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是故乡明

2021-09-10 07:22秦沽月
雪豆月读·高年级 2021年2期
关键词:浊酒游子亲人

秦沽月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故乡”看似是简简单单的一个词,但它的背后却藏着浓得化不开的情愫。无论身处何地,中国人对故乡的眷恋就如同五千年中华文明史一般,历史悠久却常看常新。几千年来,中国人对故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甚至是一抔黄土,都寄托着深厚的情怀,纵使到了天之涯、海之角,也难以割舍。“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没有哪一个远行的游子能忘记故乡的温暖和亲人的牵挂。对游子来说,故乡是一首永远唱不完的歌。一纸乡书,一句乡音,便能勾起无穷无尽的温暖回忆,人们也用各种方式抒写自己对家人的思念和对故土的眷恋。对故乡和乡愁的吟诵,始终在中国古典诗词的城堡中回响着。

唐代诗人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中写道:“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在旅途中的人,总是会特别地想念家乡。行舟远航,船帆高悬,近看可见江水碧绿,远望可见两岸空阔,这显然是一个晴朗、处处透露着春天气息的夜晚。孤舟扬帆,缓行江上,不觉已到残夜。海日生于残夜,驱尽黑暗;江春闯入旧年,赶走严冬。在这样一个颇有“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般乐观的“春天”里,诗人却不禁想到:家里人什么时候会收到我寄给他们的书信呢?他们收到时又是什么样的心情呢?此时的诗人得不到回答,只好焦急地等待着,只希望鸿雁能早日把乡思送到洛阳,送到亲人的手上。

若说游子还能回家团圆,一解乡愁,那么戍边的将士却只能等待打了胜仗后才能凯旋。塞下凄凉,风霜苦寒;一杯浊酒,不知归期;一座孤城,满头银丝;一声羌笛,两行清泪。这首边塞词里,将士们渴望建功立业,同时又有着浓厚的思乡之情,这种复杂的情緒通过景物的描写与气氛的渲染传达了出来。

现实主义大诗人杜甫也曾无数次吟唱过自己内心深处的乡愁,《月夜忆舍弟》无疑是其中的经典。“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杜甫在安史之乱中颠沛流离,备尝艰辛,既怀家愁,又忧国难,感慨万端无不涌向笔端。白露时节,战火纷飞,战鼓四起,道路阻隔。杜甫与弟弟四散在各地,书信不达,未知生死。清冷的月夜,千头万绪一起涌来。虽说哪里都是一样的月光,但还是家乡的月亮最明亮啊!明明是普天之下共有的明月,偏要说故乡的月最明;明明是诗人自己的心理幻觉,语气却偏偏那么不容置疑。无他,只因为故乡有亲人、故乡有家。

宋代诗人范仲淹早先在戍边时,曾写下数首《渔家傲》,仅有一首流传于世,然而这一首却传唱千古,穿越千年,至今仍饱含着打动人心的力量。“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因哀悼故国而写下《哀郢》,他虽然日夜思念故乡,却因为被放逐而不能回国效力,字字句句都是痛苦和哀伤。东汉才女蔡文姬把思乡的愁绪织入了《胡笳十八拍》的音符,《悲愤诗》里也被有家难归的乡愁浸透。李白《静夜思》里那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更是千百年来稚子的文学启蒙。可以说,这些作品既是诗人情感的流露,也是无数中国人心底那唱不尽、写不完的乡愁。

编辑/薛江波

猜你喜欢
浊酒游子亲人
Chapter 24 Live to be tortured 第24章 生死折磨
亲人
清明雨
念念不忘
江畔行
潮细胞
一支游子心弦上的小夜曲
亲人( 连载一)
游子的行囊
灯红,酒为什么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