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地理互动式教学探究

2021-09-10 07:22姜创
名师在线·中旬刊 2021年2期
关键词:互动式效率微课

姜创,1974年12月出生,男,江苏滨海人,中共党员,滨海县五汛中学校长,中学高级教师,盐城市高中地理学科教学能手、盐城市中学德育学科带头人,曾荣获江苏省教育厅基础教育类教学成果奖二等奖,主持或参加市级以上课题研究近10次,发表论文20多篇。

教育理念与所处的时代有着巨大的联系。与过去工业化时期统一化、规模化的人才培养模式相比,现代教学更重视学生核心素养和创新、评价等能力的提高。新课程改革更加提倡以学生为中心,重视方法、重视过程的教学。而多边互动教学模式能够有效促进师生、生生间的密切联系,切实提高教学效率。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较强的学科,需要师生、生生深入合作。而这也让多边互动教学模式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具有更大的现实意义。

本文立足于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地理互动式教学,从充分利用微课,提高预习效率;利用智慧课堂,确定探究主题;根据学生特点,合理划分小组;个性补偿教学,促进师生互动;采用多种方式,构建互动评价五个方面来展开深入探究。

一、充分利用微课,提高预习效率

在实际教学中,如果教师未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课堂活动就会成为教师的“独角戏”,自然也就无法满足互动教学的要求。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有效的课前预习可以让学生形成一定的知识基础,以便互动式课堂的顺利构建。近年来,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教师提供了微课这一新型教学方法,相比传统的教学方法,其以视频为展现形式,以网络为素材库,不仅具有很强的趣味性,还可以讲解更丰富多样的内容。这对学生进行有效、个性化的预习有着积极作用。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也要充分利用微课教学,以有效提高学生的预习效率。

例如,在教学“气压带、风带与气候”一节时,教师可以利用学案和微课开展先学后教的翻转课堂教学。其中,微课不仅包括本节课知识点,如“行星风带及其季节移动”“行星风带与气候的关系”“季风与季风气候”,还包括“大气圈与大气运动”这一节的知识。在预习环节,学生可以根据学案指导和自己需要选择合适的微课进行自主学习。例如,学生如果不明白为何会形成行星风带,就可以观看“大气热力环流”和“影响行星风带形成的因素”等微课。相比传统的预习方式,内容丰富和具有更强趣味性的微课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预习效率,为课堂教学中开放、互动教学模式的应用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利用智慧课堂,确定探究主题

相比传统的以教师为主的讲授型教学,互动式教学虽然在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学习方法渗透等方面有着巨大的优势,但知识教学需要更多的时间。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突出教学重点、明确探究主题是相当必要的。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前与学生进行有效互动,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如今,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教师提供了智慧课堂这一学情数据收集工具,相比传统教师主观感知的方式,其准确性更高,能让教师更好地把握学生的实际情况,对于增强课堂教学的针对性,让教师与学生进行更加深入的互动有着重要作用。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利用智慧课堂,合理确定探究主题。

例如,在教学“人口迁移”一节时,在预习环节,教师就可以利用智慧课堂软件向学生布置前置性作业。其中,教师要注意涵盖“人口迁移的含义和分类”“影响人口迁移的基本因素”等本节课会学习的所有知识点。在学生完成作业后,教师可以通过智慧课堂软件提供的数据来了解学生的整体学习情况。例如,通过对错误率较高的几道题目进行分析,教师发现学生对“区域地理案例中人口迁移原因的分析”与“不同历史阶段人口迁移的特点和原因”这两个知识点了解得还不够深入。在后续的探究环节,教师可以针对这两点开展多个探究活动,而其他知识则利用讲授法来缩短教学时间。教师立足学生学情确定探究主题,有效减少了集体探究的内容,提高了课堂教学的针对性。

三、根据学生特点,合理划分小组

相比其他学科,地理学科的综合性更强,活动实践量更大。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不仅要在课前习得一定的基础知识,还要与教师、同学进行更加深入的互动。小组合作学习能以互动的形式将学生连接为一个整体,对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和探究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但在过去的教学中,小组划分具有很强的随意性,导致很多时候,每个小组都以一两名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为中心,而其他学生参与度不高,降低了整体学习效率。因此,在划分小组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让学生能够在多样化的地理实践和探究活动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以促使全体学生的积极参与,有效提高学生的互动性。

根据高中学科体系,教师可以按学科成绩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层次。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将在不同学科中具有优势的学生尽量划分到不同的小组。在不同的实践与探究活动中,这些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带领其他学生一起学习、进步。例如,在学习“大气污染与防治”一节时,在“不同污染方式产生污染物特色”这一问题的探究中,除了查阅资料外,化学成绩较好的学生还可以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带领小组成员利用所学知识探究问题。在之后的实践活动中,学生也可以依据能力进行合理分工。比如,体育成绩较好的学生负责相对较远地方的污染源调查;信息技术水平较高的学生负责带领一部分学生从官方网站收集信息,并将其他学生记录在奥维互动地图上的空间信息导入同一张地图中。这样,每位学生就都充分发挥了自身作用,在提高互动性的同时,充分调动了探究主动性,从而切实提高了课堂实践和探究效率。

四、个性补偿教学,促进师生互动

作业是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的重要方法。但在过去的教学中,作业练习的主要方法是题海战术。这给学生带来了很大的学习负担,导致学生的学习效率很低。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发展,“减负提质”成为一大教学要求。如何以充分的师生互动提高作业完成的效率,成为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要以错题本、微课等对学生开展个性补偿教学,以有效提高学生作业练习的效果。

例如,在教学“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一课时,根据智慧课堂提供的数据,教师发现,针对整体而言,学生对“地形对交通运输的影响”这一知识点的错误率较高。因此,在之后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开展“地形对交通运输的影响”這一微专题教学活动。而针对在其他方面有错误的学生,教师可以向他们发送相应的微课和练习题,让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自学。立足于线上教学平台自主记录错题的功能,教师还可以定期给学生布置完成错题本上题目的作业。这样一来,通过个性补偿教学,教师将与学生的互动从集体细化到个人。这对于提高学生作业完成的效率,更好地“减负提质”有着重要的作用。

五、采用多种方式,构建互动评价

“学而不思则罔”,无论从教师角度而言,还是从学生角度而言,合理的反思都相当重要。评价是引导反思的重要步骤。但在过去的教学中,评价方法只有教师对学生评价一种。这既使得教师和学生难以客观地认识自身的行为,又难以培养学生评价这一高阶思维。互动式教学倡导构建多边互动的师生关系。在这样的教学背景下,评价也应是多边互动的。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采用多种方式构建多主体、多指标的互动评价体系,以此更好地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

例如,在实践活动中,教师可以构建两种评价方法。其中,针对学习成果的评价,还是以书面测验成绩为主,而针对过程的评价则可以以量表为主。在评价指标方面,教师可以构建学生参与度、小组分工合作、实践方法等多个指标;而在评价主体方面,教师可以构建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甚至家长评价等多个栏目。当然,针对整节课教学的评价和反思,教师要改变传统、单一的自我反思、听评课等形式,利用线上社交平台向学生发送调查问卷或让学生在网络学习空间中留言,从而充分接受学生的教学反馈。这样一来,教师就可以有效构建互动性评价模式,不仅让反思更加科学,还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

综上所述,新课程改革为教育教学模式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以微课促进学生的有效预习,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并通过智慧课堂、小组探究、个性补偿教学与互动评价等形式,将多边互动的教学方法应用于教学的各个环节。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有效地构建互动式课堂,提高教学效果,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切实满足现代社会对人才培养越来越高的要求。

◎ 作者/姜  创  江苏省盐城市滨海县五汛中学

猜你喜欢
互动式效率微课
互动式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实践
“慢”过程 “高”效率
微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反思
选用合适的方法,提升解答选择题的效率
A Study on English Interactive Teaching Approach
微课在初中英语课后作业中的应用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聚焦立体几何命题 提高高考备考效率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微课”教学模式的探讨
跟踪导练(一)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