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青年教师成长共同体的实践研究

2021-09-10 07:22于彬张利国

于彬 张利国

摘    要:山东省东营市胜利教育管理中心“614教育联盟”以教师队伍建设为突破口,以青年教师专业成长共同体为载体,在东营市胜利教育管理中心优质学区的构建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成果:构建了青年教师专业成长基本路径,创建了共同体下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培养机制,同时开展了入职培训活动、校本研训活动、读书交流活动、结对帮扶活动、微课培训活动、课堂考核活动、骨干培育活动、个案研究活动等大量的教育行动。

关键词:青年教师成长;专业成长共同体;教师培养机制

东营市胜利教育管理中心(以下简称“胜利教育”)“614教育联盟”组建于2011年3月,是胜利教育成立的第一个区域教育联合体,它涵纳了东营市胜利第六中学、东营市胜利第一小学和东营市胜利第四小学(对应“614教育联盟”中的6、1、4,以下分别简称“六中”“一小”“四小”,总称为“三校”)三所义务段学校,承担着东营市西城地区西四路以西近5000名油城居民孩子的教育任务。三校立足区域教学实际情况,从各学校文化沉淀、办学规模、教育资源、人才优势等方面出发,着力构建优质学区共同体,以好师资共享、好课共品、好场所共用、好经验共交流、好伙伴结对共成长、好邻居联合教研的“六好”措施为抓手,充分发挥学区内部各校资源的优势与互补,更好地实现学区内部各校整体的优质发展。

学区和学校的优质发展,离不开教师队伍的素质提升,尤其是青年教师,下面以“614教育联盟”框架下建设青年教师专业成长共同体的实践研究为例进行简单介绍,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一、研究背景

青年教师是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是学校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基石,他们的素质和能力决定着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强国必先强教”,“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建立以提高教育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把教育资源配置和学校工作重点集中到强化教学环节、提高教育质量上来”;“加强教师队伍建設,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胜利教育也走到了“十二五”收官和“十三五”开局之年,教职工队伍结构在发生着巨大变化,一批老教师退休和一批新教师入职。在这新老交替之际,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就被提上了重要的议事日程。“614教育联盟”申报的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一般课题“构建胜利教育优质学区的实践研究”和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一般课题“‘反思性课堂教学模式’下中学作业改革的研究与实践”立项后,笔者围绕着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问题进行了大量的思考和实践,并结合三校近几年的相关工作,以“构建青年教师成长共同体的实践研究”为题于2015年11月申报了胜利教育校本课题。两年来,笔者围绕构建青年教师成长共同体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和实践,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二、研究目标

(一)青年教师专业成长共同体的总体目标

以构建“精思教育”体系为总目标,以学校发展和教师发展为根本目的,全面提高青年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构建和完善以学校为基地、以现代教育理论为基础、以教育科研为先导、以教学实践为导向的青年教师专业发展校本培训机制和科学合理的青年教师发展性评价方案,建立一个能适应教育发展和现代化学校发展要求的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身心健康的青年教师成长共同体。

(二)青年教师专业成长共同体的整体思路

三校坚持共同体发展和个性化发展相结合的青年教师专业成长整体思路。所谓“共同体发展”,就是按照三校发展的整体规划和发展要求,遵循青年教师专业化成长的规律,通过“专家引领,同伴互助,校本教研,共同提高”的路径,锻造一个热爱教育事业、职业道德高尚、业务素质精湛、教科研能力强和团结协作、乐于奉献的青年教师成长共同体。所谓“个性化发展”,就是尊重教师个体,满足不同需求,分阶段、分层次、分学科规划发展目标,让每一位青年教师都得到发展,从而形成不同层级的骨干教师队伍。

三、主要研究成果

(一)构建了共同体下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路径

共同体下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路径如图1所示。

(二)创建了共同体下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培养机制

1.“三台六星”专业发展工程

通过“专家引领”“外出学习”“树立名师”等举措,为教师专业发展搭建平台、看台和舞台(简称“三台”),使他们获得更多的理论支持和专业支撑。通过课堂改革之星、教育科研之星、规范有效之星、教育管理之星、个人成长之星、敬业奉献之星(简称“六星”)等星级教师的评比与表彰活动,激发青年教师的工作热情,促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打造富有特色的青年教师团队。

2.业务成长的“青蓝”工程

为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三校制订了青年教师培养规划和学期培养计划,给每个青年教师都安排了一位指导教师,开展师徒结对帮扶活动。指导教师在职业道德、业务学习、课堂教学、课题研究、总结反思、基本功训练等方面对青年教师进行专业指导,通过定期汇报、月度教学反思等活动帮助青年教师快速成长。

3.“一室一坊”名师引领工程

为助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三校实施了“一室一坊”名师引领工程。“名师工作室”(简称“一室”)由教研组长主持,由学科青年教师组成,主要任务是在“名师工作室”中开展一人一课、阶段汇报课、优秀教案评比、读书交流、素质拓展、全员培训、外出讲课比赛、教学反思、课堂考核等一系列活动,对青年教师共同体的专业成长情况进行综合、科学的判断与评价,引领青年教师专业发展。“学科工作坊”(简称“一坊”)由市级教学能手、中心兼职教研员主持,由各年级备课组长组成,主要任务是加强备课组课程建设,分级解读课程标准,整体构建知识体系,突破教学重点难点,探索课程评价标准,加强试题命制研究,建立学科教学资源库,开展“同课异构”课堂大教研活动等,以打造团结协作、积极上进、严谨精细、业务精湛的班组团队,进而影响、带动青年教师综合素质的整体提高。

4.“三个一”反思习惯养成工程

在三校学校文化的引领下,三校针对青年教师成长共同体,实施“一日一记事、一周一反思、一月一总结”习惯养成工程。要求青年教师将即时反思与定期反思相结合,通过文字形式记录下来,并建立QQ群、博客群,适时在线相互交流与分享,共同促进专业成长。三校定期开展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反思交流活动,提供指导和帮扶意见,帮助青年教师在反思中迅速成长。

5.激励发展的“档案评价”工程

三校一直重视青年教师成长共同体档案的建立与管理。教师专业成长档案包括教师的基本信息、教育理想、专业发展计划、学年业务档案、教学教研情况、辅导学生获奖情况、参加培训情况、论文发表情况、荣誉表彰情况、课题研究情况、年度考核记录、最满意的教案、最满意的教学工作反思、最满意的教学论文等。“档案评价”工程,既是一部青年教师个人成长史,记录着青年教师成长的足迹,又是一部青年教师个人发展的宣言书,激励青年教师获得又快又好的发展。

(三)落实共同体下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教育行动

1.入职培训活动

为加强新入职教师的师德建设,了解学校文化,提高教师的专业标准,三校开展反思性课堂教学改革,规范电子教案、作业批改和听课评课等教学常规行为,每学年对新入职教师开展入职培训。入职培训,使青年教师遵循“一年入格,三年合格,五年破格”的成长规律,尽快认同学校文化,尽早融入学校教师团队,积极投入学校反思性课堂建设,为稳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以及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2.校本研训活动

积极引导青年教师参加校本教研活动,不断提高教科研能力。鼓励青年教师积极参加有关课题项目组,承担课题研究的基础性工作,在项目组的带领下,青年教师的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得到提升。同时,鼓励青年教师独立承担课题研究,促进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成为广大青年教师的共识,激励着青年教师在校本研训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3.读书交流活动

为引导青年教师开展读书活动,提高青年教师综合素养,三校成立了“教师读书协会”。学校为青年教师征订报刊和书籍,如《有尊重才有教育》《做最好的老师》《我这样做班主任》《在学生的心灵中旅行》《教师做科研的过程、方法和保障》《新教育》等,并要求撰写读书笔记与读书心得,定期进行团体学习交流活动。博客、QQ群等都是交流、学习与沟通的平台,在线活动成为青年教师提升自我的一种重要的行走方式。

4.结对帮扶活动

為加强青年教师培养的针对性和时效性,三校制订了青年教师梯级培养规划和学期培养计划,实施“青蓝工程”,建立青年教师导师制度,开展师徒结对帮扶活动,在职业道德、业务学习、课堂教学、课题研究、总结反思、基本功训练等方面进行专业指导和精神支持。通过听课评课、定期汇报、工作反思等跟踪帮扶的形式,解决理论中的欠缺问题、教学中的方法问题和实践中的技术问题,帮助青年教师顺利成长。

5.微课培训活动

为加强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在胜利教育信息办的大力支持下,三校开展了“互联网+”下的学科教学平台应用、微课制作培训、电子书包应用培训等系列培训活动,青年教师作为主力军全部参加了上述培训活动,并且在相关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在2017年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优质课评比活动中,1人获国家级三等奖,2人获省级二等奖。

6.课堂考核活动

三校最大限度的支持和鼓励青年教师参与各级各类赛课活动,不断促进专业能力提升。在赛前认真组织各学科教师磨课、评课,充分发挥团队精神和集体智慧,力争取得优异成绩。要求青年教师积极参加听、评课活动,每学期每位青年教师听课不少于20节,不断借鉴优秀教师的经验,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定期举行的书法比赛、演讲比赛、课堂教学展示、特长展示等活动,要求青年教师相互取长补短,共同提升自己的能力。

7.骨干培育活动

经过几年的青年教师培养工作,在教学基本功比较扎实、班级管理能力不断提高、对教育科研表现出浓厚兴趣等方面,一批青年骨干不断涌现而成为表率。在东营市教育局和胜利教育于2016年开展的青年教师重点培养对象的选拔工作中,三校的多名青年教师被确定为胜利教育青年教师重点培养对象,占比61%,其中10人被东营市教育局确定为青年教师重点培养对象,占比36%……这不仅说明了青年教师自身发展的强烈需求,也说明三校在促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方面所取得的突出成绩。

8.个案研究活动

个案研究是课题研究的一种重要研究方法。几年来,“614教育联盟”下青年教师的专业获得了长足发展,部分青年教师在教学、管理、科研等方面的发展已崭露头角,成为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表率。这对青年教师的成长起到了典型示范作用。

四、结语

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但是一个团队可以走得更远。我们在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发展路径、方式方法、教育行动、个案研究等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取得了一些阶段性的成果,对提高青年教师培养效率、缩短青年教师成长周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