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提升心理育人质量研究

2021-09-10 01:14李莎
科技研究 2021年16期
关键词:新时代对策

摘要: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关系到高校的安全与稳定。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思想政治工作归根结底是“做人的工作”,高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要从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入手。本文将对我国高校心理育人现状进行比较全面和客观的分析,以期发现高校心理育人质量提升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原因;最后,结合时代特征对新时代高校心理育人工作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行研究并提出高校提升心理育人質量的对策,更好的为学生健康成长成才服务。

关键词:新时代;心理育人;对策

近年来,随着高校大学生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关注。心理育人是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的十大育人体系之一,高校心理育人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一环,在工作中我们应注重强化心理健康教育在育人工作中的重要性,助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提升心理育人的实效性。

一、高校心理育人的内涵

心理育人作为提升思想政治工作质量的“十大育人”体系之一,是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育人因素,也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大使命。如何有效发挥心理育人在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是思政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高校心理育人指的是高校在充分了解大学生心理成长规律的前提下,通过心理知识宣传、校园文化活动、心理辅导、人文关怀等多种方式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对存在心理困扰的个体或团体有针对性的提供心理疏导,缓解心理压力,多渠道帮助学生排忧解难,使其负性情绪能及时得到宣泄和排解,从而培养学生积极向上、乐观的心态。

二、高校心理育人现状分析和问题探讨

1、心理育人工作队伍专业化水平不高

心理育人工作专业性较强,对从业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和能力要求较高。每个高校都有设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但人员配备很大一部分不达标。通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由心理学专业教师,专兼职辅导员组成,但人员组成比例严重失衡,专职教师较少,绝大部分由辅导员兼任,缺乏专业的、系统的知识背景和相关培训,忽略了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性和专业化,这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心理健康育人工作实效性的发挥。

2、对心理育人存在认知偏见

由于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起步较晚,社会对心理育人工作仍处在认知转化过程中。很多人错误地认为只有患有精神或心理疾病的人才需要接受心理帮助或辅导,很多大学生在遇到心理困惑或出现心理问题时,不敢也不愿去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咨询或寻求帮助,而是倾向于选择自我调节、独自承受各种压力,这种处理方式将导致负性情绪不能及时宣泄和排解,引发更为严重的心理危机问题,不合理的处理方式将对当代大学生的身心发展造成不可逆的伤害,同时也不利于高校心理育人工作的开展和实施。

3、育人载体多样化,但效果不够明显,协同育人机制不够完善

传统的心理育人以心理咨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为主要载体来传播心理健康教育知识。随着网络的普及,获取信息的渠道逐渐转为微信、微博等为代表的新媒体。各个高校创建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等网络平台,加速了心理健康知识的传播。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虽然一直在完善,但三全育人背景下,高校对大学生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应是全方位、全过程、全员参与的形式,但目前一部分高校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重视不足,高校设立了心理健康咨询室,但针对性不强、利用率不高。专业教师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参与的比较少,没有做到高校全员参与。

三、新时代高校提升心理育人质量的对策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心理育人能力

心理学是一门专业性较强的学科,高校心理育人团队需要包含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教师、学生工作系统教师、全校教师以及学生干部队伍。要全面提升心理育人能力,应加强团队的专业化建设以及团队人员专业知识和相关技能培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阅读专业书籍、观看网络视频课程、参加校内外培训等方式提升理论素养水平,除了掌握理论知识外,还需要进行实操技能方面的培训,以全方位的提升心理育人能力,全面提升心理服务水平,增强心理育人的实效性。

2、分类开展心理健康工作,增强心理育人实效性

高校辅导员作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力量,在日常工作中,应注重加强学生干部队伍在工作方法和技巧等方面的培训,充分发挥朋辈辅导员、心理信息员的重要作用,努力营造人人关注心理健康、人人参与心理健康的良好氛围。针对学院学生的不同个性特点,可以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特色活动;对于在人际交往、生涯规划等方面存在困惑的学生,可以考虑开展多主题、针对性强的团体心理辅导;对于一般心理问题的学生,可开展个体辅导,扮演好倾听者的角色,帮助学生排忧解难。通过研判,如心理状况较为糟糕及时上报领导、联系学校心理健康中心请求专业老师帮助,并将学生情况及时反馈给学生家长,进行重点跟踪关注,建立学生成长档案。

3、推进心理育人信息化,全方位落实心理育人

当今社会正处于新媒体时代,在工作中,我们应创新工作方式,充分利用网络新媒体的优势,运用校园大数据等充分掌握大学生的心理动态,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一方面建设好心理健康教育专栏,另一方面充分利用网络心理咨询平台,安排专业心理咨询师值班,构建不受时空限制的网络心理育人空间,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到心理育人网络平台上,提高心理育人工作质量。

结语

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高校心理育人应与时俱进,不断进行实践创新,发挥好心理育人作用,提高心理育人质量,形成心理育人工作的新发展格局。

参考文献

[1]陈虹,潘玉腾.立德树人视域下高校心理育人价值及其实现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2019.

[2]郭栋.心理健康教育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和启示[D].浙江大学,2017.

[3]罗晓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与对策[J].教育研究,2018.

作者简介:李莎(1989-),女,汉族,籍贯:湖南益阳,工作单位:湖南城市学院,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英语教学。

项目结题:本论文用于2021年益阳市社科课题研究项目结题(编号2021YS109)

猜你喜欢
新时代对策
LabVIEW下的模拟电路实验教学创新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搁浅的“新时代”,“朴氏外交”因何三鼓而竭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溶解度计算错误种种和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