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缮之美的设计解读

2021-09-10 07:22朱峰王璐
美育 2021年1期
关键词:服装设计

朱峰 王璐

摘 要:金缮是一门古老的工艺技术,也被人们翻译成“金箔瓷具”。把破碎的器物用大漆拼合再贴金装饰,便是其最直观的表现形式。本文基于服装设计的视角对金缮技艺在可穿戴康复服设计中的应用进行解读,揭示其文化价值与设计意义,希望能为传统手工艺与现代设计的融合发展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金缮 服装设计 功能性服装 可穿戴设备

一、破立之道:打破重组的修缮之美

金缮是一种以天然大漆为黏合剂来修补残缺、破碎的器物,而后在漆面饰以金粉或金箔的工艺技术,与中国传统修复工艺“锔瓷”有异曲同工之妙。器物上的修补痕迹微微凸起,但并不突兀,装饰性很强。它不仅是一门美观实用的修复技艺,还是“惜物”“节物”等传统思想的艺术呈现。

据日本江户时代伊藤东涯《马蝗绊茶瓯记》一书记载,南宋时期日本将军平重盛向杭州育王山布施了大量黄金,育王山寺院住持佛照禅师遂以一葵口龙泉窑茶碗作为回礼相赠,后来这只茶碗传到了大将军足利义政手中,他极为珍爱这只茶碗。但后来这只茶碗还是被摔裂了,于是他请来中国工匠(明代)以锔瓷技艺为这只茶碗打了六个锔钉,使破碎的茶碗拼合了起来。由于锔补后碗上的锔钉形似蚂蝗(蚂蟥),因此被日本人称作蚂蝗绊,这只碗便被称为“蚂蝗绊茶瓯”。足利义政将军看到茶碗上那些形似蚂蟥的修补锔钉,虽颇觉有趣,但仍不满意,于是命令日本工匠研究更好的修复方法。当时日本漆器技艺已颇为成熟,并有以大漆修补物品的先例,于是金缮技艺便应运而生,即用大漆粘连断裂的瓷片,并以黄金修饰,使其比原貌更为夺目。金缮技艺因兼具实用性、艺术性和观赏性而广受好评,并逐渐发展起来。

金缮技艺被广泛运用于修饰瓷器和紫砂制品。根据所修缮器物材质的不同,金缮技艺的工艺流程略有出入,但主要工序大致相同,都需要经历观察、处理裂痕(缺口)、黏合、阴干、补漆、打磨、描漆和施金等步骤。由于器物的破损痕迹和缺口带有偶发性和唯一性,因此创作者需要在一定限制内在残缺的器物上灵活流畅地实现个性化的修复方案,既不能锦上添“花”,也不能“随波逐流”(不能完全按照破裂痕迹进行修补)。每一处细节都要处理得恰到好处,因为对于每一处线条的把握都直接影响着最后的呈现效果。精益求精的修缮流程使金缮技艺呈现出了可识别、可逆转和最小介入三大特点。从烦琐的工艺到昂贵的材料,从高贵雅致的修复色彩到平滑流动的修补痕迹,无不体现出金缮技艺用近乎完美的手段修饰不完美事物的严谨认真的修复态度。选用贵重的黄金作为修复材料的重要原因有二:一是只有价值不菲的黄金修饰才足以匹配近乎完美的修复手段;二是金色为“百搭色”,几乎适用于所有颜色的器物,但同时又与器物本身的颜色拉开距离,给人一种协调而醒目的视觉效果。金缮技艺使修复后的金箔瓷具成为具有破立之美的艺术品,入市后在很短的时间内迅速引起了各界人士的关注和兴趣,并随着各领域的跨界融合,在现代设计中得到了延伸和拓展。

二、跨領域碰撞:由金缮技艺衍生的可穿戴中风康复服设计

经过岁月的沉积、一代代的传承发展以及与新科技、新材料的碰撞融合,金缮技艺的表现形式、内涵意蕴和功能价值都逐渐由单一走向多元。越来越多的艺术家与设计师进行了将金缮技艺运用到艺术创作中的尝试和探索,创造出了许多实用美观的经典作品。

金缮技艺使“破碎”不再是一种遗憾,而是通过对破碎之物的二次创作使其呈现“破立之美”,让原本很普通的器物变身为与众不同的艺术品。正是这种物质上的修复和心灵上的慰藉,为设计师带来了超越设计本身的灵感,这在帮助中风患者复健的功能性修复设计中体现得尤为明显。

《中国卒中流行报告(2015)》显示,位居威胁人类健康之首的疾病是中风。而中风治疗后的复健更是一个漫长且艰辛的过程,患者不光需要生理康复,更需要心理康复。为此,设计师杰西卡·斯马什进行了一系列帮助中风患者康复的服装设计探索。从2017年开始,杰西卡·斯马什就开始专注于功能性服装的设计研发,最终开发了一款名为“Connextyle”的智能可穿戴技术,以此来帮助中风患者进行肌肉康复训练。

这款智能可穿戴服装技术的设计灵感源自金缮技艺,对中风患者意义重大,不仅可以帮助中风病患实现术后生理康复,还可以让病患得到心理慰藉。“Connextyle”先是通过黑白对比色的包边设计与金缮技艺在视觉上产生共通感,再通过与服装配套的用于动作感知和视觉呈现的App实现对患者身心的修复。整个可穿戴设备的服装主体是一件衬衫,它在袖子部分安装了运动传感器,通过App可以实时监控患者的肌肉使用和关节旋转情况以及肢体的行动轨迹并使之可视化。

服装中的运动传感器可以帮助中风患者注册三种训练模式,以此来规划患者肢体的活动范围并记录其行动轨迹,通过对肌肉的控制训练、肢体的回转训练以及一定范围内的活动训练来帮助患者记录肢体活动状态以及形成训练性的肌肉记忆。同时,App所记录下的运动轨迹会以点、线、面的形式呈现出视觉化效果,让患者更直观地看到自己的“康复设计成果”,以这种多感官的锻炼方式使患者形成新的神经通路来帮助其更好地控制肢体。视觉和听觉等多感官给患者创造的神经刺激比单一感官更加强烈,更有助于其肢体恢复。

这种记录性训练不仅能够记录患者康复训练的过程,让医生准确了解患者的康复状态,还能提升患者对康复训练的兴趣。App记录下的符号化图形信息都可被算作患者们的“康复设计成果”。在康复训练后,患者可以在App上看到自己的锻炼结果并分享这些成果,还可以通过线上对话的形式向治疗师咨询并获取新任务。随着患者逐渐康复,训练难度和复杂程度也会随之提升,直至患者最终康复,而这些会在App上有清晰直观的呈现和反映。从物理上的修复到生理上的修复,从器物的修缮到心灵的修复,无不体现着人文关怀,这可能就是金缮技艺对于现代设计的意义所在。

三、设计的传达:由金缮技艺引发关于修缮的思考

在训练时,患者以“智能康复袖子”来帮助自己进行康复训练。待到康复结束时,患者则可以通过拆卸重组的方式对其进行二次加工,拆掉带有传感器的“智能康复袖子”,换上更加舒适、富有美感的“Kintsugi袖子”,就像古老的金缮技艺那般破后而立。金缮技艺流传至今依然备受推崇的原因绝不仅仅是它呈现给了世人精致瓷器与富丽鎏金结合后的惊艳绝伦,更是它所透露出的富有智慧的人生哲学:惜物之心和破立之道。

“被摔碎”并不是遗憾,而是发展创造的新契机。这样的理念使原本有瑕疵的器物得以涅槃重生并成为艺术品,也在现代设计与科技的加持下延伸成“Connextyle”智能可穿戴技术最突出的亮点。金缮技艺不仅为“Connextyle”带来了设计灵感,还为我们昭示了独特的生活美学:当过往的伤痛经过自我治愈,会让我们拥有更为强大的身心。

四、结语

《设计的意义》有一句书评说:“设计就是把散文变成诗歌的过程。”如何将杂乱无章的意识流变得工整有序,将审美赋予逻辑,做出既富有美感又可为人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设计,是设计师必须面对的时代课题。

金缮技艺的精神内核是修复与保护,蕴含着破镜重圆的完满、抱朴守拙的宁静以及涅槃重生的升华。由金缮技艺延伸而来的集审美引导、心理慰藉和生理康复等功能于一体的“Connextyle”项目,为智能可穿戴设计描绘出新的方向,就像金缮技艺所倡导的理念一样,坦然接受生命中的不完美,然后以最完美的方式用心去修缮不完美。对于饱受病痛折磨的患者而言,也许这才是在肉体康复后对其心灵最好的慰藉。

(朱峰/北京服装学院服装艺术与工程学院;王璐/ STEAM Design设计自媒体)

参考文献:

[1]朱冰.以陶瓷修复为例探究金缮之美[J].东方收藏,2019(20):50-51.

[2]丁佳青.金缮工艺的侘寂与残缺之美[J].陶瓷研究,2018,33(05):64-66.

[3]孔月宁.论金缮在陈设艺术中的应用[D].北京:中央美术学院,2018.

[4]李颢.残缺与完整[D].南京:东南大学,2018.

[5]江镇.敬天惜物 修器修身[D].厦门:集美大學,2019.

[6]邓彬.无常之美——金缮的技法和艺术表现[J].美术观察,2018(03):59-64.

[7]王雷.科学和艺术:同源与互动[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2.

[8]任颖.金缮工艺传承与创新性发展研究[D].太原:山西大学,2020.

猜你喜欢
服装设计
苗绣元素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价值探析
我国服装设计知识产权保护的困境及建议
高原之歌服装设计
热爱用尺量出来
高温作业专用服装设计
高温作业专用服装设计
关于中职服装设计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传统建筑图案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探讨
况敏服装设计作品
段辉红服装设计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