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类职业院校“校企一体化”办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2021-09-11 09:05崔晓鹤
大众文艺 2021年16期
关键词:校企职业院校办学

崔晓鹤

(四川艺术职业学院,四川成都 610000)

一、艺术类职业院校“校企一体化”办学模式的研究意义

随着社会进步,我国国民经济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各行各业的产业结构经历了巨大的调整变化,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呈现井喷状态。相应的,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如何适应产业升级、社会发展,是一个亟须解决的课题。高职院校直面企业一线用人需求,担负着人才培养的职责,如何对现有教育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构建起校企一体化的合作平台,从而能够真正实现助推人才质量提升的目的。

邬志辉在《当代教育改革实践与反思》指出,办学模式是指“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对教育活动具有规范化意义的,能使教育活动中各要素的配置呈现出最优化的一种结构体系或程序。”

“校企一体化”是一种办学模式,作为一种教学模式,从教学效果、教学过程等与实践的关系就需要反复验证,并得出最合适的教学机制与方式。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基本办学模式,是办好职业教育的关键所在。对于艺术类职业院校来说,能够更加完善内部管理机制,通过自身制度化、规范化的办学态度吸引更多的企业主动加入学校的教学变革,也更加促进艺术类职业院校的办学效率和积极性。

艺术类职业院校因为自身学科的特点,有不同于其他院校的独特之处,通过对“校企一体化”办学模式进行调查研究、分析总结,希望能够总结、提炼当前艺术类职业院校“校企一体化”办学模式的特点,探寻合作办学过程中的瓶颈与问题,提炼总结国内外成功案例优势,寻找校企一体化办学的表现形式和实施路径,从而能够构建出一条适合本校和同类艺术职业院校校企一体化的办学模式体制与机制,将有效的经验推广应用到其他院校,能够对于职业院校的办学水平发挥进一步提高的作用。

二、研究的基本思路与基本步骤

1.研究的基本思路

收集相关的调查数据,然后根据数据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于艺术类职业院校校企一体化办学的问题进一步掌握。接下来,主要是通过对国内高职院校校企一体化的情况进行总结,能够为后续的研究提供参考性的意见,最后根据前期调查结果以及对优秀经验的学习,最终能够为艺术类职业院校校企一体化办学提供一定的意见。

2.基本步骤

第一步,对相关研究与理论基础进行梳理;

第二步,总结与提炼国内外职业教育校企一体化的优缺点;

第三步,深入企业调查,了解艺术类职业院校校企一体化实施的具体效果;

第四步,从问题中来到问题中去,从国家层面、学校层面、企业层面三个层面入手探讨我国艺术类职业院校校企一体化的出路与措施。

三、以四川艺术职业学院音乐系为依托,进行校企一体化现状研究

“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模式,能够推动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的一系列的教学改革。院校和专业办学的目的是教书育人,而企业的最终目的是盈利,价值取向的不同决定了在合作办学中很难达到深入融合。在前期的调查中发现,校企一体化这种模式要想真正发挥作用,还有很长的一段路需要走。

1.学生问卷调查与访谈情况

当前校企一体化到底需要解决什么样的问题?为了能够获取学生的真实看法和态度,本调查采用了调查问卷与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对当前的教育教学情况进行了调查。

本次调查共发放了100份调查问卷,回收有效问卷96份,问卷有效率达96%。并且对20位学生做了一对一访谈。其具体数据(部分如下)。从表1可以看出,学生们认为校企合作的必要性非常高,“我很希望在学校进入企业或者企业进校的学习机会,能够让自己不仅仅是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够提高实践能力”。其实在调查过程中,不只是一位学生表示对校企合作期待以及认为这种教学模式对于学生有着重要作用。

图1:校企合作性是否有必要?

通过对20位同学的访谈资料整体来看,从学生反映的情况来看,近年来,本校也做了不少校企一体化的工作,但是还是存在着这样一些问题:提供机会不多、教学管理不够严格、对相关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不清楚、没有针对性的训练、真正参与的企业并不多、学到的知识有限等问题。

图2 校企合作中存在问题

2.企业调研考察走访

为了深入了解企业对校企合作的总体认识,不同企业的关注点,企业在校企合作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不同行业企业具体的运作方式,分别对成都爝火打击乐教育机构、成都玛西亚艺培中心、成都艺蜀之声音乐学校、德阳东汽八一中学、乐然音乐艺术学校、成都第壹街舞教育培训机构、成都市天鹅湖畔英皇芭蕾等多家企业进行了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对各个企业进行校企合作的问题现状进行把握,对一些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从调查来看,企业对于“是否愿意进行校企合作”的意愿还是比较强烈的,但是在校企合作中,还是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例如很多的企业存在规模小、起步晚等原因,不太愿意攻坚校内实训基地,也无法为院校提供相关的岗位培训支持。另一方面,艺术类职业院校的独特性,在校企合作中尽管存在着一定的难点,但都不是不能解决的。考察显示,在校企合作过程中,院校应该更加关注行业企业的实际需要,对现有教育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探索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方式。

3.四川艺术职业学院音乐系近年来校企一体化实施情况

(1)坚持产教融合,音乐系构想成立“音乐表演创新研究中心”,以中心为依托辐射带动周边的创新基地和重大项目。

(2)利用学校资源优势及我系师资力量,初步联合温江区政府、温江教育局、温江文化旅游局,开展文化旅游演出项目,提高社会资源的利用率,实现多赢效果。

(3)联合温江区教育局加速温江区中小学第二课堂的发展,建立“温江区中小学艺术团”,为温江区培养高素质的艺术人才提供有力保障,为区域经济发展助力、为师生提供锻炼的平台。

(4)通过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弥补校内教学资源的不足,已初步和有关企业接触,将在课程共建、实习实训、师资培养等方面开展一系列合作,意向单位有四川省西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峨眉山月”旅游实景演出项目、“巴人谷”旅游实景演出项目等,争取资金投入音乐系的教学设施设备建设,与企业共建共赢。

(5)开展校企对接-创新课程——企业课堂进校园

为深入开展“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为学生搭建与企业面对面的交流平台,进一步提升教学实效,音乐系创新企业对接课程,特邀四川魅尔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为音乐系的学生进行企业专家进课堂教学体验。

音乐系开设企业对接课程主要目的在于将理论与实践深度结合,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让学生从书本到社会,深入认知企业,为其今后自信步入社会,做好自我发展定位,逐步从“学校人”转变为“企业人”奠定良好基础。

四、“校企一体化”办学模式的现实困境

通过前期调研考察,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第一,校企之间缺乏深度合作。

目前校企合作仅停留在最浅的层面,不论是院校还是企业,校企合作的重要性都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只是将其作为学生培养体系中的一个普通环节,对校企合作这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形式认识不充分,对于有些企业来说,这种合作可有可无,院校和企业也没有形成优势互补的"双赢"状态。

校企合作的整体推进没有系统性,合作呈现片段化、零星化,没有统一的规划与计划,偶发性合作比较多,不同专业的合作深度不尽相同,整体呈现较为随意的状态。

第二,企业合作积极性不高。

合作意愿高,合作质量低。虽然企业参与校企合作有一定的意愿,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因为各种原因及情况,实际参与合作的企业较少。学校在合作中整体比较被动。学校考虑的是解决学生实习与就业的问题。而企业考虑的是能否降低企业成本,是否能够获取较为廉价的劳动力,双方在培养一致性上缺乏共识。

第三,合作模式较少。

因为校企之间合作的不充分,学生完整职业能力的培养、整体培养质量就难以保证,也无法真正实现校企一体化的效果。在合作过程中,学生培养方案的共同制定,教学资源的共同开发建设等,还没有形成一套完善的一体化的育人的模式,还没有充分开发校企两者之间各种有效合作形式,企业的作用发挥的还不够充分。

第四,相关政策支持不够,操作缺乏管理。

从政府层面来说,出台校企合作的鼓励政策、措施,大力推动校企合作一些相关法律的制定和完善,是构建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有力保障。

从院校方面来讲,要想与校企形成长久、稳定的合作关系,需要充分考虑到企业的利益。要想方法吸引企业的注意力,调整好课程设置,将学生的专业基础打牢,努力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主动出击,寻求与企业合作,让企业有合作的兴趣。

第五,相关的师资力量还比较欠缺。

校企一体化合作模式虽然具有很大的创新性,但是还是需要足够的师资力量才行。当前,受到传统职业教育的模式的影响,学校与行业的接触无论从深度还是广度来看,无法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其根本原因还是因为师资队伍较为匮乏。与本科教育不同,职业院校的技能要求会更高一些,所以教师也需要掌握足够多的职业技能,“纸上谈兵”无法培养出具有技能性、应用性的专业人才。因此,师资队伍的建设是校企一体化模式中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

五、成功案例的借鉴与学习

通过前期文献资料搜集查阅、实地访谈考察等研究,基本对艺术类职业院校校企一体化教学模式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要想构建一个适应高职院校发展的模式与机制并非易事,为了能够更好解决这些问题,还要对成功的校企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案例进行收集与总结,以期能够更好指导研究工作。

四川艺术职业学院川剧系在校企合作方面进行了多项有益的探索。自20世纪五六十年代办学以来,培养的学生中,“梅花奖”一度二度三度获得者共计19人;2019年4月,川剧表演专业在全国职业院校A级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示范点专业评审中,从一百所院校中脱颖而出,获得全国第六名。近年来,为提高川剧人才培养质量,实现川剧艺术繁荣发展,川剧系始终围绕服务区域发展,推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从学生“入口”到“出口”院团合作育人,将院团“收徒-习艺-出师”与学院“招生-教学-就业”人才培养全过程相对接,以定向委培班的形式,建立学徒选拔双元化、师资配置双元化、教学师资双元、就业评价双元化等“六双元”院团合作机制,围绕“学、创、演、赛”,建立以学生毕业汇演剧目为核心的校企双元就业评价体系,探索校团深度融合发展的“川艺范例”,目前已为全省各地院团培养输送了近200名川剧艺术人才,有效促进了地方戏曲的传承与发展。

1.在省内多个地市建立多个实习实训基地,如:对绵阳市天青苑川剧团进行“川剧表演实习实训基地”授牌,与绵阳市天青苑川剧团签订校团合作协议;在青白江贵和农业校企合作实践实训基地开展教学,对学生基、武、表、把、唱、剧目进行全方位素质和技能训练。

2.以精品剧目为牵引,推动校地合作再升级。如:与巴中市、德阳市持续推进校地合作项目、人才、资源共建共融共享,构建校地合作命运共同体,为文旅强省服务治蜀兴川提供智力支持。

3.院团合一,产教融合

与四川省川剧院和泸州市非遗保护传习所开展院校联动,进行青春版《绣襦记》排练,以师带徒、老带新、教学传承的演出方式亮相舞台,集中展示了学院教学和院团人才培养的成果。通过为学生量身“订制”毕业大戏,打造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团深度合作的“川艺样本”。

4.从“讲台”到“舞台”改革进行时

师生同台演出,在实践演出舞台上实现传、帮、带,是川剧系响应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要求的摸索和实践,是院团合作、产教融合的成功探索,更是推进育人方式改革。

5.助力文旅融合发展

川剧系与彭州市文化体育和旅游局共同打造的川剧重点剧目《龙兴鼓声》,加大对川剧人才培养,采取灵活方式,积极推动校地合作,对于传承振兴川剧有重要深远的意义。川剧《龙兴鼓声》既是对彭州市历史文化的挖掘,也是巩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川剧)”创建成果,是推动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有力举措。

六、构建适合艺术类职业院校实际情况的“三位一体,学练结合”动态培养教学体系

要想构建高效有序的“校企一体化”体系,就要从如何认识校企合作、如何做好校企合作和如何有效推进校企合作三个方面进行考量,从院校、学生、企业三方入手,从如何实现“院校、企业、学生三赢”,从专业情况、课程设置、实践教学、教学方式方法、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等五个方面进行思考。

1.树立合作意识,明确指导思想

全校师生需要对于校企一体化有深刻的认识,能够将这种创新的办学理念入脑入心。这个不仅是学校领导管理层要考虑的,也是每一位一线的教师、学生必须要了解的。坚持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以培养专业性职业人才为目标,将校企一体化能够落实到学校教育管理的方方面面。尤其是能够支持、鼓励先进团队,树立典型模范,发挥先进带动全校的作用。

坚持正确的办学宗旨,要有服务意识,要以就业方向为指导,努力走一条学校、企业、学生三者结合发展的道路。人才培养质量是学校教育教学发展的前提,突出专业学科特色,找出与企业合作的主线,探索不同院校校企合作的不同的体制机制,进行教育教学的深化与改革,围绕国家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服务国家大战略规划,如四川地区可以融入大文旅系统,结合一带一路建设,突出特色学科建设。

2.优化培养目标,突出培养特色

院校、系部是校企合作工作的主体,在校企合作中,要以地区产业发展、院系实际情况对人才的需求为依据,对专业建设要有清晰的定位,将专业建设规划与校企合作工作相结合;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要结合企业发展、企业需求,校企双方可以共同商讨学生培养方案,共同制定专业人才培养计划。

校企合作的核心是人才质量的培养,深化原有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等的较为浅层次的人才培养模式,深入推进不同专业联系不同企业、校企联合打造合作平台、校企共同建设专业课程、校企共同进行项目研究、校企共同培育师资队伍的富有各个院校特色的合作模式。

3.调整课程结构,适应市场需求

教学内容的设计和课程体系建设,直接关系到教育与社会联结的程度,更是实现培养目标、任务的根本和手段。

要实现专业与企业岗位对接,其关键之处在于课程体系的建设,改革课程体系,调整课程结构,将企业职业标准作为课程内容的构建参照,以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作为目标,结合产业发展实际,力争达到能服务学生终身发展的效果。

课程设置应该与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相结合,确定专业群核心课程,岗位课程设置要以职业标准及岗位需求为依据,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目标,改革课程内容,教学活动的设计要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来进行。

在课程设置中,院校要关注企业新发展理念,与企业协同追随时代潮流的发展,将人才培养与区域产业布局升级有机结合,这是院校特色建设的需求,也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需求,依靠行业相关专业优势,努力开发新的教学资源,充分发挥行业在教育教学各个环节中的作用。

4.设计教学各个环节,强调实践价值

校企之间涵盖的优秀办学资源素材主要有人力资源、实验实训素材、信息资源与文化资源等,通过相对稳定的平台与制度加以结合,才可以落实校企资源的开发、结合以及共享。

在校企合作共建、调整专业、课程,实现专业与产业、企业、岗位对接的基础上,还要对校企现有的资源进行充分整合,共同建设项目研究中心和培训服务中心,使院校专业教师、企业技术人员和企业管理人员共同参与,协同发展。

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要将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全日制教育与非全日制教育并举,实现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的有效衔接。

请行业、企业参与院校的教育教学的评价工作,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最终达到学生人人成才。

5.优化师资队伍,加强双师建设

要大力加强“双师”型教师团队的建设。教育的关键还是在于老师,只有具备同等职业素质的教师才能够教出能够胜任行业岗位的学生,所以在“校企一体化”培育模式的构建中,教师承载着发出重要的使命。学校提供了较好的机会,让企业能够与学校教育进行结合,教师则应该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综合素质与能力。

其一,是教书育人的能力。教师应该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能够将自己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让学生能够在学习中不断提高理论素养;

其二,是实操能力。教师也应该对于行业的发展有足够的认识,只有这样才能够让自己的理论、技能能够紧跟行业需求,也鼓励教师可以进入企业进行深造,这样在工作中就不会成为只是“书呆子”,而是既可以教学生理论知识,又拥有指导学生进行综合实践的能力,发挥“双师型”教师的作用。

七、结语

本研究主要应用于艺术类职业教育及相关职业院校校企一体化的教学实践,能够让当前的职业教育更贴合企业实际需要,培养出企业满意的实践性强的应用型人才。当然,本研究除了可以作用于职业教育院校,对于企业来说也是理论指导,企业可以根据当前职业教育的现状,及时与院校进行沟通,这样就能够将自己对人才的需求能够真正应用于人才培养方案以及实践教学中,更能够促进企业与院校的双赢。本次调查中的企业、学生的样本量不是很大,尤其是对企业的调查中,调查深度还不够,采访的问题也比较浅,对于影响校企一体化教学效果的原因分析尚需深入。因此,继续关注“校企一体化”的相关形式与内容,将本次研究结果应用于实践中,通过从企业与学校两个维度共同探讨今后教学模式的发展与形式,以期能够紧跟时代,培养出真正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猜你喜欢
校企职业院校办学
百万扩招下高职校企合作演化稳定性分析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下的饲料行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评《探索与实践-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农学类专业校企协同育人的探索与实践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健康中国背景下职业院校体育教学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