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之策略

2021-09-10 05:43黄精瑞
家庭教育报·教师论坛 2021年3期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策略

黄精瑞

【摘要】一个民族安身立命的基础就是历史,中国是世界上唯一有几千年不间断历史记录的国家,学习历史能够帮助我们更好的知道我们从哪里来,未来将往何处去,以史为鉴指导未来。同时,学习历史还会增强我们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初中阶段正是学生三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学习历史不仅是学习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培养学生的民族主义情怀和爱国情感。为了更好的将初中历史课堂打造成学生喜欢的课堂,我们需要对初中历史教学策略进行探究,从而提升历史课堂教学意义,帮助学生树立情感,学习知识,热爱历史文化。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策略;爱国情感

我国国家规定,历史课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必修课,历史课程是国民素质教育的一门基础课程。在课程设定上,初一学生学习中国古代史,初二学生学习中国近、现代史,初三学习世界史。这种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学习内容,可以让学生更加全面客观的看待我国历史和世界历史,对我们当前所处的世界有著更加深刻的认知。为我们祖先的勤劳智慧感到骄傲,对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充满信心。初中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主要有以下四方面,一要设置恰当的历史教学目标,二在课堂上要合理使用教学方法,三要努力帮助学生建立起完整的历史知识体系,四在课堂最后要完善教学评价。

一、设置恰当的历史教学目标

学习一样事物,我们需要带着目标去进行,只有带着目标才不会迷失方向,只有带着目标才会收获正确的结果,教学目标的科学制定要引起历史老师的重视,要以学生的历史基础和思维能力作为基础,从而制定恰当历史教学目标,最终取得优质教学效果。在对历史内容进行传输的过程中,老师要设置趣味性的问题,从而吸引学生的兴趣。例如在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这一课,讲述了春秋战国时期不同流派的学术思想以及主要的代表人物。那么老师就可以设置一些趣味性的问题:假如同学们来到春秋战国时期,是一名文人,你会加入哪个流派?你比较喜欢儒家的思想还是道家的思想?为什么?每个同学都进行了思考,并对自己的观点进行了阐述,这种问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融入课堂,并带着探究进行学习,有的同学在课下甚至钻研了《孙子兵法》。这一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同学们了解不同学派主要代表人物的思想,通过设置趣味性的问题最终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

二、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想要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增强学生对历史课堂的喜爱,就必须在课上采取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并不断创新优化,才能将历史知识有效的进行传输。常见的一些教学方法,有情境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情境教学法就是老师借助现代科学技术在课前营造起本节课的教学氛围,在恰当的情境下增强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兴趣,便于学生主动思考。例如在七年级上册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这一课,老师在课堂前或课堂中就可以给同学们播放有关丝绸之路的相关纪录片《河西走廊》,这部纪录片将千年前西域风光呈现在我们眼前,透过黄沙、胡杨、日落,学生们好像来到了汉朝,成为了张骞,了解了那个时候的中国,回顾了河西走廊与中原王朝的历史关系,明白了融入与发展才是世界永恒不变的主题。良好的教学氛围,情境再现教学法,缓解了枯燥无味的课堂,加深了学生对历史的记忆。而小组合作教学法则能够积极调动起学生的自主性,将学生变为课堂主体,让学生对历史知识进行主动探究,并加强学生交流扩展学生视野。例如在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这一课,在课后活动中有这样一道问题“在西晋以前还有哪些朝代实行过分封诸王?分封诸王对中央政权的统治会造成什么危害?”这道题是有一定难度的,因此历史老师可以将班级同学划分成小组,让小组进行讨论,最终派出一名代表回答问题。每个小组成员都收集资料查找信息,最后将资料进行汇总,加强了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也让学生在查找资料回顾课堂知识的同时,对学过的内容进行了复习,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三、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历史体系

历史是发展的、联系的,历史不是独立存在的,但是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有的学生认为历史知识太过琐碎,无法将所学知识串联起来,因此缺少完整的历史体系,导致学生历史成绩不高。那么在历史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将历史事件所处的历史背景联系起来,从而将历史事件串联起来,注重引导,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系统的历史思维体系。老师可以借助思维导图,从而帮助学生构建起清晰条理的知识体系,加强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逐渐帮学生培养起总结联系知识点的好习惯。例如在九年级上册15、 16课《殖民扩张和殖民地人民的抗争》,老师就可以利用历史思维导图,将知识点进行串联,由殖民扩张和殖民地人民的抗争开始,将整个知识点进行串联。

四、课后进行教学评价

历史教学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因此教师在课后必须要完善教学评价,助力学生发展,并改变传统教学评价中的错误观念和不利因素,建立多元高效、科学全面的教学评价体系,进而帮助学生查缺补漏,促进全面发展。首先,老师在评价过程中要确保评价内容的多元化,不仅关注学生掌握的历史知识,还应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和思想品德进行综合评价。其次,在评价方法上要进行多元化的评价,加入活动性评价、发展性评价,最终让评价结果更具参考性。最后,老师要确保评价主体,确保以人为本,评价要从学生出发,增强学生自我认知的评价、同学间相互评价等等。同时老师还要加强自我评价,不断改变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实现自我提升。

结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各国文化不断相互交融,中华文化发扬光大,但也有很多学生受到不良思潮的影响,认为“外国的月亮比较圆”,由此,历史课堂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历史老师要多加引导,采用有效科学的教学策略,打造更有意义的教学课堂,用历史知识中华文化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世界观、价值观,帮助学期抵御不良思想的侵害,严禁出现历史虚无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思想,培养学生建立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爱国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参考文献:

[1]刘同霞.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策略研究[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1(05):175-176.

[2]高亚军.思维导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研究[J]名师在线,2021(06):21-22.

[3]苏秀玲.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策略初探[J]考试周刊,2021(11):141-142.

广西崇左市大新县实验中学

猜你喜欢
初中历史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识字写字结合教学策略探析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三项教学策略
基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作文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历史探究能力, 促进课堂自主学习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探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