔子》记载,孔子的弟子子张曾向孔子请教,如何才能处处行得通走得远。孔子曰:“言忠信,行驾敬,虽蛮額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

著名的理学家朱熹曾经说过:“忠,以心言;信,以事言。……忠则必信,信则必是曾忠,所以谓‘表里之谓’也。”同时朱熹还认为:“未有忠而不信者,亦未有信而不出于忠者。”

第二,忠君。

忠君是忠文化在发展过程中受到关注程度最高的涵义之一。在忠文化发展的辉煌时期,在每一个朝代,忠文化的忠君涵义都被贯穿始终,而这与我国封建社会的基本政治制度——封建专制的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密不可分的。古代的统治者为加强中央集权,要求臣民绝对服从君主的权威。荀子对忠君的途释是:“敬而不顺者,不忠者也。”意思就是说臣子对统治者的忠,是建立在敬畏且顺从的基础上的,如果只有敬而不顺,则被认为是不忠的表现。荀子这一“敬而不顺即为不忠”的理论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相当于为统治者建立了一个评判臣子是否“忠”的基本标准,这也就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了后世所出现的许多当代称之为“愚忠”事例的思想基础。秦时皇子扶苏、将军蒙恬、蒙毅兄弟皆因对君王的绝对顺从,才对使者送来的“秦王诏书”不疑有他拔剑自勿,被赵高、李斯用计残害。这种狭溢的封建专制的忠君思想影响之深远,从它出现一直延续了数千年,被很多统治者继承和推崇,众所周知的宋朝岳飞、明朝于谦都是因对统治者的忠诚顺从反而被统治者错杀。这里有一个问题,历史上众多坚决直谏以致惹来杀身之祸又或揭竿而起推翻君王统治的事例和人物,后世也称其是忠臣义士之举,这种显然已经是对统治者“不敬不顺”的行为为何也能称之为“忠”?这就涉及到了忠文化的下一个涵义。

第三,忠国。

这里的“国”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范畴,可以指代为一个小国,或整个天下。实际上,早在忠文化发展早期就已经有思想家将忠国与狭溢意义上的忠君分开论述。认为忠为忠国非忠君的思想家之中,韩非在所著的《韩非子·奸劫弑臣》篇中提到过,无条件的服从并不是真正的“忠”,真正的忠臣是为国家事务尽心尽力,使得“外无敌国之患,内无乱臣之忧”,在君主不能任用贤明、以民为本甚至行径荒唐危及国家的时候,忠臣是应该尽己之力去改善这种局面,“残刑杀身”是无济于事的。尽管韩非依然是在“忠君”的大前提下对“忠”做出全释的,但是这里的忠与之前所提到的狭溢的忠君己经有本质的区别,可以说这种“忠”是对国家的忠、对天下的忠,

总之,忠文化是保家衛国的思想利器。正如《左传》中所曰:“临患不忘国,忠也。”国家陷入危难之际能够挺身而出、尽心竭力为国纤难,是被人人称颂的行为,亦是历朝历代仁人志士的不二选择。

作者简介:

陈薇(1962-12,18)女,汉族,辽宁省营口市人,中共吉林市委党校基础教研部主任,教授,研究方向为文化。

猜你喜欢
忠臣忠信涵义
浅析词的涵义和指称
百岁“武痴”
百岁“武痴”
石奢自刎
十室之内,必有忠信
俄语名词指代喻人表现力及修辞色彩
谈风险导向内部审计
《桃花扇》中关于南明将士形象的塑造
论城镇化与信息化的关系
高管偷腥“小萝莉”难脱身,逃亡千里血案收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