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自信视域下对外汉语人才培育探索

2021-09-10 15:16何敏
大学·教学与教育 2021年2期
关键词:人才培育对外汉语文化自信

何敏

摘要: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而国之魂就根植于文化中,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就无法构建文化强国。汉语国际教育是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媒介,对外汉语人才作为汉语言和中华文化的重要传播者,不仅要教好汉语,更要以坚定的文化自信立场推进文化传播。本文简要分析文化自信的内涵和时代意义,探索在多元文明交流融合下,对外汉语人才如何践行文化自信,助力中国文化的传播和创新,促进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

关键词:文化自信;对外汉语;人才培育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7164(2021)07-0157-02

学习和传播一门语言就是学习和传播一种文化。身处教学一线的对外汉语人才肩负着教授汉语语言和传播中华文化的双重责任,是展现我国国家形象的一面镜子。面对世界各地学生带来的文化冲击,对外汉语人才内心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度会直接影响其言行举止。作为文化传播交流的使者,身处文化传播前沿的对外汉语人才必须坚定文化自信,助力中华文化的传播,促进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

一、文化自信的时代意义

十八大以来,“文化自信”开始走进人们的视野,习总书记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1]国之魂正是根植于文化中。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就无法构建文化强国。在全球命运共同体的新时代,中国人民始终坚持开放包容、科技共享、互惠互利、协同发展,充分诠释一个负责任大国该有的国际担当,也展现了一个文化高度自信的优秀民族,赋予了新时代下中国文化自信的时代意义。

(一)加强中华文化影响力

“推广教育和语言有助于加深外部世界对国家的了解,是扩大一国影响力的最有效途径。”[2]对外漢语教学不仅仅是语言教学,也是文化的交流与融入,外国人在学习中国语言的同时也是了解中华文化,加深其中国印象的过程。世界各地已掀起学习中国语言和文化的潮流,这是加强中华对外文化传播,扩大中华文化影响力的好时机。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标志,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创造力,形成了绚丽多姿的中华传统文化。中华民族有着独有的儒家家国责任、道家的生命情怀、释家的向善取向、陆王心学的继承和创变,有着众多传统士子的济世救民信念,有着诗经、楚辞、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等文化精品。正是有着文化自信,我们才能将中华文化具有的丰富的哲学内涵和文化底蕴继续传承和发扬。中华文化的无限魅力需要分享,需要传播,在更广阔的范围内让国外受众体验感知,了解中华文化。对外汉语人才要有高度文化自信的气度,了解自己民族文化的过去、今天和未来的发展变化,认识到自己文化的优势和不足,以高度自信的姿态对待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所遇到的文化冲突问题,从容地做好中华文化的推广传播。

(二)增强中国文化话语权

文化话语权可以理解为文化领域的影响力,是在世界文化中发出自己的声音并且获得赞同认可,通过本民族文化对于世界现实和秩序做出解释和建构的权力[3]。随着综合国力的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与全球影响力与日俱增,当前全球“学汉语”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但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和欧美国家仍然有较大差距,中国文化话语权仍然有待进一步建构和提高。一个国家的文化话语权越强,其文化对世界文化的影响力就越大。当前世界的文化话语权主要被欧美等西方国家所掌握,应当承认,中国经济发展水平与欧美国家还有较大差距,但中国文化的底蕴更深厚,应当拥有更大的文化话语权。中国文化在国外遭到漠视、蔑视、曲解、丑化,与我们文化自信程度不高,文化宣传方法和途径狭窄有很大关系。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及具体实施,我们充分感受到汉语国际传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对外汉语人才培养实践中,搭建人才培养平台让中国优秀文化和思想贯穿始终,充分展现中国文化魅力,在对外汉语人才培养中用历史事实引入优秀文化思想,以现代实践取得的优秀成果展现文化继承创新,坚定文化自信,为中国发声,在国际舞台发好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增强中国话语权,对外汉语人才培养只有植根于文化自信,才能更好更深入地宣扬中华优秀文化的精髓,更好地促进中华文化与世界文明的广泛传播,不断增强中国文化话语权。

二、构建文化自信培育平台

(一)形成文化自觉,增进文化认同

传播中华文化是实现民族复兴的重要战略,是提升我国软实力的必要举措。有学者提出,对外汉语人才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深厚中文素养、国际开拓意识,有高水平教学能力多,且能够深入了解国外文化的高层次、专业性的复合型应用人才,并以此促进中华文明的对外传播,以实现中国文化与其他文化的共同繁荣之目标[4]。要促进中华文明的对外传播、实现中国文化与其他文化的共同繁荣,首先要认同自己的文化,形成文化自觉。费孝通先生曾提出“文化自觉”的观点,认为“生活在既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5]。对外汉语人才培养要使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中国文化的发展历史,拥有正确的文化价值取向,自觉地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传播中国文化,融文化于语言教学中,让更多学生了解汉语,喜欢汉语、认同汉语蕴含的中国文化,在教学中传播、弘扬我国优秀文化。

(二)做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

中国传统文化是让世界了解中国的重要途径。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认同常常更容易让我们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去寻找中国特色,挖掘中国文化魅力。“落其实思其树,饮其流怀其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文化自信的根源,是中华民族的魂魄,是中国人骨子里的精神信仰。文化自信来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实践创新,中国人民要坚定文化自信立场,既要做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还要在实践中不断创新文化,吸收不同时代背景下优秀的文化思想,使文化自信源泉不断壮大,内容更加丰富。

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需要对外汉语人才具备过硬的专业素养,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和知识储备,包括具备标准的普通话水平,扎实的汉语知识,探索有汉语特色的教学理论,深入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探索和创新更加适合汉字汉语教学的理念、理论和方法,通过培训、进修、参加文化实践等活动,体验文化精髓,掌握一定的中华传统才艺,加深对优秀传统文化内涵的理解。同时还要拥有娴熟的教学技能和因材施教、因地制宜的灵活教学方法,以外国人喜闻乐见的形式,潜移默化地在他们心中种下中华文化思想的种子,提升中华文化对其学习的吸引力,进一步弘扬中华文化。传播文化时还要做好文化的创新发展,新时代的中国文化既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有为新中国建设而产生的革命文化,以及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改革发展文化和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国际文化。文化需要积淀传承,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焕发出新的时代活力,这样的文化才有生命力,才能更自信。

(三)提升跨文化交际素養

新时代跨文化交际素养越高,文化自信程度就会越深,两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伴随着世界经济的全球化、文化的多样化,很多国家都在努力提高文化软实力,加强自己国家的文化传播,全球已进入名副其实的“跨文化传播”时代。对外汉语人才肩负着传播中国文化的责任,在教学中让外国学生熟悉中国语言,了解中国文化,也是和学生们跨文化交流与合作的过程。这一过程要有坚实的外语水平和深厚的文化素养做基础,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换位思考,制定科学的教学策略,使用先进的教学方法,激发外国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汉语的潜能,培养对汉语言文字与中国文化的兴趣,注重强化师生间沟通,提升跨文化交际技巧。

跨文化交际不仅是语言的沟通,更是社会制度、宗教信仰、民俗历史文化等多元融合的深化发展。对外汉语人才是最好的跨文化交际者,在交际中应尊重对方的文化和世界观,不断了解、包容、融合彼此文化的差异。在多元文化的环境中加深对本民族文化的理解,正确对待彼此的文化习俗差异,主动学习交流对象国的文化特征、地域特点和风俗文化,做到文化的互相理解和欣赏,排除文化优越感、减少刻板印象和文化偏见,吸收不同文化中有助于本民族文化发展的积极因素,借鉴不同文化的有益元素,主动开展各种跨文化交流实践活动,加强文化输出输入意识,拓宽对外文化影响力,掌握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打交道的技能,这对坚定文化自信,顺利传播中国文化有着重要意义。

三、结语

汉语国际传播既是让世界了解中国的需要,也是中国走向世界的需要。汉语人才的发展对于汉语国际推广、中国文化的传播以及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本文从文化自信的内涵和时代意义入手,探索在多元文明交流融合下对外汉语人才培养的新路径,通过加强对外汉语人才的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认同,坚定文化自信,构建自信的文化平台,使其真正成为合格的文化事业传播人。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J].求是,2019(08).

[2]郭扶庚.汉语热全球:孔子学院成中国“软实力”最亮品牌[N].光明日报,2007(04).

[3]姜浩.中国文化话语权建构中的挑战和应对方案[J].学理论,2019(07).

[4]申红义,左媚柳.复合型对外汉语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9):193-195.

[5]费孝通.文化与文化自觉[M].北京:群言出版社,2012.

(荐稿人:张荣靖,陕西警官职业学院副教授)(责任编辑:淳洁)

猜你喜欢
人才培育对外汉语文化自信
浅析新常态下高校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
国际汉语教学的理念方法
欠发达地区区域创新能力培育探究
浅论对外汉语听力课教学热身环节中中文歌曲的应用
新闻媒体坚定文化自信的思考
如何让西方文化帝国主义“退场”
营口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状探析
营口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状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