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育人视角下的高校“一小两大”联动育人模式构建研究

2021-09-10 07:22刘智杨军伟
大学·教学与教育 2021年2期
关键词:团建育人模式班级建设

刘智 杨军伟

摘要:构建高校“一小两大”联动育人模式,实现党建工作、团建工作以及班级建设的有效协同,可以推进高校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基于此,本文运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在协同理论指导下,立足当前高校学生党支部、团支部和班级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构建“党、团、班”联动机制,完善高校协同工作机制以及充分发挥网络媒体的载体优势,旨在推进高校“一小两大”联动育人模式构建与完善,促进高校立德树人工作的不断发展。

关键词:高校;育人模式;党建;团建;班级建设;协同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7164(2021)07-0016-03

基金项目院本文系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2019—2020学年学生工作研究项目“高校学生党支部、团支部、班级协同工作机制研究———以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商学院‘一小两大’党、团、班联动机制为例”(项目编号:201920XG003)成果之一。

伴随教育体制变革步伐的加快,高校招生數量不断增多,学生管理工作的难度加大。对高校来说,班级建设、团建、党建都是对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以及管理工作开展的重要媒介[1]。高校党建工作开展的重要依托是团建,而团建工作开展的前沿阵地是班级团建,怎样构建高效的“党、团、班”联动机制,变革工作开展方式,提升工作开展成效,提升高校学生加入组织的积极性,是当今阶段高校开展人才培育工作需深入考虑的问题。

一、协同育人视角下“一小两大”党、团、班联动育人模式的内涵

协同育人视角下构建高校“一小两大”党、团、班联动育人模式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途径。其中,“一小”是班级建设,“二大”则是党的建设和团的建设。在协同育人视角下,班级、党建、团建组成高校联动育人的共同参与主体,线上线下党、团、班建品牌活动,共同致力于落实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关注学生个体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实现高校育人工作“以小到大,从点到面”,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培育合格的接班人。

协同育人视角下“一小两大”党、团、班联动育人模式的重要性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有利于促进高校优秀校园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在协同育人视角下,构建“一小两大”党、团、班联动机制,实现班级建设、团建、党建之间的紧密结合和有效协同,可以促进党、团、班级品牌文化活动的有序开展,在高校范围内形成育人的良好氛围,为促进高校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条件[2]。同时,这对增强学生党员的组织观念以及党性意识也具有重要意义。第二,有利于促进高校各项育人工作的有序开展。党支部、团支部以及班委会作为“一小两大”党、团、班联动育人模式的三大参与主体,在促进高校学生各项工作有序开展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其中,党支部的重要职责在于宣传和督促落实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团支部作为上传下达、纵向相承的纽带,必须要发挥其作为代表班级的群众性团队的重要角色,承担起自身在高校班级建设中的主导力量。团组织的重要职责体现在团员教育管理、有序开展各项问题活动以及随时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班委会则是在学生党支部的领导下和团支部的指导下承担着学校各项工作计划的具体执行工作,协调教师完成日常的事务,监督学生努力学习,遵守校规校纪,维护学生的正当权益,反馈与学生密切相关的需求和事件。

总之,为推进落实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大思政”格局下,必须要在协同育人指导下,注重高校班级建设、团建、党建之间的紧密结合和有效协同,实现“一小两大”互相补充、互相促进,充分优化教育资源的分配与利用,形成“1+1+1>3”的格局。通过党建带动团建、团建促进党建,实现党建、团建、班建相统一,从而巩固思想政治教育堡垒,促进党、团、班联动发展,对高校党团和班级建设进行创新发展。

二、当前高校学生党支部、团支部和班级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党建工作、团建工作以及班级建设缺乏有效协调

目前,在高校育人工作中,党建工作、团建工作以及班级建设之间缺乏有效的协调,这对育人合力的形成造成直接影响。从党建、团建和班建层面分析原因,集中体现在:

第一,党建工作缺乏有效的监督体系。一些高校缺乏完善的监督体系,对学生党员的管教不充分,致使部分学生党员的素质较低,未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班级中全面发挥出来,未积极参与班级事务管理,导致党支部未得到班级学生的拥护,存在价值不突出。

第二,团建工作发展不理想。高校团支部的功能是对学生团员进行教育引导,是班集体非常重要的组织力量。但是受传统班级模式的影响,高校学生通常对班委有较高的信赖度,而团支部是经过较长一段时间才建立的,学生对团支部的了解较少,致使团支部的作用没有全面发挥出来,在班级中所发挥的思想理念引导功能有限。

第三,班建工作重要媒介作用未充分发挥。在高校班级的日常管理工作中,班委会处于主导地位,是教师与学生进行联系的重要媒介,这种情况下团支部与党支部的功能弱化,致使党支部、团支部、班委会协调度不理想[3]。

(二)党建、团建、班建各主体的责任分工不清晰

目前,在高校现有育人体系下,班委会在高校班级管理中发挥着主导作用,相比而言,党支部所发挥的作用有限,班级中的大部分同学没有参与到党建活动中,并且学生党员所具有的先锋模范性也未有效体现出来,导致学生对党支部知之甚少。同时,团建工作动力不足,在所有的班干部中,处于核心地位的通常是班长,而团支书只处于辅助位置,因此在活动组织过程中通常得不到学生的拥护,无法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主动性,而且很多学生对团组织缺乏科学的认知,导致团支部自身具有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未有效发挥。班委会负责组织管理班级事务,并且在工作开展过程中负责一些团支部的工作,班委会、团支部的责任分工不清晰[4]。

(三)党支部、团支部、班委会缺乏有效的沟通机制

高校现有育人体系下,要实现党支部、团支部、班委会有效协同和发挥合力,必须构建畅通无阻的沟通机制。班委会、团支部、党支部在高校班级中一般是互相独立的,工作内容不同,工作开展方式也有较大差异,所以三者间的互动存在障碍,缺乏相应的途径。由于缺乏有效的沟通机制,三者无法在具体的育人工作中实现有效的协同。

因为高校一年级新生中党员数量很少,大部分学生都是在大二或者大三才加入党组织的,所以学生党支部很少设立在班级中,基本都是以专业、年级或者二级学院为单位设立。同时,设立在班级中的党支部十分有限,并且指导班级建设、团建、党建工作开展的老师通常不固定,也不是同一个人,这便致使三者的协调度不够,党支部不能对团支部与班级委员会工作的开展进行指导[5]。

三、协同育人视角下高校“一小两大”联动育人模式构建建议

(一)构建“党、团、班”联动机制,利用组织实现高校育人目标

在党委、团委、班委联动机制下,应通过创新“驻班党员”和“班团一体化”联动机制,利用组织实现育人目标。

第一,实行驻班党员制度。首先,遴选一支学生认可度高、理论知识丰富、政治素养突出、热衷于班级工作的学生党员作为驻班党员,体现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其次,驻班党员应积极向班级同学宣讲党的政治理论知识、党的大政方针,和所驻班级的党员发展对象、预备党员等充分交流,争取这些学生早日加入党组织。此外,驻班党员可筹划与开展多种类型的主题教育活动,增进党组织与团组织间的互动,打造党团协同开展工作的优良气氛。

第二,推进班团一体化。班团一体化可以实现团支部与班委会的一体化运行,使二者在目标管理、工作职能以及管理机制等层面有效结合。在班团一体化中,团支部居于主导地位,而班委会则属于执行层。具体而言,一是突出团支部作为班团一体化建设的核心地位,发挥团支部在政治核心和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二是通过联席会议制度有效推进班团各项工作的开展,如评奖、评优、人员推荐等,在团支部与班委会有效协商的前提下,经由辅导员及驻班党员同意后,由班级学生大会做出相关决定。三是充分发挥领头雁的作用,实行团支部书记兼职班长的制度。四是落实学生党员带班制度,形成对学生日常思想管理的有效補充,发挥党在班团思想建设引领中的关键作用,推进班团一体化。

(二)完善高校协同工作机制,以党建带团建促班建

构建协同机制旨在将党支部、团支部、班委在高校学生自我管理与思想政治引导方面的力量集中起来,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到实处,实现高校育人目标。为此,应当完善高校协同工作机制,以党建带团建促班建。

第一,提升党建工作的开展效果,增强党组织在团建、班建工作中的威望。构建协同工作机制,主要目标是提高党建工作开展效果,为高校育人工作提供更全面的服务。高校党建工作与构建协同工作机制间是互相推动、互相支撑的关系,党建工作开展的效果得到了改进,党支部的作用才能更突出,才能在学生中产生更大的影响力,才能更科学地指挥团支部与班委会做好有关工作。具体而言,一是注重党员的考察与培育,要经过“两学一做”活动的常态化开展,丰富学生党员的理论知识储备,学生党员掌握了丰富的理论知识,才能够向周边的同学宣传,提高党支部在高校班级中的影响力;二是落实党支部工作条例,高校学生党支部一定要按照《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的要求,增强建设,确保党支部各项工作的高效开展;三是落实党的组织生活制度,基于党员与学生的实际需要开展科学、高质量的主题党日活动,保证活动取得一定的实际效果。

第二,健全团内推优机制,确保党员发展质量。高校应依据团干部的特征,选择恰当的培训内容,将团业务水平的提升作为培训重点。同时,高校应健全团内选优机制为党组织的发展增添充足动力。目前优秀团员的推介工作开展得并不理想,团委对所推团员的状况无法做到深入了解,导致党员的发展质量没有保障。为此,一定要重视优秀团员推介工作,团委要严格把关推荐人,保证其所推选的都是综合素质突出的团员,为党员的发展质量提供保障。

第三,把握班委会工作重点,增强学风、班风建设。班委会是各项政策、制度的执行者与落实者,应将党委、团委、学生处的各种通知落到实处,通过组织多种类型的活动,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发现班级中的优秀学生,采用考察、指导、教育等方法,将优秀学生吸纳到党组织,辅助党委、团委开展好班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体而言,一是组织多种类型的文化、体育活动,让班级的文化生活多姿多彩,借助活动提高班级的凝聚力,深化班级同学的集体意识,让所有的同学都能够在活动中发挥自身优势,获得心灵给养;二是抓好学生心理健康疏导工作,全面贯彻学校的各种规则、章程,确保班级事务的有序开展;三是开展好学生助学金、奖学金的评选工作,指导学生重视文化知识的学习和专业能力的提高。

(三)充分发挥网络媒体的载体优势,创新新时代育人工作新思路

互联网普及以及新媒体在高校育人工作领域的推广运用,为提升高校育人工作实效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在高校推进构建“一小两大”联动育人模式的过程中,应当充分发挥网络媒体的重要载体优势和传播优势,更好地开展高校育人工作。

第一,高校应充分发挥网络载体作用,促进党建工作有序开展。在开展党建工作时,高校应充分发挥网络载体的优势,为党员教育工作提供更有利的支持。具体而言,一是通过网络载体及时公布党建工作信息,帮助学生党员第一时间了解党建工作动态,及时完成党建学习;二是充分发挥网络媒体的沟通交流优势,增进学生党员之间的联系,营造良好的党建工作氛围;三是充分利用丰富的网络内容,整合党建教育资源,加强党建教育的实效性、务实性和开放性。此外,高校还应充分利用网络媒体的传播载体功能,实现党建教育信息的及时推送和传播,提升党建工作的有效性;通过社交工具等各种渠道,引导学生做好批评和自我批评,确保党组织及时获取到真实的声音,更好地开展党建工作。

第二,高校应依托网络载体,推动团建工作的有序开展。高校共青团应当将互联网作为工作开展的新平台,以加深大学生对团组织与党组织的了解和认识。加大网络平台的开发和利用,将团组织工作的开展和互联网有效结合,让新媒体在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交流互动、思想指引方面发挥自身功能。例如,高校可以学校、学院、专业、班级的主要工作作为切入点,合理确定主题,构建学校、学院、团支部三级一体的微信等新媒体平台构建机制,从而提升团组织在学生中的威望,让学生积极加入团组织,让共青团的旗帜在网络平台上飘扬,将所有团员凝聚起来,统一思想认识,实现净化互联网空间的目标,同时利用新媒体在舆论方面的便利条件,对广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从而实现育人目标。

第三,高校应依托网络载体,创新高校班级建设工作。在党委、团委、班委联动机制下,依托互联网推动高校班级建设工作的开展,高校还应当构建“网络班级”,班级事务有关信息、班会、资料共享、学生间的互动沟通等都可利用网络班级完成;还可开发班级网站,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与空间,让学生真正成为班级的主人,让以生为本的原则得以充分展现。“网络班级”的打造与网站的开发,能够有效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四、结语

总之,学生党支部、团支部、班委会间具有互相促进、互相支撑的关系。在协同育人视角下,高校必须要充分发挥班委会、团支部、党支部等各方的優势,构建“一小两大”联动育人机制,变革工作开展方式,提升工作开展成效,有效加快当前阶段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程,为社会培育更多德才兼备的高水平人才。

参考文献:

[1]易凡,李玲玲.高校学生党支部、团支部、班级协同工作机制建设的思考[J].党史博采(下),2020(12):33-35.

[2]程俊刚.“组织育人”视角下高校学生党支部、团支部、班级协同工作机制研究[J].科教文汇(上旬刊),2020(10):28-29.

[3]李延阳.浅论高校学习型学生党支部建设及对策[J].新西部(中旬刊),2013(03):63-64.

[4]程盼盼.浅谈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2016(01):220.

[5]刘宁.高校党团与班级建设创新研究[J].山西青年,2017(01):73-74.

(责任编辑:邹宇铭)

猜你喜欢
团建育人模式班级建设
浅谈团建工作在企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探索新形势下高校基层党建带团建平台建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高校团建科学化研究
论学分制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及对策
“双一流”建设不能缺失本科教育
“家文化”班级建设对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
研究生团组织与班级建设相结合的工作探讨
职校生积极心理导向的体验式活动班会创设研究
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党建带团建的实践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