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视域下安铺八音的现状研究与传承保护

2021-09-10 07:22李文丰李志娟黄凤仙张紫山潘浩跃王弘治符强
文学天地 2021年2期
关键词:现状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

李文丰 李志娟 黄凤仙 张紫山 潘浩跃 王弘治 符强

摘要:安铺八音是中国广东省廉江市古镇安铺的一种古老的民间音乐艺术,体现了安铺深厚的文化底蕴。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自身的局限性,安铺八音知名度不断下滑,其传统的知识传承体系也开始消减,在廉江东南部的文化主体地位开始遭遇挑战。本文主要介绍安铺八音的起源发展情况,分析其现状和传承价值,就此提出传承保护建议。

关键词:安铺八音;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研究;保护建议

0引言

安铺八音(AnPu Octave)作为民间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岭南地域文化非常有特色的民间器乐演奏形式,素有“安铺一绝”的称号。

正如安铺八音在清代通过佛家元素和地方文化嫁接植根安铺及其附近地区所引发的文化变迁一样,当西方的摇滚乐和港风歌曲在20世纪80年代再次传至安铺后,小众且不够热烈的安铺八音在文化竞争浪潮中处于下风,在廉江东南部的文化主体地位开始遭遇挑战。其传统的知识传承体系也开始消减,同时知名度不断下滑。在部分年轻人眼中,安铺八音已然成为“夕阳音乐”。虽然文化变迁有时代必然性,在技術和时代的“冲击波”中守护地方传统文化遗产,地方文化遗产能否在自适应的过程中完成自身救赎性质的创新性发展,值得深思[1]。

1安铺八音的现状

1.1发展现状

目前安铺八音在安铺镇的发展现状不容乐观。据调查团队的主观感受和问卷调查的客观反映,其影响力和认同感已是历史低谷,如图1结果,虽然50后、60后和70后对八音较为喜爱和重视;但是在80后、90后这一中坚阶层中反应寥寥;在00后这个新兴阶层里更是鲜有人知;而且八音学习时间长,近远景效益特别低,不在10后培养范围之内。“后生仔都某钟意八音,八音即将消失!”在安铺中山公园纳凉的街坊梁老不禁发出警告。梁老的话侧面反映了安铺八音的危险现状和对保护研究的刻不容缓。

1.2学术研究现状

通过在中国知网上以“安铺八音”为关键词检索,了解到关于安铺八音的学术研究总量偏少,论文篇数仅为7篇,其中4篇是研究安铺八音的音理学,2篇是介绍湛江文化稍带了安铺八音。其中谈及安铺八音传承的仅有1篇,徐金阳[2]通过剖析现状发现安铺八音前途堪忧,不仅体现在根植于民俗活动中的仪式意义几已不存,且八音乐队后继乏人,八音发展急需文化指导、经济援助及组织扶持。紧接着检索“传统音乐”和“非遗价值”,结果仅115篇,来水娥[3]以浙江省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例,阐述推动传统音乐融入国民教育的重要意义,传统音乐教育在实践中所取得的进展成效、存在问题及导致问题产生的深层原因,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杨民康[4]认为对于非遗的传承保护和发展应该回到“草根意识”中。本论文试从安铺八音的传承和发展方面进行阐述,为当地文化部门和八音爱好者提供一些指导意见。

2安铺八音的起源及基本介绍

2.1起源

2.1.1安铺八音与佛教的渊源

安铺八音是一种有着悠久历史的民间艺术。起源于清代咸丰年间,由当时享有盛名的音乐爱好者梁翰生,秀才李茂楠等在观音庙与主持法师博古论今之余,突发奇想地用佛家法器,清磐、法铃、木鱼相结合领八音含义,融入竹管弦管等乐器中,又兼具梵音法乐"净觉之音",这种结合佛教文化的创新融合方式既神秘又让人心生敬畏[5]。

2.1.2安铺八音融合民族特色

安铺八音是当地享有盛名的民间特色艺术活动,在每年元宵灯节、正月二十八的安铺年例(也称雷神诞期),端午节龙舟竞渡,农历二月初九的阿婆诞期及农历八月初二的伯公诞日均是八音队的传统活动日。出队时队伍沿街而行,个个身穿长衫马褂,头戴红顶圆礼帽,脚踏薄底便鞋。

2.1.3安铺八音的衍生发展

2000年,安铺业余民间曲艺社社长吕良富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改革,增用了中阮等低音器乐[6]。除此之外,安铺八音将民间音乐与佛教法器相结合,寻求了一种新的乐器演奏方式:即在丝竹管弦等乐器中,又融入了一些佛家法器:清磐、木鱼、法铃等,这些乐器的融入突显了乐曲的节奏感,让乐曲的旋律感更清晰悦耳。据安铺八音重要传承人之一肖广娣所说,如今八音乐器里还融入了大提琴的乐器,不同的乐器演奏在一起,别有一番风采。

2.2基本介绍

2.2.1安铺八音乐器构成和演出人员现状

安铺八音的乐器是由岭南风俗文化的民间乐器和部分的佛家法器共同组成,这一特点形成了器乐表演的一种新形式。其主要乐器分为金石丝竹木五大类,金类有小钹、小扣锣和法铃;石类仅有清磐一种;丝类乐器有大筒、中胡、高胡、椰胡、沉胡、中阮、二弦、三弦、月琴和梅花琴;竹类则是横箫和洞箫;而革类只有小鼓;最后一类木类有木鱼和刹板。

在演出人员方面,安铺八音表演人员断层较为严重,骨干人员均为50岁以上的老年人,青壮年阶层人员近乎为零。就安铺镇民间曲艺社属下团体安铺八音队而言,安铺八音队由22人组成,人多而丝毫不紊,分工明确。由调研得知,目前安铺八音传承人少且年纪均已达半百以上,既造成了一定的演出困难也带来了一定的传承障碍。当下,现代音乐的多样化、潮流性给人带来耳目一新的冲击,吸引了大批年轻听众,也悄悄改变了他们对音乐的审美观[7]。

2.2.2安铺八音演奏方式和曲目

“安铺八音”目前有两种演奏形式。第一种是“行乐”,为“安铺八音”对外展示的主要方式,表演场合一般是户外,由22人组成,7位妇女穿旗袍击乐,15位男士穿唐装演奏八音器乐,表演时间基本在正月十五元宵节(部分乡村为正月十三或十四)和正月二十八或其他重大节日,起到烘托节日氛围的作用。第二种则是“坐乐”,为“安铺八音”排练调整的主要方式,基本是通过坐着来进行的。通常在室内演奏,人员最为齐整,表现形式更加丰富。

据廉江安铺八音曲艺团负责人介绍,安铺八音起源至今流传约有一百五十多年的历史,安铺八音的曲调多选用节奏感较强、速度较慢且严谨悠扬的古曲作为蓝本,“安铺八音”所奏曲目多源自广东传统音乐,目前已经形成了《到春来》、《黄婆叫鸡》、《小桃红》、《浪淘沙》、《三鲜会》、《睡莲》等有名曲目。

2.2.3演出特色

每年元宵灯节及端午节时,八音曲艺团的队员个个身穿长衫马褂,头戴红顶圆礼帽,脚踏薄底便鞋,按照既定的顺序(持手铃者领队先行,操音响的排于队前,弄琴箫的列于队后)徐徐而行。演出时只见帅旗开路,罗伞护队,灯笼点缀。男士穿唐装,女士着红裙,鎏金溢彩的仪仗队伍热烈前行。持手铃者行于前,如一支大型乐队总指挥,和着铃声起伏,引领其他乐器演奏。丝竹管弦与法乐有机配合,音韵飘逸[8]。逢宽阔(街口)地段,便有侍者摆设方凳,乐队坐下演奏,音韵动听,旋律悠扬,萦绕于空[9]。安铺八音最大的特色则只参与喜事的巡演,一以八音音乐娱神,以求达到沟通神灵祈福免灾的目的;二以年例游神增加庄严肃穆的气氛;三以吸引游神观众从而增强乡土情怀。

2.3传承价值

2.3.1当地价值

弘扬传统音乐有助于提高本地人民的文化素质,通过优秀传统音乐传播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安铺八音是南粤艺术瑰宝,不仅是当地文化的见证,还是安铺人民心中的骄傲,蕴藏着许多优秀的原则和精神文化资源,对提高安铺本地人民素质具有重要作用。

2.3.2传承价值

传统戏曲凝聚着中国自然村落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是中华民族重要的文化代表和象征,传统戏曲的多样性构成了独有的民族艺术风格,使中国戏曲在世界戏曲文化的大舞台上闪耀着独特的艺术光辉[10]。“安铺八音”是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其既可自娱自乐,修身养性,又可登台表演,娱乐大众。

3.安铺八音发展面临的困境

3.1社会认识及认可度较低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西方文化潮流的冲击,许多人以一种喜闻乐见的心态去接收西方音乐,本土的传统民间音乐则较少得到关注。尽管“安铺八音”被称为安铺一绝,但当地民众对此知之甚少,更谈不上费心去传承发展。另外,由于八音的乐器是由法器与当地乐器演变而来,本身就缺乏吸引青少年的先机和被误认为带有迷信色彩,再加上无法为传承者提供较好的收入,故而社会认识和认可度较低。

3.2政府重视及扶持力度小

文化遗产的传承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的支持。湛江市政府和安铺镇政府虽对八音有所重视,积极筹建八音文化团和支持申遗工作,但宣传包装力度小、财政投入过少和发展指导不足,导致安铺八音传承难度大。财政支出大多用于安铺八音临时节目表演报酬,演出少,表演者报酬也少,表演者只能将八音作为副业。同时缺乏专业指导,八音无法适应时代发展,慢慢不被群众接受。

3.3八音曲艺团机构及管理不规范

安铺八音曲艺团的性质属于业余性的民间团体,团员几乎兼职人士,导致了组织运营管理并不规范,个人能力水平不能很好的提升之外,也进一步限制了曲艺团的发展。一、机构不规范,人员不集中,人员器乐水平参差不齐;二、八音属于地方音乐,传统的文化观念浓厚,表演时间以重大节日活动庆典为主,过于单一的表演时间限制了曲艺团的发挥空间。

另外,八音劇团以资历定话事权,领队常年在外并无实际掌握权和指导力,使得八音剧团相对松散,长此以往难以形成凝聚力和创新能力。

3.4投资少,创新力不足

八音剧团的经费现在主要由政府支持和演出构成,无社会投资。按照文化遗产传承的相关政策规定,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每人每年有2万元经费,湛江市级给予每人每年2000元的体贴。作为专款专用的培训经费较少,没法较好提高表演者的专业水平,同时剧团内部的乐器采购升级、服装费化妆、道具等均无可支出费用,依靠表演者出资补贴,实在难以支撑剧团运行。由于以上原因,文化创新更是八音文化难以做到的事情,团员视野较窄、专业水平不高,创新动力不足,无法紧跟时代发展潮流加以创新,逐渐被年轻一代遗忘。

4安铺八音的传承和发展对策

4.1丰富文化载体,多渠道宣传安铺八音

文化的发展离不开文化载体。发展安铺八音必须筹建文化楼或展馆用于保存展示巡演照片、八音文化的书籍以及一些古老的八音乐器等。而且应修建专属的训练场地,建立完善的训练体系,使八音文化与参与表演的成员具有归属感。同时配备场馆专业讲解人员,负责日常宣传讲解,以及加强表演人员管理,不定期开展节目表演。

推动特色文化课程进课堂。作为廉江市的非遗文化遗产的八音文化应被作为特色文化课程纳入当地中小学生第二课堂,培养专业教师,营造良好氛围,引导中小学生自主选择学习,从小培养他们传承非遗文化遗产的意识。

加强与新闻媒体的联系。网络媒介是目前传播速度最快的媒介,八音文化的宣传需要接受新闻媒体的访谈,主动宣传,并参与廉江著名的红土文化节等大型节目,在表演中展现出八音文化的独特魅力,通过网络媒介传播出去[7]。除此之外,八音文化可以参加交流晚会、文化展示比赛等,多渠道展示技艺。并开通抖音APP、快手APP等软件,录制短视频或开展直播,吸引更多关注度。

4.2强化政府重视程度,打造当地文化品牌

安铺八音蕴含当地人民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风格悠扬轻巧,演奏别具一格,是广东传统音乐海洋里的一朵奇葩。经过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努力下,安铺八音在2007年成为湛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但是知名度并没有呈现飞跃式提高,上级部门的文化保护资金并不足以支撑其的进一步发展,需要政府大力支持与推动申请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进一步扩展安铺八音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增加促进安铺八音发展的外部影响力量。当地政府在八音文化团的组建和申遗工作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且在资金方面提供了一定的支持,但是远远不足以维持八音文化的长期发展与传承。政府应修订相关政策支持八音文化发展,协调场地支持,并给予资金补贴。

4.3完善传承人培养机制,规范剧团组织体系

传承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核心载体。陈斌认为在传承人培养上要发挥政府、行业企业、基层社区、传承人和学校各自的作用,建立并完善与之相应的协调机制、协作机制、对接机制、责任机制和共享共赢机制,最终形成传承人培养的协同机制[]。目前较为广泛的传承方式有社会传承和现代传承,也就是拜师学艺、自学成才或者学校教育来获取八音方面的知识。这些传承方式是必要的,但也具有一定局限性。安铺八音作为廉江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希望得到较好的传承,不能光依靠拜师学艺类的传承,需成立文化组织,开设培训机构,大批量选拔人员进行专业熏陶和培养,从普及到遴选专才,完善传承人的培养机制。

规范的组织体系更是一个组织良好运行的基础,管理者具备基本管理技能和人格魅力,热爱八音文化,对团队管理有一定经验。八音文化剧团需确立发展目标,根据运营需要配齐人员,完善岗位职责,规范考核机制,推动剧团发展有章可循,有条不紊。

4.4争取各界资金投入,推动继承与创新相结合

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离不开足够的资金支持和合理的政策帮助。当地政府在八音文化团的组建和申遗工作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且在资金方面提供了一定的支持,但是远远不足以维持八音文化的长期发展与传承。政府应该拉动当地企业赞助八音文化,互惠互利,提高专业表演者的培养和补贴,培养职业人才,稳定八音队伍,增加表演者对八音文化的责任心和传承决心。再者,八音文化是安铺的标志,更是当地人传统文化的标志。安铺可效仿学习汕尾市陆丰市碣石镇对传统文化传承的管理形式,对每家每户根据自愿收取份子钱或寻找实力者支持,解决乐器维修和基本开销两方面的难题。

八音文化发展缓慢主要在于歌曲内容和表演形式几乎毫无改变。八音文化应在继承的基础上,强化创新力。在歌曲内容方面,增加曲调的数量,保持原先古典佛音戏曲的同时,新增符合现代的佛音戏曲或者歌曲的演奏。甚至可以自行进行曲调的编制,举行编曲比赛,邀请当地大学生、专业人士参与,通过不同的人的不同编曲曲风来进行内容上创新。在表演形式方面,不局限于巡演、喜事这一时间点,可以经常举行八音文化的知识比赛或演奏比赛,在不断的表演和收集反馈意见中达到继承与创新相结合。

5 结语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多来源于古老的劳动人民的生产、生活以及对许多未知的自然现象带来的未知的恐惧、敬畏或对美好事物的记录、歌颂。安铺八音是广东安铺镇人民心中的瑰宝,乃至整个湛江市的一张文化名片。当下八音面临继承人老龄化,后继无人的情况,我们要依托文化载体,加强宣传、提高全民对非遗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将“安铺八音”传承人的“隐性”音乐经验,转化为可以向外传播且为大众接受的公共知识,在文化变革过程中自我更新。目前我们研究团队和八音传承人正在探究解决方案,期待可以最大程度完成知识化转向,并适当对八音的乐谱和旋律作出调整,做到“雅俗秉承”,达成“非遗文化”与“当代生活”的和解。

参考文献:

[1] 王秀丽.地方传统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创新性发展[N].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12-15.

[2] 徐金阳.广东湛江民间乐种“安铺八音”的调查报告[J].中国知网,2014-07-25 .

[3] 來水娥.传统音乐融入国民教育的现状、问题与路径分析——以浙江省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为例[J].浙江社会科学,2017(07):145-152+160.

[4] 杨民康.非遗”保护应该回归“草根意识”——兼论传统音乐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价值和地位[J].中央音乐学院,2009-11-01.

[5] 赵少英.湛江“安铺八音”与佛教之渊源[J].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9-11-08.

[6] 廖伟英.探寻廉江 | 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安铺八音”有段古[EB/OL].https://mp.weixin.qq.com/s/GiKdk-Uq4mmusZN06AtLvA.

[7] 安铺八音难显当日辉煌 湛江日报 A04 2011-9-4.

[8] 廉江阿贵网,https://www.sohu.com/a/439298059_662838,2020-12-19.

[9] 成永娜.非遗"视域"下传统戏曲的传承与发展——以河北邯郸2018年非遗传统戏曲普查为例[J].神州,2018,32:18.

[10] 陈斌.建立和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协同培养机制[J].唯实(现代管理),2018(01):28-31.

本文基金资助:湛江科技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项目编号:2020CJXYDCYB32)

(湛江科技学院 广东湛江 524094)

猜你喜欢
现状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
高等师范美术教育现状研究与对策分析
MOOC设计现状调查研究
我国卫生监督机构人力资源现状研究
创业板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现状研究
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创产品研究
湘西苗族刺绣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承探析
云南省高职高专校园体育文化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