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锻造打赢现代总体战战略能力

2021-09-10 15:15王世伟
中国军转民·下半月 2021年1期
关键词:储备防控体系

王世伟

新冠疫情是一场人民战争,又是一场必须决战决胜的总体战和阻击战。对于总体战,人们或许并不陌生。正如《总体战》作者鲁登道夫所说,总体战的本质是要靠民族的总体力量,因为总体战的目标是针对整个民族的。这次疫情防控总体战事关国家命运,只有充分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每一个人都不遗余力地抗“疫”,才能最终打赢这场人民战争。当今时代,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的威胁呈现多发高发突发态势,总体战模式也不断加快嬗变的脚步。如何全面锻造和提升现代总体战的战略能力,确保国家既定战略目标如期实现,既是一道必须下大力气解决的现实难题,也是一个必须作出回答的时代之问。

统筹现代总体战一体化应对方略。这次新冠疫情充分证明,我们在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道路上不可能一帆风顺,必定面对越来越复杂的发展局面和越来越多难以预判的重大危机。一方面,洪水灾害、地震灾害、气候灾害以及重大疫情等突发危机不见诸刀光血影,但其造成的严重后果却堪比传统战争,因此被视为总体战也并非夸张之举。另一方面,尽管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但是战争这柄达摩克利斯之剑依然头顶高悬,从未走远。从近些年利比亚战争、俄格战争、乌克兰危机,再到至今仍然未实现全面停战的叙利亚战争等,不难看出,战争主体、样式、领域、行动、目标、手段等无一不呈现出混合战争的特点,战争更加迷雾重重,而難以研判。然而,不无忧虑的是,一旦未来自然灾害与战争同时突然来临,又当如何做到高效应对?因此,有必要重新思考如何统筹平时与战时、应灾与应战的问题。即不只考虑我们未来要做什么,而是要更加注重我们今天做什么才有未来。依据国家发展战略目标规划,坚决破除长久以来诋毁英雄、崇尚明星、危机前面却异常麻木等“和平积习”,构建起具备同时应对战争与灾害双重威胁、多个方向多种样式威胁、有形空间与无形空间威胁的一体化战略能力体系。需要指出的是,不管战争样式如何嬗变,有一条铁律不会变,那就是战争胜败决定的因素是人而不是物,这是我们始终坚定不移地发扬人民战争传统优势,打赢现代总体战的最本质内核。

建立顺畅高效的现代总体战预警机制。纵观此次新冠疫情防控流程,可以充分肯定的是,一个完善而又灵敏的疫情预警机制显得尤为重要。重大危机第一时间预警,往往成为总体战指挥链条上的初始关键,而整个指挥链条上每一处关口的过分繁杂、任何一个节点上的信息延误或滞后,都有可能带来无法弥补的重大损失,从而严重影响打赢总体战的全局。只有牢牢树立以最坏打算进行最万全准备的底线思维,才能赢得总体战的主动权,也才能使预警机制真正发挥关键作用。因此,我们必须尽快完善符合现代总体战要求的国家综合安全预警体系,把生物安全尽快纳入到包含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军事等多种安全在内的综合安全建设体系,全面打通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连接军警民的综合安全预警运行机制,优化简化从乡村(社区)最基层到国家高层、从地方部门到军队部门、从国际到国内的安全信息接收、传导、发布、使用等整个预警链条上每一个环节,坚决避免“肠梗阻”,打好信息舆论攻坚战,始终做到未雨绸缪,严阵以待。

打造精于专业的现代总体战力量体系。现代总体战,是人才之战,离不开一个人才齐备、专业精通、训练有素的专业化力量体系。疫情发生后,国家、军队派出数百支医疗队、数万名医疗队员支援湖北。这充分证明,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专业力量队伍,是我们打赢现代总体战的重要保障。经过多年深化改革,目前全军已组建抗洪抢险、地震灾害、核生化、医疗防疫等方面9类国家级应急专业力量,还有依托现役和预备役部队的省级应急专业力量。对于这些力量如何编组、如何建设、如何使用的问题,是定为常态化编制还是临时组建式,已经成为打赢现代总体战所必须重新定位的重大问题。就防控重大疫情专业队伍的建设而言,美国的经验可供借鉴。美军有一支现役编制的公共卫生部队,与其他军种并存。这支部队反而设在美国疾控中心下面,足见美国对国家生物安全风险防控的高度重视。我国有14亿人口,数亿人在国内各地区流动,而且走出国门的人越来越多,一旦发生重大疫情灾害,必将对国家带来严重影响。因此,要把国家疫情防控专业队伍建设提高到战略高度,可以考虑建立一支具有军队编制的疫情防控部队和一支设立在国家卫健委的国家级疫情防控分队,执行有关防疫任务。同时,还要科学设置现代总体战力量体系的类型、规模和布局,特别是要增强专业人员话语权,切实改变外行指挥内行的局面。

构建管用实用的现代总体战战略物资储备体系。现代总体战是一场整体战,既是全民战争,更是一场大强度的物资消耗战。新冠疫情暴发以来,人们无不强烈感受到口罩、消毒剂、防护服、主副食等与守护生命安全密切相关物资的极端重要作用,缺东少西成了抗“疫”的最大隐患。这次抗“疫”极大地考验和检视了现有的国家战略物资储备能力,也暴露出疫情防控物资储备严重不足,物资筹措、生产、调用、征用与补偿、运输保障等诸多环节出现很多漏洞。孙子说,故用兵之法,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之;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意思是说,做好周密准备,才能不战而屈人之兵。没有现代化的战略物资储备体系,打赢现代总体战也是几乎不可能完成的战略任务。为此,要依据国家总体战略目标任务,科学预判国家和各地区可能面临的灾害威胁,全面完善战略物资储备、战略财力储备和战略能源储备体系,统筹国家、地方以及有关重点方向的战略物资储备规模以及战略布局,依法明确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与外资企业等有关不同资质生产方在战略物资生产、转产、储备、调用等活动中的责任,妥善处理实物储备与能力储备、应急与应战物资储备、军用与民用物资储备、战时征用与依法补偿等的辩证关系。要注重发挥民间资本优势,融合运用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5G、区块链等先进信息技术,构建战略物资储备信息支持体系,进一步激发民间各大物流公司参与战略物资储备、运输发送以及数据分析等重要任务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为打赢现代总体战奠定扎实的物质基础。

法治思维破解现代总体战难题。国无法不治,民无法不立。坚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实施现代总体战,既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走向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也是一个社会文明与进步的显著标志。在国际国内安全形势十分复杂,风险和挑战明显增多的严峻形势下,必须强化法治思维,浓厚法治氛围,真正使法治自觉成为一种社会风气,形成依法动员、依法抗“疫”抗“灾”抗“战”的文化氛围。毋庸讳言,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防控措施于法无据的情况时有发生。例如,抗疫之初个别地方违法跨区域征用救援物资,个别地方以防疫防控为理由封路、封桥,封堵本不该封闭的生活设施等。2020年2月12日晚,湖北省十堰市张湾区一则《张湾区全域實施战时管制的紧急通告》,被称为此次疫情中全国第一个“战时管制令”。对此,张湾区防指副指挥长肖旭解释说,这个“战时”是想引起全社会的注意,尤其是引起我们辖区居民的重视和自觉。然而,当翻遍宪法、国防动员法、传染病防治法、突发事件应对法等有关法律法规,不难发现,就“战时管制”而言,地方政府是无权实施的。“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令在必信,法在必行”。在国家大力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背景下,现代总体战必定是一项全民参与的人民战争,越是坚持依法组织实施,就越能体现法律的威严,也就越能推动各项战略措施落到实处,确保达成国家战略目的。

大力塑造现代总体战国际动员环境。随着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世界任何一端的重大危机都极可能产生蝴蝶效应而波及全球。近些年,无论是非洲、中东等地战乱,还是SARS、H1N1和这次冠状病毒的大范围流行,对世界所产生的影响和冲击也越来越大,战乱问题的解决和防灾救灾也越来越离不开国际间的有效合作。要高效实施现代总体战,就必须高度重视国际动员和国际合作问题,为我国防灾救灾和安全发展构筑起国际社会的铜墙铁壁。近年来,我国积极主动地参与全球治理,坚持以全球思维谋篇布局,增强我国的国际话语权和参与全球治理的能力,努力把维护国家安全的战略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可以说,大国外交取得了令世人注目的巨大成就。今后仍然要继续落实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加快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世界朝着互利互惠、共同安全的目标前进。要深化“一带一路”合作倡议内涵,大力拓展与沿线重点国家的反恐、情报、执法、救援合作。继续运筹好国际关系,强化在地区重大局势变化和安全事件上的联防联控合作机制。比如,针对重大疫情、洪水、地震等重大灾害救援的物资短缺问题,可以考虑建立国际合作物资储备体系,扩大国外物资储备基地建设。继续坚持网络空间主权是陆、海、空、天之外的国家第五大主权空间,运用西方思维增强国家政策宣传效果,占据国际舆论制高点,尽可能团结和凝聚起国际上一切支持我国的友好力量。

(作者单位:陆军指挥学院战略战役系)

猜你喜欢
储备防控体系
配合防控 人人有责
精准防控 同心战“疫”
防控疫情 从我做起
仁爱至和 笃行达慧——至和教育的理念体系与实践体系构建
争分夺秒的防控导弹车组
外汇储备去哪儿了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三位一体”建体系 长治久安防哮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