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击性驾驶行为及影响因素分析

2021-09-10 00:13刘力锋
交通科技与管理 2021年1期
关键词:交通安全影响因素

刘力锋

摘 要:攻击性驾驶行为是指在驾驶环境中,驾驶人员因自身情绪失控,产生威胁他人安全的驾驶行为。其本质特征是由于不文明不安全的驾驶行为造成危险避让可能性小、极易引发交通事故的主动型交通安全违法行为。本文基于攻击性驾驶行为的国内外研究成果,分析攻击性驾驶行为产生机理,探讨环境、年龄、性别等因素对攻击性驾驶行为的影响作用,并提出预防对策。

关键词:攻击性驾驶行为;交通安全;影响因素

0 引言

随着我国机动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攻击性驾驶行为发生频率也在不断攀升,严重威胁交通安全和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驾驶人在行车的任一时刻都有可能实施攻击性驾驶行为,调查显示30%~40%的驾驶人承认自己有攻击性驾驶行为。本文分析攻击性驾驶行为产生机理,探讨其对道路交通的影响,并提出预防攻击性驾驶行为对策,对防范攻击性驾驶行为危害、减少道路交通事故、提高路网运行效率有积极价值。

1 攻击性驾驶行为概述

攻击性驾驶行为是指驾驶人员因自身情绪失控,对驾驶环境中他人进行身体、心理或情感伤害的行为,是一种不良的道路交通行为,具体表现形式有驾驶过程中持续鸣笛、跟驰过近、违章超车、堵截、频繁变道等[1]。

攻击性驾驶行为研究可追溯到1961年,M.Parry主办的一个主题为“行驶中的攻击”专题讨论,他提出“行驶压力的加重在心理上所产生的潜在效应远比车辆在机械上的效应来的重要”。在这一理论的影响下,许多学者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心理因素与交通安全关系的研究,并于90年代首次提出攻击性驾驶的概念。

2 攻击性驾驶行为测评方法

攻击性驾驶行为的测评方法主要有观测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社会测量法等。

观测法是通过感官或借助科学仪器,在一定时间内有目的、有计划地考察和描述客观现象(駕驶员的各种心理活动和行为表现等),并收集研究资料的一种方法,包括实验室观察和自然观测法。

问卷法是攻击性驾驶行为研究中最常用的间接方法,设计与驾驶密切相关的题项,用于评价攻击性驾驶行为、道路暴力等。Deffenbacher认为容易愤怒是导致攻击性驾驶行为的直接原因,构建了驾驶愤怒量表[2]。该表有33个项目,根据驾驶时可能遇见的不同情形设置题项,测试特定驾驶环境激发驾驶者生气程度。

访谈法是研究者与研究对象进行面对面交流来收集有关心理特征和行为数据资料的研究方法。访谈法经常与其他方法结合运用,借助一些物品向被访谈者说明问题和情境。

3 攻击性驾驶行为因素分析

导致驾驶员产生攻击性驾驶行为发生的原因是复杂多样的,其中主要包括环境因素、个人因素等。

3.1 环境因素

外部环境对汽车驾驶员心理起到重要的影响作用。据已有文献,如道路交通状况、天气、道路线形、噪音等均能影响驾驶员驾驶行为。

复杂的行车环境将诱发攻击性驾驶行为。行车环境复杂,驾驶人的压力感越强烈,发生攻击性驾驶行为概率会上升。当遇到拥挤路段,车辆聚集,车距过窄等情况,驾驶员感受到个人领域受到侵犯,则很有可能产生攻击性驾驶行为。

高温天气易引发攻击性驾驶行为。在高温天气连续较长时间的驾驶后,驾驶员往往处于精神紧张、情绪压抑的状态。一旦遇到交通堵塞或与其他车辆发生争执,情绪产生波动,从而做出喇叭长鸣、开斗气车、竞相追逐等攻击性驾驶行为。

开车“匿名环境”引发攻击性驾驶行为。开车“匿名”环境导致驾驶员难以直接沟通,同时为驾驶员提供了发泄机会,在这样的状态下会引发“个性化”反应,从而导致驾驶员产生攻击性驾驶行为。

3.2 驾驶人员因素

据相关研究,性别、年龄、驾龄均能对驾驶员驾驶态度产生影响。Wiesenthal等和Blanchard等的研究均表明,年龄、驾龄均与攻击性驾驶相关。

Yagil的研究中表明女性比男性更倾向于遵守交通规则及社会法规[3]。男性驾驶员通常具有以自我为中心、自尊心较强、富有冒险精神等性别特征,其攻击性较强。而女性驾驶人员相对较为温和,在驾驶过程中则更加谨慎,遵守交通规则,稳定性较好。已有的研究亦表明,男性较女性攻击性更大,发生驾驶暴力的概率更高。

年龄与攻击性驾驶行为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则年轻人发生攻击性驾驶行为的可能性较大。年轻人在驾驶过程中缺乏自控力,易受情绪的不良影响。年轻人驾驶过程中往往争强好胜,不甘落后,以自我为中心,从而在驾驶过程中更带有攻击性。

驾龄也是影响攻击性驾驶行为的重要因素。驾龄较长的驾驶员,驾驶经验丰富,能够冷静、谨慎地应对突发情况。同时,驾龄较长的驾驶员对于交通法规的认识和理解较为深刻,发生攻击性行为的可能性较低[4]。

4 预防攻击性驾驶行为的对策

4.1 道路环境改善

良好舒适的道路环境可以舒缓驾驶员的心情,从而减少攻击性驾驶行为的产生。相关部门可以从改善道路环境入手,提高道路通行能力。比如,合理规划城市道路网,减小起讫点的非直线系数;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增加公共交通覆盖密度。交通拥堵改善可以有效减轻驾驶员的驾驶压力,从而降低攻击性驾驶行为的发生率。

4.2 法律手段

对攻击性驾驶行为进行严厉惩罚,是避免攻击性驾驶违法事件的有力手段。针对每类攻击性驾驶行为,研究其危害程度和对道路通行效率的影响程度,制定相应的处罚措施,可以抑制驾驶员做出攻击性驾驶行为的心理倾向,减少因攻击性驾驶行为导致的交通事故发生。

4.3 采取相关措施

加强对攻击性驾驶行为的针对性教育。开展攻击性驾驶人群特征和教育方法研究,针对不同人群制定相应的教育方案。在驾驶人的培训考试环节引入攻击性驾驶的诱发、防范和情绪调节等相关知识的培训和考核。同时,通过微博、微信等多种媒体宣传攻击性驾驶危害及预防的基本知识。

5 结论

攻击性驾驶行为既不利于驾驶人的身心健康,又危害他人与自身的安全。近年来,攻击性驾驶行为引发的道路交通事故数呈逐年上升趋势,应引起高度重视。本文通过深入分析年龄、性别、环境因素对攻击性驾驶行为的影响,为制定相应的对策、减少交通事故、创造安全的行车环境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刘婷婷.攻击性驾驶的影响因素及研究现状分析[J]. 汽车实用技术,2016,8(8):7-8.

[2]Deffenbacher,Jerry,L,et al.Development of a driving anger scale[J].Psychological Reports,1994, 74(1):83.

[3]Yagil D.Gender and age-related differences in attitudes toward traffic law and traffic violations[J].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F Traffic Psychology and Behaviour,1998,1(2):123-135.

[4]Butters J E,Smart R G,Mann R E,et al.Illicit drug use,alcohol use and problem drinking among infrequent and frequent road ragers[J].Drug & Alcohol Dependence,2005,80(2):169-175.

猜你喜欢
交通安全影响因素
试论如何加强企业交通安全管理工作
探析道路因素对城市交通安全的影响
乡镇道路交通安全
农村道路交通安全问题
基于交通安全的高速公路路线平纵组合设计
突发事件下应急物资保障能力影响因素研究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