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贤用才是硬道理

2021-09-10 07:22李冬香
文学天地 2021年2期
关键词:人才

李冬香

摘要: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发现人才,重用人才是科学人才观的重要方针。古代对人才的要求和标准尤其历史的局限性,避免历史重蹈,我们吸取经验教训,提倡尚贤使能,用好人才。

关键词:人才;兴贤;用才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曹操对人才的渴望如此真切,他希望能获得“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这样的盛大壮丽的人才盛况。掩卷沉思,对人才有些初浅的认知。

一、古代人才如是观

人民群众创造历史,人民群众中的杰出者在历史的发展进程中往往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他们引领人民群众推动历史发展的方向。但不同时代对人才的要求也不一样。回顾我国历史,我国古代对人才的要求有如特点:首先,重视道德,以德为先的人才选用标准。如孟子提出:“莫如贵任而尊士,贤者在位,能者在职”(《孟子·公孙丑上》);荀子则主张“论德而定次,是能而授官”(《苟子·君道》)。在官员的选拔上,则推行察举制,推举品德优秀的人担任管理之职,品德的考察重在孝。翻开历史,大批的忠孝类、操守气节类的人才记载在案。其次,重视政治军事人才,轻视经济型人才。我国的历史就是为王侯将相写就,在各类正史中,收录了政治军事方面的人物,当然和当时的制度无不关系,一个地方官员管理这个地方的大小事务,对官员的考评也是就其行政能力的考查。为了维护其统治,军事人才的重要性就显得格外重要了。最后,重视文学人才,轻视科技型人才。古代社会重文轻技的思想观念密切相关。封建社会一直主张以伦理道德治天下,漠视科技,以致把科技创新看作是“奇技淫巧”,所以,在传统的古代社会里,科技人才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在汗牛充栋的史籍中,介绍科技人才的可谓少之又少,人们津津乐道的是引以为自豪的诗人、词人和思想家、文学家等,而对科学技术人才有所忽视。反映在人才选拔考试上,看重的是诗词歌赋和策论;反映在人才统计上,看重的是人文型人才。从《史记》到《清史稿》,人文型人才占有较大的比重。

二、当代不拘一格育人才

我国古代对人才的选用标准有其很大的局限性,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才的潜力,我们当下应该拆掉传统思维的墙壁,不能唯德是举,也不能局限于培养军事政治人才,更不能轻视技术型人才而偏重人文型人才的培养。根据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Howard Gardner)的多元智力理论,我们应尊重人才成长的规律,发扬其长处,培育出创新型人才。大力推动教育内涵式发展,按照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工作方针,统筹教育规模、结构、质量、效益,注意解决好广大群众普遍关注的教育公平问题,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核心任务,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教育需求。要大力营造人才发展良好环境,为多样化、个性化、创新型人才成长提供良好环境和机制,着力培养我国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各方面人才,使各类人才都能各得其所、各展其长、建功立业。

目前我国是人才大国但不是人才强国,我国人才发展总体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相比还有很多不适应的地方,特别是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匮乏,人才创新创业能力不强,人才资源开发投入不足,人才竞争力在全球范围依然处于弱势地位[1]。推动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历史和实践反复验证着“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是国家核心竞争力之所在”的论断。当前全方位升级的国际竞争,核心是人才竞争,每个国家都努力将自己打造成人力资源强国。只有培育人才,拥有人才,并且合理、高效地使用人才,才能拥有优势。

三、用才使能是硬道理

王安石一针见血地指出:“国以任贤使能而兴,弃贤专己而衰。”[2]重用人才,国家才能强盛;而废弃人才,国家离昏乱之世也就不远了。回顾我国的悠久历史,每个朝代都有杰出的人才,为何有清明之世和昏乱之世的区别?归根结底,清明之世,能重用杰出之才;而昏乱之世,虽有杰出的人才,但是没有任用,有也就等同无了。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古代人才大多哀叹怀才不遇。如今,不能重蹈历史的覆辙,应吸取历史的教训,并且要比过去做得更好,要有“得天下英才而用之”的胸襟。

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事情的关键是能不能发现人才,能不能任用人才”。俗話说“千军易得,良将难寻”。《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人才发展要坚持服务发展、人才优先、以用为本、创新机制、高端引领、整体开发的指导方针。作为人才发展理念的重要创新,坚持“以用为本”既是实现人才发展的出发点,又是最终落脚点,同时也是对如何用好用活人才工作的根本任务。英才是中流砥柱者,是力挽狂澜者。邓小平同志说过:“人才,只有大胆使用,才能培养出来。”以用为本,就是把用好用活人才、充分发挥各类人才作用作为人才建设的根本任务,把用好用活各类人才贯穿人才建设全过程,作为人才建设的根本目的,作为人才成长的根本途径,作为人才价值的根本验证,以有效使用为抓手,牵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在投身创造实践中脱颖而出,使人才发展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撑和广泛的智力支持[3]。如为了实现“人才强区”的目标,近几年来惠城区积极引进人才,2010年引进的100多位高学历人才,大部分派遣到了教育的第一线,到我校任职的有19位硕士研究生,他们不仅是学科教学的中坚力量,而且有15位担任了班主任工作,他们在我校工作任劳任怨,能将自己所长运用于教学,对我校的工作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在各类学科竞赛中,获得了好的奖项,也有的研究生老师担任了课题研究工作,为学校赢得了荣誉,也有效实践了“人才强区”的理论的可行性和正确性。惠城区的人才引进政策,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关于“敢为事业用人才”的重要思想,能做到“把合适的人在合适的时间用在合适的岗位上”,克服人才管理中的“官本位、行政化”倾向,杜绝形成“谁是人才由领导定”的工作模式。

参考文献

[1]陈鸿宇.广东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读本[M].广州:羊城晚报出版社,2011.

[2]王安石.王安石全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

[3]姚科兰.人才开发必须坚持“以用为本”的方针[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0,23(05):20-21.

(广东省惠州市惠港中学 516000)

猜你喜欢
人才
南岸:聚人才之智 建创新之城
一共几个人
地方政府高层次人才引进政策创新研究
地方政府高层次人才引进政策创新研究
多元需求 多元教育 多元人才
李世民“不借才于异代”
人才
智珠
让人才创新创造活力充分迸发
毛遂自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