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河南庄金矿床Ⅱ号矿体原生晕特征与深部成矿预测

2021-09-10 07:22刘小照
黄金 2021年3期

摘要:河南庄金矿床位于北秦岭构造带内,该构造带内成矿地质条件优越,具有较好的找矿潜力。Ⅱ号矿体为河南庄金矿床的主要矿体之一,为进一步探明其深部找矿潜力,针对Ⅱ号矿体进行了原生晕特征分析。结果表明:Ⅱ号矿体原生晕轴向分带序列为Pb-Zn-Au-Mo-Cu-Ag-As-Sb-Bi-W;前缘晕元素为As、Sb、Ag,近矿晕元素为Pb、Au、Zn、Cu,尾晕元素为Bi、Mo、W,元素分布较为混杂,呈现了明显的逆向分带特征,在矿体头部、中部、尾部均出现前缘晕和尾晕叠加现象,表明深部具有较好的成矿潜力。通过钻探工程查证,在Ⅱ号矿体深部对应位置探获矿体,表明通过原生晕方法找矿是可行的,可为矿区深部及周边矿床进一步找矿提供依据和借鉴。

关键词:原生晕特征;轴向分带;深部成矿预测;Ⅱ号矿体;河南庄金矿床

中图分类号:TD15P618.51文献标志码:A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文章编号:1001-1277(2021)03-0014-05doi:10.11792/hj20210303

引言

河南庄金矿床经多年勘查,矿床规模已达中型,深部化探异常较为强烈,显示具有一定找矿潜力。前人对该矿床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成矿地质条件、物理化学条件、成矿温度、地球化学分散晕、成矿流体来源等方面[1-4],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缺乏原生晕特征方面的研究。随着矿山进一步向深部开发,确定矿床深部状况和寻求新矿体成为矿山工作的重点。因此,总结前期勘查成果,研究深部原生晕特征,对指导深部及外围找矿具有重要意义。

热液矿床原生晕的轴向和水平分带规律,在危机矿山及小型矿山的深部预测方面发挥了非常重要作用[5]。前人通过对大量金矿床的研究,总结了中国典型金矿床原生晕轴向分带序列,提出构造叠加晕法,指出在多个成矿阶段中,原生晕元素分带序列常常出现反向分带特征,这为深部预测提供了重要的地球化学依据[6-10]。

Ⅱ号矿体为河南庄金矿床的主要矿体之一,其深部具有较好的找矿潜力。本文通过对Ⅱ号矿体原生晕轴向分带特征进行分析,结合勘查成果,基于资源量估算图,圈定原生晕分带及找矿靶区,为深部及外围找矿提供地球化学依据。

1成矿地质概况

河南庄金矿床位于河南省西峡县城北东约25km处,大地构造位置处于商丹缝合带以北的华北地块南缘,秦岭造山带东段的北秦岭构造带内[11](见图1-A),挟持于朱夏断裂与商丹断裂之间。

1.1矿区地质特征

矿区出露地层为古元古界秦岭岩群雁岭沟岩组、石槽沟岩组,以及第四系(Q)(见图1-B)。雁岭沟岩组分布于矿区南部,为一套碳酸盐岩类钙泥质建造。石槽沟岩组可分为下、中、上3个岩性段,在矿区主要出露中、上岩性段。下岩性段为白云石大理岩,分布于矿区东南部,呈厚—巨厚层状;中岩性段为大理岩、白云质大理岩及矽线石英片岩,呈带状、弧状分布于矿区中南部;上岩性段为混合岩化斜长角闪片麻岩,分布于矿区西南部。

矿区岩浆活动频繁,从基性到酸性均有出露,岩性主要为斜长角闪片麻岩、石英闪长岩、细粒花岗岩、花岗斑岩。受朱夏断裂影响,岩石糜棱岩化作用较强,广泛分布有糜棱岩、糜棱片岩等。由于矿区位于唐沟—牛心山向斜构造内,发育层间挤压破碎带。层间挤压破碎带位于唐沟—牛心山向斜两翼及仰起端,呈弧型展布,长1400m,宽2~5m,局部达10m,其内发育花岗质糜棱岩、矽线石糜棱岩,向边部依次过渡为糜棱岩化花岗岩、闪长岩、大理岩等。破碎带北翼产状(255°~270°)∠(32°~45°),仰起端为(305°~315°)∠(45°~60°);南翼产状(350°~10°)∠(40°~50°)。沿该破碎带发育金矿化,局部富集形成工业矿体,控制了浅部金矿体的分布。

1.2Ⅱ号矿体地质特征

矿区自西向东依次发育Ⅱ、Ⅰ、Ⅲ号矿体,矿体浅部受唐沟—牛心山向斜控制,分布在向斜两冀的层间糜棱岩(碎裂岩)带中,呈似层状及脉状分布。围岩蚀变主要有黄(褐)铁矿化、磁黄铁矿化、黄铜矿化、碳酸盐化、硅化、毒砂化、辰砂化等。

Ⅱ號矿体为主矿体,分布于矿区东北部,走向长620m,呈透镜状、似层状,具有波状弯曲;倾向245°~292°,倾角10°~37°,平均倾角25°;厚度0.84~16.45m,平均厚度2.67m,厚度变化系数134%,为厚度不稳定型矿体,其厚度与构造带宽度呈正比。矿体切穿地层、岩体,且在走向、垂向上分带明显。金品位1.02×10-6~7.80×10-6,平均金品位2.70×10-6,金品位变化系数72%,有用组分分布均匀[12-13]。

Ⅱ号矿体头部毒砂化、辰砂化发育,且伴有网脉状硅化;中部硅化以团块状分布,黄(褐)铁矿化、磁黄铁矿化较强,黄铜矿化共生部位,金品位较高;尾部元素分布混杂,且硅化以脉状分布为主。碳酸盐化在矿体各部位均有分布。

2Ⅱ号矿体原生晕特征

根据多年勘查及生产开采成果,在矿区内采集的岩(矿)石地球化学样品多达5000余件,本次仅对钻孔中Ⅱ号矿(化)体岩心地球化学样品及测试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结合矿区已有工程布置情况[12-13],针对12勘探线、16勘探线、21勘探线、25勘探线控制的36个钻孔岩心,控制间距走向160m,倾向2~10m,共计采集样品2472件,主要测试10种元素:Au、Ag、As、Sb、Bi、Cu、Pb、Zn、W、Mo。

2.1元素含量特征

对2472件样品的测试结果进行了统计,见表1。

由表1可知:Au、As、Sb浓集克拉克值均大于10.00,表明这3种元素十分富集;Au、As、Sb、W、Bi衬值均大于2.00,表明这些元素均具有高背景值,有一定的成矿可能。

2.2元素组合特征

2.2.1相关性分析

相关性分析可初步得到各元素间的相关关系,对后续数据处理提供一定的地球化学依据。采用对数函数对原始数据进行处理,得到对数值,多次迭代计算后剔除离群数据,通过SPSS软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见表2。

由表2可知:①元素间正相关性比较明显,部分呈现较弱负相关性;②Au与As、Sb呈强正相关,与Ag、Cu呈正相关,As与Sb呈强正相关,Cu与Zn呈强正相关,反映Au主要赋存于含Cu、Pb、As的硫化物中,Ag作为Au的伴生元素,单独赋存其中;③Cu与Pb、Zn、W呈强正相关,可作为良好的指示元素;④As与Sb、W呈强正相关,与Mo、Bi、Cu呈正相关,前缘晕元素As与尾晕元素Bi叠加,显示成矿至少发生了2期叠加。

2.2.2聚类分析

采用SPSS软件对测试结果进行聚类分析,得到R型聚类分析谱系图(见图2)。

结果表明,当相关系数为0.2时,元素组合可划分为5组:As-Au-Sb、Ag、W-Mo、Cu-Zn-Pb、Bi。Cu、Zn、Pb为一类,与相关性分析结果较一致,说明该类元素可归类为指示元素;Au与As、Sb关系密切,说明这些元素与Au成矿有关,为成矿元素。

2.2.3因子分析

为进一步证明元素的组合关系,采用SPSS软件对剔除离群数据后的10种元素进行因子分析。提取前5个主因子进行Kaiser标准化的正交旋转,累计方差贡献率为77.217%,代表了原始变量中绝大部分信息,结果见表3。

由表3可知:F1因子的元素组合为Au-As-Sb,为良好的矿体晕指示组合;F2因子的元素组合为Cu-Zn,聚类分析把Pb与其归为一类,但在本因子中得分较低,说明Pb与Cu、Zn在成因方面有所差别;F3因子的元素组合为W-Mo,反映多次成矿热液活动叠加;F4因子的元素组合为Ag-Bi,Bi可作为良好的尾晕指示元素;F5因子的元素为Pb,反映Pb与成矿无密切关系。

2.3原生晕分带特征

在Ⅱ号矿体中,选择矿体连续性较好且控制深度较大的剖面进行轴向分带序列计算。采用C.B.格里戈良的分带指数法对12勘探线、16勘探线各取样标高的原生晕轴向分带指数进行计算,确定同一标高指示元素的排序及原生晕元素轴向分带序列,结果见表4、表5。结合元素相关性、因子分析、聚类分析及元素空间分布特征,得到Ⅱ号矿体原生晕轴向分带序列为Pb-Zn-Au-Mo-Cu-Ag-As-Sb-Bi-W。前人总结的中国金矿床原生晕综合轴向分带序列为B-As-Hg-F-Sb-Ba→Pb-Ag-Au-Zn-Cu→W-Bi-Mo-Mn-Ni-Cd-Co-V-Ti[14-15],结合河南庄金矿床实际勘查情况,Ⅱ号矿体前缘晕元素为As、Sb、Ag,近矿晕元素为Pb、Au、Zn、Cu,尾晕元素为Bi、Mo、W,元素分布较为混杂,呈现了明显的逆向分带特征,在矿体头部、中部、尾部均出现前缘晕和尾晕叠加现象,表明至少发生了3次热液活动叠加。原生晕轴向分带序列最后出现了Ag、As、Sb,且Ag与As表现出良好的相关性,指示矿体向深部延伸较大。

3深部成矿预测及验证

矿体原生晕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指示矿体向深部延伸的可能性,并预测隐伏矿体。李惠等[16]对不同类型金矿深部盲矿预测的构造叠加晕模型进行了研究,认为在构造叠加晕剖面或投影图上,从上到下前缘晕元素异常强度由强到弱,到最深部又变强,指示深部有盲矿体存在。因此,在投影图上,圈定前缘晕、近矿晕和尾晕,得到原生晕各元素轴向变化情况,进而对深部含矿性作出评价。

采用化探数据一体化处理系统(GeochemStudio2.0软件),对河南庄金矿床Ⅱ号矿体原生晕进行异常圈定,进而对深部含矿性进行预测,得到深部成矿预测图(见图3)。由图3可知:由浅至深,矿体具有尖灭再现特征,在构造蚀变带中尖灭再现特征表现更加明显,轴向具有多个富集中心或富集带,前缘晕、尾晕叠加共存。根据各中段矿体分布与原生晕特征,反映矿体与原生晕分布范围基本一致。Ⅱ号矿体原生晕元素异常叠加情况与李惠等[16]总结的蚀变岩型金矿床构造叠加晕模式相近,表明Ⅱ号矿体深部具有很好的成矿潜力。

依据Ⅱ号矿体分布规律,结合原生晕特征,对Ⅱ号矿体深部进行成矿验证。通过施工钻孔(见图3),在Ⅱ号矿体深部对应位置见厚2.32m、金平均品位5.44×10-6的工业矿体,其中单样品金品位最低1.60×10-6,最高9.13×10-6。在Ⅱ号矿体深部重点工作区内,前缘晕元素、尾晕元素共存,显示矿体向下还有延伸,具有很好的成矿远景。

4结论

1)Ⅱ号矿体原生晕轴向分带序列为Pb-Zn-Au-Mo-Cu-Ag-As-Sb-Bi-W,前缘晕元素为As、Sb、Ag,近矿晕元素为Pb、Au、Zn、Cu,尾晕元素为Bi、Mo、W。

2)Ⅱ号矿体原生晕元素分布混杂,呈现出明显的逆向分带特征,在矿体的头部、中部、尾部均出现前缘晕和尾晕叠加现象,表明至少发生了3次热液活动。

3)前缘暈与尾晕强烈共存,显示矿体下部还有延伸,这与原生晕轴向分带序列得出的结果一致,反映Ⅱ号矿体深部具有很好的成矿远景。通过查证,发现矿体,表明通过原生晕找矿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刘小照,李国勇,王丽娜,等.河南省西峡县河南庄金矿矿床地质特征[J].资源导刊(地球科技版),2015,15(9):20-24.

[2]张文,王建国,李孝红,等.河南庄金矿床成矿流体特征及矿床成因[J].有色金属(矿山部分),2012,64(2):52-57.

[3]燕长海,姚新年,谢国敏.豫西南地区河南庄金矿埋藏矿体的地表标志[J].地质地球化学,2001,29(3):196-200.

[4]李照義,陈守余,李胜利,等.河南庄金矿地球化学特征及成矿流体探讨[J].地质与资源,2018,27(6):546-553.

[5]王崇云.地球化学找矿基础[M].北京:地质出版社,1987:39-43.

[6]谢学锦,欧阳宗昕.中国的勘查地球化学的回顾与展望[J].地质论评,1982,28(6):598-602.

[7]邵跃.矿床元素原生分带的研究及其在地球化学找矿中的应用[J].地质与勘探,1984,20(2):47-55.

[8]邵跃.热液矿床岩石测量(原生晕法)找矿[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7:5-29.

[9]李惠,张文华,刘宝林,等.中国主要类型金矿床的原生晕轴向分带序列研究及其应用准则[J].地质与勘探,1999,35(1):32-35.

[10]李惠,禹斌,李德亮,等.化探深部预测新方法综述[J].矿产勘查,2010,1(2):156-160.

[11]张国伟,孟庆任,赖绍聪.秦岭造山带的结构构造[J].中国科学(B辑),1995,5(9):994-1003.

[12]李胜利,吴清杰,刘小照,等.河南省内乡县板厂一带多金属矿预查报告[R].郑州: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一地质勘查院,2014.

[13]刘小照,姚娟,廉世坡,等.河南省西峡县招金矿业有限责任公司河南庄金矿生产勘探报告[R].郑州: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一地质勘查院,2016.

[14]李惠,张文华,常凤池,等.大型、特大型金矿盲矿预测的原生晕叠加模型[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1998.

[15]李惠,张国义,禹斌,等.金矿区深部盲矿预测的构造叠加晕模型及找矿效果[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6.

[16]李惠,禹斌,李德亮,等.不同类型金矿深部盲矿预测的构造叠加晕模型[J].矿产与地质,2015,29(5):648-653,658.

Abstract:HenanzhuangGoldDepositislocatedontheNorthQinlingTectonicBelt.Thegeologicalconditionsinthebeltaregood,indicatingprospectingpotentials.ⅡorebodyisoneofthemajororebodiesinHenanzhuangGoldDeposit.Inordertoexploreprospectingpotentialdeepinthedeposit,thepaperanalyzedtheprimaryhalocharacteristicsoftheⅡorebody.TheresultsshowthattheaxialzonationsequenceoftheprimaryhaloinⅡorebodyisPb-Zn-Au-Mo-Cu-Ag-As-Sb-Bi-W;fronthaloelementsareAs,SbandAg,nearhaloelementsarePb,Au,ZnandCu,tailhaloelementsareBi,MoandW.Theelementsaredistributedinchaosshowingevidentreversezonationcharacteristics,andfrontandtailhalosuperpositionatthehead,middleandtailoftheorebody,whichindicatestherearemineralizationpotentialsdeepinthedeposit.DrillingverifiesthatorebodiesarediscoveredatcorrespondingspotsdeepinⅡorebody.Itmeansthatitisfeasibletodiscovermineralizationthroughprimaryhalo.Theresearchcanprovidebasisandreferenceforfurtherprospectingdeepinthedepositandperipheraldeposits.

Keywords:primaryhalo;axialzoning;deepmineralizationprediction;Ⅱorebody;HenanzhuangGoldDepos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