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塞病累及大动脉炎性改变1例

2021-09-11 10:51道图娅李子娟马玉玲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1年5期
关键词:管腔动脉发生率

道图娅 高 锐 李子娟 马玉玲

锡林郭勒盟蒙医医院功能科,内蒙古 锡林浩特 026000

Behçet综合征(又称白塞病)是一种病因不明的全身性疾病,累及侵犯多系统及器官,是以口腔溃疡、外阴溃烂、眼炎及皮肤损害为临床表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病情呈反复发作和缓解的交替过程,人群发病率0.14%[1]。虽然动脉受累较静脉较少见,但常在病变后期累及动脉,白塞病引起的炎性反应还可累及血管全层,导致血栓形成、管腔狭窄或闭塞,致残和致死率较高[2]。

1 病历资料

患者,女性,28岁,2017年因主动脉瓣畸形行主动脉瓣换瓣手术治疗,术前检查并未发现患有白塞病,术前及术中全面检查过程中发现其存在白塞病。2020年10月患者自觉头晕,就诊于锡林郭勒盟蒙医医院进行检查。临床查体显示:双上臂血压为80/45 mmHg(1 mmHg=0.133 kPa),较少可测到血压值,皮肤无反复溃疡及红斑结节。实验室检查结果显示:血沉为59 mm/h,C反应蛋白为71.60 mg/L,免疫球蛋白G为25.15 g/L,免疫球蛋白A为7.07 g/L,补体C3为1.608 g/L,各项实验室指标均增高。血常规指标显示:白细胞增高了23.81×109/L,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为300 g/L。

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检查结果显示:主动脉根部扩张,弓上动脉多发关闭且增厚,管腔不同程度狭窄、闭塞,局部侧支循环开放。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显示:双侧颈总动脉内径粗细不均,内中膜全程不均匀增厚,最厚(4.15±0.35)mm,管腔明显变细,左右两侧残余管径均为1.3 mm(图1A~B),右侧侧支循环形成,主动脉弓降部内-中膜增厚;颈动脉各段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暗淡,频谱呈低速低搏动型,频谱形态异常呈毛刺状;右侧锁骨下动脉内-中膜增厚,管腔变细,残余管径2.3 mm。左侧椎动脉内径2.8 mm,右侧椎动脉内径4.0 mm,频谱呈低速低阻型。根据超声结果提示,双侧颈总动脉、双侧锁骨下动脉管壁异常增厚,管腔中、重度狭窄,考虑大动脉炎。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显示,主动脉换瓣术后未见明显瓣周漏。患者采用门诊免疫抑制剂治疗,泼尼松每天2片,每片5 mg,静脉注射托珠单抗注射液1个月,共480 mg。

图1 左、右两侧颈总动脉中间段狭窄

2 讨论

本病例通过既往史、超声检查、CT检查和临床症状确诊为白塞病累及大动脉炎性病变,双侧颈动脉及锁骨下动脉内-中膜增厚并重度狭窄,右侧侧支循环形成。白塞病分型:血管型,有大中型动静脉受累;神经型,有中枢或周围神经受累;胃肠型,有胃肠溃疡、出血、穿孔等[3]。白塞病大血管受累的发生率为14.3%~30.0%,动脉和静脉均可受累,静脉受累较动脉常见,该患者主要受累动脉[4]。

本病例换瓣后3年发现弓上动脉受累发生炎性改变,以及多处明显狭窄闭塞,由于弓上段动脉多处狭窄闭塞,且侧支形成,导致严重脑供血不足和上肢动脉供血不足,因此出现头晕症状。白塞病累及血管较少见且容易被忽视,临床上对于年轻人出现不明原因头晕、血压异常,血管或心室内血栓形成、心脏瓣膜病变,而且实验室检查提示体内存在炎性反应,需考虑白塞病可能。

血管病变是白塞病较严重并发症,致大血管动脉内-中膜显著增厚,内皮功能损伤,以及广泛附壁血栓形成,易导致血管闭塞,白塞病患者发生动脉炎的风险较健康人群增加,而在年轻白塞病患者中动脉炎发生率更高[6]。本例患者血沉增快和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提示体内有炎性反应存在,进而考虑白塞病侵犯大血管。

白塞病心血管受累表现:累及瓣膜的发生率4.9%,主要是主动脉和二尖瓣关闭不全且易合并瓣膜脱垂,三尖瓣较少见;累及冠状动脉的发生率3.4%,主要为心绞痛,造影显示冠状动脉瘤样扩张或开口部位狭窄,心肌梗死少见;累及心包的发生率2.9%,急性或慢性心包炎,少至中量心包积液,较少发展为缩窄性心包炎;累及心腔血栓的发生率1.4%,右心为主,左心少见[10];累及传导系统的发生率1.4%,传导阻滞为主,也可出现心房颤动;累及主动脉窦瘤的发生率0.6%,以右冠窦瘤最多,破入右房及右室为主,部分破入左心及肺动脉为主等;累及肺动脉高压的发生率2.9%,表现为肺动脉血管炎及反复的肺栓塞等[7]。

白塞病需与多发性大动脉炎、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鉴别诊断,白塞病累及大血管时与多发性大动脉炎表现相似,为血管壁显著增厚,大动脉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多发性、慢性、进行性、非特异性的动脉炎性疾病,好发于青年女性,男女比例为1∶3,病因需要结合病史及多学科检查[8-9]。动脉粥样硬化通常使血管的内-中膜不均匀性增厚及斑块形成,增厚至1.3 mm,管腔局部多狭窄,斑块纤维帽结构清晰,动脉粥样硬化是多种危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如脂代谢异常、原发性高血压、糖尿病等。白塞病的血管受累时血管壁结构紊乱,管壁显著增厚,回声减低,表面不平整,纤维帽低-无回声,血管狭窄程度及长度均比动脉粥样硬化严重[10]。

血管超声有助于识别白塞病血管病变,本病例超声表现较典型,与CT造影检查结果一致,表明超声可较全面显示白塞病累及大动脉炎的受累血管部位、血运结构,而且安全、无创,可作为诊断白塞病及其他大血管病变的首选检查及随访手段[5]。

猜你喜欢
管腔动脉发生率
以横动脉及趾底动脉为蒂的Flowthrough游离皮瓣修复指掌侧软组织缺损
衰弱老年人尿失禁发生率的meta分析
急诊护理干预对脑出血昏迷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
颈总动脉高位分叉、舌动脉与面动脉共干1例
护理干预对吸附百白破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
上颌动脉终末支参与眼球血供1例
清洗刷在不同管腔器械清洗中的探讨
单侧“腋深动脉”变异1例
冠状动脉CTA检查在心血管疾病中的诊断效果
品管圈在降低精细管腔类器械直径≤5mm清洗不合格率中的应用效果