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剧的形态、发展及现代应用

2021-09-10 07:22王雨晴
文学天地 2021年2期

王雨晴

摘要:一直以来,悲剧本质和价值的探讨备受哲学家、美学家、戏剧家以及文学家的关注。探讨悲剧的形态、发展及现代应用具有跨学科意义。研究悲剧理论之余,更要挖掘悲剧理论的应用价值,目前这方面鲜有学者涉足。研究从以下三方面展开:明确悲剧的价值所在;探讨悲剧理论的发展;以及悲剧理论在现代社会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悲剧理论;悲剧文学;戏剧应用;悲剧价值

一、悲剧的形态:具有审美价值的艺术形式

在探讨悲剧观之前,我们首先要明确悲剧是什么。广义上看,悲剧是一种具体的艺术形式,而狭义上看,悲剧则指的是特定的某一类戏剧作品。从美学角度来讲,柯汉琳在《美学形态》中指出[1]307:“悲剧是对具有悲剧性现实冲突的艺术反映。”其实,悲剧中的“悲”不同于我们日常情感的“悲”。生活中实实在在的惨遇带给我们的是痛苦,不能作为审美对象。而悲剧是一种艺术形式,具有实实在在的审美价值。

实际上,朱光潜先生在《悲剧心理学》中提出[2]7,悲剧给人带来价值最主要在于它给人带来的“审美快感”。现实生活中在欣赏悲剧时,人们通常会自我代入。而悲剧本身和现实生活不同,它只是一种艺术形式。朱先生举了个生动的例子[2]34,这能教会我们更快的区别开悲剧与现实生活的苦难。“要是一个普通人处在俄狄浦斯的地位上,只要下定决心根本不杀人,只要终生不娶或不娶比自己年龄大的女人为妻,就会轻而易举地把问题解决。”这告诉我们悲剧作品情节代入现实生活后的效果,显得荒诞也失去了悲剧意义,这就是为什么悲剧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

二、纵观西方悲剧理论发展:有批判有继承

自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起便在《诗学》[3]中提出最初的悲剧理论“过失说”,到黑格尔关于悲剧的“永恒正义说”,而后是叔本华与尼采的“唯意志论悲剧观”,再到后来马克思与恩格斯的“马克思主义悲剧学说”…… 纵观历史可以发现,讨论过悲剧问题的哲学家有许多,比如: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休谟、席勒、黑格尔、叔本华、尼采、马克思、恩格斯等等…… 一直以来对西方悲剧理论形成系统总结并不断更新的是哲学家们,虽然悲剧理论并非哲学体系,却一直影响着诸多如“正义”、“命运”等哲学问题的讨论。

最早的悲剧元素可见于古希腊神话中人与神的抗争,人与命运的抗争。古希腊民主制度繁盛之时,悲剧题材起初为诗剧,艺术上继承英雄史诗的传统,但之后其创作无论是从题材,还是情节上看,都在经历由窄到宽的发展。相比于先前古希腊神话中人与神,人与命运抗争的悲剧元素,后来添加了人或神本体的自我矛盾情节,即人性自我矛盾的悲剧元素如在《美狄亚》中,美狄亚虽说是神,但却被赋予了常人的喜怒哀乐和内在自我矛盾与心理冲突,也为这部悲剧作品盖上了浓厚的人文主义色彩。亚里士多德在《诗学》[3]50中指出:“完整的悲剧情节应该是,一个品质上并不完美的人由于某种过失而造成的悲剧结局。”这就是亚里士多德的“过失说”,为后代的悲剧研究奠定了基础。

就戲剧创作而言,根本还是要关照审美主体的观感,无休止的理论争执是没有用的。朱光潜先生也在《悲剧心理学》中指出[2]5:“欧洲的文学批评家们总在不休地争论人物和情节何者更重要、三一律问题以及无数别的学术问题,但仅通过引用亚里士多德的名言或指出莎士比亚的剧作实践并不能解决问题,必须考虑悲剧以何方式对观众情产生了作用。”

黑格尔继承了亚里士多德悲剧观里[3]50“通过欣赏悲剧,人们产生恐惧和怜悯,从而起到净化作用。”的观点。黑格尔认为[5]260,悲剧本质上是对立矛盾力量的冲突与和解,他提出了“永恒正义说”。他认为社会普遍和谐的平衡状态是永恒正义的表现。当人们产生利益冲突时,状态就由和谐变为冲突,最后悲剧会以某一方的牺牲告终,而后再次回归平衡。黑格尔认为,和谐与冲突既对立又统一,二者还能够相互转化,只有“永恒正义”才是绝对的权威,黑格尔观点未免有些过于唯心。

持唯意志论悲剧观的两位哲学家是叔本华和尼采。叔本华认为人的生命意志是一种难以满足的冲动,世界也没有公平正义和幸福可言。叔本华认为,“生存本身的罪过造成了悲剧,因此关照悲剧,就挣脱了生命意志的束缚,达到忘我的状态。”尼采受叔本华的悲剧理论影响很大,但不同的是他在对待悲剧艺术是积极乐观的态度。尼采认为悲剧的实质是,通过个体的毁灭来证明个体具有权力意志的生命力量。在“毁灭”方式上,尼采与黑格尔的观点还略有相似,但在看待毁灭之后的意义,两人观点大不相同,尼采认为这种毁灭能够使自己获得永恒的快乐,而黑格尔认为个体的毁灭是“永恒正义”的力量。客观地说,虽然尼采更为主观,但过于片面,虽然黑格尔更为辩证,但不免滑向了唯心论。

马克思与恩格斯认为悲剧是个人原因,这种观点和古希腊哲学家们是一致的。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悲剧的产生是由于特定的社会制度和社会矛盾,他们反对亚里士多德的“过失说”,批判黑格尔的“命运悲剧”过于唯心。

纵观西方悲剧观发展史,从古希腊先哲亚里士多德对悲剧理论的奠基开始,到黑格尔滑向唯心论的“永恒正义说”,再到过于形而上,过于强调主观的叔本华和尼采的“唯意志论悲剧观”,再到马克思主义悲剧学说。西方悲剧理论学说的继承和发展基于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变化,每一种新学说的产生都基于对前人悲剧理论的批判和继承。

三、悲剧的现代应用价值:教育功能、以及国产影视的剧集创新的借鉴

研究悲剧理论的目的是发掘其价值并加以应用。首先,悲剧作为戏剧的一种,在“戏剧进课堂”当今教育方式变革的一大方向上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学生和教师可以通过情景设计、分配角色、演绎以及分享感悟等方面来学习体会悲剧的审美价值。这种方式的悲剧脚本不仅局限于经典悲剧文学作品,学生还可以自行改编,培养其创造力和文学素养。

当今国产影视作品水平参差不齐,国产苦情影视为了“悲”而悲,牵强地添加情节赚取眼泪。针对这种现象,可借用悲剧理论研究加以应用,力求做到使整体更真实有力。优秀剧集中悲剧元素的合理运用,带给观众审美快感,提升审美水平,反之审美水平提高的观众,对影视剧集提出更高的要求,还可以反促其制作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柯汉琳.美学形态 [M].广州市:中山大学出版社,1995:307

[2]朱光潜主编:《悲剧心理学》,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7-88

[3][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诗学 [M].罗念生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50

[4]刘薇. 悲剧范畴的中国接受[D].四川师范大学,2014.

[5]黑格尔.美学·第一卷 [M].朱光潜译.北京市:商务印书馆,1979:260

[6]叔本华.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 [M].石冲白译.北京市:商务印书馆,1982:353

[7]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3[M].北京市:人民文学出版社,1972:129

[8]叶梦.浅析古希腊戏剧诞生的因素[J].鄂州大学学报,2018,25(06):50-51+56.

[9]张黎明.中西方悲剧意识与悲剧精神之比较[J].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02):75-78.

[10]邹红.中西方悲剧特点比较与分析[J].江西社会科学,2011,31(08):129-132.

[11]陈戎女.古希腊悲剧跨文化戏剧实践的历史及其意义——以中国戏曲改编和搬演为中心[J].中国文化研究,2018(02):168-180.

[12]殷银花. 古希腊三大悲剧家笔下“叛逆”女性形象研究[D].湘潭大学,2016.

[13]崔常琪.浅谈古希腊三大悲剧家的戏剧特点[J].农家参谋,2017(20):285+268.

[14]胡波莲.酒神祭祀仪式与西方戏剧起源[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9):128-129+138.

[15]杨慧娟.引导式教学法在英语戏剧课堂的应用——以古希腊悲剧《俄狄浦斯王》为例[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04):297.

[16]蔡凤珍.元杂剧悲剧与古希腊悲剧异同探源[J].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01):18-23.

(河南新乡 河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45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