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农村初中生辍学的原因及转化对策

2021-09-10 22:14魏堂梅
家庭教育报·教师论坛 2021年1期
关键词:初中生农村策略

魏堂梅

【摘要】尽管国家对于基础教育政策的推进与落实一直都在前进,而在农村,初中生放弃学业这一现象仍然具有相当多的个例,对于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进度造成了影响。根据相关调研,个人性格、家庭问题、学校条件以及社会观念等因素共同导致了这一问题,因此教育政策需要对症下药,将固有问题进行转化与解决后,再次推行教育工作的普及,争取确保义务教育的全面覆盖和有效落实。

【关键词】农村;初中生;辍学;策略

在过去的一年里政府在落实全面小康的政策上取得了重大进展,与经济脱贫相对的“思想脱贫”方面,各地、各级相关教育部门亦在控辍保学方面挑起重担攻克难关,将我国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提升至94.2%,为全民教育事业的普及覆盖做出了卓越贡献。但是也可以看到,我们现在控辍保学的任务仍未完成,对于部分农村地区仍然存在着程度不一的辍学问题,因此在接下来的教学工作中,解决农村地区学生,特别是初中生群体的学习问题,是有关教育部门需要面对的首要任务。

1.影响农村地区初中生辍学的因素分析

首当其冲的直接因素也是影响最大的问题就在于学生自身的家庭情况,细分起来大致有这几项:首先学生的直系亲属本身没有接受过高层次的教育,他们的固有观念与社会经历的限制导致对子女的教育问题漠不关心,认为辍学是可接受的甚至要求子女辍学外出务工;其次部分农村家庭环境里,家长长期在外工作,缺乏对孩子的关心培养,无法提供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个别家长还落于陈旧的棍棒教育理念中,导致学生的厌学心理不断滋生,放弃了对于学业和个人发展进步的追求。

第二点是当地社会环境的影响,从大的方面来说目前我国经济主体上仍为劳动密集型经济,由此产生了大量对于文化素质要求不高的青年劳动力的需求,以至于对农村初中生而言产生了比较强势直接的吸引力,认为务工赚钱要优于读书而弃学打工。此外同龄群体里务工人员和上学人员互相之间的人际关系也会产生影响,长期相处下往往会出现“带偏”的现象,导致学校学生逐渐流失,相应地还会增加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现象发生的概率。

再一点则是校内教学工作不够到位的问题。对于农村地区的部分学校来说他们的教育观念还不够到位,忽视对这部分学生的针对性管理,往往只能对少数尖子生进行侧重教育而成绩较差的学生得不到提升的空间,并且在应试教育的旧观念下只考核升学率与指标,这也侧面促使部分学生逐渐放任自流,最后放弃了学业进入社会。

2.控制农村初中辍学问题的策略探讨

从上面的讨论分析我们认识到农村初中生辍学问题是在多方面的社会背景外因与家庭个人内因共同作用而导致的,需要教育部门综合审视这一情况进而全面地展开工作予以解决,更需要社會的共同协力,才能实现教育工作的进一步落实和推进。

宏观政策上我们需要行政部门对于辍学问题的控制与治理,要将控辍问题纳入有关部门工作考核的重要指标之中。乡镇政府要依法强化对于保学控辍工作的实地落实,建立寻访小组对责任区域细致划分,切实做到每一家每一户的学生情况都明确记录登记建档,以达到对于初中生辍学弃学的状况能有及时准确的监督管理。工商、劳动保障相关执法部门要对于违反规定使用尚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童工的相关业主以及家长严格执法,不留漏洞,同时工商、公安等部门也需要对校园周边环境进行治理,肃清不良风气,防范校内学生接受教育的过程受到干扰和影响。除此以外,街道部门、村委组织还要配合加强普法宣传,将《未成年人保护法》与《义务教育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作为宣传重点普及到各户家庭里,强化农村家庭里相对比较淡薄的法律意识,使亲属能够明白和理解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责任义务以及教育对于未来发展的重要性 。

在具体落实方面,还需要对农村办学情况加大政府扶持力度与投入经费,力图减少城乡之间的教育差异,要因校制宜地改善当地校园教学的软件与硬件设备,着力于提升师生的教学环境条件;同时加强教师的职业水平与道德修养建设,力求在农村教学环境下提升相应教研能力,以及为农村教师团队输入新鲜血液,有组织有计划地提升学校整体教学水平,并强化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与情感纽带,让教师深入学生中间,深入农村人口实地环境下进行家庭访问与家长沟通,做到深入把握班级里每一名学生的个人与家庭情况,切实关注每一个人的成长与遇到的困难,不抛弃不放弃,扶持所有学生接受教育,走向未来。最后还要在教学改革方面控制辍学问题,要摒弃过往应试教育积累下的弊病,全力推进素质教育改革,引入心得教学评价制度,适应更广泛的人才培养需求,为学生奠定未来更广泛的基础。

结束语:

梁启超先生曾说过:“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推动我国教育工作的普及不仅是个人成才的阶梯,更是国家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基石。为此,教育工作将以解决农村初中辍学现象的社会问题为目标,旨在将全民教育真正做到覆盖全民,营造良好的社会教育氛围与学习环境,培养出社会所需的有用之才。

参考文献:

[1]张先明;关注初中教育发展[J];教育发展研究;2004年01期

[2]章海萍;张丹君;浅谈农村初中教育薄弱现象[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年03期

贵州省六盘水市钟山区保华镇保华中学

猜你喜欢
初中生农村策略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识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浅谈如何有效地学习初中语文
探究初中生数感的培养
新农村 新一辈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