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工作室高品质建设的目标追求

2021-09-10 07:22陆军
关键词:名师成员专业

摘    要:从江苏省南通市中青年名师陆军“教学即研究”工作室的建设实践来看,领衔名师、团队成员以及体现共同理念的教学主张和驱动全员发展的多样活动,是构成名师工作室的基本要素,名师工作室高品质建设的目标追求主要包括初心永动甘为人梯的领衔名师、富有个性适用广泛的教学主张、“一个人像一支队伍”的团队成员和不拘形式注重实效的多样活动。

关键词:名师工作室;教师专业发展

21世纪以来,在各地教育行政部门的主导下,各级名师工作室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关于名师工作室,在不同教育行政部门的文件或不同学者的研究文章中,有着不完全相同的表述。一般而言,“名师工作室是以名师姓名及其教育教学特色命名,由挂牌名师领衔,联合一批有共同教育理想和教育追求的优秀教师组织起来的,传播、推广先进教学理念、經验和成果,开展创新型教育教学研究和实践的项目驱动型学术组织”[1]。从笔者领衔的江苏省南通市中青年名师陆军“教学即研究”工作室的建设实践来看,领衔名师、团队成员以及体现共同理念的教学主张和驱动全员发展的多样活动,是构成名师工作室的基本要素,名师工作室高品质建设的目标追求主要包括初心永动甘为人梯的领衔名师、富有个性适用广泛的教学主张、“一个人像一支队伍”的团队成员以及不拘形式注重实效的多样活动。

一、初心永动甘为人梯的领衔名师

领衔名师是工作室最重要的组成要素,处于名师工作室组成要素的核心地位,决定着名师工作室的建设高度和发展方向,同时对团队成员的专业发展起着示范辐射和精准指导的作用。所以,领衔名师一般都是在某一学科范围或特定领域内,具有高尚的道德修养、先进的教育理念、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精湛的专业能力,同时拥有市学科带头人、省特级教师、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等专业荣誉的优秀教师。然而,各地名师工作室的建设也存在一些因领衔名师身份的内在冲突与局限而造成的问题:有些领衔名师因从事行政工作甚至退休而“远离教学一线”,致使工作室“名存实亡”;有些工作室过度倚重领衔名师,导致领衔名师“单兵作战”“难以形成辐射”;有些领衔名师“合作意识薄弱”,工作室的建设碍于情面“迫不得已”而为。[2]由此可见,名师工作室的高品质建设首先需要领衔名师具有初心永动前行不止的内驱力,以及甘为人梯无私奉献的专业情怀。

名师工作室的申报与审批,通常对领衔名师在荣誉称号以及专业素养等方面都有较高的要求。而个体的成长总有形式成长和实质成长两种不完全同步的轨迹,教师在成长为具备领衔名师资质的优秀教师的过程中,往往实质成长与形式成长基本同步,甚至实质成长还略胜一筹,但是在形式成长到达符合领衔名师要求的层级时,可能会因为形式成长目标的达成而“小憩”,忘却了为实质成长而继续付出,导致出现实质成长的骤停并落后于形式成长的现象。这时就需要领衔名师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牢记追求专业发展的初心,保持发展前行的热情和动力,从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方面提升自己的专业理解,促进自身专业素养中智慧与技术的有机融合,实现教学思想和成果与时代的同步发展并处于相对领先的地位。

从促进工作室内部成员专业发展的角度看,名师工作室是教师成长的“大本营”或“共同体”,这其中除了成员之间通过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产生群体互动效应以外,更多的是领衔名师“一对多”的示范辐射和精准指导。示范辐射需要领衔名师不知疲倦,初心永动,前行不止,把自己始终保持在专业发展的高位;精准指导又需要领衔名师个体或聘请其他专家顾问一起,对全体成员提供“一人一案”“一案一策”“一策一果”的帮助,让每位成员通过工作室组织的相关活动都能获得相应的发展。这对于领衔名师来说,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素养、优良的组织能力、踏实的工作作风,而且要有良好的思想素质,特别是在对全体成员实施精准指导时,要有甘为人梯的奉献精神,因人施策,精心培育,促进他们早日实现名师、优师的专业发展理想。

二、富有个性适用广泛的教学主张

“主张”是“对于事物所持有的见解”。教学主张就是对“教学”这一事物的目的、内容、路径等基本要素,或“为什么教(学)”“教(学)什么”“怎么教(学)”等基本问题的认识和看法。由于对同一事物,不同个体可以有不同的见解,所以,教学主张具有多元性特点。也就是说,每个教师都可以有与他人不同或不完全相同的教学主张,即使名称相同其内涵也可以有较大的差异。如福建省以“教学主张”为引领的中小学名师培养工程,就要求每一位教师把自己教学中的思考、经验、招数、做法等提炼升华为教学主张,在中小学正高级教师任职资格评审的面试答辩环节,更要求每个参评教师对自己的教学主张进行必要的阐释,并回答评委专家提出的相关问题。领衔名师一般都有自己的教学主张以及与之对应的教育教学特色,也有像“教学即研究”工作室那样,将教学主张作为工作室名称的组成部分。在以领衔名师及其教学主张或教育教学特色的名义招募成员组建工作室的过程中,全体成员必须理解和认同领衔名师的教学主张,将其作为工作室建设和自身发展的共同理念,同时还要以此为主线,凝聚包括领衔名师在内的全体成员的心力,统摄工作室开展的所有驱动全员发展的多样活动。

有学者认为:“从有教学事实发生的那一天起,就开始有了教学史。从事教学的人总不能没有一点思想……一部教学史就是一部‘教学思想史’……‘主张是思想的概括’或‘主张是思想的具体化’……无妨进一步说,有教学史就有‘教学主张史’。”[3]可以说,教学主张有着悠久的历史,不管过去是否直接使用这一名称,有关的教学论述总会表达相应的教学思想或教学主张。目前,“教学主张”已经成为热词,从已有的如何炼制与形成教学主张的论述来看,归纳和演绎是最基本的两条途径。归纳以实践为导向,从自身经验中萌生并被自己的实践所证明;演绎以理论为导向,从现有理论中演绎再被自己的实践所验证。两条路径“相互交叉、你中有我、我中有你”[4]。不过,当一位名师自身所处的情境和专业状态发生变化,或受到一定外力影响的时候,对教学基本要素或基本问题的认识和看法可能随之改变,也就是说,教学主张还具有动态性特点。所以,领衔名师应该结合理论学习和自我实践不断修正和完善自己的教学主张,充实丰富其内涵并使其获得与时俱进的发展,以便更好地统领工作室的建设,促进工作室向高品质的方向迈进。

“教学即研究”工作室之“教学即研究”的主张是从美国哈佛大学达克沃斯教授的教学思想演绎而来的,它经历了从理解与演绎,到结合实践归纳提升和不断完善的演进过程,其内涵已经从达克沃斯的“引导学生去探究”和“研究自己的教学”走向了广义。具体而言,不仅要引导学生通过研究进行学习,更倡导教师教学与研究的一体化,即在研究教学全部要素的同时,不断探寻“教学即研究”的基本问题“教学为什么要研究”“教学应该研究什么”“教学怎样进行研究”的时代答案和自己的答案。换言之,“教学即研究”的目的、内容与路径分别是为教学而研究、对教学做研究以及在教学中研究。[5]

虽然有学者反对用“普通话”命名和阐释教学主张,认为汉语中的语词非常丰富,联结和搭配起来更有无数形态,只要我们“理不屈”就不难做到“词不穷”。但在彰显个性和与时俱进的同时,我们还应该注意教学主张的通俗易懂和自圆其说,特别是要建构符合教育教学规律的理论框架和操作体系,切忌生搬硬套、以偏概全、矫情做作,这样才能使教学主张走得更远,并保持广泛的适用性和持久的生命力。

三、“一個人像一支队伍”的团队成员

有一首诗,题目是“一个人要像一支队伍”:“一个人要像一支队伍,对着自己的头脑和心灵招兵买马,不气馁,有召唤,爱自由。”诗歌的语言具有多义性、暗示性和象征性等特点。“头脑”和“心灵”可以理解为与之相关的智慧与思想;“兵”“马”是与“头脑”和“心灵”或智慧与思想等相关的要素;“不气馁”“有召唤”“爱自由”则是对“招兵买马”的注释,指向坚韧性、自觉性、自制性等意志品质。也就是说,每个人都是由智慧、思想、意志品质以及身躯等所组成的一个整体,就像一支队伍,在主观意识的协调下不仅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各自的功能,而且还能获得最大可能的发展。正如毕淑敏所说的,“你之所以成为你,是因为你有你的司令员和政委、你的后勤部长,你是你自己的小兵,又是你自己的统帅”,同时注意,“你要知道自己这支军队向何处去。在这支军队沮丧的时候给它打气,在军队迷路时做它永不失灵的GPS,在它忘乎所以的时候给它兜头一盆冷水,在这支军队重伤的时候,你要给它输血、包扎,给它以休养生息的机会,你要让它安然和健康”。[6]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这“一支队伍”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正确的前行方向和旺盛的发展动力。

对于工作室的每个成员来说,“一个人像棵小草,集体则是抗拒暴风雨的森林”。因为在名师工作室内部,既有领衔名师对全体成员的示范辐射和精准指导,也有成员之间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群体互动,工作室成员在实践中遇到有关问题,可以通过工作室线上或线下的活动进行研讨,利用集体的智慧实现问题解决,从而享受共同成长的快乐。经过一段时间的合作,工作室成员都能获得相应的进步,有的获得市学科带头人、省特级教师等荣誉或正高级教师职称,领衔名师能从工作室成员身上体验到从“搀着走”“看着走”到“放心走”的成功喜悦。在名师工作室高品质发展的过程中,倡导团队成员“一个人像一支队伍”,这对每位成员来说都有寓意和实指两方面的要求。一方面是要像诗歌《一个人要像一支队伍》的寓意那样,每位成员都要努力协调好自己这“一支队伍”,并针对自身的专业特点唤醒专业自觉提升专业理解能力,从而使自己的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专业素养都走到同伴的前列;另一方面是实指,工作室这个集体是一支真正的队伍,每个成员的言行都代表着工作室这“一支队伍”,体现着工作室的风貌,因此每位成员都要增强主人翁意识和集体荣誉感,无论是在自己的教学实践还是在工作室活动中,都要勤于思考积极探索,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发展层次,形成工作室教学主张统摄下的个人特色。只有工作室成员都修炼好自己这“一支队伍”,又扮演好在工作室这“一支队伍”中的角色,工作室才能从领衔名师的“一枝独秀”发展到全体成员的“美美与共”,真正成为“拉得出、打得响、过得硬”的高品质名师工作室。

四、不拘形式注重实效的多样活动

活动一般都是为某种目的而采取的行动,所以,活动常被作为实现相关目的的载体。名师工作室建设有着引领成员专业发展、促进教师队伍建设等功能和目的。因此,活动也是名师工作室高品质建设的重要途径。“以活动为载体”通常有两种情况:一是以特定的活动为载体,活动只是达到相应目的的手段,其本身不是目的;二是围绕某一主题开展活动,活动的主题是载体,活动本身才是目的。其中,前者凸显活动载体的手段性和工具性,而后者凸显活动载体的目的性和价值性。以“课例研究”为例,它一方面能够让教师通过自己的经历或观察他人领会课程标准、表达教学目标、理解教材意图、设计教学方案、落实教学流程、进行多重反思等,从理解与认同、设计与决策、监控与评价等方面全面提升自身的课程能力。另一方面,对学科教学内容分类或分主题进行“课例研究”,可以获得有关课程内容的理想教学策略,从而形成可资借鉴的优质课例。同样都是“课例研究”,前者重在提升教师素质,后者重在积累优质课例。对于名师工作室的高品质建设来说,活动可以不拘形式,但要追求其手段性和目的性的融合,从而放大活动本身的效率。

近年来,“教学即研究”工作室的活动主要有集中与自主、线上与线下、合作与搭车、观摩与学习等多种形式。[7]一是集中与自主。这是相对于工作室成员聚散而言的。集中是全体成员共同参加的活动。由于工作室成员都是一线教师,而且又不在同一单位,平日都有教育教学任务,因此每个成员根据工作室的统一部署或个人的实际情况,安排一些自主研修活动,才能更有利于各自修炼好自己这“一支队伍”。二是线上与线下。这是相对于是否借助于互联网而言的。全体成员共同参加的活动除了利用学校等实体场所以外,还通过互联网线上完成。没有现场教学环节也不邀请专家或对来宾开放的内部小型活动,包括全员参加的年度工作布置与总结,部分成员参加的教学问题研讨或磨课、辩课等,常借助于微信、QQ等软件的有关功能在线上完成。三是合作与搭车。这主要是指与其他工作室联合举行的集中研修、主题研讨等活动,工作室之间可以是跨省市、跨学段甚至是跨学科的关系。此外,工作室还承办上级行政或其他部门交办的有关活动,如名师跟岗培训、沙龙研讨分会场等。对于合作与搭车性质的活动,全体成员都像对待自己工作室独立组织的活动那样,以主人翁的姿态承担相应的角色和任务。四是观摩与学习。此时活动的组织主体是上级有关部门或其他工作室,自己工作室及成员只是活动的客体,他们以观察者的身份参与活动并学习他人的经验,或参与部分研讨环节的交流等活动。

总之,名师工作室高品质建设要围绕其基本要素而展开,领衔名师和全体成员都要以积极的姿态,策划和组织好形式多样富有成效的相关活动,以此不断丰富教学主张的内涵,扩大工作室示范辐射的范围,同时驱动全体团队成员向专业发展的更高层级迈进,这样才能提升名师工作室的凝聚力、感召力和影响力,为打造专家型教师团队和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周兆伦.名师工作室研修员影响力的构成要素及提升策略[J].教育科学论坛,2015(18):38.

[2]韩爽.以教师专业发展为指向的名师工作室运行研究——以吉林省中小学名师工作室为个案[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5.

[3]冯卫东.“中国当下教学主张史”爬梳、评鉴与启示[J].教育视界(智慧管理),2019(7~8):5.

[4]余文森.教学主张:打开专业成长的“天眼”[J].人民教育,2015(3):17.

[5]陆军.建国初期盐类水解的教学研究及其启示——基于1951—1963年间的16篇期刊文献[J].化学教学,2020(8):25.

[6]毕淑敏.一个人要像一支队伍[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15:1.

[7]教学即研究   研究促成长——记江苏省南通市陆军名师工作室[J].江苏教育(中学教学),2016(4):封二.

猜你喜欢
名师成员专业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