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战与机遇:人工智能冲击下设计师的进路

2021-09-10 07:22王露霏
时代商家 2021年2期
关键词:设计师人工智能设计

王露霏

摘要:日趋成熟的人工智能作为信息时代的一次新技术革命,正在为设计领域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本文从感知智能、创造智能、社会智能方面梳理人类设计师特有能力,在运用和掌控人工智能维度上给予设计师发展对策建议。探究人工智能浪潮下设计师的应对措施和进路,以长远适应持续高速发展的技术浪潮。

关键词:人工智能;设计;设计师

伴随着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到来,我们的生活也将迎来彻底的改变,每一次的工业革命都必然伴随产业升级,岗位更迭:机器代替人力,人力转而操纵机器。如今,人工智能取代人力的能力早已超乎了想象,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英文缩写为AI。它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阿里巴巴在2016年的双十一采用了人工智能“鲁班”制作工作量巨大的海报,整个双十一期间,“鲁班”就制作并投放了1.7亿个海报,并且基于算法和大数据,精准投放给目标用户,点击率翻倍。以人工智能取代设计师的例子不止如此,顺延这样的发展趋势,设计师是否很快也会被取代呢?不然,纵使机器再厉害,人类特有的能力却是无法轻易被取代的。

一、人工智能发展现状

人工智能亦称AI,是人类制造出来的机器所表现出来的智能。用于模拟、拓展和延伸人类认知的技术科学。最早由嘉里斯在其著作中提出,如今其发展已经历经一个甲子,人工智能的应用已经覆盖了绝大多数的行业,就设计行业而言,Netflix专门编写了程序为各个影片角色制作海报,应用程式化和本地化的电影标题,现已对一部分用户进行自动实验,而The Gird则走的更远,除基本设置外它还可以创建一个情绪板,用算法可以快速将这些样式应用到模型,并提供一个合适的模板。

二、人类特有的丰富能力

(一)感知和人文情怀智能

纵观人类历史,人类把情感作为一种生存机制,我们根据身体语言、语境、语调等来检测和解码人们的情绪,所有这些都是基于日常生活中的经验、文化和习得的规范,目前还处于弱人工智能阶段,因此,理解情感的微妙对人工智能来说是十分困难的,科学家Shane将数千条搭讪的话输入一个神经网络让AI学习,却得到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的话:“你看上去像个东西,我爱你。”AI还无法拥有真正创造性的思维,它能够替代的只是可被公式化、规范化的设计,这些设计是已成熟的,有规律的(模型)、受限制的(参数)、可量产的。而当涉及到如历史、文化、环境、情感等复杂因素时,AI的设计就无法替代人類设计师了。图片处理应用Prisma能够通过深度学习将分析出一张图片的风格特征并毫无保留迁移至另外一张图片,比如让机器模仿梵高风格生成艺术化的图形图像。但是当这些作品没有了文艺复兴、大革命等等深刻的时代背景后,它就只是一幅画,而没有了画家作画时对于时政、对于人文的思考。设计的核心是创造性的思维,而不只是艺术性的表达,人类特有的创造性思维是目前的AI所无法取代的。人类的情怀和体验,无论是文化层面还是心理层面都不容易被人工智能所理解,即使可以被量化为数字来处理,人工智能也无法真正理解体验设计是什么感觉,相比之下,深思熟虑的建筑师、设计师们就具有敏锐的感知力和人文情怀。

(二)创造性智能

在科研、艺术、设计领域,创造性能力至关重要,是使设计源泉的核心动力,是一种提出有价值的创意并解决各种问题的能力。携程创始人梁建章认为,创新就是尝试不同组合。人工智能更多的是学习已有的风格和创艺而并没有独创能力,往往是通过模式化的拆解和分析学习,再按照程序所设置好的流程将设计元素进行模仿、类比、重组,所以人工智能的设计产出往往具有强复制性的特征,而并不具备真正意义上的创新。正如现今的许多智能绘画系统往往是可以根据数据库中输入的画家作品学习画家风格,学习制作出风格类似的作品,无法形成自己的设计理念。尽管人工智能消解了一部分设计师的工作价值,但在设计过程中人工智能仍处于附属地位,作为设计师提高效率的工具,辅助设计师进行设计创新。

(三)社会智能

社会智能关乎人与人的相互关系、涉及谈判、说服,同理心和关怀等。评价机器是否具备社会智能的经典方法是图灵测试。图灵测试(The Turing test)将测试者与被测试者用一台机器隔开,用一些装置随意提问被测试者。进行多次测试后,如果机器让每一个被测试者做出超过30%的误判,那这台机器就通过了测试。迄今为止,并无任何人工智能可以真正通过图灵测试。这证实人工智能并不具有思考并解决人类真实问题的能力。在互联网时代,产品更多的是虚拟的产品,利用智能设备就能使用,而这些产品比如“滴滴打车”、“货拉拉”、“美团外卖”等。这些产品都利用服务设计切实的解决了人们衣食住行的各种问题和痛点。其设计都是经过了设计师对于人们日常生活中诉求的思考,针对于这些痛点设计出解决方案。人工智能了解人类的方式仅仅是互联网和大数据,并不能够对人类痛点进行完全解读,还不具有设计师敏锐的社会智能。

以这几条标准来衡量,完全可以说明人工智能无法真正取代设计师:设计工作需要敏锐的感知能力和人文情怀;需要高度创意;需要与需求方频繁沟通交流。人工智能并不能完全取代设计师工作,但完全可以辅助设计师工作。机器人能够解决一些简单、重复的低端设计工作,帮助设计师做一些大量低级的工作,解放设计师的双手。设计师也应该借用人工智能,作出相应改变。

三、设计师的进路

(一)充分运用人工智能辅助

设计师可以借助人工智能做一些基础工作,解放双手,从而更好地专注于设计的独创性,同时人工智能丰富的数据库和快速的学习能力可以帮助创建根据多种变量学习和改变的设计,这样设计师可以借助人工智能来解决设计产品如何根据不断变化的环境和不同的用户决策动态来适应环境,更好贴合用户需求。如设计师来对于整个三维世界进行设计与构想,再利用质编辑创建工具Substance Alchemist引入了图像材质转换的AI功能,创作者可以直接导入真实世界的材质照片,由AI算法进行识别运算并一键生成高质量的3D纹理,节约了设计者在调整纹理贴图上所花费的大量时间。加以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对整体效果的把握,以及各个细节之间的组织协调等设计需求。利用人工智能作为辅助工具,大大提高了设计创作人员的效率。

(二)充分发挥核心创意力量

有了AI的辅助,创意和创造将会成为设计师需要的最核心的能力。当机器能够承担更多工作后,人类设计师需要更聚焦于管理、创意创造、沟通等能力的提升,而缺乏创变精神的设计师将会面临被取代的风险。设计的本质是创新构想,而人工智能的本质是技术实现。在人工智能技术持续发展的当下,设计师需要调整和完善自我的创意思维水平,同时设计教育也应及时调整,以培养出适应未来需要的设计人才。设计师、设计教育将与人工智能共同进化,为未来社会创造更多的可能,这样才不会在未来被人工智能的泛技术浪潮所淹没,从而体现设计师的价值。

(三)做一名优秀的“驯机师”

伴随技术飞速发展,所有都存在被人工智能取代的危机,人与人工智能的关系会呈现出两种可能性:一种是机器取代人,比如翻译这样的简单脑力劳动;另一种是“共同进化”——人工智能技术增长,给予人脑更大发展空间,反而会促进人脑的进化。设计行业就属于“共同进化”,人工智能在帮助人类做简单基础性工作时,也会激发人脑的创造力。设计需要人工智能来协助“人脑-机器”的共同进化过程。设计师可以协同人工智能一起成长,促进人工智能发展,并且促进诞生了一种新角色——“驯机师”,设计师不再是被要求提供一个明确的设计结果,而是要设计一个机器如何做设计的过程,在设计师输入简单的要求后,人工智能会产生数百种设计方案,而设计师只需要挑选或组合自己最满意的结果,从而使设计简易化、民主化。

小结

随着5G技术的普及,人工智能将持续高速发展,或许现在它还无法拥有艺术情感和思维方式,但未来人工智能会何去何从,仍是一个未知数,它正将设计推向一个模糊的边界。在人工智能的冲击下,设计行业的升级与转型已成定局,程序化、重复性的设计工作都会被人工智能所取代。在人工智能的冲击下,设计从业者面对的是设计的转型和设计周期缩短等巨大挑战,要求设计师们不断提高个人的跨专业整合能力,学习设计外的更多知识门类,发挥设计师的核心创造力以及情感表达优势;充分利用人工智能所带来的设计便利,寻找能够与人工智能和谐共处的道路,共同促进设计领域的发展。

(作者单位:河北传媒学院)

猜你喜欢
设计师人工智能设计
我是小小设计师
BUBA台灯设计
2019: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与就业
创意设计师
数读人工智能
有种设计叫而专
下一幕,人工智能!
匠心独运的场地设计画上完美句点
天才设计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